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別忽視檢查報告上的「尿酸高」了,結果你傷不起

別忽視檢查報告上的「尿酸高」了,結果你傷不起

很多人在體檢後發現自己的尿酸水平高,因為沒有任何癥狀,就沒把它當回事。如果診斷為高尿酸血症,不治療也不控制生活方式,長此以往,會有很多問題找上門。

別忽視檢查報告上的「尿酸高」了,結果你傷不起


1.關節:


大量尿酸結晶沉積關節腔內,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往往在深夜突然出現關節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疼痛,嚴重時影響走路,伴關節紅腫,局部皮膚溫度升高。首次發作以第一跖趾關節(大腳趾與腳掌連接的關節)最常見,佔90%左右,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等也會受累。如果尿酸控制不好,痛風反覆發作,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皮下、關節腔內,會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骨質破壞、畸形。

別忽視檢查報告上的「尿酸高」了,結果你傷不起


2.腎臟:


尿酸結晶沉積於腎臟,可導致急、慢性尿酸性腎病和尿石症。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小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會突然出現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癥狀,這是急性尿酸性腎病。患高尿酸血症10~20年的患者,由於結晶長期沉積於腎間質,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可出現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輕到中度蛋白尿,也就是慢性尿酸性腎病的表現。上述腎臟病變長期發展,終將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使終末期腎病風險增加4~9倍。


3.心腦血管和胰腺:


高尿酸血症之所以被稱為「第四高」,是因其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一樣,會導致全身多器官、組織損害。尿酸鹽結晶會損傷胰島細胞,還會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升高。高尿酸還會刺激、損傷血管壁,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危險。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普通人群中,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爾/升,新發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7%、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13%、冠心病死亡的風險增加12%。

別忽視檢查報告上的「尿酸高」了,結果你傷不起


建議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男性、肥胖者、高嘌呤飲食習慣、有家族史等)要重視尿酸的檢查和控制。


生活方式的調整包括:


1.選擇低嘌呤食物(如主食、新鮮果蔬),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濃湯、肉湯、海鮮等),避免飲酒。


2.堅持適量有氧運動,如健步走、慢跑,每周5次以上。

3.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相關性疾病與高尿酸血症的發生相關,使體重達標可有效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


4.每天飲水2~3升,增加尿酸排泄,最好選擇白開水,不推薦濃茶、咖啡和碳酸飲料。


生活方式干預後如控制不佳,可用藥輔助治療,如別嘌醇、苯溴馬隆、非布司他等,有效的降尿酸藥物治療可以縮小痛風石,建議尿酸達標後,以最小劑量服用,定期監測,才能有效預防高尿酸血症全身併發症的發生。


作者:生命時報

審稿:健康科普分會專業專委會


關注訂閱號「KK健康」,查看更多科普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中國 的精彩文章:

塗防晒霜還是晒黑了?可能你吃了這些東西!
「酒渣鼻」太糟心,科普全攻略看這裡!
西芹炒草莓:黑暗料理還是營養搭配?
假期要爽個夠也要防個透 男人切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您可能感興趣

別被檢查報告嚇著了,肝臟佔位病變不一定是癌
別被檢查報告嚇著了,肝臟佔位病變不一定是肝癌
產檢數據看出胎兒性別?別再說你看不懂產檢報告了
血脂的檢查報告單出來了該怎麼看懂呢
暈倒後,醫院的一份檢查報告單,讓我瞬間泣不成聲
肝臟不好,教你看懂檢驗報告單上的幾項指標!
醫院的檢查報告,這樣一看就懂,以後別再問醫生了!
醫院的檢查報告,這樣一看就懂,以後別再問醫生了!
我知道體檢重要,可體檢報告我看不懂啊!答案來了
我知道體檢重要,可體檢報告我看不懂啊!答案來了——
看到朴槿惠的診斷報告,韓檢方情不自禁的笑起來了!
六個標準檢測前列腺炎,你的檢查報告是什麼,快來告訴我
醫院的檢查報告,這樣一看就懂,以後不用多問醫生了!
本來準備結婚的,但是婚前拿到檢查報告的那一刻,我只好選擇分手了!
體檢沒問題,報告也別隨手丟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弔膽了
通過產檢報告數據可以判斷胎寶寶性別,準確率很高!孕媽對照下
體檢報告出現這行字,你病得不輕了!醫生教你讀報告
一份牛肉的檢測報告,你非常有必要知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