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事件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美利堅合眾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佔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8日,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征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
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英使館內更有小馬150匹可供食用。
1900年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佔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帝國主義的征華戰爭,激起義和團堅決抵抗。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董福祥、聶士成部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繫。6月14日至18日聯軍被義和團群眾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一帶,面對用近代槍炮武裝的聯軍,義和團奮勇殺敵,視死如歸,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搏,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愛國熱情,打死打傷敵軍300餘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
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共擊傷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餘名。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榮光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後,日本使館書記生在前往永定門接應西摩爾聯軍時被清兵當作間諜處死,德駐華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被守軍擊斃。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
大沽口失陷後,俄、英、德、美援軍數千人,闖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對天津城及其外圍發動猛攻,義和團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董福祥率義和團一部進攻老龍頭火車站,斃傷俄軍500餘名(一說112人),數度佔領車站。張德成率義和團及清軍一部圍攻紫竹林,以"火牛陣"踏平雷區,沖入租界。聶士成部清軍堅守城南海光寺一帶。7月,八里台一戰,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14日,聯軍付出傷亡900餘人(一說882人)的代價,並發射毒氣炮後,攻陷天津。
8月中旬,聯軍2萬餘人由天津進犯北京。次日,進抵北倉,受到清軍馬玉昆、呂本元等部及李來中所部義和團頑強阻擊,再次施放毒氣,才攻佔北倉。但聯軍付出死傷635人(一說400餘人。其中日軍近300人)的代價,毒氣炮("列低炮")也被擊毀。13日,聯軍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聯軍入城後,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堅持抗擊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發布徹底剷除義和團的命令。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派兵四處攻城略地,擴大征伐。9月,俄軍在攻佔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佔領。10月中旬,德軍統帥瓦德西率兵3萬來華,攻佔保定、張家口等地。但法、德聯軍在侵犯井陘、娘子關一帶時,受到清軍劉光才部的頑強阻擊,付出重大傷亡後敗退。
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牆斷壁。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大肆搶劫,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慘遭殺戮。
1901年9月7日,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和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辛丑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隨著義和團運動發生後,列強各國都乘機對中國出兵,進行大肆掠奪。消息傳到俄國後,沙皇政府認為是侵略中國的大好機會,除積极參加八國聯軍之外,1900年7月16日,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被俄軍慘殺,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國侵略軍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餘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剩下的被趕入黑龍江淹死,只有極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國軍隊佔領齊齊哈爾,黑龍江將軍壽山自殺殉國;9月22日,佔領吉林,28日,佔領遼陽;10月1日,進入盛京(瀋陽)。俄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企圖把軍事佔領合法化。俄軍利用軍事佔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裡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8月7日任命慶親王奕劻為全權大臣,李鴻章為協辦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求和。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出兵八國外,另外又加上三個國家--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西班牙帝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
造成損失
在北京,以樊國梁為首的教士們發出"布告"容許天主教徒在8月教堂解圍後八天之內搶奪生活必需品,規定搶奪不滿50銀兩的,不用上繳;超過50銀兩的,應負責償還,或交教堂處理。法國媒體曾刊登回國士兵的陳述:"從北堂我們開向皇宮,修士們跟著我們去……他們慫恿我們屠殺、搶劫……我們行搶都是替教士乾的。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三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實際搶了八天。教士們做我們的嚮導。我們進一家就隨便拿東西,我們把店掌柜抓了當僕役,教士們把搶來的東西,讓他們背著運到北堂去了……"。
根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撰文的揭露,僅在河北任丘縣一處,美國基督傳教士梅子明以"用人頭抵人頭"為口號就殺害了中國無辜農民680人。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為終。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樣巨額的賠款是緊接著《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白銀兩億兩之後,可謂雪上加霜。中國這時戰爭不斷,內憂外患,早已國庫空虛,國民總產值低落,要付清4.5億的戰爭賠款只有分期償還,並且還向有關各國銀行借債還貸用以支付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為了從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條約》規定,以海關稅及鹽稅作為償還賠款之用,但這兩項稅收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項財政收入。控制海關就基本上能夠左右中國財政。賠款共分39年才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白銀,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國在後來的幾十年中的經濟跌入低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翻不了身。
《辛丑條約》的賠款數額比較特別,列強要求賠款4億5千萬兩,當時中國人口4億5千萬,用意就是要每個中國人都要向他們交1兩白銀的"罰金";發生過反帝鬥爭的城鎮,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額賠款使中國社會經濟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貧困。中國因而徹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聯軍佔領北京後,對北京皇城、衙門、官府大肆搶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國珍貴文物、大量的文史資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樂大典》)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以及圓明園)的失竊、破壞,損失無法估計!其中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繡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颳去,至今刮痕斑斑,這也是聯軍劫掠北京的鐵證。《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1403-1408)210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以遭破壞,後來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國聯軍大肆損毀丟棄,甚至將《永樂大典》書冊用於修建工事之用;《四庫全書》是清乾隆年間36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種古籍,共79309卷,全書共7套,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時毀壞一套,1900年又被八國聯軍毀冊數萬。翰林院內收藏了許多珍貴圖書、孤本、宋版書籍、文史資料和珍貴書畫,八國聯軍把藏書搶掠糟蹋一空。直到現在,倫敦、巴黎的博物館裡還有《永樂大典》等許多當年被搶掠去的圖書和文史典籍。
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國家主權。華北大亂之際,東南各省督撫自行宣布中立,從此清中央政府權威低落,漢族權臣抬頭,從客觀角度上來說,八國聯軍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後來美國向清政府減少了約1千萬兩白銀的賠款。退款主要用於中國向美國派遣公費留學生,清華大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國的兩次退款,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也涉足於戰勝國的地位,因此停止對戰敗的德、奧賠款支付;各國都表示願與中國"友好",以便用和平的辦法維護和擴張其在華利益。所以都緊步美國的後塵,其中英、日、荷三國將庚款餘額修改償付辦法。這一方面間接促進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另一方面加強了列強對中國的控制。另外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國部分的庚款餘額,蘇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棄 。《辛丑條約》的簽訂,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負擔,還損害了國家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八國聯軍侵華?首先,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全部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慈禧太后向來都不關心國家和人民,只顧自己享樂,卻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另外還有清朝的軍隊大都軟弱無能,貪生怕死,1900年的清朝軍隊武器也十分落後,清朝的所有軍費大都被慈禧用來干其他的事情,而並非發展軍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守將大都逃跑,慈禧也向西安逃去,致使守城官兵大都未開一槍,棄城而不顧,致使北京城淪陷。
※悉數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殘忍行徑「組圖」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軍隊面對的八國軍隊原來都長這樣!
※八國聯軍侵華,「中國這軍隊」,他們屠殺中國同胞比八國聯軍還狠
※八國聯軍侵華,一支中國軍隊竟助戰,作戰驍勇,英王發勳章
※日本人筆下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朝軍隊表現如何
※國讎家恨勿忘國恥,八國聯軍侵華舊照
※八國聯軍之役
※八國聯軍侵華其實是九國聯軍,因太丟人不願提起!
※八國聯軍侵華,百姓為何幫聯軍攻紫禁城?
※揭秘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真相
※八國聯軍入侵中華,慈禧霸氣向十一國宣戰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會
※八國聯軍侵華時發生的幾件「奇葩」事情
※耐人尋味的八國聯軍侵華舊照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有個國家獅子大開,試圖壓垮中國
※老梁說:慈禧太后為何向全世界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凌辱中國女性老照片
※八國聯軍中神秘的中國士兵!打母國勇敢善戰,因功獲英王軍事勳章
※八國聯軍侵華也可認為有九國出兵 一國因此戰而建 現在非常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