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談元首的超級玩具:古斯塔夫列車炮
火炮在一戰和二戰中都被稱為戰場鐵鎚,是戰場最主要的殺傷武器之一。他們的口徑一般從20毫米到 200毫米,一般100毫米口徑的火炮,已經算是大傢伙了。不過,確有一些火炮中的巨獸,它們的體積巨大、口徑驚人、威力更是恐怖。這種巨炮的代表之作, 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列車巨炮古斯塔夫。
威力無窮的列車炮
早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軍方高層就意識到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問題。無論火炮科學如何飛速發展,依靠步兵裝備的常規火炮,都很難摧毀敵方精心修築的要塞工事。
早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雙方憑藉著堅固的要塞工事,往往能夠阻擋敵軍重兵進攻部隊數月之久。
步兵的火炮打在這些要塞上,只能濺起一些石屑,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在防禦武器也很差勁的情況下(士兵只有前膛裝彈的單發燧發槍,只能在200米內使用,精確射擊距離只有幾十米),進攻一方仍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實戰中,美國南軍和北軍的將軍們清醒的感覺到,依靠中小口徑的步兵火炮是無法摧毀這些堅固工事,唯一的辦法是必須使用大口徑的重炮。
可惜在當時來說,想使用大口徑火炮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北軍長驅上千公里殺入南軍後方作戰,一路上的 地形複雜,路途遙遠。大口徑火炮受冶金技術的制約,往往重量很大,需要大量的馬匹才能夠拉動。而馬的力量畢竟有限,重炮即使在非常良好的道路上的前進速度 也非常緩慢。一旦遭遇較差的路況,比如泥濘、雨雪,這些馬匹運輸部隊就只能停在原地發獃,等前方修好了路或者天氣好轉再說。
這些問題導致重炮無法有效跟隨步兵前進,不能給予步兵急需的火力支援。
話雖如此,既然已經打仗了,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用中國人的話來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各國的軍事高層們想到了一個很實際的辦法,就是利用已經蓬勃發展的鐵道和火車作為重炮的運載工具,將重炮和鐵道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武器。
這個構思在當時看來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眾所周知,鐵路的載重量很大(今天民用車廂載重量也超過70噸),即使大口徑重炮的重量對它也不算什麼。
而火車的速度遠遠超過馬匹,在鐵路上以火車作為機動的運載平台,也就大大提高了重炮移動的速度,這是非常實際的辦法。由此列車炮就隨之而生!
列車炮概念剛剛誕生,就遭遇了實戰的考驗。
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北軍)在進攻邦聯軍(南軍)最後據點彼得斯堡(Petersburg)要塞時,就遭遇了嚴重的攻堅問題。
彼得斯堡是南軍首都里士滿外最後一個軍事據點,南軍在此處的防禦工事極為堅固,四周的環形工事長達5公里。
北軍靠步兵進行了多次衝鋒,除了丟下漫山遍野的屍體以外,沒有任何進展。初期戰鬥中,北軍已經傷亡4萬多人,南軍傷亡只有1萬多人。而北軍的重炮由於受地形限制,還在幾十里之外蹣跚前進,無法對前線的士兵給予支援。
彼得斯堡是美國鐵路上一個重要的樞紐站,四面有不少鐵路支線。這讓聰明的北軍指揮官格蘭特想到了辦 法,他命令立即將320毫米重炮安置在火車上,通過鐵路運送到前線。隨即這種重炮被安裝在一輛沒有頂蓋的火車車廂上,僅僅一二天的時間就送到了前線。北軍 隨即用重炮猛烈轟擊南軍的陣地,給南軍造成了相當的傷亡,並且摧毀了很多堅固的工事
可惜此時火炮技術還比較落後,這種火炮的威力並不大,射擊也不精確,沒有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最終北軍通過近9個月的圍困戰在該戰役中獲勝,己方卻損失6萬多人,南軍只損失了2萬多人。
彼得斯堡被攻克也就意味著南軍的毀滅,南部聯盟首都里士滿很快被攻陷,南北戰爭結束。
這也是列車炮第一次的實戰,戰果馬馬虎虎。
就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使用的並不能算是列車炮。因為火炮只是通過鐵路來運輸,並沒有在鐵路上發射炮彈。此次戰役中,火炮最後一段路不是依靠鐵路,還是依靠馬匹拖拽到最前線。
南北戰爭結束以後,世界上又發生了很多次中小規模的戰爭。實戰中,進攻武器總是落後於防禦性武器,尤其在馬克西姆發明了重機槍以後,雙方的威力更是懸殊。在一系列堅固的防禦工事後放上幾挺重機槍,就可以消滅成千上萬的進攻敵軍。
-------------------列車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攻堅武器遠遠弱於防禦武器。二戰之前,基本上防禦武器是遠遠強過一截的。一戰中歐洲戰場兵員損失非常慘重,有時候一天傷亡10萬人,主要就是缺乏優秀的攻堅武器。這些列車炮都是臼炮,射程有限,但威力極大。
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世界各國都修建了自己堅固的要塞工事。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兵力和火力都弱於日軍的沙俄軍隊,依靠還沒有修建完全的旅順要塞,整整防禦了近一年的時間,造成日軍巨大的傷亡。
日軍無力擊毀俄軍的要塞工事,甚至被迫使用自殺性攻擊。一些日軍士兵背著炸藥包沖向俄軍要塞後拉響爆炸,僅僅炸出了一些很小的缺口,沒有什麼作用。
經過300多天的戰鬥後,日軍傷亡人數節節攀升,官兵極為疲勞,幾乎無法繼續戰鬥。日軍高層無奈,緊 急從國內運送來了日本口徑最大的18門280毫米重型攻城榴彈炮。這種重炮剛一上戰場,就很快摧毀了俄軍大部分工事,並且在一個月時間內幫助日軍步兵攻佔 了整個旅順要塞,迫使俄軍全部投降。其中一發重炮炮彈,還炸死了俄軍旅順要塞司令孔德拉堅科。日軍士兵對這些重炮非常感激,稱它們為「大阪寶貝」!
實戰中,沒有重炮支援的日軍曾經遭遇極大傷亡,整個戰役日軍11萬人,占參戰日軍總數的一半。在旅順要塞的激烈攻堅戰中,日軍損失6萬多人,一次人海衝鋒就死了2萬多人。
旅順要塞殘酷的爭奪戰,為各國敲響了警鐘。世界各國軍方高層都認為,以旅順戰役為例,如果想攻佔敵人的堅固堡壘要塞,最可行的辦法還是使用大口徑列車炮。
兩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都秘密研究了一批列車炮,以德國人的最為著名。
德國有著世界上最優秀的的一家火炮生產公司,克虜伯公司。克虜伯公司成立於19世紀,一向以出產精良火炮稱雄於世界。
早在普魯士王國的俾斯麥時期,克虜伯公司生產的火炮就已經大大優於法國和奧地利的同類火炮,幫助普魯士軍隊獲得了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德意志王國。
由此克虜伯公司也成為歐洲火炮公司中的領頭羊,前後長達一個世紀之久。
---------------------一戰時期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高達130公里,可以從法德邊境打到巴黎。但巴黎大炮精確極差,只是一種戰略恐嚇的武器,實際沒有戰術上的意義。
元首的玩具 古斯塔夫列車炮
一戰結束以後,德國受凡爾賽條約的制裁,不能生產大口徑火炮,現有的火炮也都被銷毀和廢棄。
希特勒上台以後,立即開始重視列車巨炮的研究。
希特勒和將軍們分析,認為一戰德國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施里芬計劃沒有成功。
由於西線英法的防禦力量過於強大,導致德軍沒有能夠迅速消滅西線的敵人,最終在兩線的消耗戰中崩潰。
希特勒認為德軍如果想獲勝,仍然必須採用施里芬計劃,首先消滅西線的英法聯軍,攻佔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和法國。
不過,現在西線英法軍的防禦能力,比一戰更強了數倍。法國為了防禦德國,花費了9年時間和60億法郎的巨款修建了全長400公里的馬其諾防線。
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 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戰 時期大貝莎列車巨炮420毫米炮彈,連續兩發的直接命中!!!防線內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防 步兵障礙物一般為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地段還設置了通電鐵絲網。
----------------古斯塔夫巨炮的體型驚人,所以使用它必須有完全的戰區制空權。
經過英法工程專家的仔細評估後,他們一致認為德軍根本無法攻破馬其諾防線,因此該防線也被稱為「攻不破的防線」。
德國軍方高層經過仔細研究,認為以德軍現有的裝備絕不可能打破馬其諾防線,必須使用大口徑的列車炮。德國軍方的要求是,這種巨炮需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體或者1米厚的鋼板,還需要從敵人炮兵無法還擊的安全距離外進行發射,它的口徑不能低於700毫米。
克虜伯公司從1935年開始研究,但開發這樣的巨炮談何容易!萬幸的是,克虜伯公司有著許多世界上最為優秀的火炮設計大師和深厚的技術儲備。經過7年的艱苦努力,他們終於研究成功了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列車炮-古斯塔夫列車炮。
古斯塔夫列車炮的口徑高達800毫米,重達1300多噸,可將7噸重的炮彈射擊到37公里以外,其性能遠遠超越了當年的大貝莎列車炮。
由於對該火炮的性能極為滿意,克虜伯公司以他們董事長的名字古斯塔夫命名(古斯塔夫.克虜伯GustavKrupp,是當時克虜伯公司的領袖,也就是之前那個貝莎.克虜伯的丈夫),這門巨炮也是克虜伯家族的最大驕傲,也是克虜伯公司的驕傲。
而該系列的第二門巨炮則被命名為多拉(Dora),這是設計師艾利希·穆勒博士(Dr. Erich Müller)已故妻子的名稱。
德國士兵顯然比較喜歡後一個名字,他們把該系列的兩門巨炮都叫做多拉,這也是所謂「多拉巨炮」的由來。實際上第二門多拉巨炮並沒有參加過實戰,後來直接被拆毀了。
古斯塔夫列車炮體積龐大,重量巨大,一般的火車是帶不動的。為了牽引這門巨炮,克虜伯公司還特地設計了兩台功率為1050馬力,時速達60千米的巨型機車。
由於開發時間過久,古斯 塔夫列車炮製造完成的時候,法蘭西戰役已經結束。德國人沒有攻打馬其諾防線,而是用大批裝甲部隊從最不適合使用坦克的阿登山區突破,隨之像秋風掃落葉一樣 消滅了英法聯軍,佔領了法國全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其諾防線確實沒有被攻破,也算是攻不破的防線。
古斯塔夫巨炮似乎已經生不逢時,好在元首希特勒對它還是非常重視的。
1942年春,古斯塔夫巨炮組裝完畢並定於3月19日進行最後的射擊試驗。19日,獨裁者希特勒在幾位元帥和將軍的陪同下,乘專列從柏林來到戒備森嚴的魯根沃爾德靶場,觀看試射情況。
中午12時20分,古斯 塔夫巨炮發射了一發混凝土破壞彈,彈丸實測重量為7.086噸,火炮射角65度,射程達26.09千米。40分鐘後,即下午1時整,火炮又以射角45度發 射了一發重4.759噸的榴彈,射程達47.22千米。這兩枚炮彈都準確的擊中了目標,擊穿了7米厚的混凝土與1米厚的鋼板建成的模擬工事。
對火炮性能非常熟悉的希特勒,對此極為滿意。他對克虜伯公司稱讚有加,並且命令再造出兩門同樣級別的大炮,還讓德國軍方以700萬馬克的巨款將這門古斯塔夫列車炮買下。
-------------------------希特勒對古斯塔夫列車炮非常喜愛,他是一個火炮愛好者。
馬其諾防線已經被摧毀,但不代表歐洲就沒有堅固不可摧毀的要塞了。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在經歷了初期的大勝以後,卻沒有獲得莫斯科戰役的勝利,雙方轉為相持階段。
德軍的實力仍然佔據著明顯的上風,希特勒為了進一步擊垮蘇聯,下令準備進行斯大林格勒戰役。要保證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就必須先滅斯大林格勒側翼,克里米亞半島上的蘇軍重兵集團和海軍要塞。
德軍攻打克里米亞半島的作戰中,遭遇了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其中最無法解決的就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早在沙俄時期的1789年,就被定為為一個要塞城市。沙俄在此處曾經修築過極為堅固的要塞群,到了蘇聯時期又有極大增強。由於該地被定為是蘇聯黑海艦隊的基地和烏克蘭防禦的核心,蘇軍對它非常重視。
經過蘇聯軍民長時間的修 建,整個塞瓦斯托波爾成為一個堅固無比的要塞群,其防禦能力的強大絲毫不亞於馬其諾防線。以塞瓦斯托波爾市區為例,圍繞城市綿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帶,蘇 聯人同配置了12個永久要塞群,佔全部克里木要塞數量的75%。以該市最強的「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聯裝炮塔要塞來說,它擁有1934年製造的雙聯裝 305毫米巨炮,射程達到44公里。外部防禦層形狀酷似當時的戰列艦炮塔,由200到300毫米厚的裝甲板全體包裹,炮塔下面有3層永固工事,每層永久混 凝土天蓋都厚達3000到4000毫米。此整個要塞周圍都被永久混凝土裝甲板覆蓋,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鐵路連接,在山地部分更設置難以數計的暗堡、火力點。 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絕對優勢射界,理論上絕不可能對該防禦地帶進行地面攻擊。而且設計者將要塞的彈藥存放在地下深達30米的「庫拉貝」主 彈藥庫中,可以抵抗住任何德國現有火炮和空軍的打擊。
負責指揮作戰的曼施坦因元帥,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面前碰的頭破血流。在六個月的時間內,他擊中前後集中7個師的部隊進行了兩次大規模進攻,都沒能攻陷這個城市。德國人引以為自豪的3、4型坦克,88毫米火炮,斯卡圖轟炸機在這些鋼鐵要塞面前根本無能為力。
鑒於戰局如此不順利,曼施坦因只得向後方求援,要求調動重炮。最終數百門大口徑火炮運送到前線,包括其中427毫米卡爾鐵道迫擊炮、615毫米鐵道加農炮、280毫米K5鐵道加農炮。這些所謂的巨炮同古斯塔夫巨炮相比,也只算是小兄弟了。
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太大,根本無法整體運輸。它在3月份分解成幾部分,由三輛列車運送到塞瓦斯托波爾前線,光是車廂就有25節之多,列車全長達到一公里多。
由於該炮重量太大,雖然分解了,普通鐵路橋仍然承受不了。最終運載巨炮的列車被迫繞了數百公里的路,才送到前線。
運送到前線以後,鐵道的盡頭離塞瓦斯托波爾還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巨炮只能仍在原地等待了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德國人派出大批工兵緊急修築了一條鐵路支線。古斯塔夫巨炮通過這條鐵路終於開到了最前線,離塞瓦斯托波爾只有16公里。
4月初,古斯塔夫列車炮開始在鐵路上架設,它的架設場面極為驚人。
--------------------古斯塔夫恐怕是有史以來最可怕的火炮,他具有戰術作用。
首先由一個300人的工兵營負責火炮的組裝工作,對於重達數百噸的主要零件,只能用2台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安裝工作花費了整整三周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古斯塔夫列車炮上空有德軍戰鬥機巡邏保護,附近還有兩個高炮連協助防空,除此以外還調動了大量德軍負責附近的警戒工作,僅僅這批人就有2000人。
在古斯塔夫列車炮附近,一共有德軍官兵和技術專家4000多人,相當於一個步兵旅了。
火炮架設好以後,整炮長43米、寬7米、高12米,有4層樓那麼高,簡直相當於一艘軍艦。
它的炮彈也大得驚人,有7米長,豎起來比兩層樓還高,其中一種炮彈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它則重達7噸,內裝2000公斤炸藥。它的威力足以擊穿34千米外厚度為0.85米的混凝土牆。由於炮彈過重,只能用一輛輕型坦克將炮彈推入炮膛。
古斯塔夫巨炮射擊時候,由一名上校負責指揮,直接操作火炮的士兵多達1000人,另外還有數百人的維修保養人員。
前後準備調試了一個月才徹底完成,6月7日古斯塔夫巨炮開始向塞瓦斯托波爾開始炮擊。
可以說,古斯塔夫巨炮的可怕性,是他的設計者們也沒有想到。
古斯塔夫以極慢的速度一發發的射擊,每一發炮彈射出,就伴隨著巨大的破壞力。
它前後射擊了48發(炮管一次性使用的最大壽命),擊毀了塞瓦斯托波爾的5個要塞群。其中在連射9發以後,其中一發炮彈穿透了庫拉貝主彈藥庫上面30米的土地(包括10米混凝土牆),將其引爆。
在古斯塔夫巨炮的幫助下,德軍第三次進攻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摧毀了全部的要塞,攻佔了該城,俘虜10萬蘇軍,完全佔領了蘇聯的南部。
之後德軍逐步失去了戰場主動權,古斯塔夫再也沒有參加戰鬥。它曾經回過進行檢修和重新安裝膛線,然後送到列寧格勒前線。
由於整炮太重,價格太高(700萬馬克),壽命太短(僅僅可以發射200發,每發射40多發就會磨損掉全部膛線),需要絕對戰場制空權的保護,以及大量的輔助人員和設施。古斯塔夫巨炮被德軍指揮官認為並不實用,只能用於特種作戰,沒有給予太大的重視。
對於古斯塔夫最大威脅也就是敵軍的飛機,它的體積太大,根本談不上隱蔽。列車炮的結構精密,又完全沒有防禦能力,一兩枚重磅炸彈即可將其炸傷導致無法使用。
對於古斯塔夫巨炮來說, 一旦受傷只能送回德國維修,這一來一回又是幾個的時間,運輸過程中又會有巨大的花費。簡單來說,古斯塔夫只有在己方擁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 如果只是有一部分制空權,就不能冒險使用巨炮。蘇聯英美都有大量的攻擊機,所以古斯塔夫巨炮的使用必然受到嚴重限制。
當它運送到列寧格勒前線時,卻正好遇上了蘇聯人的反擊,古斯塔夫巨炮只得再一次被運回國內。
此時古斯塔夫系列的第二門巨炮多拉,也運送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線。該炮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架設和準備以後,還了沒來得及使用,蘇聯卻開始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反攻,試圖合圍德軍。多拉巨炮只好趕忙從前線撤走,僥倖突破了蘇聯人的包圍圈,之後再沒有用過。
由此德軍開始失去戰場的主動權,制空權自然也無法保證。
古斯塔夫系列巨炮無法及時移動,目標又特別巨大,一旦遭遇蘇軍飛機的轟炸就很容易被摧毀,所以也就是一直沒有使用。直到1945年4月22日,古斯塔夫列車炮被德國人自行拆毀,多拉列車炮也在同時被炸毀。
列車炮的時代,也隨著二戰的結束而終結,接下來是導彈的時代了。

※探秘:丘吉爾的「玩具店」
※丘吉爾的「玩具店」
※希特勒的大玩具 多拉火炮
※《海賊王》神秘熊貓人現身瓦波爾玩具店,為瓦波爾加油助威
※手機觸膜菲林膜、迪士尼產品、拉杆箱玩具
※大炮兵主義的新玩具:開始訓練的俄羅斯「旋風-1M」火箭炮
※「大碼超模」泰斯·霍麗迪登頂帝國大廈 右手自傳左手玩具車一臉驚訝
※玩具!企鵝波魯魯和變形小汽車坐上大巴士
※土豪新玩具!阿斯頓馬丁展示豪華三人潛艇設計
※速8講車!土豪寶貝的新玩具
※反差萌!模特傑德穿粉紅色比基尼海灘秀排骨身材 玩兒童沙灘玩具顯童心
※索尼大鉗子玩具
※曬童年玩具,托馬斯小火車正版周邊免費送
※柯基寶寶和小泰迪搶玩具,哈哈哈柯基這小胖子好賤
※馬國男子為炫耀收藏,為豪華轎車覆蓋數千輛玩具車
※奧巴馬送特朗普孫兒大型玩具,竟被特朗普拒收
※土豪們的炫富玩具:阿聯酋的240管火箭炮
※世界富豪的玩具:達芬奇手稿、希臘雕塑、寶石手錶,個個價值過億
※《超級玩具車》開啟你親愛的小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