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鎮島大將軍」郝柏村如何被李登輝用權斗削兵權

「鎮島大將軍」郝柏村如何被李登輝用權斗削兵權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6年4月25日第14版,作者:李松林,原題:《國民黨爆發退台後最激烈權力爭鬥》


被蔣經國當做「鎮島大將軍」的郝柏村,是李登輝整治的「接班四人幫」中第三個被重新安置的對象。


宋美齡反對削除郝柏村兵權

郝柏村與蔣經國及蔣家第三代關係非同尋常。郝柏村於1981年12月調任「參謀總長」,1986年3月進入國民黨中常會,成為中常會中惟一的職業軍人。按規定,「參謀總長」任期2年,郝柏村竟連任4屆8年。在李登輝看來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他擔心郝柏村任職「參謀總長」時間過長、積累人脈資源過多。更讓李登輝不放心的是,在蔣經國去世後,蔣家成員,特別是宋美齡對郝柏村分外信任,來往甚多,頗有把郝柏村當成減緩「非蔣化」進程保護神的涵義。


李登輝思慮再三,決定將郝柏村安置到「國防部長」的位子上。對此,據《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稱,「事前郝柏村出現了抗拒的態度」;並且,宋美齡反對郝柏村轉任,「宋美齡為此事專程請李登輝到士林官邸溝通」,宣稱郝柏村「不能換」。事後,宋美齡又寫了一封信給李登輝,陳述了她對郝柏村繼續留任「參謀總長」的理由。但李登輝並沒有聽從宋美齡的建議,決心把郝柏村從具有調動、指揮軍隊權力的最高軍令長官「參謀總長」的職位上拉下來。


郝柏村遭李登輝調虎離山


1989年11月22日,郝柏村的「參謀總長」任期再次到期,李登輝用國民黨中常會的名義決定郝柏村出任「國防部長」,遺缺由「空軍總司令」陳齡接任。李登輝之所以敢於同宋美齡對抗,一是他的權力有所鞏固,二是他要徹底解決蔣經國部署的集體接班問題。

削除郝柏村的兵權,李登輝用的是調虎離山、明升暗降法。郝柏村在軍隊中起家,政治基礎在軍界,親信黨羽在軍內,只要離開軍令系統,對這位「一級上將」來說,等於削除兵權。「國防部長」只是主持當局政府的日常軍事事務,其重要性遠不及直接指揮軍事行動的「參謀總部」。李登輝再次得手,與掌握黨務系統、主導「行政院」改組相比,削除郝柏村兵權更有特殊意義,這就是「軍中強人」離去,軍中「郝家班」失去台柱,這為李登輝在軍中推行「本土化」、在中高級將領中實施「大換血」提供了前提。


蔣緯國政治聲勢再告高漲


李登輝「執政」初期,還宣稱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但僅僅過了一年,就開始暴露了他的猶大嘴臉。縱容「台獨」是他走向「獨台」和「台獨」的開始。李登輝背叛蔣經國、清除異己的倒行逆施,進一步激化了國民黨黨內矛盾,迫使遭到排擠的親蔣勢力起身反撲。終於,在1990年,圍繞選舉正、副「總統」,國民黨高層爆發了退台40年來最大的一場權力鬥爭。


蔣經國病逝之後,因身份特殊與身居要職,蔣緯國在台灣政壇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評論稱,蔣經國病逝後,身為「國安會秘書長」的蔣緯國是蔣家成員中唯一可栽培與擁戴的人。在國民黨內新的權力角逐中,蔣氏家族的確想在國民黨「十三大」之後成為台灣政壇上的一個權力山頭。國民黨中常會在「十三大」召開之前,已決定不增設副主席。但據台報稱,仍有人還要推動聯署,要求國民黨修改黨章,增設副主席,並要求提名蔣緯國為國民黨副主席。在開會前,蔣緯國在各種場合也搞變相拉票活動,表明他問鼎中常委的企圖十分明顯。這引起一些人的不快,併產生蔣緯國有野心的顧慮。結果,蔣緯國未被提名進入中常委,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而時隔一年後,蔣緯國政治聲勢又告高漲,甚至一度被視為下屆「總統」的熱門人選。


蔣緯國一直是反對李登輝勢力競相拉攏的對象,「司法院長」林洋港發表談話,指出大陸籍人士中不論李煥還是蔣緯國都具有競選「總統」的聲望與才識,如果他們出任「總統」,他「當副總統可以接納」。林洋港在國民黨「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與李登輝同時進入中常會,與李一起被稱為「台籍雙雄」。

一時間,林、蔣搭檔競選正、副「總統」之說甚烈。不過,這一聲浪卻讓蔣緯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怕引起李登輝誤會,說他在中間搗鬼。有報道稱,蔣緯國還通過有關渠道向李登輝表示,他絕對沒有出馬競選的意思,請李登輝釋懷。


兩派爭鬥掀起「二月政爭」


1990年1月31日,國民黨中常會從維護黨內團結和鞏固領導中心出發,一致簽名擁護李登輝競選連任「總統」。對於「副總統」人選,看好的主要有林洋港、李煥、蔣緯國。從省籍平衡角度看,林洋港入選的可能性不大,李煥與蔣緯國則佔有優勢地位。親蔣派決心利用此次機會把蔣緯國扶上台,以限制李登輝的權力。


在擁蔣一方為蔣緯國大造聲勢、廣泛活動的喧鬧聲中,李登輝透過黨外系統向外放話,提出了副總統的「五條件說」,即:在政界、學界均有地位及歷練;能輔弼「總統」,有與「總統」相處經驗;無意競選「總統」;外省籍;年齡介於60-70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登輝的第一人選是其親信、「總統府秘書長」李元簇。


2月10日,當得到李元簇為「副總統」候選人的確切消息後,親蔣派決定公開抗爭。這就是在國民黨演變史上影響深遠的權力鬥爭——「二月政爭」。在政爭熱潮中,親蔣派被稱為所謂的「非主流派」,李登輝的親信勢力被稱為所謂的「主流派」。2月11日,國民黨十三屆臨時中央全會召開,中心任務就是推選正、副「總統」人選。李登輝提出李元簇為「副總統」候選人,激起「非主流派」強烈反彈。會上對推舉正、副「總統」候選人是以起立方式還是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發生嚴重分歧,形成了以李登輝、宋楚瑜為首的擁李派和以林洋港、李煥、蔣緯國、郝柏村為首的反李派。最後經過兩次表決,會議否決了票選的主張。李登輝和李元簇最終分別當選為正、副「總統」候選人。

對於「二月政爭」,李登輝稱之為「政變」。也有媒體評論稱之為「國民黨大分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皇帝去世后妃結局如何:父死子繼嬪妃竟能改嫁太子
不能迴避的電影史
明明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乾隆皇帝為何至始至終不殺他?
李建成與李世民之比較,原來功德更勝唐太宗,他也能是個好皇帝
銀河系中心並非超級黑洞,有可能是蟲洞!
您可能感興趣

台灣鎮島畫師帶你玩人體,廢話不說,乾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