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為維生始收藏 玩出平和的心態和豐沛的趣味

不為維生始收藏 玩出平和的心態和豐沛的趣味

不為維生始收藏 玩出平和的心態和豐沛的趣味



展子虔 游春圖(局部)隋代

來源:美術報


記得身兼書畫家、收藏家、造園師與煙斗鑒賞師的黃永玉說過,如果當年只玩木刻,並滿足於以此謀生一輩子的話,他人生的經度與緯度都會萎縮很多。「你們能看到的洒脫人生也就不存在了」。


我信以為然,如果黃永玉先生只玩木刻,且將木刻作為其謀生手段,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木刻匠師,而很難像現在這樣成為一代多維度的藝術大家。為何?因為「維生」的需要,終將有意無意地束縛其思想觀念、桎梏其藝術創新,以至制約其精神升華。他或許可以在木刻技藝上玩個爐火純青,但終究難以獨樹一幟、超越前人。說白了,他在追求經濟效益的路上更多複製的是產品而不是藝術品。與此同時,也還是因了「維生」,他更不可能延伸涉足其他藝術領域。如此,「人生的經度與緯度都會萎縮很多」,這也是想像中事。


靠玩一樣東西來「維生」且玩得精彩萬分的人,或許有,但定然屬於鳳毛麟角之類。其他更多人若為「維生」而玩,通常也玩不大、玩不好。玩收藏也是一樣,絕不要以「維生」為目的來玩,這不現實,也沒有必要。

對玩收藏者而言,為什麼就不能為「維生」玩收藏呢?原因很簡單,一者收藏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滋養眼力而厚積薄發的過程,一般不可能靠此「維生」,尤其對一個魚龍混珠、假冒偽劣品泛濫的收藏市場而言,收藏者欲「撿漏」幾無可能;二者,從整個收藏界的收藏情況看,一些高檔次的收藏品幾乎被大藏家們收藏著,不是碰到特殊情況,他們也決計不會隨便拍賣轉讓,也就是說,在市場上流轉的藏品即便是真品大凡也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東西,要靠此增值「維生」又怎麼可能?三者,真正的收藏其著眼點並非在乎物質價值而是在於文化價值,只有憧憬於文化價值,才有可能往收藏的深處里玩,並玩出可持續的無限興味來;四者,做藏品的護佑者、接力人,讓藏品流轉有緒,以至捐贈給國家,讓更多人得以欣賞,並由此激發其愛國情懷,這該是藏家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玩出平和的心態和豐沛的趣味


對一個普通的收藏者來說,若能摒棄「維生」的陋念來玩收藏,那麼,就必然能夠玩出平和的心態、豐沛的趣味。收藏一旦為物質價值所囿,收藏者就極有可能為藏品物乏所值抑或為收藏「吃藥」而悶悶不樂以至大發雷霆,而不為「維生」所縛,就能遠離傷心傷肝,並為每一次的上當受騙而「快樂」——「吃一塹長一智」,以此剖析原因、尋求對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終將有效避免類似事故的繼續發生。有些藏品,或許物質價值並不是很高,將來也很難有巨大的增值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文化價值也低。比如,有人為避免同質化收藏,對科學儀器的收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像舊時的天文、計量儀器等。這些東西,物質價值無幾,但科學、歷史、文化的價值無可估量。須知道,其演變,是科技史的一個縮影,也映照著人類的智慧之路,收藏這些科學儀器,不僅能夠引導收藏者去探究其變化發展的沿革,發現與其他儀器眾多的橫向勾連,而且能夠被藏品所涉及的科學人物、科學故事深深打動,進而激發起自我的科學精神,這樣的收藏更有趣味和意義。


玩出責任擔當與精神境界


對一個收藏大家而言,不為「維生」羈絆,那麼,就必然能夠玩出責任擔當,玩出精神境界。收藏大家張伯駒,無疑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憑藉著自己豐厚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先後收藏過陸機的《平復帖》、展子虔的《游春圖》、李白的《上陽台帖》、范仲淹的《道服贊》等,有人誤以為這是因為張伯駒有錢。要說張伯駒有錢,倒也不假,但要說他有大把大把的閑錢玩收藏的話,那是大錯特錯的了。要知道,後來的張伯駒,已經不是過去的張公子,他買《游春圖》,是把北京弓弦胡同的一所宅院賣給輔仁大學,再用美元換成220兩黃金,又讓妻子潘素變賣一件首飾,湊成240兩黃金,才從玉池山房老闆那裡到手的。難怪張伯駒曾經如此感慨:「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是的,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就是溥心畲1936年賣給了外國人,當時張伯駒在上海,想辦法阻止都來不及。由此觀之,張伯駒的收藏是做了「敗家子」變賣了家產才玩的,其收藏並不是為了賺錢「維生」,而只是為了留住國寶。想起了他在自己的書畫錄里寫下的一句話:「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這也就不難理解,最後張伯駒為何竟把最好的藏品都捐給了國家。「不為維生始收藏,只替國家盡入囊」,張伯駒其言其行自是升華了其收藏觀。

誠然,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張伯駒這樣的大收藏家,但像張伯駒那樣做到不為「維生」玩收藏,不斷學習收藏知識、認真鑽研收藏業務,積極涵養收藏精神、努力提升收藏境界,我們是可以慢慢做到、漸漸接近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耀州窯模仿越窯青釉瓷時顯示自身風格
寶庫藝術空間首發 有望在家門口看梵高畫作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