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

本文的內容,是探討明代早期鑄幣——大中通寶和洪武通寶,因而將開篇時間設定在最初開鑄的公元1361年。按照中國古代的正統年號,當年為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如果按朱元璋所奉韓林兒大宋政權的年號論,又稱作龍鳳七年。


雖然名義上還是韓宋的屬臣,此時朱元璋已開始謀求獨立,以應天為中心,建立江南行省作為根據地,麾下軍隊壯大至數十萬人之多。他所面臨的主要威脅,除了元朝軍隊的負隅頑抗,更來自那些各懷野心的地方豪強。其中勢力最盛的兩位同樣都是抗元草莽出身,十八條扁擔起事的興化鹽販張士誠,盤踞江浙地區建立了大周政權,佔據湖廣、江西的大漢國主陳有諒,則是篡位奪權的天完紅巾軍將領。在此後的七年里,朱元璋逐步掃平各路勢力,北上攻下大都將蒙元逐至漠北,成就明帝國一統天下的基業。隨著朱元璋勢力範圍逐漸擴大,義軍政權鑄行的銅錢也流布四方。


第一節 應天府寶源局初行錢

至正二十一年(1361)正月,朱元璋在應天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封號,稱吳國公,隨即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二月,地方上的分樞密院全部改為中書分省,之後又將所部中央機構的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設立鹽、茶法對大宗商品實行專稅專管⑴,設置應天府寶源局,開鑄 「大中通寶」錢⑵。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


元末義軍政體多仿元制,按元代體制,中央最高行政機關為「中書省」,省級地方行政機關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中書分省」是行省下屬具有臨時性質的派出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事管理機構,戰時在主要戰役地方又設有「行樞密院」。


此前朱元璋以韓宋江南行省平章乃至丞相的身份總攬軍民事務,行省是以他為首的最高首腦機關,地位稍低的行樞密院為各將領任官之所,其下的分樞密院則是地方各府的上級領導機關。現在朱元璋成為高居行省之上的吳國公,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分樞密院改為中書分省,從上到下的統屬體制由原來的「行中書省、行樞密院--分樞密院--府」改為「行中書省、大都督府--中書分省--府」。體系的調整順應形勢,實質是以元代中央政府機製為模本,建立自身獨立的政權。為敷衍韓宋,謀求在原有框架內的合法性,朱元璋的中央政府依然採用與元代地方政府相似的官制名稱,其首腦機構仍稱「行省」,並一直沿續了數年⑶。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


經濟政策目的很明顯,增加稅收和鑄行銅錢都是為了增強經濟實力,為即將展開統一全國的戰爭籌措經費。而最早實行的錢法,也「複製」於元代法令⑷。


元朝以鈔和銅錢作為主要貨幣,朱吳政權收稅時錢鈔兼收,並未加以限制⑸。元末戰事頻發物價飛漲,交鈔濫發無度大為貶值,導致了劇烈的通貨膨脹。朱元璋此時開爐鑄錢,既是為了收取鑄幣稅和進行政治宣傳,也是因為市面上錢(鈔)價起伏不定,鑄大中通寶「與歷代錢相兼行使」,以平衡錢貨的價值⑹。習慣使然,新發行的大中錢仍定與元鈔折值,以「四百文為一貫,四十文為一兩,四文為一錢」,這裡的貫、兩、錢均系元鈔及舊錢單位。與此同時朱吳政府還發放茶葉貿易憑證,每引作價二百文錢⑺,民間以銅錢易貨,價值聽從民便。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


立錢法鑄新錢,歷來是古代帝王建國之初的頭等大事。王士禛《池北偶談》說 「大中」是太祖初定的國號,後來的「大明」是祈天得來⑻,此中八卦姑妄聽之。考「大中」二字,源自《易經》中的「中正」一詞,邵伯溫《易學辯惑》曰:「自伏羲已來,大中至正之道,昭昭然具在《易》中」。朱元璋以「大中」為號,是有蓋過元「至正」之意,與徐壽輝「天完」蓋過「大元」的作法如出一轍。可見「大中」是朱元璋最初擬定的年號,在他帝業成就之後又被「洪武」二字所取代。

大中洪武泉貨考(一):朱吳政權時期的鑄錢


元末亂世群雄之中,朱元璋並不是第一個立號鑄錢的人。「大中通寶」開鑄以前,就有張士誠 「天佑通寶」、徐壽輝 「天啟通寶」、陳友諒 「天定通寶」和「大義通寶」,以及韓宋政權的「龍鳳通寶」。此時距朱元璋登基尚有七年,距他稱吳王也還有三年,一些書中因此將大中通寶歸為元末義軍錢。這樣分法倒也沒錯,只是大中錢明開國後還在鑄行,與其後的「洪武通寶」並鑄了較長一段時間,稱其為明皇朝錢之肇祖當之無愧。


明朝在洪武建元以前,共設立了江南、江西、湖廣、浙江四個行省,其中江南、江西兩省有明確的開爐鑄錢記錄。大中記地(局)錢中沒有與這兩省相對應的品種,兩地建元以前所鑄的大中通寶應為光背·計值類。


大中通寶全部為青銅質地,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五等,形制大小與元至正通寶錢大致相當。光背·計值錢折五以下均無背文,折十錢面值最高,為了使用時與折五錢區分,在錢背上都注有「十」字。大中折十光背錢很少出現,即使見到也難說不是在某個時候被颳去背文。


江南行省是在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攻克集慶路後建立起來的,集慶路隨即改稱應天府,成為江南行省治所,這裡是朱元璋最重要的根據地,其後更成為明帝國早期的首都

史中對應天府寶源局初行錢的記錄非常簡略,未說明鑄的是小錢還是大錢,王裕巽先生《明代錢法變遷考》中稱初鑄僅為小平錢⑼,此說或有疑問。元末社會上通行的貨幣品種繁雜,交鈔之外還有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銅錢。元至正通寶錢有背蒙、漢文計值五等,折銀的至正之寶同樣是五等而且虛值更多。義軍錢中龍鳳、天啟、天定、大義諸錢為三等,張士誠的天佑通寶為四等,面值最大到折五錢。朱元璋鑄錢為了增強經濟實力,大中通寶免不了要和其它品種進行兌換,只鑄小平費工費時討不了多少便宜。大中大錢即使不是一開始就有鑄,間隔時間也不會太久。史中五等錢式最早被提及,是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建立江西貨泉局時作為式樣下發,這些樣錢應是由寶源局鑄造完成。


早期朱元璋是否參與過「龍鳳通寶」的鑄行不得而知,但顯然初鑄大中錢時並不缺乏可參考借鑒的對象。不遵循其它義軍錢的慣例,而是直接承襲元制發行五等大中錢,這或是由於元末集慶路的用錢習慣使然,也彰顯他不同尋常的野心。應天府寶源局開爐第一年,共計鑄錢四百三十一萬文⑽,之後規模迅速擴大,第三年鑄三千七百九十一萬有餘⑾,行錢初見成效。


從至正二十一年一直到洪武朝初期,應天府寶源局鑄錢未聞有中斷。江南行省升級為南京後,該局鑄行了大中背「京」字錢五等,與之對應的光背·計值錢如附圖所示,這一系列今稱為〖南京版〗。從存世實物來看,大中光背·計值錢五等版式成套的種類並不多,對照前述寶源局早期的鑄錢經歷,以及每年數千萬文的鑄造規模,惟有「南京版」能與之相匹配。可知該局建元前後所出大中錢整體形態大致相當,現所稱的「南京版」光背·計值錢,其中有很大部分應為元末出品。


〖南京版〗大中通寶書風端莊穩重,錢體大小適中,背郭常帶有圓意。它們的出土分布廣泛,各地的窖藏中均有發現,江南地區所見尤多。雖然算不上最精工,但其作為明錢開山之作意義非凡。它所倡導的楷書「爾寶、雙點通」文字結構,打破了金元時期模仿瘦金體的主流錢文格局,在早期大中、洪武錢上出現的比率是統治性的,朱元璋鑄錢從一開始就顯出不同。

注⑴:《明太祖實錄》卷九


(至正二十一年)二月 癸未朔,改分樞密院為中書分省。甲申,始議立鹽法置局,設官以掌之。令商人販鬻每二十分而取其一,以資軍餉。丙午,議立茶法。…… 法令府、州、縣委官一員,掌其事從之。


注⑵:同 注⑴


(至正二十一年)二月 己亥,置寶源局,鑄「大中通寶」錢。先是,中書省議:「以國家先立錢法未定,民以米麥與錢相貿易,每米一石官直錢千,而民間私易加至三千。然錢貨低昂豈能久而不變?今請置寶源局於應天府,鑄『大中通寶』錢,使與歷代錢兼行。以四百為一貫、四十為一兩、四文為一錢。其物貨價直一從民便,設官以主其事。」上從之。是歲鑄錢凡四百三十一萬。


注⑶:《明代大都督府略論》李新峰


當時的形勢是,朱元璋一方面要敷衍龍鳳政權,採取與元朝地方行省相似的官制,另一方面則盡量模仿元朝中央政權建立自己的政權。其各地中書分省的體制就是元朝行中書省總攬軍民政務的翻版,而元朝中央政權的制度是以中書省統攬軍政,而以樞密院分制其權。朱元璋就是按照元朝中央制度中樞密院的位置來設立大都督府的。


注⑷:《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傳十五李善長傳


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太祖有所招納,輒令為書。前後自將征討,皆命居守,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轉調兵餉無乏。嘗請榷兩淮鹽,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複製錢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


注⑸:《明代錢法變遷考》引《續文獻通考》卷十八征榷一 (王裕巽)


其二、許元鈔繼續使用,史雲"明太祖即吳王位,……凡商稅三十取一,收鈔及錢"。


注⑹:同注⑵


注⑺:《明太祖實錄》卷九


辛丑二月 丙午,議立茶法。其法:「官給茶引,付諸產茶郡縣。凡商人買茶,具數赴官,納錢請引,方許出境。貿易每引茶百斤,輸錢二百,郡縣籍記商人姓名,以憑勾稽。


注⑻:《池北偶談》卷一 談故一 (清·王士禎)


明太祖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故當時錢文有「大中通寶」。


注⑼:《明代錢法變遷考》 (王裕巽)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於應天設寶源局,開始鑄行大中通寶平錢。


注⑽:同 注⑵


注⑾:《明太祖實錄》卷一三 癸卯十二月 戊午,是歲,寶源局歲鑄錢三千七百九十一萬有奇。


如有相關問題諮詢 小編微信:1582114248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冬如畫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宋朝到底多有錢?(附宋朝所鑄錢幣年代表)
唐武宗李炎竟為解決錢荒搗爛銅像鑄錢
中國頭號鑄錢能手:「影帝」王莽的真誠一面
民國時鑄錢幣的人那麼多:為何百姓只認「袁大頭」?
李淵賜給李世民三兄弟三個鑄錢爐,三人卻只干三件事
唐武宗為解決錢荒,搗爛銅像鑄錢?
新莽幣制大亂與鑄錢精品問世。
直百五銖:劉備軍用不足時所鑄錢幣,為盤剝百姓?
揭秘翻砂鑄錢工藝談古錢幣鑒定
宋代鑄錢有「例外」 三種「通寶」無關年號
日本出土大量銅錢,原來明朝以前用的都是中國貨幣,自己不會鑄錢
漢文帝有多愛美男 將銅山賞給男寵任他自鑄錢幣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允許民間鑄錢,結果良幣驅逐劣幣
錢山錢海,最有錢的朝代,瘋狂鑄錢卻還是不夠花!
唐末一藩鎮,為斂財竟然用泥土鑄錢,現在依然存世一千多枚
唐末一軍閥,為斂財竟然用泥土鑄錢,現在依然存世一千多枚
清朝最牛農民:沒飯吃造反,建國當皇帝,設宰相封將軍自己鑄錢花
西漢第一富臣:自己鑄錢隨便花,最後卻欠債巨億,窮得要飯餓死了
這幾位自起爐灶,割地鑄錢,挖大清身上肉,最後一位挖去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