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 | 一武一文,安丘的「伯侄宰相」,你了解嗎?

文化 | 一武一文,安丘的「伯侄宰相」,你了解嗎?

文化 | 一武一文,安丘的「伯侄宰相」,你了解嗎?文化 | 一武一文,安丘的「伯侄宰相」,你了解嗎?

五代十國時期,安丘人劉鄩、劉遂清為官清廉,政績卓越


安丘市經濟開發區轄區內,蓮花山與青龍湖相映相伴,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此地就出過一對「伯侄宰相」——後梁中書令劉鄩和後晉正一品官員、安州防禦使劉遂清。


青龍湖畔有幾個以「墳庄」命名的村莊,有東石馬墳庄、西石馬墳庄、趙家墳庄、王家墳庄和黃家墳庄等,聽起來感覺一頭霧水,著實不明「墳庄」其意。2013年春天,筆者前往幾個墳庄去探個究竟,在走訪村裡幾位老人和拜謁劉鄩墓碑之後,心中的謎團豁然解開。原來這幾個「墳庄」與古代名將劉鄩墓有關。所謂「墳庄」就是為劉鄩將軍看守墳墓林地的人家(俗稱望林戶)經幾代繁衍發展而建立的村莊。據此分析,那幾個墳庄也許與劉鄩家族有些聯繫。劉鄩將軍因勤政廉潔、軍紀嚴明、屢建戰功而名垂千古。近閱古籍志書,得知劉鄩之侄劉遂清也是一位勤政敬業、廉潔奉公、忠君孝母的千古名臣。

後梁名將劉鄩 足智多謀,號稱「一步百計」


劉鄩(公元856—920年),安丘人,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名將,軍事家,因喜好兵略,足智多謀,才藝超群,人們傳頌其有「一步百計」之智慧。劉鄩出身官宦家庭,屬名門望族,其祖父劉綬,曾任密州(州府設在現在的諸城市)戶掾,多次受封,官至左散騎常侍(即皇帝貼身隨從)。其父親劉融,曾任安丘縣令,多次受封,官至工部尚書一職。


劉鄩胸懷大志,年輕的時候就愛讀兵書和史書,智謀過人。最初在青州節度使王敬武部下做小校,王敬武死後,他又扶持其子王師範。唐朝不承認王師範的地位,派崔安潛來接任,雙方發生衝突。此時,王師範部下的馬步軍都指揮使盧宏等人已投靠對方。劉鄩設計擺下酒宴,在宴席上殺了盧宏一伙人,又率軍進攻棣州擒殺了刺史張蟾,穩固了王師範的節度使地位。劉鄩因此一舉成名,官至登州刺史和行軍司馬。


就在後梁太祖朱溫率大軍圍攻鳳翔李茂貞的時候,王師範為了「救駕」派兵進攻朱溫的後方。他的各路人馬紛紛失敗,只有劉鄩成功地佔領兗州。當時的兗州節度使是名將葛從周,兗州的防守嚴密。劉鄩派人化裝成賣油的商販,混入兗州,偵察地形,最後發現兗州外城的下水道是個秘密通道,無人防守,他就派五百精兵從下水道進城,偷襲並智取了兗州。

進城後,劉鄩把兗州城的婦幼老弱全都打發出城,只留下年輕力壯的人守城。他和士兵同甘共苦,積極地組織防禦工事。一段時間後,王師範未能派援兵來,城裡人心開始渙散。副使王彥溫率先出城投降,士兵們紛紛跟隨。危急之中,他在城牆上對王彥溫說:「你不要帶太多的人走,不是我事先安排好的,就不要帶走了。」又對城裡的士兵說:「我派給副使的人,可以跟著出去。不是我派的人,誰敢離開這裡就誅滅九族。」這麼一說,大家都以為王彥溫是奉命詐降,不敢跟著出去了。 後葛從周成功勸降了劉鄩,並準備了豐厚的行裝,送他去了開封。劉鄩到達開封后,朱溫非常器重他,賞給他冠帶,備酒接待,封他為「元從都押衙」,地位在諸大將之上。後來,朱溫派劉鄩奪取長安,任永平軍節度使,把西方的防守重任,委託給了劉鄩。朱友貞做皇帝後,任命劉鄩為鎮南軍節度使、開封尹,負責管理東京城的一切軍政大事。


李存勖(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後唐開國皇帝)進入魏州後,後梁方面的防守大任,就交在劉鄩手上,他屯兵於魏縣,與李存勖對峙。劉鄩認為李存勖大軍在河北,太原一定空虛,就設了一計,用驢馱草人,手持旗幟,在城上布置疑兵,自己則率大軍直奔太原。李存勖果然上當,並沒有派兵追趕。但劉鄩這次運氣不佳,遇上了大雨,行軍困難,只好返回來奪取晉軍儲糧的臨清城,卻又被周德威搶了先。劉鄩又屯兵於莘縣,嚴密防守,等待戰機。李存勖很清楚劉鄩的用兵之策,他就將計就計,假意率兵回太原,把主力隱藏到貝州,魏州方面只留符存審一人帶兵防守。劉鄩果然中了計,向朱友貞請示出兵,李存勖的主力突然出現,梁軍大敗。


劉鄩後來被朱友貞猜疑,說他和叛亂的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有密約,遂用毒酒賜死,時年六十四歲。劉鄩死後不久,後梁末帝朱友貞為失去一員得力助手而羞愧自責,遂痛下詔書追贈其為中書令。


由於年代久遠,劉鄩墓地已無遺迹可考。現存劉鄩墓碑位於西石馬墳庄東南角,坐北朝南,高3.32米,寬1.53米,石灰岩石質,為一石贔屓馱負,立於五代後梁龍德年間(約在公元921——923年)。碑文為後梁刑部尚書張璉所撰。1932年8月邑人曾對墓碑加固維修,將墓碑背面、兩側和頂部鑲嵌青磚和瓦頂,形成碑樓。在墓碑後的草地上散落著一些破舊的石馬、石羊、石虎和石人等。1984年,安丘縣人民政府公布「劉鄩墓碑」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濰坊市人民政府又公布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朝名臣劉遂清 治國有方,還是個大孝子

劉遂清(?——公元946年),字得一,安丘人。五代十國時期先後在後梁、後唐和後晉三朝供職。劉遂清出身名門望族,其曾祖父劉綬、祖父劉融、伯父劉鄩皆為朝廷命官。其父劉琪,也仕途為官,官至鴻臚卿(外交官,相當於省部級)一職,直至退休。


少年時期的劉遂清,聰明伶俐,尊老敬賢,勤奮好學,可以說是人見人愛。起初,他擔任保衛後梁金鑾殿的差使,之後任內諸司使(即負責出使各地,傳達詔命,任免將相的官員)一職時間較長。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之後,劉遂清加檢校尚書僕射(另外代理尚書省的副官),並委任陝西西安都的看守監督一職。後又調任山東棣州任刺史。據考,從天成到長興年間(公元927——934年),劉遂清先後在淄州、興州、登州等地任職,由於胸懷大志,運籌帷幄,處理起政務來得心應手。


劉遂清剛正不阿,清廉耿直。主管三司時,有次在給諸位百官發放俸祿,發現裡面有些吃空餉和日常不作為的人,遂與左右判官說:「這些吃拿國家俸祿的人,有些人不勞而獲,就因為是世襲俸祿的人家,應該逐步淘汰清除那些不作為的無用之人,留下那些有能力、能幹事、甘奉獻的人才。」這時,有人說:「多少年來,繼續領取獎賞與恩澤,已成為這些人的福利待遇,恐怕你這種想法不很妥當。」一時間,不少人為此責怪劉遂清。


劉遂清雖位居顯赫,但天性孝順,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大孝子。他在淄州(今淄博市淄川區)任郡守時,從安丘把老母親接來郡府供養。據載,當母親進入淄川境內時,劉遂清騎馬迅速趕到迎接,牽著馬陪伴老母親走了數十里地,沿途父老鄉親們都出來看究竟,一時路邊站滿了人,人們都為有這樣忠孝厚道的父母官而感到榮耀。


天福二年,即後晉高祖石敬瑭登基的第二年(公元937年),劉遂清被授於鳳州防禦使一職,另外代理司徒一職。適逢母親喪事,因母喪請假守制還未滿期就奉召任職,授內客省使、右監門衛大將軍。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後晉高祖重用他到鄴都任職,轉任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鹽鐵、戶部、度支),掌管國家財政事務,另代理校太保一職,負責監護與輔佐國君。天福七年,劉遂清加封任職右領軍衛上將軍。天福八年,劉遂清領旨出任鄭州州官,加封代理校太傅一職,成為正一品官員,處於專制統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參与軍國大政的擬定和決策,是後晉出帝統治地方的高級代表人物之一。

開運二年(公元945年),劉遂清調任安州防禦使一職。時間不長,自感身體有些不適,奏請回家養病,回到上蔡之後,於開運三年(公元946年)農曆四月病逝於驛站。

您可能感興趣

宰相狄仁傑的真實的一面,你了解嗎?
李世民要與隋文帝比較,問宰相怎麼看?宰相回答隋文帝是一個好皇帝
陳平巧對漢文帝:宰相也要「一問三不知」
「還想和你一起去玩狗子啊!」帝國宰相李斯的最後一聲嘆息!
文武雙全的宋朝宰相寇準, 為什麼君子和姦佞都不喜歡他?
百官退朝宰相一瘸一拐走在最後,皇帝問:你腳疼嗎?宰相:我心疼
漢朝一女三男,生的寶寶不知是誰的,宰相一招就解決了
北宋一宰相生病不朝,皇后卻心下忐忑寢食難安,這是為什麼?
皇帝問:你兒子賢能嗎?宰相心知不好,計上心來:不賢!轉危為安
漢朝三男一妻,生的孩子都說是自己的,沒法驗基因,宰相一招解決
狄仁傑貴為宰相,為何只有區區三品?一品,二品都是些什麼官?
蜀國有一王,與宰相妻子幹了一件事,最後變成了一種鳥!
宋朝大臣是如何拍宰相馬屁的?幾個故事博你一笑
【好文】安史之亂後唐朝就衰了?問這位鐵血宰相答應不!
一皇帝效仿唐太宗,找到魏徵的子孫,說:你來當宰相
歷經五位帝王的文武全才姚崇做過幾朝宰相?
皇帝說:「檀淵之盟」是宰相的重大功勛。奸臣讒言說:這不是功勛,是國家的恥辱!
一朝宰相的牛品,與畫出來的牛氣!
皇帝拜他?百姓貶他?有這樣的宰相,國非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