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

中國直省大員中,其辦一事或建一言之可稱為優美明達而卓然具有政治家之態度者,蓋久已寂寂無聞矣。今何幸而得某大員,抵掌而談,發揮所見,聆其議論,洵不愧為優美、為明達、為政治家也。此某大員即新任湘藩鄭蘇戡。


——《泰晤士報》


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清廷起用端方任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赴川平息風潮。端方尋思此次入蜀恐怕前景難測,於是數次致電郵傳部尚書盛宣懷,懇請派一位名士相助,並聲稱「非賴公毅力熟手,難赴目的。」端方愛才,盛宣懷也惜才,他非但不放人,更希望將其長留身邊,「北京少公不得,湖南想可不往。」可見盛對此人倚重之深。此君不是旁人,正是清末享「卧龍」之譽的閩人鄭孝胥。


多才多能

1910年,滿人金梁曾撰詩一首,贈予鄭孝胥,曰:「久聞諸葛大名垂,筆法乃同兵法奇。偶見卧龍一鱗爪,蘇龕墨寶海藏詩。」不難看出金對鄭之才藝能力極為推服。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


不妨先說說鄭的才藝。清末詩壇,「同光體」大行其道,鄭孝胥便是其中之執牛耳者。1902 年,鄭孝胥《海藏樓詩》首刊於武漢,「同光體」代表詩人陳衍為之作序。陳氏曾頒布當代詩人榜,第一名位置空缺,鄭孝胥赫然排名第二,評云:「恨無長篇,否則可為第一」。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晚清大吏張之洞,也不得不嘆服鄭詩「自明以來皆不能及也」。看來其詩作造詣之高不是蓋的。並且鄭孝胥的文章在當時也堪稱一絕,清流派翹楚黃體芳對鄭孝胥之文評價甚高:「此調成《廣陵散》矣,場屋中未必無知音者,不宜降格,然亦不可愈唱愈高耳。」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的書法


鄭孝胥不僅工詩,而且善書。時人曾評價「其書初學柳誠懸,後參以黃山谷,瘦硬飛舞,有不可一世之概。」據說辛亥後,鄭隱居海藏樓,以鬻字為生,每字值白銀十兩。而當時北大、清華的教授工資也不過二三百兩。鄭隨意揮毫兩筆,就趕上教授們半個月工資了。民國有一位鄭氏書法的狂熱粉絲,名叫張謙,他身家頗豐,於是痴迷地收集其書法作品,集成《海藏書法抉微》一書,序言道:「私淑海藏凡十有五載,潑墨揮毫,無日不臨摹,久乃得其神髓,所作可亂楮葉,且搜羅海藏手跡,不遺餘力。先後所得,記五百餘幀,晴窗多暇,輒出展玩,琳琅滿目,蔚為大觀。」


同時,鄭的處事能力與膽識也絲毫不遜於其才藝。1900 年,總辦湖北營務處的鄭孝胥,被張之洞委以武建軍監操官。武建軍「初成時」,鄭「督教練、造營房」,「皆與其事」,「與此軍頗浹洽」。他講求西操,督操甚嚴,「操方半而雨至」,他「立雨中,不持蓋,久之,雨益大,乃令暫息。小頃復操,至四點半乃罷」,精勤可感。1903年,廣西「匪亂蜂起」,岑春煊奏請以四品京官調鄭孝胥任廣西邊防督辦。鄭深諳「不戰屈人之兵」之妙,經過縝密考察,採取要隘設伏、撫慰民眾的策略,「自是梟目擁眾跳竄邊內外者略盡」。

鄭孝胥曾言:「辦大事者以善用財為第一要著。」1896年,張謇與人合辦紗廠。至於如何簽訂合同,才能避免合資當中出現麻煩糾紛,張拿不定主意,一籌莫展。後來他還是向鄭孝胥諮詢,鄭不僅替他擬稿,還搭上一條妙計,張謇聞之連連點頭「稱善」。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對聯

1900 年「東南互保」定約之後,英人意猶未盡,企圖推動劉坤一、張之洞「獨立」,英國領事託人致意鄭孝胥,「如南省張(指張之洞)、劉(劉坤一)二公能正拳匪之罪,則保兩宮、全中國、改傳教章程皆可辦到」,有意求其「為之言於南皮」,鄭孝胥遂於「風雨大至」中,「即復渡江」,「袍為雨濕,不可著,乃烘半干」,對張「極談不可失機之狀,至五鼓」,直至張「終畏葸不決而罷」。這等氣魄與膽量,恐怕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士人所具備的。


當然,作為變世英雄,鄭孝胥難免得意忘形,自樹招展,偶爾也有侃侃高論、炎炎大言之舉。1905 年,鄭孝胥在廣西龍州,宴客演戲,「座客華洋百餘人,益以觀者千餘人。軍民歡呼,鼓吹殷地,煙火漲天,西人皆稱乃龍州第一次盛會」,鄭孝胥語以孟森:「我固有呼風喚雨之手段,翻江倒海之神通者也」。其實此事亦情有可原。鄭孝胥曾先後輔佐沈葆楨、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盛宣懷、岑春煊、端方、錫良等多位封疆大吏。長期遊宦,充當幕賓,自熏染蘇秦、張儀縱橫之術,范增、張良權謀之策,好使險弄奇,能言善辯,乃至好大喜功等表現,皆與此有關。


詩書雙絕,能帶兵,懂理財,如此全面之素質,孟森曾嘆服鄭孝胥:「將之良者,恆兼宰相器」。也難怪鄭孝胥睥睨群倫、顧盼自雄了。


待價而沽


鄭孝胥曾對人講:「吾欲行其志,匪疆吏不為。」其抱負的確不小。然而造化弄人,鄭屢屢同平步青雲擦身而過。


1895年,身為張香帥幕僚的鄭孝胥初出茅廬,進京拜謁帝黨領袖翁同龢,為言「今日之務四,曰:明賞罰,收利權,勸公商,務戰守」,得翁評價:「能見其大,亦為透徹」。孰料回到南京,因謁翁氏,令張之洞甚為不爽,一度將鄭逐出幕府。


三年後,「妄懷當世意」的鄭孝胥,望著紛擾熱鬧的變法大潮,自是按耐不住,再度入京。這一次,與 1895 年挾策自售不同,鄭孝胥是以皇帝召見進京。他躊躇滿志,「此去謁吾主,驚人須一鳴」。9 月,鄭孝胥見到光緒皇帝,「奏對約二刻,並呈說帖」,皇帝「謙挹異常,呈說帖尚未及案」,「引手受之」。四天後,鄭孝胥著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若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政治素養再高超一點,若是光緒跟慈禧的關係再融洽一點,若是徐桐、剛毅等頑固大臣再忍讓一點,或許戊戌維新尚可持續,那麼憑藉卓越才幹,鄭孝胥三五年內躋身三品京官自當很有把握。怎奈天意弄人,康梁逃跑了、光緒被囚了、慈禧歸政了,作為變法附議者,鄭孝胥只得匆匆離京避禍。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對聯


又過了三年,時間步入了20世紀。1901 年,清末新政剛剛拉開序幕,張之洞即言:「今欲行新政,得數人亦可舉耳:陳壁、張百熙、李盛鐸、錢恂、及座間鄭(孝胥)、黃(仲弢)二君。用此六人,可成小貞觀矣。」張氏看來,鄭「見得透,說得出,做得到」,「子之才籠罩一切,無施不可」。然而,這位能給朝廷帶來「小貞觀」的福建英才,卻遲遲得不到像樣的官爵,依舊過著游幕四方、籌謀劃策的日子。


志未達但心不灰,鄭孝胥自稱「倘竟有豪傑再起,必將求我,雖埋頭十年,出任天下大事,依然如初日方升,照耀一世」。五年後,機會又來了。晚清素有「官屠」之稱的岑春煊啟用鄭孝胥,允諾若是助他扳倒慶親王奕劻、袁世凱集團,則上奏朝廷,授予要害肥缺。


面對這樣的良機,鄭孝胥卻首鼠兩端,耍起了滑頭。他一面幫岑春煊積極奔走,暗地疏通各類關係,一面又頻頻出現於端方府中。要知道端方與袁世凱乃兒女親家,屬於同一政治陣營,為了探聽岑春煊、瞿鴻禨等人之計劃,端連連向鄭示好,許諾一旦鄭提供有力情報,將來自當報奏朝廷,令其出任要職。一邊是岑春煊的厚望,一邊是端方的拉攏。鄭孝胥於是玩起了腳踏兩隻船的危險遊戲,對岑信誓旦旦,對端半推半就。1907年5月28日,岑春煊外放兩廣,被排擠出政治中樞,一度勢焰薰天的岑「勢大衰,無能為矣」。6月17日,被遣出京的岑春煊來到上海,希望鄭孝胥隨他赴粵處理政務,並許以廣東按察使之職位。誰料鄭便衣迎謁,淡淡一句「舊幕府鄭蘇龕,非以廣東臬司來見也」,個中意味不言而喻。而岑春煊外放那天,鄭孝胥與端方共飯,席間得到電傳上諭,鄭孝胥對端方說道:「雲帥宜謝病投閑數年,此好機會,不可失也」。其文人無行之秉性暴露無遺。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書法作品


鄭朝秦暮楚的行徑,自然也沒給袁世凱留下好的印象。袁隨即緻密函給端方,道:「大謀(即岑春煊)既去,位置蘇公(鄭孝胥),必將又松一步。為蘇計,大可趁此北來,在部浮沈數月,明此心跡,為將來大用地步」。可見袁對鄭尚疑心重重,極不信任。最終,袁、端決定讓鄭出任外省,這顯然與其進軍中樞的意圖背道而馳。鄭自然推辭不就,其邁向政治舞台的腳步,又一次戛然而止。


官場失意,鄭孝胥並不消沉,而是投身於地方立憲運動。1906年底,上海一幫名流成立「預備立憲公會」。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組織若要運轉得當,則必須由一名能力出眾、眾望所歸的人來擔當會長。大家一致認為鄭孝胥最靠譜,於是公推他為龍頭。出任此職,對鄭而言,可謂一箭雙鵰,一可以積聚人氣,養望以待;二也能以在野的身份督促清廷通過政治改革來固本培元。何樂而不為呢?在其主持下,「預備立憲公會」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立憲政治團體,其活動搞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當時立憲公會由鄭孝胥、張謇與湯壽潛三人執掌,堪稱親密無間的「三駕馬車」。三人在其中之角色與面貌,時人有如是有趣印象:「鄭、張、湯三君在今日號能任事者。設為挽車人:鄭所御馬車,輕駛自喜,且以餘閒調笑;張則拉車,飛奔喘息;湯推獨輪車,竭蹶委頓之狀晬於面、盎於背矣。」可知,無論從事什麼,鄭孝胥都是一副遊刃有餘的「瀟洒哥」做派。


然而,鄭之志向豈在組織大家搞立憲?這只是他以退為進、觀望時局的權宜之計。到了辛亥年,機會終於來了。1911年,清廷任命鄭為湖南按察使。說實話,這職務對鄭而言,本無太大吸引力。不過經端方和盛宣懷的運作,朝廷給鄭孝胥打包票,只要他走馬上任,湖南巡撫一職也會儘快給他落實。


面對如此誘惑,一意仕進的鄭孝胥,自然選擇了接受。


高開低走


上任伊始,鄭孝胥頗躊躇滿志,兩條腿也是格外的勤快。從6月下旬到7月中旬,他幾乎跑遍了在京所有滿漢大員要人的宅邸,兜售其救國之策。6月21日,鄭更是借入朝謝恩之機,向載灃進言,「痛論借債造路為變法之本策」。或許是覺得鄭的建議很給力,「攝政王屢頷,甚悅」。不久,《泰晤士報》也發表社論,認為「中國直省大員中,其辦一事或建一言之可稱為優美明達而卓然具有政治家之態度者,蓋久已寂寂無聞矣。今何幸而得某大員,抵掌而談,發揮所見,聆其議論,洵不愧為優美、為明達、為政治家也。此某大員即新任湘藩鄭蘇戡。」可謂極盡溢美之詞。一時間,鄭儼然已是扭轉頹勢的那一棵救命稻草。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上海賣字


赴湘途中,鄭更是將新官上任之喜悅付諸筆墨:「余既出任世事,當使愚者新其耳目,智者作其精神,悠悠道路之口何足以損我哉。」並立下壯志:「吾今日挺身入政界,殆如生番手攜炸彈而來,必先掃除不正當之官場妖魔,次乃掃除不規則之輿論煙瘴,必衝過多數黑暗之反對,乃坐收萬世文明之崇拜。天下有心人曷拭目以觀其效!」其個人感覺實在好得不得了。


剛剛到任,鄭就被湖廣總督瑞澂又派回京師參與釐定省制行政,一待就是一個多月。此時的局勢已是暗流涌動。赴川路上的端方頻頻鴻雁傳書,希望鄭孝胥看在往日情分上,入川助其平靖亂事。鄭顯然不願「摸魚不成沾得一身腥」,於是多加推諉,並違心地規勸端方「蜀本無亂,帥節既臨,風潮自息。胥家累重,實難遠行。且外官制關係全局,竊願竭力終始其事」。甚至後來其對端的幾份來電,索性置之不譯。


然而,天下大局終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十月,武昌首義,局勢急轉直下。在朝廷一再催促下,10月25日下午4點,鄭坐上赴津火車,晚上登上赴滬輪船。船在海上航行,鄭的心緒也隨之起伏。此刻的他,已全無四個月前的那股子豪情,「官,吾毒也;不受官,定得中毒!不得已而受官,如食漏脯、飲鴆酒,饑渴未止,而毒已作。」對於當初出山做官的決定,他已滿心悔意。還是其至友陳寶琛的評價最為一針見血:「太夷(鄭孝胥)功名之士,儀衍之流,一生為英氣所誤」。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鄭孝胥與龍州武建軍


29日,途經上海。鄭聞長沙已失,道路不通,便只好滯留滬上,躲進海藏樓做寓公。即使宅在家裡,鄭孝胥也難得消停,仍頻受革命黨恫嚇。如鄭孝胥言:「寄寓上海者大半附和革黨,惟余默然若無聞見,宜彼曹之忌我愈甚也。」革命黨人以鄭孝胥「必將以刀筆破壞革命」,屢屢投書威嚇,甚至挑釁:「三日內必殺汝,今日晚間可至門外試之」。惶惶不安之心情終日與其相伴。


顯然,若無辛亥革命,鄭孝胥仕途將一馬平川、飛黃騰達,直至總督開府也並非沒有可能。正當官運亨通、炙手可熱之際,卻被革命一盆冷水當頭澆下,斷送一片星光坦途,多情總被無情惱, 你說鄭孝胥能不窩火嗎?然而畢竟已是無位無權,他只得在日記裡面發泄一下個人的鬱悶:


北為亂臣,南為賊子,天下安得不亡。


干名犯義,喪心昧良,此乃豺狼狗彘之種族耳,何足以列於世界之人類乎?孟子曰:「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今日之謂也。……夜,聞爆竹聲甚繁,於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畢。


楊鈞在《草堂之靈》中,有這麼一段話,點評遜清遺老之生存情狀:「中興之時,國家統一,立身有所,勛業有名,大成小成,均能獲益。國變之後,局勢全非,『忠節』二字,完全無著,出力不知為誰,捨生尤為白死,加以事勢瞬息變遷,朝殺敵人,夕就斧鉞,晨享富貴,晚作窮民,即欲認真,無真可認。」就這樣,鄭孝胥裹著空洞不實的遺老外殼,亮出鄙視當下的孤傲姿態,迎來數個春秋更替,送走幾度寒暑輪迴。他看著袁世凱由大總統到洪憲皇帝,再終至眾叛親離、鬱郁而亡;也目睹了張勳率領辮子軍在紫禁城裡上演的復辟醜劇。別瞧他一副「大隱隱於市」的姿態,但暗地裡卻廣通八方聲氣,靜觀天下之變,時刻不忘復辟滿清小朝廷。1914年,鄭孝胥與康有為在滬交往頻繁,9月18日,「過康有為小談,余詢之曰:北去乎?康曰:恐無北去之理。余曰:北方皆亂臣,南方皆賊子,子將奚從!」不久,「康有為來言:日本輿論已全國一致,欲乘此時取中國,兼并南洋各島」。二人過從甚密,無非商議所謂「擁戴溥儀復辟登基」罷了。1917年底,鄭孝胥更是拉下老臉,與昔日部下陸榮廷通信,為其出謀劃策。次年1月,鄭同另一遺老胡嗣璦商談,今後應力勸張勳與陸榮廷聯手,方能復辟有望。


終於在1918年1月份的一天,不堪民國亂象的鄭孝胥在日記里寫下這麼一句:「余與民國乃敵國也。」這或許便為其後半生定下了基調。


此文收入《最好與最壞的時代(第一部):局中人》(東方出版社2013年10月版)中。


想第一時間收到國家人文歷史微信的讀者們,國曆君來告訴你們新技能!進入國曆官微首頁後,點擊右上方人型圖標,在新頁面中滑開「置頂公眾號」選項(見下圖),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國曆君嘞~

「為何人生重要的每一步都不在點上?」:鄭孝胥清末側記



好 文 推 薦


在民國題材影視劇中,國民黨內部的稱呼一直是個頗具時代感的元素,看得多了,觀眾也摸清了門道。領導一律稱某座,如「師座」「處座」;同輩官員間喜歡稱兄道弟,關鍵時刻可要「拉兄弟一把」;「校長」就是蔣介石的代名詞,有時還叫「總裁」。


一塊中國領土,只因為收留了落難鄰居,反而引起了覬覦,幾經折騰,以巨大的代價才換來對應有名份的確認,老大帝國為當年的慷慨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出於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假扮夫妻來迷惑敵人。由於雙方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產生感情後,經黨組織批准,就「弄假成真」變成了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醫院不能持久發展的原因
西漢打黑能臣趙廣漢的殺身之禍
5月6日,北京出發,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和明代古堡
斯大林哭了:他們都沒了 他們都想殺我
您可能感興趣

地上一毛錢不撿,網上一毛錢為何要搶?
隋末王世充為何不能一統天下?看這件事,可見一斑!
為何你的春夢幾近現實,清醒時卻又一無所知?
為何我們兩三歲時候的記憶都沒了?
下面都沒有了的太監,為何在明清時期那麼火?
劉邦的第一猛將「樊噲」,為何每攻打下一座城池,都要」殺狗「?
歷史上的劉秀,為何打仗非要帶上一個女人呢?
這麼可愛的喵星人,為何我的視線一直在兩根大腿上!
明朝第一牛人,為何敢當著眾人的面去摸皇后的腳?原因你猜不到
她漂亮又溫柔,還生了個兒子,為何皇帝仍不喜歡她?
封神唯一聖人夫妻是誰?夫妻不和為何還要擰在一起?
八阿哥胤禩為何當不上太子?只因他生錯了時代!
他們是史上的一代明君,為何到晚年都會有污點?
金瓶梅:為何說武大郎一點都不窮?
秦始皇陵為何一直沒開挖?有幾個重要原因一定不能挖
被後人視為一代賢后,劉秀最愛她,為何第一任皇后不是她?
為何一緊張就想上廁所?
天上下「錢雨」,大把掉鈔票,他們為何都不撿?
為何時光要讓我們遇見愛上了卻不能在一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