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大明可能步「衰宋」後塵,被蒙古人殺回來滅了

張居正:大明可能步「衰宋」後塵,被蒙古人殺回來滅了

改革家系列」之八:張居正(1)


核心提示:前面寫過6篇宋朝系列,說宋朝好,有人罵,說宋朝差,也有人罵。不過這是今人的看法,離宋朝更近一點的大明賢相張居正又是怎麼評價的呢?一個字——「衰。想當年,朱元璋同志把元朝逼到大漠,恢復漢室。不料到了他的後人那裡,居然被韃靼人吊打,連皇帝都被人家活捉了去,真是丟死人了。張居正可不想看到大明成為第二個「衰宋」,重演宋朝被元朝滅亡的悲劇。於是,改革開始了。


張居正主導隆慶年間5年軍事改革(1657-1572年),指向和重點十分明確:北方、北方、北方。

為什麼是這裡?


張居正:大明可能步「衰宋」後塵,被蒙古人殺回來滅了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張居正形象(圖注)


有明一代,東南倭寇猖獗,最有名的事莫過於53名倭寇在浙江、安徽、江蘇3省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竟,甚至竟敢攻打2萬明軍把守的大明舊都南京……


相比之下,北面對大明王朝的威脅有多大,而今知之者不多。其實,北京城裡的肉食者對北患更加頭疼。為何?倭患雖重,受害者主要是沿海百姓,因距首都太遠,北京感受不到直接威脅。北敵太不一樣了,動不動就南犯,連皇帝在京城都能隱約聽到敵軍馬嘶人吼,哪裡還吃得香睡得好?

大明王朝前100年的日子還比較好過,靠著開國武力強盛的慣性,對元軍殘餘屢屢採取攻勢,逼得對方遠遁大漠。不過,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百年之後,大明王朝不斷走下坡路,朝政壞了,邊防也廢了,麻煩自然跟著來了。


張居正:大明可能步「衰宋」後塵,被蒙古人殺回來滅了韃靼兵形象(圖注)


可憐大明王朝沒有自知之明,還想教訓人家,尤以明英宗為傑出代表。他以朱棣親征漠北、驅逐元軍的先例為榜樣,夢想再現祖上榮光,遂於1449年(正統十四年)御駕親征。可惜事與願違,不僅50萬明軍有去無回,連皇帝自己也被活捉了去,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成為大明王朝抹不掉的恥辱。對手一看明軍如此不堪,乾脆乘勝直搗北京,想一鼓作氣把朱氏給滅了,恢復舊山河。要不是國防部副部長(兵部侍郎)于謙發揮「粉身碎骨渾不怕」的大無畏精神,挺身而出組織北京保衛戰,明朝的恥辱史怕是還要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只是大明王朝噩夢的開始。


北方游牧民族強盛的時候,往往把中原王朝當作生產基地,沒東西過冬了,就越過長城殺進來搶東西。老百姓敢不給,殺;官軍敢抵抗,更要殺。1542-1543年,元軍連續侵犯大同、太原、平陽等38個州縣,殺人越貨,受害者是20多萬老百姓和200多頭家畜。

在嘉靖45中,元軍南犯幾乎沒斷過,直到嘉靖去世那一年也沒消停。隆慶皇帝即位第一年(1567年),也就是張居正入閣那年,元軍更是覺得有機可乘,再次入侵。


張居正:大明可能步「衰宋」後塵,被蒙古人殺回來滅了明代北方的「九邊」(圖注)


張居正在北京多次見聞北敵南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擔心北宋的悲劇在大明重演,在私人信件中表示:「今武備廢弛如此,不及今圖之,則衰宋之禍殆將不遠。仆於此事頗殫心力。」[1]他還分析宋朝敗亡的教訓說:「聲容盛而武備衰,議論多而成功少」,並表達了「欲一起而振之」的願望。[2]


嘉靖與隆慶父子交接班之日,剛好是張居正入閣之時。此間,內閣已從一個秘書班子成長壯大為大明王朝最高權力機構。張居正有了搞軍事改革的平台,準備動手了。這時,倭患基本平息,他也可以集中精力應對北患。


下集預告:「改革家系列」之八:張居正(2)

夾在兩個死對頭的領導中間,張居正如何做到遊刃有餘?


章節附註:


[1](明)張居正:《答督學曾確庵》,《張文忠公全集》(第3冊·書牘1),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222頁。


[2](明)張居正:《答蕃伯施恆齋》,《張文忠公全集》(第3冊·書牘2),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