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子龍能進京考取功名嗎?

趙子龍能進京考取功名嗎?

趙子龍能進京考取功名嗎?


趙子龍能進京考取功名嗎?


在《武神趙子龍》第二集中,李全勸趙子龍上京去考取功名


在《武神趙子龍》第二集中,柳慎覺得那日河邊老者就是師叔李全,他打聽清楚老者家的住址,便和趙子龍提著好酒上門拜訪。李全之女李飛燕一看到他們就拿起棍子要趕他們離開,此時李全打獵回家,直接上前就要大打出手,幸虧柳慎及時捧出好酒才免了一場惡戰。趙子龍和柳慎稱欲拜師學藝,李全卻不想與他們相認,還諷刺趙子龍說:「你呀該上京城,去考取功名……」看到這兒,不禁要問了,這進京趕考的事兒李全能幫趙子龍做到嗎?


答案是不能,因為東漢末年還沒科舉制度呢。接下來咱說說自古選拔人才的制度吧。

我國古代,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到春秋戰國時,統治階層改革舊有制度,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幹出眾的人。戰國時期還出現了「軍功爵制度」,又興起「養士」之風,招攬有才幹、善言辭的人才,不論出身,為國君、諸侯服務。到秦代則以「闢田」和「軍功」為選官依據。但這些都不是完備的選官制度。


到了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


察舉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也叫「選舉」。「選」的對象為沒有官職的讀書人,「拔」的對象是下級官吏。按規定,他們都必須是品德高尚、學識才幹出眾的人。


漢高祖劉邦首下求賢詔,要求郡國推薦具有治國才能的賢士大夫,開「察舉制」先河。漢代察舉制度,嚴格地說是從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開始,他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武帝時「察舉制」達到完備,各種規定相繼推出。其後,各種科目不斷充實,特別是有了統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士族所操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使察舉滋生了種種腐敗的現象,與要求參與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如何選官的問題上鬥爭激烈。

漢代之後是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當時重要的選官制度。這種選官制度,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這時期的察舉制,仍以舉薦為中心環節。


所以,處在這個時期的趙子龍想當官得舉薦,而不是進京趕考。李全建議趙子龍赴京趕考,套用的是科舉制度。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要參加科舉考試才是要進京的,李全讓當時生活在東漢末年的趙子龍進京,不是考試,是穿越啊。


本報記者白潔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農村食品假冒偽劣多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人教社:小學語文教材不存在貶低中國人問題
英國一貓咪「偷襲」郵遞員 皇家郵政警告拒絕送件
印泥盒上的讀書圖
心影翠湖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學子進京趕考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土匪為何從不劫進京趕考的考生?但大多考生沒到京城就命喪黃泉
古代山賊橫行霸道,為何不敢搶劫進京趕考的考生?原因很簡單
古代土匪山賊為什麼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和窮沒什麼關係
常說讀書人是窮秀才,為何進京趕考的舉子全都富得流油?
古代的山賊盜匪為什麼都不敢搶進京趕考的書生?
為什麼古代土匪一般不搶進京趕考的讀書人?
古代土匪為什麼不愛搶劫進京趕考的讀書人?
東漢有皇甫嵩、朱俊、盧植等名將,為何董卓卻能進京專政?
進京趕考真不易:從舉子應試看大帝國的統治成本
古代的「響馬」那麼多,為何不打劫進京趕考的考生?
為啥在古代,土匪很少搶劫進京趕考的人?
都說槍杆子里出政權,為何董卓進京只有三千鐵騎,卻能順利奪取東漢大權呢?
宋欽宗封趙構為兵馬大元帥進京勤王,趙構卻偷偷加兩字當了皇帝
毛主席曾說「進京趕考」,果真考了個好成績
朱棣為何抓很多尼姑進京?真相讓人無奈!
老照片:直擊晚清時期進京趕考的學子,打扮新潮,英氣逼人!
在我國歷史上土匪為何不搶進京趕考的人
讀史|進京趕考真不容易:從舉子應試看大帝國的統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