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篇——道德經 十一

國學篇——道德經 十一

道經·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國學篇——道德經 十一



注釋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此數取法於每月三十日的歷次。轂:是車輪中心的木製圓圈,中有圓孔,即插軸的地方。當其無,有車之用: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無"指轂的中間空的地方。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飲食使用的器皿。戶牖:門窗。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也發揮了作用。


【評析】

在《道德經》一開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過認識天地、芻狗、風箱、山谷、水、土、容器、銳器、車輪、房屋等具體的東西去發現抽象的道理。他的學說往往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而並非總在故弄玄虛。馮友蘭先生曾說:「老子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因此它雖然是以『無』為主,但是也不輕視『有』,它實在也很重視『有』,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


老子第二篇說『有無相生』,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段話很巧妙地說明『有』和『無』的辯證關係。一個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裡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實的,人怎麼住進去呢?老子作出結論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它把「無」作為主要的對立面。


老子認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無』的辯證的統一,這是對的;但是認為『無』是主要對立面,這就錯了。畢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本來沒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沒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沒有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錯,是大人的錯
做人一輩子,人品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