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他們是王朝的奠基人。除了追封的,他們也是王朝開創者。他們的知名度很高(亡國之君知名度也很高),他們是各朝的太祖。


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何必埋怨太祖們

開創一個王朝自然不易,不管他們用何種手段開創的一個朝代,能力也不會差。不過,有人會說,就是因為你,王朝才會滅亡。


太祖對王朝滅亡負責,還是有理由的。個人認為,太祖們會仗著自己的功績,定下些規矩,定下些基調。且在古時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怎麼能隨意更改。要不然古時的改革家,怎會總被當做奸臣。但是,亡國了,去賴一個十幾輩之前的祖宗,為什麼感覺如此牽強。


宋朝,既是幸福感十足的王朝,也是積貧積弱的王朝。王朝滅亡原因,其中一點,外敵很強大,還重文輕武,而這一點就會追溯到宋太祖趙匡胤身上。


防武將,重文臣,是趙匡胤執政的表現,宋朝後代君主也有這樣的。別人不說,還是說宋太祖趙匡胤,他這樣做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的時間段是有爭議的,大概五十多年的時間。五十多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五代、十國。這是一個什麼年代,政權短命,是個武將都能有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也當皇帝試試。趙匡胤也是這樣當上皇帝的,他自然會防武將。那個血肉橫飛的年代,重視一下文臣。留個祖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改善一下社會風氣,也是有可能的。

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圖)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


不重視武將?趙匡胤他自己就是武將,當了皇帝後,到處征戰,去消滅其他政權。怎可不重視軍事這方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許宋太祖覺得,文臣大不了貪點錢,哪有我們武將厲害。


趙匡胤死後,中原的割據政權才全部去除。趙匡胤所處時期,宋朝的政權究竟有多穩固,還有五代十國那個環境,皇帝這個職業更是高危。趙匡胤都會猶疑是讓弟弟接班,還是讓兒子接班。


一輩人,干一輩人的事。目之所及,哪能看那麼遠。只看著大哥大,就是沉甸甸的手提電話,也很難想到,今天的手機屏幕上會有各種各樣、方方面面的軟體。

今天看來明顯不對的事,在那個年代也許很難看出。要不然穿越小說的主人公,就沒有優勢了。就像漢太祖劉邦,按周朝那時,搞了分封,漢景帝時便有了七國之亂。難道劉邦不知周朝後來春秋戰國,周天子已是虛設。當然知道,所以他也搞了郡縣制。為何要把郡縣制和分封制結合。周朝不管周天子說話算不算,八百年,秦朝十幾年。可秦又把周顛覆了。


太祖們開國不知已經費了多少精力,就算有些事做的確實過了,也不好改了。明太祖朱元璋在殺戮功臣和分封眾兒子之後,也覺得給他孫子朱允炆留的江山,不太穩當。朱允炆的江山中分布著手中有兵的叔叔們,武將們又被皇爺爺,殺的差不多了,沒有特得力的保護之人。


朱元璋問過朱允炆,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朱允炆說了幾步,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致就是先來軟的,後來硬的,逐步解決。朱元璋聽了,感覺不錯,應是放心了吧。可是朱允炆即位後,上來就來硬的,削藩。丟了皇位,生死不明,四叔朱棣登上歷史舞台,這就不能怪他的皇爺爺了。


朝代的興衰滅亡,後人何必埋怨太祖們


(圖)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

再說回宋朝,過了五代十國,宋朝政權平穩,就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面對如此外敵,趙匡胤又沒留祖訓,要祖祖輩輩壓制武將。


上文雖說,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改變。但是有的規定,也是形同虛設。再說回朱元璋,以史為鑒,朱元璋看到漢唐,有宦官亂政。很是防著太監,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但大明王朝,既有鄭和這樣的太監,也有魏忠賢那樣的太監。


朱元璋還廢了丞相,後代也不讓設丞相。他是能大權獨攬,不嫌累,可他的子孫,是受不住了。不讓設丞相,可以變通,便出現了內閣。可見不是所有子孫,都墨守成規。


把亡國之責,追溯到開國之君,也許也是因為太祖們知名度高,總能想起英明神武的太祖們。可惜人無完人,哪個國家沒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好好解決問題才對。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 鎏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劉秀如何在亂世中一統天下?
「五一出遊『圖』發現」 免費獲書名單
沒冰箱的年代,你以為古人在夏天就沒有冰鎮「飲料」嗎?
看戰國牛人玩轉智商,讓自己出風頭又給足領導面子
為何我們兩三歲時候的記憶都沒了?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年,熊孩子的童謠預言了幾代王朝的興衰……
明史品評:朱棣奪權後改變了宦官的命運,卻為明朝的興衰埋下了禍根!
絕對火影乾貨,漩渦一族的興衰歷史,渦之國不為人知的滅亡真相!
歷代朝野的興衰,從一枚古錢幣上就能看出
震撼的古埃及神廟,封存了幾代王朝的興衰
表業殺手如今廉頗老矣,回顧石英錶的興衰
它們長壽至今,已見證多個朝代興衰!
縱觀明朝的興衰,不免心酸
功過難定,清朝興衰史,從康乾盛世到內憂外患不斷
古代神秘技術能預測王朝興衰,但禁止民間偷學私用,如發現必殺頭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老牌國貨的百年興衰
跪著活的西夏,藏著已消失的党項族怎樣的興衰史?
戈的興衰跟車戰的崛起到底有何關係?
五張圖看懂匈奴一族的興衰,如何從出現走向消亡
貨幣是一個朝代興衰的脈絡,從一枚古幣身上就能看出朝代的起落
故宮野史系列之一:除了前朝的興衰榮辱,還有月夜下的古宅深院
什麼樣的石頭,竟然見證了帝國興衰?
閑說《紅樓夢》里的古董,賈府的興衰竟跟它有關?
準確預測明朝興衰運勢,卻遭畏懼,死後一招讓朱元璋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