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馬駿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主任、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汪建平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組長、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肛門外科首席專家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王深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和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組長

11位腫瘤專家眼中的癌症治療


廖寧 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乳腺科主任


肺癌專家:吳一龍 鼻咽癌專家:馬駿 結直腸癌專家:汪建平 甲狀腺癌專家:王深明


乳腺癌專家:廖寧 婦科腫瘤專家:生秀傑 血液腫瘤專家:王順清 肝癌專家:王百林


胃腸腫瘤專家:王存川 淋巴癌專家:羅榮城 中西醫結合治腫瘤專家:林麗珠

專題統籌/黃蓉芳


A1、A2專題撰文/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任珊珊、何雪華、伍君儀、黎蘅、翁淑賢、王鶴


通訊員李紹斌、黃金娟、簡文楊、方寧、張秋霞、崔艷玲、張燦城、黃賢君、白恬


近幾日,患滑膜肉瘤的21歲青年魏則西的去世備受關注。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 《2013~2014廣州市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廣州每1000人中就有2.6人患有癌症。萬一不幸患癌,如何理性、科學就醫?如何正確地選擇治療方案?廣州日報記者特別邀請到11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腫瘤專家, 詳細解讀各種癌症的治療。

肺癌:早期


「與人們錯誤的觀念相反,吃藥,往往是晚期癌症的治療方案,手術、放療,才是早期甚至中期患者的最佳手段。」


吳一龍


我國肺癌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

吳一龍教授介紹,在中國,目前每年新發肺癌71萬人,平均每隔30秒鐘,就有1個人死於肺癌。在各地尤其是城市,肺癌已經高居死因首位;從發現至死亡,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短至一年半載。


吳一龍指出,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可減少20%的肺癌死亡率。手術切除小於1厘米的癌變,都不用做化療,而且術後生存很好,80%以上的患者術後生存期在10年以上,而且20%的10年後死亡,很多是死於其他疾病的。這樣的有效性,已經幾乎算治癒了。


吳一龍強調,肺癌治療前,「要唱三部曲」:病理診斷、肺癌分期、基因檢測。


病理診斷,通過手術、活檢、穿刺等方法,診斷病灶是否癌、是小細胞癌還是非小細胞癌。肺癌分期,採用PET/CT作為檢查方式,判斷肺癌的嚴重程度,並且可以很好地定位肺癌的灶點,有沒有癌轉移。非醫學人員,只需知道分期是屬於原發性,有沒有淋巴結轉移,或者遠處轉移,就可以了。基因檢測,確診肺癌後,花2000元左右做基因檢測,檢查是否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


做完這「三部曲」,吳一龍建議,按照肺癌分期、基因檢測結果,來決定治療方案。如果是一期肺癌,手術是毫無疑問的最好的治療方案,趕快讓醫生做手術,可以徹底治癒;到了二期肺癌,以手術為主綜合治療;三期肺癌,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程度,要以非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到了第四期肺癌,則是以藥物為主的治療了。


「與人們錯誤的觀念相反,吃藥,往往是晚期癌症的治療方案,手術、放療,才是早期甚至中期患者的最佳手段。」吳一龍教授指出,如今早期肺癌手術一般只在胸部打兩個孔,以胸腔鏡進行微創手術,非常安全。


此外,很多肺癌患者沒有做基因檢測,甚至明知沒有基因突變,卻堅持試吃靶向葯。這讓吳一龍非常著急——臨床醫學證實,如果沒有基因突變的靶點,服靶向藥物的有效控制生存期僅1.6個月,這種「有效率」與不吃任何藥品沒有差別,耽誤病情、增加費用,還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對於此次魏則西事件中的「細胞免疫治療」,吳一龍指出,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肺癌患者中「很紅」,很多未檢測到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免疫細胞抽取,醫學培育增殖後,再回注到身體內,做一次抽一次血,費用高達2萬元/次。不過,最新的全國肺癌高峰論壇上,全國95%與會肺癌專家均表態:「不主張現階段做細胞療法,它應當在實驗室做研究。」儘管國家衛生部門曾出台過一份細胞治療的技術標準,但規定標準僅用於實驗室研究,而非臨床;儘管不少地方醫保將該治療的費用列入醫保報銷,但實質上這是違反醫學倫理學要求的,因為處於研究階段的治療,本不該收取費用。


鼻咽癌:早期患者只需要進行單純放療


「早期的病人不用化療,放療就可以了。中晚期的病人要先做化療,把腫瘤打小,然後再做放療,也可以在放療的同時加化療。化療情況非常複雜,要由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調整。」


馬駿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主任、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


70%~80%的病人在確診鼻咽癌時就已經到局部中晚期。因此,一旦確診,患者通常很著急,要求立刻治療。「很多病人不知道,病理診斷僅僅是診斷的第一步,還不能馬上開始治療。」馬駿解釋,目前鼻咽癌的診療模式是基於腫瘤的TNM分期的,T代表局部腫瘤侵犯情況,N代表局部淋巴結轉移程度,M代表有無遠處臟器轉移。


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療方式大不相同,比如早期患者只需要進行單純放療,而中晚期患者則要進行放療和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那麼,為準確判定患者的TNM分期,這個時候還需要做鼻咽+頸部MR以及全身檢查來判定疾病的分期,才能為患者下一個準確的臨床診斷,制定更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放療是鼻咽癌的重要治療手段,化療則視病情分期而定。「早期的病人不用化療,放療就可以了。中晚期的病人要先做化療,把腫瘤打小,然後再做放療,也可以在放療的同時加化療。化療情況非常複雜,要由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調整。」馬駿指出,放療對口腔黏膜和皮膚會有一定損傷,治療開始前要先處理好口腔隱患,放療期間要注意口腔保潔,多喝水、漱口,保護頸部皮膚,應該穿著寬鬆低領、棉質吸汗衣服。


很多人擔心放療有輻射性,或者會帶來聲音嘶啞等後遺症。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害怕放療。隨著性能更為優越的調強放療設備的引進、「精準放療」策略的實施,放療帶來的後遺症已經大大減少。做完放療,基本是3-6個月複查一次,3年後每年複查一次,檢查項目為做鼻咽鏡、鼻咽磁共振、X光和B超,排除轉移病灶。放療後常有病人耳內流膿,平時注意不要感冒,洗澡時不要讓耳朵進水。


結直腸癌:術前放化療有助「保肛保功能」


直腸癌患者「保住肛門」的願望往往非常強烈。過去,對於很多位置靠近肛門的直腸癌,受適應指征的限制,很難讓患者如願。如今,隨著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的實施,腫瘤有望在手術前縮小,這就具備保肛的條件。


汪建平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組長、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肛門外科首席專家


十年間,結直腸癌在廣州的發病率上升了50%,目前已位居全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在我國,60%左右發病在直腸部位,而其中60%左右發病在中低位直腸。汪建平指出,接近80%的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差。


汪建平表示,確診為結直腸癌後,患者仍需檢查CT(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核磁共振),以便進行術前分期,判斷腫瘤對於腸系膜、周圍淋巴結、遠處器官有無轉移等情況,進而確定治療方案。其中,CT看腫瘤有無遠處轉移會更清楚,而對於結直腸癌尤其是直腸癌,MRI在腫瘤局部浸潤、周圍淋巴結轉移等情況鑒別和術前分期上更有優勢,二者結合來看會更為準確。


近年來,醫學界推行「精準醫療」,MDT(多學科診療)成為其中的主流模式。汪建平指出,每位患者的腫瘤情況和身體狀態都不同,需要MDT小組充分討論,相關學科專家共同評估,從而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及獲益。「新輔助放化療是中低位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手段。我們在MDT討論時,如果直腸癌的位置太低,或者患者保肛願望很強時,術前加入放化療的手段也許會有可能讓腫瘤縮小、降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會考慮新輔助放化療。」汪建平指出。而由他所牽頭的一項關於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最新研究中發現,如果腫瘤位置相對高一些,或者處於直腸後壁的腫瘤,甚至有可能通過單純化療達到腫瘤降期的目的,從而避免放療的副作用。


對付結直腸癌,汪建平坦言,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依然是外科手術,而在治療腫瘤的基礎上,保住性功能,排便、排尿等是他所致力的方向。其中直腸癌患者「保住肛門」的願望往往非常強烈。過去,對於很多位置靠近肛門的直腸癌,受手術適應指征的限制,很難讓患者如願。如今,隨著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的實施,腫瘤有望在手術前縮小,這就具備保肛的條件。事實上,汪建平也成功地為一些腫瘤已接近肛門括約肌1厘米的病人保住了肛門。而術後三至五天,醫生在查房的時候,通常會問病人一個很隱私的問題:夜間是否有勃起?這是因為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中,由於易傷及病人盆腔的自主神經,導致病人術後性功能障礙。不過他也表示,有些病人直到術後十幾天才出現夜間勃起。


術前的新輔助放化療不僅可以有助於「保肛保功能」,也有助於降低複發率,有數據指出可以使直腸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提高10%左右。不過,汪建平強調,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和腫瘤的特性,目前仍有30%左右的結直腸癌病人對術前放化療不敏感。


甲狀腺癌:


脾氣相對「溫和」


不需切掉全甲狀腺


甲狀腺癌是一種脾氣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儘管新的診療手段層出不窮,但在甲狀腺癌治療方面,手術仍然是最主要、也是效果最好的根治方案。


王深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和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組長


十年前,廣州市每10萬人中有4.5人罹患甲狀腺癌;到了2011年,其發病率已達到10.53/10萬人,8年間上升了134%。


一聽說「得了甲狀腺癌」,許多人馬上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其實,和其他癌種相比,甲狀腺癌是一種脾氣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部分甲狀腺癌可以不需手術,終身吃藥控制。因此有專家建議,甲狀腺微小癌,本身沒有生物活性的,可以不用去管它。現在的問題是醫生未能準確判斷哪些甲狀腺癌屬於這些範圍。」王深明教授說,鑒於惡性腫瘤對病人的打擊較大,當懷疑甲狀腺結節是惡性時,還是建議治療。「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王深明說,即使是微小癌,也有40%會出現淋巴轉移的情況,骨轉移和肺轉移的概率是10%~20%。微小癌的手術通常不需要全甲狀腺清掃切除,術後也不需放、化療,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5%。手術治療甲狀腺癌仍然是目前最理想的選擇,目前的手術方法可以使刀疤很不顯眼,滿足美容需要。


即使是不能切除的甲狀腺癌,也能採取別的治療手段,比如藥物治療,但複發率較高,為50%。


由於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不適合20歲以下患者,未生育的婦女須格外謹慎。同時,同位素治療要掌握劑量,劑量過小控制不住,劑量過大又會造成患者「甲低」,需終身吃藥補充甲狀腺素。


現在還可以採取介入治療。它主要作為輔助手段,例如可在手術前先介入治療,為手術創造有利條件。


手術是第一步,多數病人還要在一定時期內服用甲狀腺製劑,例如優甲樂,進行替代治療,或者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有小部分病人可能還要接受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乳腺癌:


最優治療在於個性化


不可向病友「拿經驗」


乳腺癌的近年綜合治療情況越來越好,死亡率遠低於肺癌、肝癌等,乳腺早期癌治癒率(以5年為標準)都在95%以上,中期一般都在70%到80%。


廖寧


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乳腺科主任


廖寧教授介紹,乳腺癌一直高居我國女性癌首位,發表於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特刊的《中國乳腺癌現狀報告》指出,全球每100個新確診的乳癌病例中,有12個來自中國。


在患者眼中,選擇腫瘤科還是乳腺科,內科還是外科,就意味著選擇保乳還是手術切除。在專家眼中就不是這麼簡單:切不可向病友「拿經驗」,比如別人保乳成功,我也想保乳;別人吃靶向葯好,那我也吃。


廖寧指出,乳腺癌實為一組疾病統稱,它至少可分為4個亞型:Luminal A型、B型,HER2陽性型以及基底細胞樣癌(三陰)型。LuminalA型最常見,約佔乳腺癌總數的60%。


乳腺癌治療已由過去單一的手術切除,轉向以手術治療為主,配合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


最優治療是個性化精準治療,而其基礎是基因分型。以HER2陽性乳腺癌為例,它對於常規化療、放療不敏感,而今國內外權威指南均要求,必須進行規範化的抗HER2靶向治療,並能明顯獲益。對患者來說,確診後,檢測HER2直接決定了治療方案的起點。檢測手段主要有免疫組織化學法(IHC)、顯色原位雜交法(CISH)和熒光原位雜交法(FISH),後兩種方法準確性更高。


廖寧推薦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最新發布的晚期HER2陰性乳腺癌最佳治療方案:接受以內分泌治療和序貫化療為基礎的系統治療。其中,內分泌治療應作為晚期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以下小部分情況除外:ER+患者可選擇內分泌治療,對於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可疑內分泌治療耐葯可直接選擇化療。

您可能感興趣

18類癌症治療全法
4位腫瘤科醫生對中醫治療癌症的看法
上海治療腫瘤專家蔡金偉:中醫調養癌症的3大好處
中醫治療癌症的關鍵點
癌症病人吃什麼 1種食療治療1種癌症
中醫治療癌症,中藥有地位
上海治療癌症專家蔡金偉:中醫調養癌症的3大好處
上海中醫治療癌症專家蔡金偉:中醫治療癌症的根據
315萬的癌症治療
上海治療癌症專家薛惠明:中醫治療癌症的四大優勢
4D列印治療癌症?
中醫中藥治療癌症的四大原則
海外醫療癌症專家揭8個防癌新招
中醫能治療癌症么
腫瘤專家:癌症都是自找的!30年總結出5劑葯,防癌抗癌
全美25% 癌症患者無力承擔治療費?
60%癌症死亡可預防 乳腺癌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
上海腫瘤專家金長娟:中醫治療癌症的方法
癌症腫瘤病人的放療幾個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