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最新化石研究表明最大恐龍幼崽或獨立生存

最新化石研究表明最大恐龍幼崽或獨立生存

>最新化石研究表明最大恐龍幼崽或獨立生存

即便是歷史上體型最大的恐龍也要破殼而出。現在,一個罕見的雷龍幼龍化石表明,這些小恐龍一出生就面臨著嚴酷的生境。


這個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距今7000萬年前~6600萬年前的骨骼來自於長頸食草恐龍。該種群包括迄今為止所知的體型最大的恐龍,這種蜥腳類動物為人所知的名字是迷惑龍,其學名是雷龍。


這個罕見的樣本為了解專家迄今為止知之甚少的恐龍生活提供了機遇。「我們對於幼年蜥腳類動物的記錄一直局限於寥寥無幾的發現,比如恐龍蛋中的胚胎以及少數幼龍。因此新發現的化石極為重要。」美國明尼蘇達州麥卡利斯特學院古生物學家Curry Rogers說,她在2001年首次為雷龍命名。

新化石分析表示,作為陸地上最大的恐龍種類之一,它們在出生後會迅速長到成年恐龍的規模。由於它們的股骨在整個生命中保持著同樣的形狀,這表明小雷龍出生後相對獨立。


通過分析,研究人員推測,這個雷龍幼龍在出生後39~77天夭折。讓人吃驚的是,在其死亡之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體重已從孵化時的3.4公斤長到40公斤。「這簡直就像六周內從一條吉娃娃長成一條大丹狗。」愛荷華州得梅因大學古生物學家、並未參與此項研究的Sarah Werning說。


化石中保存的詳細信息表明,這頭幼龍是因為飢餓致死,這符合史前棲息地環境極為嚴酷的觀點,那時乾旱季節對於很多幼龍來說意味著死亡。


Werning贊成這頭幼龍很可能在獨自遊盪,並強調「雷龍幼崽壓力極大,在遠不到成年之前就要負荷極大的體重」。她表示,「換言之,它們就像在一個小屋的地基上蓋參天大樓那樣。」

Werning表示,這項新研究表明恐龍的童年經歷不盡相同。一些幼龍出生後開始獨自遊盪,有的在一段時間內仍由母親照顧。Curry Rogers團隊對了解幼龍生活狀況打開了一扇新窗口。(魯捷)

您可能感興趣

染色體終端短三文魚幼崽遷徙中生存率更高
東京上野動物園大熊貓幼崽茁壯成長 毛髮已經黑白分明
誕生在島國羽村市動物園的藪貓幼崽,集靈性與激萌於一身!
地球上20大最可愛的動物幼崽,最愛出生在馬德里的熊貓寶寶
大自然優勝劣汰無情一幕:獵豹襲擊剛生產的羚羊幼崽
捷克動物園新生白獅幼崽親昵 原來獅子也能這麼萌
東京上野動物園大熊貓幼崽茁壯成長 毛髮已經黑白分明(圖)
北極狼剛出生幼崽其實是灰褐色 狼大十八變就通體雪白了
原始部落「森林之王」,女人給動物幼崽哺乳
南極大批企鵝幼崽死亡 成群帝企鵝集體默哀
為了保護幼崽,大食蠅霸鶲勇斗侵入巢穴老鷹
南非小兄妹與獵豹幼崽同生活畫面溫馨
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的新生馬來亞虎幼崽,萌翻了
萌化了!德國兩隻罕見白獅幼崽亮相
冰河時期長毛象幼崽化石
印度動物園發生慘案:兩隻白虎幼崽咬死了新來的動物管理員
學校突現兩隻鼬獾幼崽 精心餵養後將放歸自然
新發現蝙蝠幼崽似《星球大戰》尤達 現獲官方認證
青海玉樹發現雪豹幼崽 初證為本地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