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來說,前兩類人是不能當的,第四類人又不容易當。只有這第三類人,還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兩個這樣的讀書人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但如果有千個萬個億個這樣的普通讀書人,那麼這個國家就有了決定命運或改變命運的強大正義力量之永恆的根基。」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楊愨,五代時期宋州虞城人,後晉時期創辦應天書院的前身睢陽學舍。)

他一生的事迹,也就是如此而已


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學生,楊愨(讀作:què)在歷史上幾乎不會留下任何痕迹。


楊愨是五代時人,可是記載他生平事迹的卻是宋史,不過也就是十四個字:


「楊愨者,虞城人。力學勤志,不求聞達。」

其大意是:楊愨是虞城人,好學問、重志節,不追求名聲富貴。宋史沒有為他立傳,而是在他的學生的傳記之後,附帶用以上十四字提到了他。


楊愨的學生叫戚同文。戚同文也主要生活在五代時期,不過他去世時趙匡胤的大宋已經建立。宋史中,戚同文被列在了隱逸之列,也就是說他被看成是一名隱士。


其實,戚同文與他的老師一樣,與標準的隱士還是有所區別的。隱士是見識高明之人,高明之人不入官場,不為當權者所用,有意隱居,是為隱士。而楊愨和戚同文有哪些高明的見識,宋史並沒有提及,因此在我看來他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隱士。


既然不是什麼嚴格意義上的隱士,戚同文為什麼能夠青史留名呢?這又是因為他的老師楊愨。師生二人互為因果。至於這因果的形成,要從五代的歷史背景說起。


自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大梁、唐朝滅亡開始,到趙匡胤建立大宋的960年止,短短的五十三年間,中原大地歷經了五個朝代的變更,它們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這五個朝代都自稱中華正朔。所謂正朔,就是承自堯、舜、禹,歷經夏、商、周,直至秦皇、漢武、唐宗的政權繼承關係,它是中國政權合法性的唯一標誌,也是中國傳統道德和文化的正宗繼承。誰承認自己是這一正朔的繼承者且為百姓認可,誰才是中國的合法統治者。


可是,五代雖然自稱正朔,卻沒有能力統治整個中國。與五代同時存在的,還有十個地方割據政權,它們被統稱為十國。這十國為求自安,基本上都承認五代為中央政權,每年向中原奉表進貢,但中原五代的勢力卻也不能進入這十個小國之中。十國雖小,前後存在的時間比五代還長了十九年。


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十幾個政權和五十餘個皇帝或國主。可想而知,它們和他們基本上都沒有長命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這些君主們絕大多數都是軍閥出身,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戰爭,以戰爭立國、以戰爭治國,既殺戮敵方的士兵也殺戮敵國的百姓,甚至是自家的士兵和百姓。


這個時候,最有說服力的是武力、強權,而不是知識、文化、道德或者法制。此時,國家政權的主要參與者不是讀書人,而是與君主們一樣出身的軍閥,包括各地節度使,他們是掌握國家和地方財、政、軍的實權人物。唐朝就是滅亡在這種人的手裡,如今他們繼續滅亡著五代。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五代十國地圖)


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楊愨的身影開始清晰。在歷史能夠完全看得清他的面孔時,他已經身處五代中的第三個朝代即後晉。


楊愨是一個讀書人,但無意去軍閥手下謀個幕僚之類的差使,而是在家鄉睢陽開館授徒,教育學生。

睢陽古時和今時都稱作商丘,在那時叫宋州。大宋建立前,趙匡胤曾任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即在宋州。趙匡胤稱帝時,將國號定為宋,即來源於此。宋真宗時,宋州升格為府,取名應天,也是因為宋州乃大宋應天順時之地。又過了幾年,真宗將應天府升為陪都,稱為南京。


楊愨辦學時,生員不多。不過有個鄰家少年,天天在學堂外偷偷聽講。楊愨讓學生背誦文章時,正經的學生背誦得一般,倒是那個少年在一旁自言自語,聽起來十分流暢。楊愨感到驚異,就正式收他為弟子。這個少年就是戚同文。


戚同文學習刻苦,學業精進,更兼人品端正,深得楊愨喜愛,楊愨後來還將自己的小妹嫁給了他。楊愨一生的事迹,也就如此而已。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他在辦學時,有些讀書人在做什麼


讓我們看看楊愨在辦學時,其他一些讀書人在幹什麼。


? 桑維翰


桑維翰在五代的第二個朝代後唐時考中進士及第,成為當官的讀書人,那時一般稱作士大夫。


桑維翰是鼓動石敬瑭起兵反唐的最重要謀士之一,為石氏後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對後晉的最大貢獻,就是將河北長城以南的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換取契丹對石敬瑭的支持。


起初,契丹對十六州並不感興趣,當然也許是對石敬瑭不感興趣。桑維翰出使契丹,跪在契丹國主的大帳外痛哭流涕,從黎明直到日落,終於感動了契丹國主,認石敬瑭為兒子。從此之後的三百多年,中原王朝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也因此失去了防備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最為有效的長城屏障。


? 蘇逢吉


再看看一個讀書人,他叫蘇逢吉。


作為讀書人,蘇逢吉只是粗通筆墨,與桑維翰的進士及第出身相比,難望項背。他因為辦事精明,深得晉太祖石敬瑭的親信大將劉知遠的信任。劉知遠初識蘇逢吉時,桑維翰已經是石敬瑭的重臣。


後晉被契丹消滅後,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蘇逢吉被任命為宰相,成為後漢最顯赫的人物之一。大權在握的蘇逢吉,在人心思定的時候,沒有把心思放在安定國家上,而是貪贓枉法、濫殺無辜。


有這麼一個事例:後唐時期的秦王后人到京師朝見後漢高祖劉知遠,蘇逢吉認為這位王孫應當有祖傳玉帶,因此向他索要。王孫拿不出玉帶,蘇逢吉就讓人高價買了一條,讓王孫償還價款,以此當作王孫的進獻。


還有一個更血腥的事例:蘇逢吉佔了前朝後晉一位宰相的宅邸,又設計誣告這位前宰相謀反,然後滅了他一族。


一個身居國家高位、已經祿高爵厚的讀書人尚能如此,整個國家還有什麼指望呢?那時的後漢,從高官到百姓人人自危,惟恐朝不保夕。



他未竟的事業,被後世讀書人推向輝煌


楊愨去世後,戚同文繼承其志,在當地一位有見識的將軍的幫助下蓋了一片校舍,廣招學生。或許是因為良師難得,或許是因為學校稀少,求學之人絡繹不絕,甚至有不遠千里而來的,楊愨未竟的事業在此時達到了一個高峰


宋朝建立後,百廢待舉,國家急需人才。那時的科舉制度還不甚規範,有一年一考的,也有兩年、三年一考的,平均每次科考錄取的進士也就三、四十人,而僅戚同文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宋初科考登第的就有五、六十人,有些後來還成為國家重臣,如許驤官至御史中丞,這是負責監察百官的御史台的主官,位居副宰相之下;滕涉官至諫議大夫,這是四品官,也是具備了擔任副宰相的資格。而戚同文的次子戚綸官至樞密直學士,是構成國家政權核心的兩制以上官員。


戚同文後來因年邁而停辦了學校,但是楊愨和他開創的事業並沒有停止。幾十年後的公元1009年,當地一個鄉民在戚同文舊居旁重建校舍,延師講學。當時的應天府知府將學校的來由報至朝廷,真宗頗為感動,於是將學校賜名應天書院,並任命戚同文之孫、戚綸之子戚舜賓主持書院。真宗甚至讓當時的兩名文壇泰斗為書院題寫了榜記。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應天書院)


此後,應天書院迎來了新的輝煌。


在書院復建兩年後,一位23歲的年輕人前來就學。四年後,他從這裡考中進士及第,步入那個時代的精英階層。在後來的幾十年中,他秉承在書院所學的修身齊家、濟世治國的宏旨,不畏強暴、正身獨立,安邊陲、理大政,成為有宋一朝最有能力、最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為當時的天下讀書人所景仰,他就是范仲淹。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范仲淹)


不僅是就學於應天書院,范仲淹還於公元1027年在書院主持教學,歷時約一年。


北宋時期有三位著名的思想家,被稱作宋初三先生,他們是胡瑗、孫復、石介。可以確定的是,孫復曾就學於應天書院並求教於范仲淹,後來也是名滿天下、從學者無數的教育家。其餘二人的學歷淵源不明,因為古人看重做學問的淵源但不看重科考前的基礎教育淵源,不過他們都被後人視為范仲淹的門人,因此與應天書院的淵源關係應當也是頗深的。


應天書院培養的人才,見諸史冊的還有一些。如王洙和王堯臣叔侄,他們都是戚同文的學生王礪的後代,王洙是王礪之子,與范仲淹同時執教於應天書院,官至翰林學士;王堯臣則是王礪之孫,官至參知政事,即副宰相。更多的出自應天書院的人才,已經無法考證其淵源了。


應天書院後來隨著北宋的滅亡而毀於戰火,暫時終結了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歷程。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做一件普通的事


楊愨,這樣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在天下紛亂、看不見太平之時,干著一個十分普通的事情,那就是教書。


顯然,讓自己簡陋的學校成為享譽天下的書院不是他的期望,培養幾個權傾朝野的高官也不是他的目的。如果不是學生中出了一個戚同文,楊愨的一生和結果與當今中國貧困山區的某一個在我們看來甚為愚鈍迂腐、甚至連個正式身份都沒有的代課老師沒有什麼兩樣。


楊愨的故事反映出,在他那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有這麼幾類:


其一,當上高官,然後玩弄政治權術,謀取私利、禍國殃民;


其二,把希望寄托在異族他國身上,滿心以為異族他國會幫助中國人過上好日子,甚至不惜賣國;


其三,就是楊愨、戚同文之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普通事,為國家和民族保留一縷文化和道德的血脈。


當然,如果在太平年代,應當還會有一類知識分子,那就是以應天書院培養出來的范仲淹為代表的國家精英,真正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著想,不謀私利、一身正氣。


對於絕大多數人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前兩類人是不能當的,第四類人又不容易當。只有這第三類人,還是比較簡單的。


不必學楊愨辦學,只需像他那樣良心不失、道德不喪,然後盡自己一份力說一些話、做一些事,也就夠了。


一個兩個這樣的讀書人是成不了什麼氣候的,但是如果有千個萬個億個這樣的普通讀書人,那麼這個國家就有了決定命運或改變命運的強大正義力量之永恆的根基。




本文摘編自《無非世事》一書


已獲得作者授權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歷史只留給他14個字,他留給歷史卻是......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kaiwind123@sina.com


歡迎大家關注「凱風清韻」及凱風網(http://wap.kaiwind.com),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風清韻 的精彩文章:

舌尖上的歷史|原來羊肉還有這麼多故事!
您可能感興趣

女網友把狗留給她爸,回來後竟然........
百億身家,卻一分錢不留給兒子!原因竟是......
結個婚有多難?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你老公的副駕駛留給了誰?很多人沉默了......
15歲愛犬離世,它留給主人的禮物竟然是這個...
又漲!日本EMS包裹每件漲價100-200日元!留給代購的時間只剩半年了…
你真是個正人君子,把她的第一次還留給了我……污大叔No.512
只要學會這一招,1000元賺到10萬再不是夢,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最偉大的保安:他提前8年預見911,拯救了近3000個家庭,臨死前他留給妻子一句話……
科學家們的這些「遺憾」,只好留給2017了!
X先生大猜想,米蘭7號留給誰?——AC米蘭轉會匯總7.26
大批高通835+8G運存,留給小米6的只有一個半月時間
十二星座只要學會這一招,1000元賺到10萬再不是夢,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瀋陽故宮歷史留給後人400年的饋贈
1923,大清最後一個「忠臣」死了,千萬遺產留給溥儀「造反」
他是穆里尼奧留給切爾西的遺產?22歲已值6000萬?
歷史第一人!留給他考慮復出的時間只有97天了
iOS10.3公測版本再更新 留給蘋果老用戶的時間不多了
從20多萬到32到22再到8,留給日本道歉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