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2015年9月3日,張震將軍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101歲。將軍一去,有人嘆息:「世上再無開國中將矣。」

1955年9月,中央軍委曾授177名解放軍將領以中將軍銜。去世最早的,當數朵噶.彭措饒傑,少數民族,西藏和平解放起義過來的,1957年3月13日去世 ,終年54歲,共和國中將中走得最早。


最後一位去世的,是張震將軍,活過101年。不過,他不是活得最長的開國中將。原海軍副司令員方強,享年102歲。


作為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且打過上百次仗的張震來說,能活到101歲,不得不說是一個人間奇蹟。


他參加紅軍7個月就挨了槍子,並且傷得不輕。

那是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中,紅軍向富田之敵發起攻擊。時為連長的張震帶一個排衝鋒在前,邊打邊喊口號,沖入敵陣。當他衝到敵軍塹壕一瞬間,突覺腦袋被重物擊了一下,頭暈眼花,血流如注,倒在水田裡。


敵人一顆子彈從他的右眼角邊上打進,從右後側穿出,如果再向左偏一點點,就沒有命了,至少也是個瞎子,偏偏不幸中萬幸,子彈就偏了那一點兒,救了他的命。他倒在水田裡,頭疼得厲害,想站也站不起來,其他人衝過去和敵人搏殺了,號兵吳榜全發現了他,立即停步,把他從水中扶到田坎上,馬上包紮,才沒致失血過多。


晚上,連里派了一個擔架,冒雨將他送往後方醫院。由於天黑路滑,擔架隊員老是跌跤,幾次把他從擔架上摔下來。張震疼得不行,要求他們停下來,等天亮再走。他們拗不過,在野外過了一夜。事又難料,就在那天晚上,潰逃之敵闖進他們要去的舊陂野戰醫院,把那裡的傷病員全殺光了。張震若當晚趕過去,肯定也沒命了。張震被送到後方後,休養了一段時間,就趕去前方,找到了自己的連隊,忍著傷痛,一起行軍。因醫療條件差,傷口感染,流膿,不僅劇痛,而且奇臭,行人聞到,都紛紛議論:「哪裡有死人沒埋好?」


張震帶著傷疼戰鬥,到第三次反「圍剿」作戰,傷口還沒好,還是流膿,不僅如此,他「一石二鳥」,還有一身疥瘡,痛癢難忍。然而,就是在這樣的連續行軍、作戰中,他的疥瘡好了,傷口也愈好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愈好起來,簡直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次挨槍子,張震可以說兩次死裡逃生,戰勝了槍傷,逃過了死亡醫院,還治好了一病——疥瘡。

如果就憑這,說張震是一員福將,恐怕會被噴子們的唾沫淹死。


偏偏就是這樣的幸運之人。


1934年1月,紅三軍團攻打閩中重鎮沙縣。紅軍一舉爆破成功,突入市區。張震和參謀長姚喆帶著一名通信員隨第一梯隊攻入城內。三人才走下城牆,突然,小巷中斜刺里衝出一個敵兵,「嘩啦」,手中的大刀一下就砍中姚喆的臉部。通信員急忙拔槍將敵兵擊斃。但姚喆倒在地上,滿臉是血,經急救後才脫險。而張震與姚喆近在咫尺,卻毫髮無損,亡命的敵兵偏偏砍姚喆而不砍張震,堪稱奇蹟。


就這樣的奇蹟,說張震是福將,也許還難以服人。


廣昌戰役後,紅三軍團在蠟燭形阻敵。敵軍的炮火很猛烈。張震在火線代理營長,結果,營指揮所都被炮彈炸塌了,敵兩個團漫山遍野蜂擁而來。張震急忙下令司號員吹號,發起發起反擊,卻見他一動不動。原來司號員的耳朵被大炮震聾了。張震急忙打手勢示意他吹號;他恍然大悟,把號放在嘴上,鼓著腮幫子,可就沒有號聲。原來張震的耳朵也震聾。張震聽不見了,跑步下山,把連長叫過來,正向交代任務時,飛過來的敵機進行掃射,「噗噗噗!」連長倒在血泊中,鮮血濺了張震一身。張震還是毫髮無損。

阻敵任務完成後,張震帶領部隊撤離,準備向石城阻敵。突然右後方響起了槍聲。張震帶一個連干過去支援,走了不多遠,從山溝里上來100多人,還哼著紅軍歌曲。張震一眼就看出,說:「化裝的敵人,狠狠地打!」敵人被擊退。


但在戰鬥中,張震負了傷,右臂中彈,加上發瘧疾,被送到後方醫院。


沒過多久,師政委黃克誠來到醫院,見著張震就指著他說:「跟我回前方。」


張震的傷口還在化膿,擔心拖累部隊,有點猶豫。黃用不容置辯的口氣說:「你的腳能走,回前方也能養好傷。」張震多少還有些不情願地跟著他走了。

哪知他就此踏上了長征。


哪知他走後,那個醫院被敵人打掉,所有的醫生和傷員都犧牲了。


又一次負傷,三次歷險。你我不得不承認張震有些運氣吧!


張震本人回憶說:


從我參加紅軍到長征開始,4年多時間裡,我師的李實行、侯中英、張錫龍、洪超等4位師長壯烈犧牲,倒下去的紅軍戰士更是成千上萬。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連續4位師長都犧牲,而張震數次死裡逃生,實在是幸運。張震的這個運氣是如此巨大犧牲下的幸運,你如果說他是一員福將,再「憤青」的噴子也可能會啞口了。可是,這還不足以說張震是難得的福將。在戰爭中倖存下來如張震的軍人,尚且還有不少。


然而,是戰爭,就那麼無情,就得受傷,就得去犧牲。抗戰中,張震再次負傷。


那是1938年秋。張震帶領新四軍游擊支隊進至淮陽棠棣集一帶。第二天上午,正準備出發,突然響起了槍聲。日軍乘著一輛汽車,還有十來個人騎著馬,殺氣騰騰地衝過來。游擊支隊成立不久。戰鬥打響後,有的戰士把槍倒過來,用腳去蹬槍栓。張震見狀,連忙叫他們:「卧倒不要動!」自己操起一挺輕機槍,一梭子掃過去,把日軍打散了。突然,一顆子彈飛來,穿過他的右腿,鮮血直流。衛生員給他包紮後,張震帶傷指揮作戰,打退日軍。戰後,不能行走,由擔架抬著跑,才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這是張震第三次負傷。不久就傷愈,對於歷經生死的人來說,只有四個字:有驚無險。算不得大事兒。


而接下來的一次,張震卻沒這般輕鬆了。


1941年11月中旬,張震在宿東小秦家召開聯席會議。


會議開了兩天兩夜,散會後,他迅速轉移到到一個叫盛圩子的小村莊。誰知天將曉時,就聽到有人喊:「敵人來了!」張震以為他開玩笑,只聽他又跺腳喊:「敵人到門口啦!快走呀!」人聲雜亂。張震立即起床拿起槍,拿皮包、望遠鏡,就衝出去。一出門,看見鬼子兵,端著槍,衝過來,雙方相距幾步遠。張震幾人來不及還擊,急忙向右避入小巷。敵人的機槍響了,「砰砰砰」地打在了土牆上。張震一直跑到沱河邊的小橋上,才與接應的通信班會合。


這時,張震才知日軍有百餘人,乘好幾輛汽車過來「掃蕩」。為了掩護張震突圍,警衛連拚死抵抗,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張震逃出包圍圈時,把行李都丟了。


這次為了掩護張震轉移,共犧牲了24人。幾十年後,張震回憶這事說:「這是我在抗日戰爭中最危險的一段經歷。」


張震命大,死神靠近他,又不得不跑了。


一度軍中流傳一個死亡讖語:寧可當張震的團長、營長、連長甚至班長,也不要去當他的師長。這話雖然有些偏頗,卻道出了我黨無數高級幹部英勇獻身的事實。


革命犧牲就是這麼殘酷、無情,子彈不分上下,不管官兵。


1943年8月,又一位張震的師長犧牲,這是張震軍旅生涯的犧牲的第五位師長,並且他就倒在張震的懷裡然後沒說一句話就閉上了眼睛。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1944年8月,淮北抗日根據地領導人合影。左起:劉瑞龍、彭雪楓、鄧子恢、張震、吳芝圃。)


他就是新四軍4師師長彭雪楓。當時張震和他兩人一起站在寨牆的跪射散兵坑內,露出半截身子觀察情況,指揮戰鬥。突然,「啪」一聲冷槍,擊中彭雪楓的胸部。張震一把將他抱住,彭雪楓已面色蒼白,瞳孔已經放大。張震叫來醫生,注射了強心劑,也沒挽回他的生命。同樣是兩個人,子彈再次擊中的不是張震。


張震有福乎?


也許不是。


因為死亡之神還是沒有離開這位將軍。


1953年5月,張震從總參謀部調任志願軍24軍代軍長兼政委。


一次他到54軍一個團搞調查。因為是坦克越野道路,突然前面行駛的汽車剎車失靈,後面張震乘作的吉普車後退下滑。張震見狀,急中生智,選擇了跳車。沒料到,司機猛地一個掉頭,剎車不及,輪子從他腰部軋過,頭部也被重重地撞了一下。


結果,張震在路邊昏睡了3個小時,被送回54軍軍部急救。


54軍軍長丁盛立即騰出了自己的住所,作為臨時病房。副軍長吳瑞山也來照顧。志願軍司令部馬上派來醫療隊,進行搶救,張震才脫離了危險。


為此,他不得不推遲3個月回國。


但是,他再次闖過了死亡這一關。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1953年,張震與王新亭(右)在朝鮮。)


這時候若稱張震是一員福將,他完全名副其實。然而,張震的福將之譽完全是建立「大難」和「不死」之上,這就區別與一般人理解下的「福」了,是大難之後的「福」。


這樣的福將,多少少了喜慶的色彩,「一將成名萬骨枯」,多少有點「萬骨枯」的悲涼,更多一點是悲壯。張震這位福將,偏偏不少人們喜見的那個喜慶色彩的「福」。


張震的這個福,是「後福」。


1980年,總後勤部部長張震66歲,準備退休了。哪知1月11日,被任命為解放軍副參謀長。


五年後,1985年3月,總參謀部調整領導班子,張震被免去副總參謀長職務。此時張震已是70開外的人了,做好了退休準備,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讀書計劃。可是4月3日,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約他談話,令他籌建國防大學。張震認為這是準備退休的過渡性的工作,答應了。


9月,在黨的代表大會上,50名年齡較大的中央委員退出,進入中顧委,張震也是其中之一。張震認為退休已是定事。他沒料到,11月30日,中央軍委任命他為國防大學校長,李德生為政委。


他的退休計劃再次被打破。


過了一年整,張震被授予上將軍銜;再過半年,1990年4月,國防大學調整領導班子,李德生退居二線。此前,張震也曾提出:「我比他大一兩歲,我們一起來的,要下就一塊下。」哪知中央軍委又決定,張震留任校長,並且還又添加兩兼職:政委、校黨委書記。


結果,他再次沒有退休。


這種一次次的意外提升,是不是福將呢?然而,他的「福氣」就像老鼠拉木杴,大頭還在後面!


1992年,張震78歲,用他自己的話說「已近『杖朝』之年」。4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他聲稱:「這是我最後一次參加軍委的會議了。」隨後,他向中央軍委寫了書面報告,建議派合適的人選來接替工作。


為此,張震還把準備退休後要讀的書又搬出來了。誰知9月中旬的一天,一位中央領導突然向他傳達說:「中央根據小平同志的建議,考慮在黨的十四大時,要你參加軍委領導工作。」


這個決定對張震來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突然。年近80歲的張震毫無思想準備,結果,失眠一個晚上。經過考慮,他決定接受黨中央的決定。


10月,在黨的十四大,張震當選中央委員,在一中全會上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軍委主席主管軍委的日常工作。


20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十四大代表。他走到張震面前時,突然停住腳步,緊緊拉著手,詢問張震的年齡和身體情況。張震回答說:「今年已經78歲了。」


鄧小平說:「你比我還小10歲,還可以干一屆。」


張震這一干又是5年多。直到1998年3月才完全卸任。


他說:「68年的軍旅生涯,就此畫上了句號。」


退休後,張震讀書,到各地視察,還學習了上網。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年



(1993年)


2015年9月3日17時,張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張震的百年人生,是一位福將么?


張震走了。


虎父無犬子。


張震逝世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一家六將軍」:張震、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婿都是將軍。(1)長子張小陽少將:


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院長。


(2)次子張連陽少將:曾任總參軍代局局長。


(3)三子張海陽上將: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95年7月晉陞少將,2003年7月晉陞中將,2009年7月晉陞上將。2014年12月,張海陽達到大軍區正職服役最高年限退出現役。


(4)四子張寧陽少將:曾任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部長,2005年晉陞少將。2015年7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比父親張震早逝兩個多月。


(5)女婿壽曉松少將: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部長。


「一家六將軍」,其中,兩個上將,四位少將。舉世無雙乎?


一家將軍,滿福盈門乎?傳奇的背後,又豈只是一個「福」字了得?!(陳冠任原創,未經許可禁止其他媒體轉載複製和改編)

您可能感興趣

誰家將軍最多?一門兩上將四少將,老上將活101歲
驚艷!地鐵出來10分鐘,北京這裡藏著一座100年前的老上海!
二戰最後投降的日本兵,打游擊到1974年,老上司親口下令投降
他和林彪一樣23歲當軍長 是李先念多年的老上級 卻只被授中將
1948年老上海高清廣告照,轉眼快70年了,變化有多大?
二戰中最後投降的日本兵,1974年老上司親口下令才投降
7年時間,把魔都拍成了老上海,而攝影師才23歲
老照片:24年前的老上海,最後一張現在也能看到!
你一定沒見過!100年前珍貴老上海照片
這才是真正的老上海,13張1945年上海的老照片,滿滿的回憶
1937年的老上海是這個樣子
看完這組老上海照片後 20歲不懂30歲沉默40歲流淚
記憶:1986年的老上海
上世紀40年代,老上海的弄堂生活回憶
元帥的戰友,數百將軍的老上級,可直到去世時都沒有軍銜
一百年來從未更名,這條路只有老上海人才懂!
80年代上海灘的老牌游泳池,老上海寧儂認得出來伐?
讀懂「老上海」,只需這36個符號
熱巴風一吹就能老上20歲?一看馬蘇就知道這個部位整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