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國破家亡會是聰明智慧的人

為何國破家亡會是聰明智慧的人

為何國破家亡會是聰明智慧的人


命運之神的打擊方式並非一成不變。有時,她會借我們的手打擊我們,有時,她又為我們設下危險的圈套。——塞涅卡


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城頭變幻了大王旗,國號已是南朝的宋了。

九月初四那天,傍晚。


如血殘陽,肆無忌憚的蔓延,以致於吞噬了離建康城不遠的整個秣陵小城。秋風哀鳴,捲起一大堆落葉,飄飄落落。


琅琊王府第里,司馬德文一臉的憔悴,正望著漸漸淡去的晚霞,此時的他被廢皇位已經一年零三個月了,他已經預料到篡位後的劉裕是不會容忍他,也許是該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了。他在想,一百年前,他的祖父輩司馬鄴死於異族人之手,成了西晉結束的一個符號,此時的他會不會成為東晉終結的代名詞?


沒時間再去想這些不堪回首的痛事了。如果有來生,他願意徹頭徹尾的做一個普通老百姓,跟心愛的褚皇后過著與世無爭的鄉村生活。

門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劉裕派出的褚淡之來探望司馬德文夫婦,褚皇后聽到兄長來了,就出來在別的房間接待。就在這時,預先埋伏好的武士們很快翻過牆頭闖進司馬德文的卧室,逼迫他喝下毒酒。


司馬德文凄然地說:「我是信佛之人,按佛門規矩,自殺者來世不能再做人。」武士們成全了他的意願,拿厚被蓋住他的臉和身子,將他活活悶死。東晉的亡國之君就這樣離開了人世,時年三十六歲。


司馬德文雖然生在皇室,但少有皇族的驕縱、暴躁和傲慢,而是善良忍讓,恭敬謙虛,從小就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個極度有愛心的男人。他的哥哥安帝是個白痴,但他並沒有嫌棄他,而是悉心照顧,無微不至,並且一直追隨左右,安帝生病,他又侍奉於床前,親自為安帝嘗食物的冷熱,天氣變化,為他試穿衣服體會冷暖,使安帝很快康復。安帝的有生之年,完全依靠弟弟的照顧,沒有他,恐怕安帝活不了那麼久。


後來桓玄被劉毅他們,桓玄挾天子敗走江陵,司馬德文也並沒有為了自己的安危棄哥哥於不顧,而是一路追隨,一路保護,一路照顧。


兄弟倆沒有政治,沒有利益,沒有糾葛,只有兄弟,只有親情,只有發自司馬德文內心世界的那份愛。

桓玄被殺後,桓振起兵攻陷江陵,兵至天子的行宮前,在階前準備殺害安帝,質問道:「我們家族有什麼負於國家的,你要把我們斬盡殺絕?」安帝不會說話,在旁的司馬德文說:「這難道是我們兄弟的意思嗎?」桓振聽後認為有道理,於是安帝躲過了一劫。


劉裕掌權後,也一心想害死安帝,但由於司馬德文一直在陪伴,甚至片刻不離,使劉裕派出去的人始終沒有機會。直到司馬德文因為得了病,回家調養的關頭,劉裕才將安帝殺害。


司馬德文還是個極度有善心的人。年幼在琅邪國時,曾讓擅長射箭的人射擊馬匹作為娛樂。當時有人說:「馬是國姓,而你自己就去殺它,這是很不祥的事呀!」司馬德文明白這話,也感到十分後悔。從那以後,他就開始虔誠地信仰佛教。


晉室失權已久,以司馬德文的力量全力保護安帝,實在不是力所能及的事;安帝從小痴呆,司馬德文若有野心想取而代之,應該是比較簡單的事情。在整個封建王朝,像他這樣不爭權不奪利的皇子,實在罕見。


419年,劉裕殺害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年號元熙。東晉傳到司馬德文的時候,國家已經不像樣子了。儘管司馬德文是個聰明的君主,很有內涵,且文質彬彬,甚至能寫一點詩歌文章,比起哥哥安帝要強了許多。可惜,他倆不過是大臣的玩偶,這些大臣是高興起來,就在朝堂上供著,一旦不樂意,誰還會把他當回事。

跟崇禎皇帝哀嘆的「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不一樣,司馬德文很清楚自己的命運:朕是亡國之君,臣乃篡國之臣。亡國是必然,不亡國才是例外。


對手太強大。劉裕這個人很有本事,儘管出身低微,卻迅速崛起。不僅打敗了當時的篡臣桓玄,而且很快消滅了孫恩等造反的五斗米教等邪教組織。有了這些軍功,而且劉裕又打著保衛晉國的旗號,所以他的權力越來越大,而且受到當時很多人的擁護。


自身太弱小。司馬德文手下沒有兵將,他並不愚蠢,當然也想極力培養自己的人馬。可惜,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聽自己的話,因為長時間東晉積弱積貧,讓大臣們對皇權喪失了信心。司馬德文繼位完全是劉裕相信讖語的結果,對劉裕來說,司馬德文不過是自己的棋子,自己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自己沒同盟。司馬王朝賴以信任的王謝家族漸漸失去了地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人家無處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紅極一時的王謝家族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壤,王導、謝安等人已經成為歷史,王謝後人能寫文章和詩歌的人很多,可是有政治手腕的人卻一代不如一代。還有一些所謂的皇親國戚,如司馬德文皇后的兄長褚秀之、褚淡之,身為東晉的太常卿和侍中,見皇帝、皇后落難,他們就背叛求榮,協助劉裕監視帝後。褚皇后生下一個兒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還活活將男嬰害死。

家族沒能人。司馬家族的最後名將司馬休之被劉裕擊敗並投降後秦、北魏後,司馬氏中稍有才望的人物,或逐或死,已經垂盡,只有司馬楚之有萬餘人在長社,司馬文榮有千餘人在金墉城南,司馬道恭三千人據城西,司馬順明集五千人屯陵雲台,大家都忙著保全自己的性命,很少有考慮朝廷大局和皇帝安危的。這幫晉室遺胄,最後都被劉裕驅逐出境,投奔北魏去了。


公元419年十二月,劉裕見時機成熟,命令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司馬德文謄抄。司馬德文強作歡顏地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晉朝那時已經失國,多虧劉裕出兵討平,恢復晉朝,才得以再延續了近20年。今日禪位,我心甘情願,沒有什麼怨恨。」說完,提筆抄謄詔書,交給了傅亮,眼中想已包含無數淚珠。然後,被劉裕降封為零陵王的他攜同后妃等眷屬凄傷出宮,居住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監管。


禪位詔書送給劉裕後,照例他要虛情假意辭讓一番。公元420年六月十四日,劉裕如願以償,取代東晉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成為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史稱宋武帝。東晉王朝從此灰飛煙滅。


但劉裕對禪位後的司馬德文並不放心,總想早日置之死地。司馬德文為免遭毒手,每天和褚皇后朝夕相處,並由她親自動手在床前燒飯做菜。這樣,劉裕的陰謀無法得逞。


再回到開頭,劉裕還是想法設法殺害了司馬德文。這一殺死前朝皇帝的做法則開了一個時代的頭:從此亡國之君禪讓或投降之後往往就是被殺,之前那種失國的皇帝得以善終的待遇再也難以想像。劉裕這個動作被王夫之所痛罵:「其為神人之所憤怒者,惡莫烈於弒君。篡之相仍,自曹氏而已然,宋因之耳。弒則自宋倡之。」


最後,不妨移花接木一下,拿清朝屈大均哀嘆明亡的作品《秣陵》,同樣也可描述東晉的滅亡: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然而,歷史是驚人的相似,悲劇還在反覆的上演,五十年後,劉裕的曾孫劉准哭著對權臣蕭道成派來的王敬則說:「要殺我嗎?」王敬則說:「不殺你,只是請你搬家,你們姓劉的當初對付姓司馬的,也是如此。」劉准流著眼淚說:「願生生世世,不再生帝王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達聊八卦 的精彩文章:

是否吃上羊肉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您可能感興趣

聰明智慧的司馬德文最後為何國破家亡?
國破家亡時總會有忠臣烈士,你知道西晉滅亡時哪些人為國捐軀嗎?
中國一鄰國,曾經富有,現國破家亡,但人人守信,被稱女人的地獄
美國曾承諾要全力保護的國家,如今現狀太慘:國破家亡無人問津
國破家亡後,失敗者的女人淪為俘虜一般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此人挖了別人祖墳,幾年之後,人家當了皇帝,自己國破家亡
歷史上國破家亡後,帝王的女人都會怎麼處置?
為什麼北宋會被金兵蹂躪,導致國破家亡?
國破家亡 皇家公主淪為商品讓人隨意喊價!
此人本是皇帝卻喜歡自封為神,結果國破家亡成了階下囚!
此人在國破家亡後逃至朝鮮,如今成了朝鮮人的祖先,還有文物為證
薩達姆英明一世,這件事卻讓他國破家亡,性命不保
宋徽宗:國破家亡,我也很絕望呀
崇禎若早些調此人進京勤王,或許不會落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國破家亡還斷臂,此女才是金庸筆下最悲慘的人物,沒有之一
講仁義也是個技術活兒,弄不好國破家亡,有人卻因此造福一方
國破家亡時,日本土皇帝裕仁,也沒比溥儀出息多少
大禹的玄孫,國破家亡的遺腹子,為報國讎,入贅、女間諜無所不能
玉體橫陳夜,國破家亡時,看北齊皇帝和妃子如何丟掉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