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下令「剿共」,他憤然辭去國民黨高官,開始抗日!
當蔣介石制定「攘外必須安內」政策,讓他去」剿共「的時候,憤然辭去國民黨高官,組織隊伍開始打游擊,抗擊日本侵略者。當日本人抓獲其母親,準備誘捕他的時候,老母絕世七天離世。
這個人就是馬本齋,中國抗日的大英雄!
馬本齋少年隨父走西口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貧苦農民家庭。全家十三口人,靠租種別人的幾畝薄地,打短扛活,維持生活。
馬本齋的母親,心地善良,常給孩子們講蘇武牧羊、岳母刺字、木蘭從軍的故事。母親的言傳身教,對馬本齋的幼小心靈產生了深刻影響。
馬本齋10歲時,母親送他到本村私塾讀書,學名馬守清。後因家境日艱,只念了三年便中途退學。
1919年,家鄉遭大旱,為了生存,17歲的馬本齋隨父親馬永長外出做工,踏上了走西口的路,去謀求生計。起初,父子二人在張家口一帶以炸油條為生。後來,又輾轉來到內蒙古給人放馬。
「販馬販馬,四海為家」。這期間,他奔走於大草原和京、津、冀、魯之間,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五四」運動時期風起雲湧的學潮、工潮,使出身農家的馬本齋耳目一新。
蔣介石開始剿共後,馬本齋憤然離職!
1921年冬天,19歲的馬本齋經朋友的介紹,加入了東北軍張宗昌的部隊。
入伍的第一天,馬本齋領到一支六五式步槍。他琢磨射擊要領,爬冰卧雪,一練就是幾個鐘頭。槍法越練越准。當時,軍中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馬本齋粗通文墨。半年後,被提升為班長。不久,又被提升為排長。
1922年,馬本齋被選送到「東北講武堂」學習。在那裡,他受到了幾乎殘酷的軍事訓練,掌握了較為系統的軍事知識。
1924年9月,馬本齋從講武堂畢業,被提升為連長。回到部隊,適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他被任命為擔負後勤運輸的「杠子營」營長。
1928年春,馬本齋率「杠子營」隨劉珍年的部隊開到膠東萊陽。在一次戰鬥中,馬本齋運用強攻和奇襲相結合的戰術,取得了勝利,被任命為團長。後來,隨軍駐防膠東牟平一帶。1928年,張宗昌被蔣介石的北伐軍擊敗。其將領劉珍年乘機脫離張部,割據膠東。馬本齋所部歸劉珍年節制。
1929年1月,少師張學良易幟擁蔣。自成體系的劉珍年在山東戰勝張宗昌、褚玉良聯軍後,於同年5月接受蔣介石任命,任獨立21師師長。馬本齋任該部第四團團長。
劉珍年所部並非蔣介石嫡系,政工人員中有不少是共產黨員。李楚離、曾希聖、張霖之等都曾在該部任職,劉珍年的胞弟、政治處長劉錫九也是中共地下黨員。馬本齋通過與地下黨員聯繫,了解到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尚有真心實意為窮苦人謀利益的黨派和軍隊。
1930年,由於21師的高級軍官向蔣介石告密,劉珍年只得將已暴露身份的中共黨員和進步分子「禮送出境」。馬本齋同中共外圍組織的聯繫因而中斷。
1931年9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全境。東北軍執行蔣介石絕對不抵抗的密令,一槍未發撤到關內,把東北數千萬父老鄉親置於日軍的鐵蹄之下。蔣介石已制訂「先安內,後攘外」的基本國策,忙於「圍剿」紅軍;山東的韓復榘、劉珍年均各懷鬼胎,只圖自保。在這樣的情況下,馬本齋的慷慨義舉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蠻橫訓斥。
不久,馬本齋被免去團長之職,改任煙(台)威(海)汽車路局局長(仍為軍職)。1932年秋,劉珍年在蔣介石嚴令催逼下,率部離開其經營多年的老巢膠東,開往南方「剿共」。馬本齋遂毅然棄官離職,回歸故鄉。
回鄉組建回民抗日聯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很快侵入他的家鄉河北獻縣一帶,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馬本齋隨即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
1938年初馬本齋率隊加入河北游擊軍,編為冀中回民教導隊。1938年4月,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他任總隊長。
馬本齋在抗日戰爭中體會到了共產黨的偉大和無私,他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他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他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八路軍冀中軍區野戰化較早的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嚮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
1940年的康莊戰鬥中,馬本齋指揮部隊從四面八方向侵略軍猛烈進攻,半小時的戰鬥,除六、七個偽軍逃跑外,其餘50餘人全部殲滅。這一次戰鬥,繳獲大炮一門,重機槍一挺,輕機槍兩挺,步槍60餘支,馬10餘匹,以及許多彈藥。
母親絕食而亡不連累兒子
1941年7月,馬本齋運用游擊戰,對盤據在河間縣城一帶的日寇實施嚴厲打擊,日寇縮在據點裡不敢出來,隊長山本還給周圍據點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隊伍,不準走出據點大門。」日本侵略軍為消滅回民支隊,於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軍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企圖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馬本齋。同時,以馬母為誘餌,誘使馬本齋率部來救,以乘機消滅回民支隊。日本侵略軍用種種手段,逼迫馬母給馬本齋寫勸降信。但是,深明大義的馬母寧死不屈、義正辭嚴地拒絕敵人:「我是中國人,我兒子當八路軍是我讓他去的。勸降?那是妄想!」馬母絕食7天,以身殉國,時年68歲。回民支隊指戰員紛紛請戰,要為馬母報仇。馬本齋沉痛地寫下誓言:「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鬥爭!」
1942年,冀中抗日環境急劇惡化。從春季開始,日偽軍頻繁在回民支隊活動的建國、交河、獻縣一帶「清鄉」、「掃蕩」,給回民支隊造成很大的困難。馬本齋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率領隊伍打伏擊,襲據點,英勇奮戰。5月1日,日軍集中5萬步兵,800輛汽車及部分坦克和騎兵,在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對冀中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為了減輕日偽軍對我中心區的壓力,回民支隊奉命打泊鎮,襲交河,轉移視線。爾後戳破鐵壁合圍的口袋陣,跳出日偽軍的包圍圈,勝利轉移到冀魯邊區。
營養不良引發急性肺炎離世
1942年9月,回民支隊奉命開赴魯西北,並於10月到達目的地。部隊到魯西北後,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從此,回民支隊作為第三軍分區的主力部隊,打據點,斗漢奸,廣泛開展借糧鬥爭,擔負起了保衛、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艱巨任務。
由於八路軍主力部隊轉戰外地,日偽軍趁機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抗日鬥爭形勢十分嚴峻。馬本齋選擇威脅最大的日偽軍,各個進行擊破。盤踞在魯西北地區的齊子修部,明裡是國民黨保安旅,暗裡是日偽治安軍,馬本齋帶領回民支隊和軍分區基幹團對其進行了狠狠打擊,極大地震懾了日本侵略軍。在冠縣,日偽軍多次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挖封鎖溝,修炮樓,安據點,實行「分割」、「囚籠」政策,使抗日武裝鬥爭受到限制。馬本齋指揮回民支隊和軍分區基幹團,先後攻打了田寨、趙固、二十里鋪等據點,又組織群眾把20多千米的封鎖溝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據地連接起來。
1944年2月,回民支隊接到命令,開赴陝甘寧邊區。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營養不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終年43 歲。
每日漢字微信(meirihanzi ---長按複製搜索),一天能夠知道一個漢字的來源。
聯繫小編:meirihanzi (微信)
※蔣介石下令「剿共」,他辭去國民黨高官,開始抗日!
※國難當頭,蔣介石不一心抗日,依舊「剿共」是為何?
※抗戰期間這支國民黨部隊不抗日專剿共 還被日軍稱為「友軍」
※他是軍閥不倒翁,山西的土皇帝,險些投日剿共,蔣介石說了一句話
※一連長兵不血刃奪取武昌被封縣長,剿共時逃脫一人,成開國大將!
※激戰倒馬坎:紅三軍如何打敗上千人的剿共隊
※激战倒马坎:红三军如何打败上千人的剿共队
※為什麼張學良不願剿共?
※「剿共和平建國」:那時候的北京到處都是這條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