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把玩文化歷史悠久,早期開始於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到帝王將相,隨著文化與時間的推移,亦影響到普通社會階層。經過了幾千年的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的「中華十玩」,也稱「皇家十把玩」,一方面通過把玩達到健身、修身、養性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現如今,還有沒有人能夠都玩過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中華十玩」可分為上五玩和下五玩。


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

下五玩玩的是:和氣、雅緻、風度、樂天、知足。


上五玩有哪些呢?先來看一看: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上五玩之一:核桃


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想必大家對前兩句很熟悉了吧。核桃,也叫「健身核桃」,又稱「掌珠」,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清朝有句民謠: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清末時期,皇宮內賞玩核桃之風大行,在當時手中有一對好的核桃成了身份、身價和品位的象徵。當時京城曾傳言:「貝勒手上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而每逢皇帝皇后的生日,精品核桃作為祝壽賀禮供奉也是經常之事。宮內揉核桃之風,自然也會影響到社會。民間稱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閑人去遛狗。可見把玩核桃在民間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鍊毅力,達到胸懷天下的境界。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上五玩之二:葫蘆

手捻葫蘆,諧音「福祿」,同時是我國傳統宗教道教的法器,是我國古老的傳統吉祥物。在不少佛祖形象中也可以看見其攜帶懸掛葫蘆的樣子。手捻葫蘆,適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蘆,越小越好,玩的就是小巧玲瓏,蔓藤稱「龍頭」,龍頭完好的葫蘆更有價值,也更美觀。龍頭完好、個頭又小的老葫蘆,極具收藏價值。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上五玩之三:佛珠


佛珠原本被稱呼為念珠,是用來計算念誦佛經數量的隨身法具。構造簡單,線和一定數目的珠子相串即可。而「佛珠」這個名稱原本來源於梵文,有這四種不同的意思;分別是「數珠」、「珠鬘」、「念誦鬘」、「珠之貫線」這四種。而關於佛珠的來源,大家普遍認為其前身是印度人用來纏身的纓珞鬘條,後來才慢慢演變為現在的佛珠。從使用的方面來劃分,則大致可以分成持珠、佩珠和掛珠三個類型。所謂的「持珠」,是指用手掐念或者持念的佛珠。這種持珠比較實用,普遍被用來計算念誦佛號的次數。而用持珠,也是為了幫助修行、約束身心。佩珠也稱為手串,比起持珠,它的材料更講究,顏色更鮮艷。所以現在許多不信佛教的時尚男女,都將佩珠當做美麗的佩飾攜帶。掛珠就是比較長串的,大部分人會選擇掛在車內,稱為車掛,以求平安等。

溯其本源,佛珠並非佛教所創用。佛珠進入中國始於東晉,延至唐後各代,盛行於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材質以檀木最佳。其主要修鍊人的性情,調整心態。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上五玩之四:菩提手串

六祖慧能大師一句「菩提本無樹」的偈子,使得「菩提」家喻戶曉,傳誦千餘年,實來源於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獲得無上智慧,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就改稱為「菩提樹」。而到如今,菩提手串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主要三類是金剛菩提、星月菩提、鳳眼菩提,除此之外還有金絲菩提、菩提根、蓮花菩提、千眼菩提等等等等。據說菩提籽的天然果核在把玩時散發出的天然植物油脂能起到滋養皮膚的奇效。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上五玩之五:和闐真玉


和闐玉產自海拔4500米左右的昆崙山上,因其礦體平行斷裂分布,這裡產出的白玉在世界透閃石中絕無僅有,其青玉、青白玉、墨玉、黃玉也極為少見。西漢張騫曾兩次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在於闐一帶登崇山峻岭,在天河邊拾得幾塊玉質奇石獻給漢武帝,朝野上下嘆為觀止。和闐玉曆來就是皇宮貴胄們的專用之物,它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有不少用和闐玉雕琢出來的器物,如商周的禮器、秦代的玉璽、漢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蓮花、宋代的玉觀音、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明代的子剛牌、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等,這些國之瑰寶。


說完了上五玩,我們接著看一看下五玩: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下五玩之一:紫砂壺


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它是能將水火在壺中相融,它包含了陶、瓷器的文化。把玩中領略中華和諧韻味。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紫砂壺與茶為絕配,與茶禪的漢族文化相結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壺分三種,一為實用,二為賞玩,三為收藏。玩到最後能夠在人與壺之間達到一個互動的境界,即人養壺氣,壺養人性,彼此凈化,相互陶冶。對於紫砂壺的玩字,其實早有解釋,玩即養。養有兩別,一是茶養,養顏、養色、養靈性;二是人養,養氣、養品、養感覺。


好壺不俗,也是紫砂壺特有的品性。玩家手裡的紫砂壺越養越養眼,包裹整個壺身的那一層似釉非釉、似瓷非瓷的包漿,油光內斂,溫潤如歲月常駐,便有了「老壺勝瓷」的美譽。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下五玩之二:摺扇


京城富貴者所用之摺扇,從扇骨到扇面乃至扇套、扇墜兒,無不考究。以其扇骨論,則有棕竹、素竹、湘妃竹、梅鹿竹、象牙、烏木、紫 檀、紅木、雞翅木、檀香木以及螺鈿鑲嵌、玳瑁、菠蘿漆骨等多種品類;扇面則分素麵、瓷青面、泥金面、雨(雪)金面、冷金面、格金(景)面;另有棕竹黑紙折 扇。京城乃書畫家雲集之地,其所繪扇面各有千秋,而扇工所見甚廣,與之談及每每如數家珍,且有明辨真偽之慧眼。富貴之家所備的摺扇,不為納涼而為觀賞。


文玩摺扇的把玩主要是對扇骨的把玩,多以竹質為主,竹製扇骨是文人、玩家常置手邊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潤,長久之後似得人之靈氣,更具神采。扇骨有「生骨」、「熟骨」之分,盤扇骨有「文盤」、「武盤」和「意盤」之說。「生骨」為新製作,「熟骨」多為傳世品。新製作的扇骨需長期不懈的把玩,才能去掉其火氣,新骨不斷的「盤」,越「盤」越亮,其顏色也會由白變黃,由黃變紅,給人以古樸凝重之感。傳世的老扇骨則需要精心養護,妥善存放。「文盤」是將扇骨經常握於掌中,並反覆抽拉摩擦、撫摸,經過人體氣血體溫的影響,使扇骨由新制時的晶瑩潔白,盤成微黃如玉,經過久盤色似琥珀,又若蜜臘。「文盤」扇骨前首先要凈手,洗手待手上的潮氣揮發後,兩手相搓至微熱,再將扇骨握於手掌中,勻速前後抽拉,盤至和人體相近的溫度即可停止,這樣反反覆復,半年後扇骨上可出現盤玩的痕迹。「武盤」是用核桃油反覆塗擦於扇骨,或常用扇骨擦拭人面部鼻兩側的汗油,這樣可很快使扇骨油潤發 亮,但手感和觀感遠不如「文盤」的扇骨。所謂「意盤」就是在把玩或撫摸扇骨時心無旁翳,扇與神交,涵泳相契,意念中亦能想像到扇骨色澤的變化和人文氣息, 不失高境界「物久通靈」之獨享。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下五玩之三:煙斗


煙斗並不像紙煙般,路邊張三李四都能輕鬆駕馭的。把玩時,非常依賴知識、經驗和技巧,並且還要用腦。要享受煙斗,先要對對各種煙草有所認識,才能預期能在手中的調配中得到些什麼;而從裝填煙草、清理煙斗,到煙草的保存, 窖藏陳化,以及煙嘴的翻新、鬆緊調整等等,無不需要豐富的相關知識及經驗,以及一定的動手能力和遇到具體問題時,動腦筋解決的急智。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下五玩之四:鳥


自唐朝以來,玩鳥已成氣候,而製做鳥籠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則達到極為興盛之時。鳥籠的製作,其藝術品位、價值都達到很高水平。在其影響之下,京城之內文人、士大夫紛紛仿效,養鳥玩籠之風也愈演愈烈,其風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如今,欣逢盛世,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收藏鳥籠的愛好者也日益多起來。鳥籠收藏不同於瓷器、書畫,贗品極少。因鳥籠從選材、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每張鳥籠的製作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一些藝術大師創作的更是極難仿製。養鳥、玩籠、藏籠更成為今人的追逐與時尚。

中華十玩!您玩齊全了嗎?



下五玩之五:蛐蛐


蟋蟀在古書中叫做促織,北方話里則稱之為蛐蛐。這種用來飼養鬥蟋蟀的器皿,就叫做蟋蟀盆,或稱蛐蛐罐。蛐蛐罐有瓷製、陶(泥)制、玉器、石器、漆器,以及戧金的。就收藏角度而言,大約最有價值的,是瓷器和陶(泥)器蛐蛐罐兩種。


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應是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這件蛐蛐罐,為澄泥陶制。通高14.7厘米,徑16厘米。 蓋內方形陽文篆書戳記「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十二字,分書四行,工整高古。底外中長方形圖記內有隸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飾以雙線長主框;款識上下各有雙龍戲珠紋飾,龍紋與宣德御制國寶墨、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銅爐所繪龍紋極似。是器質地細潤,淡黃古雅,製作精工。明代陶制蛐蛐罐能夠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此器實為稀世珍品。無論是瓷器或者陶制蛐蛐罐,因其傳世品種之稀而至今尚未引起收藏界的重視。有心人若能在這方面多作努力,收藏當致不菲。


好了,我們再來總結一下:中華十玩:核桃、葫蘆、佛珠、菩提、和闐玉、紫砂壺、摺扇、煙斗、鳥、蛐蛐。您都玩了哪幾樣了?一起交流交流。

您可能感興趣

中華十玩有哪些!您玩齊全了嗎?
中華十玩,你玩了幾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