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互聯網時代,哪些作品會成為傳世之作?

互聯網時代,哪些作品會成為傳世之作?

互聯網時代,哪些作品會成為傳世之作?



互聯網時代,哪些作品會成為傳世之作?

文∣解筱文


01


我有一個朋友,長我幾歲,他鑠古切今,出口成章,寫一手好文章。我望塵莫及。


他每每與我談論古今,說很少有他能看上眼的文章。古人很多文采飛揚的辭章,大都被他批個不像樣,並且還蠻有道理。

看到時下網路上被追捧的今人文章,他更是嗤之以鼻,但又無可奈何。我告訴他,你要覺著自己不凡,可以從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搞幾把看看。


然後,他琢磨了好久,開了公眾微信號,把在傳統媒體發表的一些舊作轉了過來,也開始持續寫起自己的原創文章。文章確是高水平,論思想水準,行文布局,不輸一流作家,頗有大家氣象。


從小圈子開始,文章慢慢傳播起來。有一天,他精心寫了一篇散文,說這篇文章自認不錯,保守估計,閱讀量應該能上萬吧。我說,不容易啊,感覺不會有那麼大量。


於是,文章本身傳播之外,他還藉助朋友力量,甚至找名人好友推動起來,看看到底能不能過萬。


最後的結局當然很悲催,兩個星期過去,瀏覽量才過千。

分析原因,他想搞的是傳世文章,而不是時下熱點文章,當然鮮有人問津。況且就一草根屌絲,也不是名流,也沒有團隊,也不炒作,再怎麼不凡,自然如流星中的流星一般,無聲無息掠過夜空,輕到幾乎無人知曉。


空悲嘆,多少古人也如此。


02


沿著這件事,我接著想。如果這位朋友是名人,有超凡的力作,強大的傳播運作,那麼他的文章必定走紅,10W+的可能性就很大。持續創作,繼續傳播,海內皆知……


那麼,這樣以來,他想搞傳世之作的願望是否可以實現?依我看,是可以稍稍接近,而實際上基本沒有可能。

不要說令我比較欣賞的六神磊磊,就是韓寒,甚至莫言的作品,在互聯網時代,都可能不會傳世下去?


人類社會其實是一個無限細節化的發展過程。東方文化側重於系統、整體認知宇宙萬物,而西方文化源於科目學的興起,則更加細節化、碎片化發展,從而推動現代社會極速前行。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碎片化和細節化的結果,已經達到驚人的地步。我們每天所能獲取的信息量,勝過古人一年的量。


有相當一部分學者毫不誇張地認為,人類社會的時代劃分,不應該以類似石器時代、青銅器、鐵器時代、機器大生產、蒸汽機時代、電氣化時代、自動化時代、信息化時代,這樣的傳統劃分法,而應該是互聯網時代和前互聯網時代之分。


知識、文化、思想這些東西,被煞有介事的無限細分衍生,無限碎片撕裂,並且充氣填充,完全巨大包裹了這個時代。

更為有意思的是,這些龐雜繁殖、裂變的東西,隔夜都可能是「剩飯」和「垃圾」。多少人還能有空再去翻翻過去的文章,曾經發的微博、微信等。


在這個時代,按說更利於傳承優秀文化。但是,不要說優秀作品,一些歷史都被搞得健忘了。更何況後互聯網時代,或者比互聯網更不得了的下一個時代,你敢想像有什麼作品能傳世?


03


我這樣說,或許有些危言損聽。有人可能會問,那依你之見,互聯網時代就不會有傳世作品?


我以為,互聯網時代本身不會誕生傳世作品,作為這個與日俱新的時代,它一定會以巨量淹沒、雜亂分解的方式阻隔大量前世作品再世,相反也會將一些真正偉大的傳世作品以無限置頂的方式,傳承下去。


因為,當人類的發展無法避免的要陷入無限具象化、細節化的境界,面對通往未來的未來,這條毀滅再重生的路上,重新反思和審視自我,回歸人間正道時,能傳世的作品,必定是《易》、《道德經》等這樣的本源之作。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很可能以後難以暢銷不下去。或許有一天,當中國幾千萬光棍討不到老婆時,一篇題為《深度揭秘: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是怎樣生活的?》的文章走紅網路,從而掀起彼時青年人讀《水滸傳》的熱潮。


看一些人,網上批評中國古人,說科舉考試怎麼就讀那些僅有的書籍,怎麼不懂的發展經濟,怎麼沒有早早搞現代科學,怎麼老是修建一些大型木質建築,怎麼就只會搞一些不衛生的草藥治病……


其實,古人是最智慧的,是一種內定而生的恆智。這種智慧肯定的上一輪文明的傳世經驗和深刻反思。


地球無非是循環,生生滅滅,而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總量保持一定。除非落幾塊隕石,飛走幾個衛星,這樣的進出,可以忽略不計。


與其人為加速折騰,還不如遵從自然,多轉些年月。可是誰又能擋得住呢?這就是一種宿命。


不在上古時期,不在春秋戰國年代,不在應該在的時代,也就沒有了開山立派,真正從源頭鍛造傳世之作的歷史機遇。


今天的每一句,過去的人,其實都以不同形式說過很多遍。


04


當知曉「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那我們是否應該更好把握這個時代,懂得進退與取捨,充分利用這個時代所給予的便捷,以及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恩惠,真正駕馭這個時代,超越自我?


減少自己的慾念,最簡化生存,只在最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用力,而不奢望成為一個全能的人,不怕被各種「最新」說「OUT」。


少刷幾遍微博、微信,緩看或者少看幾條所謂的「頭條」資訊,給自己的多留些「內存」,增加運行速度,令智慧內生。


那麼,想搞傳世之作固然可敬,確實是大時代最需要的,但對於平凡的個體,其實很多時候,是看不到希望的,甚至是絕望的。傳世不傳世,更多的時候不由自己掌控。時代往往是不講理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以新聞巨作而傳世的打黑記者王克勤,最終搞起了「大愛清塵」基金。問鼎中國調查報道高峰的「湖南四害」,鄧飛、羅昌平、歐陽洪亮和龍志,也都淡出江湖,以文為商。著名時評人五嶽散人,竟然網上賣起了紅酒。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只是新聞人。


就在剛才,我看到,慕容雪村,一個作品曾讓很多人深夜痛哭的作家,現在卻在網上叫賣起了卸妝油。


我一直以來看不起那些搞幾個破營銷軟文,混幾個錢的低俗作者;也看不起那種一個場子接一個場子串,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跑,吃吃喝喝,拍拍走走的所謂自媒體人。


但是像我前面講的朋友一樣,辛辛苦苦搞的文章,不僅閱讀量甚少,還轉換不到真金白銀,而那些粗製濫造,營銷風行的文章,作者卻賺得有滋有味,不免讓人有些打抱不平。


也許那些無能力,也從不想搞什麼傳世之作的人,才是真正務實的,他們懂得把握最能把握的自己,諳熟生活的王道。對於普通人而已,手握重權的機會一輩子都遙不可及,但唯一能主導的就是努力活著,在不違反社會道義的前提下,力所能及的多換幾個銀兩,儘可能活好。


當然,放棄了要傳世,要火的節奏,功不唐捐的為文做事,收穫到的肯定超出自己的想像,這豈是單純追求瀏覽量和銅板收益所能得到的。


朋友通過他為數不多的幾篇上乘心作,意外結實了幾位賢友,同頻同道,一樣的文化守望者。每當三五相聚,幾杯薄酒,笑談古今間,早已震落了一夜的星辰……


解筱文:評論人、作家、戰略管理研究者。新浪微博:@中國民間評論員 微信公眾號:中國民間評論員(zgmjply)

您可能感興趣

哪部動漫作品是你的入宅作?回顧經典之作!
書畫大咖們作品如何被作偽的?
你認為哪部作品最能代表國漫?
老作家作品受歡迎!網友投票最希望動畫化的小說作品
看臉的時代:你會嫌棄漫畫作者長得丑而放棄他的作品嗎?
最能代表日漫的是哪部作品?
動漫作品中你心中唯一的神作是?
如果作品沒完結作者就去世會怎樣呢?
沒錯,是霧霾成就了莫奈的傳世作品
善者器成:讀傳良書法作品之感
社交網路會把未來改成什麼樣,看科幻作品就知道
慈禧太后傳世書畫作品賞析,或為代筆!
什麼樣的書法作品才是好作品?
「盛世藝拍」實力書家作品系列之 對聯專場
一代神作的困惑 現在的你還會喜歡《涼宮》這種作品嗎
她把美女身體作畫布,創造了這些讓人驚訝的作品!你能認出來嗎?
被玩家稱作科幻RPG巔峰的作品,要出新作了!
郎世寧的代表作品
悼陳忠實:一部作品成就的非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