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調和諸葯,百分之八十的中藥方都有這味葯,什麼原因呢?
去和北大一個老師交流,他以前是學中醫的,後來考入北京大學藥學院,研究植物葯。作為一個中醫院校科班出身,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甘草上。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做出很多成績。早在讀大學時候,就知道甘草是神一樣的存在。用中醫理論來說,甘草可以調和諸葯。但用我的話說,甘草猶如味精。吃飯的時候,沒有味精是一種味道,有味精又是一種味道。味精剛剛產出的時候,人們為之痴狂。但用多了,很多人又說味精有問題。甘草也一樣,被一些人詬病說含有激素樣成分。總之,無論怎麼說,甘草依然是中醫大夫最常開的一味葯。夏眠就跟著我的思路,了解這味葯。
首先,能調和諸葯。諸葯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國老是皇帝師,甘草被封為國老,得益於南朝醫學家陶弘景,他說:「此草最為眾葯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其實,在很早之前,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就是,甘草本身甘甜,所以大夫在開方時候,會開點甘草,調和藥物的味道。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甘草內所含的有機物能夠有效緩解諸葯的劣性,增加藥用作用。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膽鹼鹽、氫琥珀酸雙膽鹼鹽等物質,甘草次酸有明顯抑制咳嗽中樞的作用,而膽鹼鹽或氫琥珀酸雙膽鹼鹽還具有與可待因相似的鎮咳作用。無論是屬寒、屬熱,或是外感內傷,配甘草及其他止咳祛痰葯均可達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其次,甘草能夠解毒。甘草解毒,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作用。歷代醫家對此都有所論述,張錫純說甘草有炙、生之分。用蜂蜜處理謂之炙,炙甘草性多補,生甘草在甘補的同時又善解毒、通便。「解毒」是甘草的一大特色,其性味甘平,以清熱降火解毒為長,治瘡瘍腫毒、濕疹、發熱等須用生甘草。甘草能解百葯之毒。不但能解中藥之毒,還能解西藥之毒。張仲景認為甘草解毒效果好:「凡諸毒,多是假毒以投,無知時,宜煮甘草、薺苊汁飲之,通除諸毒藥」。
第三是,甘草還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比如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治療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用於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
為什麼有這些作用呢,藥理學家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研究,發現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並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所以甘草才這麼神,被譽為國老。
喜陰暗潮濕,日照長氣溫低的乾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乾旱、半乾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根和根狀莖供藥用。主要分布於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朔州野生為主。人工種植甘草主產於新疆、內蒙古、甘肅的河西走廊,隴西的周邊,寧夏部分地區。這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每到甘草收穫的季節,人們都去挖野生的甘草,最後導致植被的破壞。
我現在的老師就不怎麼用甘草,他覺得甘草有激素樣作用,用多了容易出問題。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