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編者按』


中國工農紅軍在1937年8月25日改編為八路軍後,總部與三大主力分別在萬榮縣廟前村踏上山西土地,過張儀古道,迅速北上投入戰鬥,開展了平型關、雁門關、陽明堡等一系列著名戰鬥,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囂張氣焰。近年來,萬榮縣堅持實行「文化搭台,經貿唱戲」,借力地域文化品牌,促進轉型跨越。4月22日,組織實施了以「千年后土·萬象爭榮」為主題的萬榮縣后土文化旅遊推介暨經貿洽談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廟前渡口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秋風樓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八路軍將領後代沿父輩足跡尋訪


廟前渡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號召下,國共兩黨終於實現了合作抗日局面。陝北的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自8月22日起,改編後的八路軍由陝西三原等地出發,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投入偉大的抗日戰爭。8月底至10月初,在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左權、任弼時、鄧小平等同志的直接指揮下,八路軍三大主力3.2萬人從陝西韓城縣芝川渡口登船,東渡黃河,在廟前渡口進入山西,分赴各地展開敵後抗戰。115師抵達繁峙、靈丘一帶;120師抵達寧武、神池一帶;129師經太原抵達晉東地區。


4月23日,18名八路軍將領後代來到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渡口參加了「追尋先輩足跡,重走廟前渡口」的活動。特邀嘉賓代表、原129師參謀長李達將軍之女李丹說,在79年前的秋天,廟前渡口,這個昔日橫躍黃河、連接山西陝西的重要渡口,承載了中國共產黨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堅強決心和無畏勇氣,承載了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而成的八路軍將士的滿腔熱血。父輩們為黨、為國家、為軍隊奉獻了全部的心血和政治軍事才華,先後走完了生命的征程,他們的精神永存,他們用一生所書寫的歷史永存。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把八路軍東渡黃河的壯舉更廣泛地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它,記住它。


張儀古道

經過近一年的清理整修,萬榮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風景區后土祠下的張儀古道,近日在廢棄60多年後再次展露原貌。


秋風樓是后土祠的壓軸之作,因漢武帝的《秋風辭》而得名,它坐落在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北的高崖上。整個秋風樓橫跨張儀古道,古道原為車馬官道,可並排通過兩輛大車,戰國時期魏國張儀曾經此道入秦拜相。


當地人稱張儀古道,是因為這是張儀當年西入秦國的必經之路。張儀老家在后土祠以東的峨嵋嶺張儀村,今天張儀村還存有張儀墓冢群、飲馬池、點將台等遺址。當年張儀從村北出發,行30餘里後至今后土祠北端,自廟前渡口過河,直奔長安。


張儀古道下峨嵋嶺,穿秋風樓,蜿蜒三四里,就是汾陰渡。汾陰渡位於黃汾交匯處,橫渡黃河8公里,可抵韓城芝川。此渡北接汾河,南連黃河,溯水80餘公里,黃渭交匯,自渭河逆流而上,可至西安。


因為汾陰渡,這條古道在歷史上也曾車水馬龍。當年秦晉拉鋸戰,魏文侯曾在張儀古道盡頭修築城堡,作為西進的前沿陣地。此城作為舊汾陰縣城,一直沿用到隋朝初年。今天,汾陰舊城大都被黃河淹沒,只剩一小塊土崖孤獨地矗立在秋風樓西側。

到了1937年,朱德、鄧小平等率八路軍三大主力東渡黃河,在廟前渡口登岸,沿張儀古道穿秋風樓,步行至侯馬北上太行。張儀古道,是八路軍踏入山西大地的第一站。從8月底到9月中旬,3.2萬人從秋風樓張儀古道逶迤通過。


千年后土萬象爭榮


4月24日,萬榮縣后土祠內,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品字戲台上,晉陝豫三家大戲同場比武;同時,舉行了大型民間仿古祭祀,重現當年漢武大帝祭祀天地之盛況。位於聖母殿東的秋風樓下的張儀古道也擠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感受當年八路軍東渡黃河之豪情壯舉。


萬榮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李永輝介紹說,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轉型跨越,萬榮縣堅持實行「文化搭台,經貿唱戲」,借力地域文化品牌,組織實施了本屆以「千年后土·萬象爭榮」為主題的萬榮縣后土文化旅遊推介暨經貿洽談活動。本次活動,萬榮縣採取了多項目全方位的形式,使整個活動莊重熱烈,精彩紛呈。活動以后土文化為核心,以旅遊推介為載體,以經貿洽談為重點,共實施了「主題活動、全程活動、延伸活動」三大類30餘個項目,自4月22日起至5月2日,從縣城至后土祠一帶,天天有項目,日日有活動:千人誦讀、百人書寫《秋風辭》;八路軍將領後代「追尋先輩足跡,重走廟前渡口」;后土風情民俗廟會;萬榮花鼓、西村抬閣、軟槌鑼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集中展演;后土文化高峰論壇;經貿洽談……同時還有「后土魂·黃河情」攝影展以及主題文藝晚會等等,各大類主題活動不斷把活動推向了一個個高潮。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1961年重修秋風樓所立之碑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品字戲台前的兩株古樹


八路軍東渡之廟前渡口


張儀古道石碑


鏈接


八路軍將領後代「追尋先輩足跡,重走廟前渡口」路線:榮河鎮廟前渡口—張儀古道—周王村—通化鎮西暢村—里望鄉里望村。(史莉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