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腦更愛聽媽媽的話?

大腦更愛聽媽媽的話?

從襁褓時代耳邊的低聲細語,到長大後電話另一頭的叮嚀囑咐,母親的嗓音可以說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聲音。而媽媽的聲音對孩子們的大腦而言,也有非同尋常的影響。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就發現[1],孩子的大腦對媽媽的聲音有著特別「強烈」的反應:與陌生女性的聲音相比,媽媽的聲音能更強、更廣泛地激活兒童大腦中的多個腦區

大腦更愛聽媽媽的話?


此前,已有不少實驗表明,人類寶寶對母親的聲音有著與生俱來的偏好。在1980年的一個經典行為學實驗[2]當中,研究者利用一種能夠感應壓力的奶嘴監測新生兒的吮吸動作,當出現連續快速吮吸動作時,便為他們播放母親朗誦故事的磁帶。這批出生剛一天的小被試們很快掌握了其中的竅門,快速吮吸次數明顯上升——為了聽到媽媽的聲音,不惜使出吃奶的力氣。


不過,小嬰兒被試身上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比起豐富的行為學證據,神經機制方面的研究並不多見。當媽媽的聲音響起時,孩子們的大腦里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團隊就在大一些的孩子中間進行了這次的研究。


研究者們共招募了24名發育水平正常的兒童,年齡從7歲到12歲不等,這些小朋友們都由自己的親生母親撫養長大。小被試們首先需要填寫一份考察社交能力的問卷,隨後躺入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儀,一邊玩一個「聽到貓叫聲就按鍵」的小遊戲,一邊接受頭部掃描。


當然,研究者們真正的關注點並不在於貓叫,而是混入小遊戲中的另外三種「干擾聲音」:它們分別是孩子母親的聲音、陌生女性的聲音,以及非人聲的自然聲音。為了避免語義的干擾,孩子媽媽和陌生女性在錄音中朗誦的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假詞」。

在測試中,陌生女性與孩子母親嗓音的物理特徵其實比較相似,朗誦聲音出現的時長也不超過1秒,不過小被試們依然能夠準確地識別出母親的聲音,正確率高達97%。而從腦部核磁掃描的結果來看,媽媽聲音展現出了更大的威力。相比陌生女性的聲音,被試媽媽的聲音能夠在大腦多個區域引發更強烈的神經活動。這其中既包括下丘和初級聽皮層等聽覺加工腦區,也包括一些專門負責處理人聲信號的高級皮層,如顳上回和顳上溝。

大腦更愛聽媽媽的話?



更令研究者們驚訝的是,大腦對母親聲音的特別反應可不只是在這些與語音信號處理直接相關的腦區。參與情感控制的杏仁核,負責衡量刺激價值的獎賞系統,加工自我相關信息的楔前葉和後扣帶回皮層,負責視覺面孔加工的梭狀回,以及判斷刺激顯著性的前腦島和前扣帶回等等,所有這些腦區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神經網路,在母親聲音的激發下變得活躍起來。如此興師動眾的神經網路激活似乎是留給媽媽的專屬待遇。與自然聲相比,陌生女性的聲音能更多激活的就只有顳上回、顳上溝、初級聽皮層及杏仁核等少數幾個區域。


母親的聲音為什麼能引起如此廣泛的神經活動?研究者推測,這背後的關鍵推手可能是大腦中的「獎賞系統」。在嬰幼兒發育的過程中,媽媽聲音的作用不言而喻,既能安撫情緒緩解壓力,也能引導孩子們進行語言學習、開展社交活動。因此,大腦的獎賞系統將母親的聲音識別為「具有重要獎賞價值的信號」,並以促進各腦區的同步活動,強化大腦對母親聲音的深度加工。

大腦更愛聽媽媽的話?



更進一步,研究者對每個孩子被母親聲音激活的神經網路連接強度進行了分析,並發現連接程度越強,被試在問卷中的社會交流評分就越高。也就是說,對母親聲音這一類「重要社會信號」進行深度加工的能力或許也影響著兒童的社交能力。考慮到自閉症兒童可能不能正常地加工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刺激,研究者相信,他們的研究方法或許也可以用於尋找自閉症患者社交障礙的神經機制。(編輯:窗敲雨)

您可能感興趣

媽媽做的可愛大餐!
爸爸不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話就會去到孩子耳朵里
傻萌毛小孩做錯事卻還敢無視媽媽的訓話,直到媽媽打電話給爸爸…牠的表情太有戲了!
傻萌毛小孩做錯事卻還敢無視媽媽的訓話,直到媽媽打電話給爸爸
爸爸媽媽,能讓我先說兩句話嗎?
很多媽媽都很疑惑,為什麼孩子不喜歡爸爸呢?
那些個覺得寶寶不聽話的爸爸媽媽都進來看看!
笑話:小明,爸爸和媽媽誰對你好一點啊?
神回復笑話:這媽媽聽了兒子的話,也只能是苦笑了
貓媽媽用自己詮釋了母愛的偉大!
親愛的爸爸媽媽,考慮下我們的感受好嘛?
熊爸爸帶孩子,媽媽哭笑不得:爸爸的親子方式媽媽們不懂
媽媽,我真的是爸爸充話費送的?
媽媽們的噩夢,讓爸爸帶孩子!看奶爸玩壞孩子!
左媽媽、右媽媽,誰才能贏得孩子心?
這樣洗澡還能刺激寶寶大腦發育!媽媽都知道嗎?
寶寶做噩夢了?不怕媽媽抱,貓媽媽對小貓的愛很暖心
為什麼孩子更喜歡媽媽 而不喜歡爸爸
聽媽媽話才是好孩子!兩隻猴子打架被媽媽擰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