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是一個假嗓、一個扮相就能成為梅葆玖

不是一個假嗓、一個扮相就能成為梅葆玖

不是一個假嗓、一個扮相就能成為梅葆玖



梅葆玖謝幕。(CFP/圖)

在梅先生的告別式上一直放著《梨花頌》的旋律,成千上萬的人在這一旋律下給老人家最後送別。大堂里先生清麗地演唱著,我實在受不了,淚水泉涌。


梅派才兩代人。一代人消失,然後一代新人繼承,這是規律和法則。但是我相信後人對梅派從藝術到技巧的表達,再能夠做到梅蘭芳那麼精緻,做到梅葆玖那麼精準,已相當困難。


本來正在和玖爺商量復排「大唐」呢。突然他就走了。


說起來,他一輩子唱他爸的戲,就「大唐」是一個既繼往又開來的戲,是梅派二代人自己的戲。他急著今年復排出來,而且他還要推出他的男旦學生,他要為胡文閣站台,再不推,就沒機會了。恰恰這個事折了。

年初梅先生就急著過來杭州談戲。而且北京京劇院已經做了一個時間表,商量著怎麼改劇本改日程。但是商量商量著,他就病倒了。


就梅派藝術來說,15年前的《大唐貴妃》開啟了一個新格局。他把這個看成身家性命。他是想用這個說明,梅派藝術走到了今天這樣。不是他要唱一齣戲這麼點事兒。這個意義可就大不一樣了。


所以這件事,今年必須從從容容把它做好,以示對兩代梅派的秉承和懷念。


梅派藝術可以糅合百家,但是又自成門戶。它是在本體中發展了傳統。它不像別的行當,以社會問題劇、歷史劇、現代戲來參與變革,表達對京劇發展的態度。梅葆玖先生是沉穩的,他用梅蘭芳的《太真外傳》來表達新時期梅派藝術的理念和追求,以及京劇的發展方向。


梅先生提攜了我們「鐵三角」

《大唐貴妃》是先生2001年的一個創意,他想重排《太真外傳》。他覺得這件事情只有在上海能實現。他找到了上海市委的龔學平副書記,表達了這個心愿。龔書記欣然應允說這個事情可以在上海做,但是我要向你推薦一個導演,梅先生說您先別推薦,我給你推薦一個,你覺得行了呢,咱們倆再討論。龔書記說那你就先提吧。梅先生說我覺得這個戲,只能請你們上海的郭小男來指導。龔書記哈哈大笑,說我也向你推薦他呢。好了,咱們一拍即合。導演就是他了。


梅先生開始落實工作,領來了作曲家張岩培,現在已經過世了,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曲家,是中國京劇院的。楊乃林當時似乎是他的助手,其貌不揚,悶悶地跟在後頭。我們開始對接工作,非常愉快。我記得他們倆到上海的第一天,張岩培就鬧胃痛,我二話沒說,跑出去給他找葯。他們都非常地感動,說這哥們怎麼這麼講義氣。等他胃好了,不痛了,回北京了。沒過多少天就跟我說他不幹了。而且找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理由。這時候玖爺就著急了。玖爺問我作曲怎麼辦,我問玖爺,你有推薦的人選嗎?玖爺說:我給你聽一盤帶。


玖爺給我聽的,就是楊乃林編曲、配器的交響樂《貴妃醉酒》。可以這麼說,《大唐貴妃》形成今天這樣的歌劇式形態,就是我從楊乃林的《貴妃醉酒》中感覺到了京劇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氣勢和格局。所以當時我就告訴玖爺,我說這還用選嗎?就楊乃林了!雖然楊乃林其貌不揚(我們都叫他「楊拉登」,他耽誤起作曲時間來簡直太可怕了),但他成就了《大唐貴妃》的音樂。我們都很妒忌,因為他是梅先生的最愛。 當時我向領導要幾個既懂歷史又通京劇的人,作為我的創作團隊。龔書記說你隨便點將,我就點了翁思再,孫瑞清幾個專家。後來我發現翁思再談得頭頭是道,我說那你編劇吧。於是翁思再成了《大唐貴妃》的編劇。我向梅先生力薦楊乃林,向龔書記力薦翁思再,於是落下話柄:郭小男的《大唐貴妃》創作有個鐵三角,就是編劇翁思再,導演我,作曲楊乃林。連梅先生都到處說:這個鐵三角可不得了,我到什麼時候都不能沒有他們仨!所以幾次復排,先生都一再表示這三個人缺一不可,缺誰我都不排戲。


而且老人家永遠是謙虛的,永遠說我欠你們三個人情。哪是他欠我們三人情,分明是他提攜了我們,讓我們同他一路走來有了《大唐貴妃》。


先生愛吃牛排,是出了名的喜歡西餐美食。他來上海,總是住在岳陽路的教育會堂。隔壁有一家牛排館,我們就在那裡會面,一邊饕餮牛排,一邊大談「貴妃」。

不是一個假嗓、一個扮相就能成為梅葆玖



1941年,香港,梅蘭芳與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合影。梅葆玖(前左三)是梅家最小的孩子。合影中其他的孩子分別是:梅葆琛(後左二)、梅紹武(後左一)、梅葆玥(前左一)。(CFP/圖)


戲劇的掌門人有其掌門人的秘笈

聽完了那段《貴妃醉酒》之後,我告訴先生,這段唱我一定要用到《太真外傳》裡面。《太真外傳》是梅蘭芳先生差不多100年前的一齣戲,內容就是李隆基、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如今沒留下什麼,只留下了幾段梅派的經典唱段。


僅有這幾段唱是構不成一齣戲的。在組合這個新創作劇本的時候,我和梅先生對接的幾個要點,其中之一就是把《貴妃醉酒》這個折子戲放進來,當時很多人不同意,我感覺梅先生也保留了意見。我就反覆告訴他,這是一段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有它和沒它在文化層面、藝術對接和繼承層面上大不一樣。雖然它是獨立的折子戲,但卻符合新創作劇本中楊貴妃被逐出皇宮的情感,有了這段唱,就可以完成楊貴妃核心思想、核心情感的發展過程。


最後先生還是被我說服,用了這段唱。果然,《大唐貴妃》中「長生殿」前楊貴妃被逐出楊府的這場戲,成為了李楊愛情的核心支撐點,才有了長生殿的盟誓,才有了馬嵬坡的訣別。《貴妃醉酒》的加入,在《太真外傳》的基礎上也就對接成了新的《大唐貴妃》。


梅派藝術是京劇藝術中畫龍點睛之筆。無論是四大鬚生,還是四大名旦,梅派都顯得獨領風騷、一枝獨秀。如果沒有梅派,京劇的魅力將會遜色許多。梅派藝術到了今天,雖然成為了聲腔的方式和流派的方式,可就是梅蘭芳先生留下來的幾齣戲,別姬啊,洛神啊,穆桂英啊等等,構成了京劇的精神。所以,梅派本身,於京劇說來,還是一股泉流,一股力量。


是「大唐」把梅派的局部變成整體,而且又是如此沿承。梅葆玖先生是聰慧的,在大家都為京劇的發展思索、困頓時,他弘揚出變革、創新。而且他沒有斷裂。《大唐貴妃》的前身是《太真外傳》,這就完成了繼承;而他出演了《大唐貴妃》,這就又完成了發展。因此這個戲是兩代梅派人的一個藝術傳遞,這一遞進關係,促成了梅派現代的京劇格局。


戲劇的掌門人,有其掌門人的秘笈。掌門人的秘笈無法傳授,是與他的靈魂和生命一體的。因此梅派雖然還會有,但梅派的魅力是男旦,我覺得會呈現危機。它不像日本的歌舞伎,是個家族產業,一直這樣保持下來了。仔細想想梅派才兩代人,一代人的消失,然後一代新人繼承,這是規律和法則。但是我相信後人對梅派從藝術到技巧的表達,再能夠做到梅蘭芳那麼精緻,做到梅葆玖那麼精準,已相當困難。門派和流派其實是一碼事,京劇是一個以門派為流派,或者以流派為特徵的表演藝術,無論到什麼時候,我覺得它的共融度不高,它的區別度倒是非常大。


所謂的角兒,這是戲劇藝術獨特的一個優勢,真是無法替代。到今天,觀眾還是看角兒,角兒就是有號召力。角兒既有傳遞的繼承性,當然我更期待角兒們能夠開拓未來。當然很難,很難去超越前人。所以任何劇種,在市場的前提下,為了對現代和未來負責,我覺得哪怕要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調整,也要開拓,也要發展。


男旦藝術自古有之。到了現在,中國戲劇的現代審美髮展,應該包容,應該承認和接受中國歷史的演變過程。無論男旦誕生於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它的確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藝術形態,這個藝術形態特別的極端,不是說誰有一個假嗓,誰有一個扮相,就能成為梅蘭芳,就能成為梅葆玖。據我所知,胡文閣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著,他是葆玖先生的大弟子。不管成沒成就輝煌,但是他持之以恆地繼承著這件事。當然,這門藝術能不能永久性地存在,這是無法估量的,因為它不呈現規律性,它只呈現藝術的特殊性,極端的特殊性才能造就極端的男旦。


京劇的對手,是它自身


何為梅派,簡單說就是沒有派別的流派,一種吸納的流派,博採眾長的流派,那種謙和大度、端莊典雅都是他的特點。梅葆玖先生的身上,即體現著梅家的藝術風韻和貴族精神。他曾謙虛地說,在父親和他之間,還有個張君秋先生,他從張君秋先生那學到了很多很多……這真是梅派傳人才有的謙遜、仁和。


梅葆玖的聲腔是不錯的,聲腔藝術的華麗性表達,真的不比梅蘭芳差。一個流派的形成,一個大家的誕生,那是博採眾長的結果,是不斷積累和學習的結果,不僅僅是門戶的傳遞,一定會有新的視野、新的眼光和新的愛好,新的敏感。


葆玖先生是音響發燒友,開車、開飛機無所不能,業餘生活完全是西方式的,英文、牛排,你想像不出他是一個男旦。他的格局是現代的,他的藝術是自覺的,他的著眼點是《大唐貴妃》,是交響的,合唱的,是可以和世界對話,可以向世界全新展示的。


他在《大唐貴妃》里所要表達的,是中國的京劇的未來,是與百年前京劇的對比,這是個了不起的氣度,了不起的眼光。中國京劇還能不能發展,我們在保護和傳承所有經典老戲的同時,《大唐貴妃》走出了一條新路,走出了一種新的可能。而這件事,又恰恰發生在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的生命中……


經典作品的不衰,無論如何都和中國人的欣賞審美是一致的,同步的。梅派留下來的所有經典的作品,梅派後人的自覺傳承,在觀眾的心目中,一直得以欣賞和接受。這就說明了一個話題:梅派藝術的先進性,可持續的欣賞性。它和音樂劇不是同等的概念。


音樂劇純粹作為一個藝術形態,不在於能演多少年,在於它在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這四大音樂劇最繁榮的地點,成為了生活方式。觀眾去欣賞時沒有障礙,沒有流派,有的就是最流行的歌曲,最感動人的故事。它的精緻度一定不如中國京劇精湛,但是沒有過多的審美閱讀成本。而京劇包括崑曲的閱讀成本太高,如果你不懂流派,你沒有辦法分辨誰是程派誰是梅派,如果你不懂歷史,你也咀嚼不出裡邊人物的味道。


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更年輕的觀眾喜歡音樂劇,它也一定會在中國成長起來,但是它很難替代了中國京劇。


雖然中國京劇面臨著很多亟待研討的話題,但是它的對手不是音樂劇,它的對手是它自身。恐怕還是怎麼樣能像梅葆玖先生那樣去思考,去改變,自身去生髮一些形態的革命。藝術方式的話題,技術技巧的話題,恐怕都到了要深入改革的局面了,否則其他的藝術形式,其他的藝術品種,會越來越分你一杯羹,更多地佔有市場的分配率,這已是一個岌岌可危的現實。


2001年的8月,楊乃林苦苦找不到主題曲的方案,半夜三更被我從賓館叫到我上海的家裡,我女兒剛剛四個多月,茅毛還抱著她吃奶。乃林坐在那開始哼哼。其實《梨花頌》這段旋律,好幾句都是京劇的過門,他把過門變成了旋律,他一句句地唱,我倆一句句地改,當時他很緊張,這個能成嗎?我們反覆確認反覆唱,連我女兒都聽得津津有味。歌就這麼弄成了。他馬上回北京,唱給葆玖先生聽,先生聽完特別激動,拍板就定了。從此,「梨花頌」傳唱了十幾年!直到今天,成為了一個經典,人們隨口頌唱,廣泛流傳。今天,在梅先生的告別式上一直放著《梨花頌》的旋律,成千上萬的人在這一旋律下給老人家最後送別。大堂里先生清麗地演唱著,我實在受不了,淚水泉涌,因為在這段曲律中,我能感受到先生的音容,以及一生都不能忘懷的這個戲的全部創作過程……


梅派藝術的演唱以及旋律的優美,影響了世人對京劇藝術的痴迷追索。可以說「梨花頌」是葆玖先生繼父輩諸多唱段之後,留下的又一個演唱的高峰。它的意義,自有後人深耕。


(整理:李潔瑩,黃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就這樣激發市民閱讀
您可能感興趣

十年前的楊冪古裝扮相太讓人驚艷了,要是不整容就好了
盤點最奇葩古裝戲的扮相 第一個就笑死我了
跟別的女星的弔帶裙裝扮相比,她是不是更漂亮?
姚笛還演嫦娥,這扮相也太丑了,袁姍姍更狠,直接變成中國娃娃
她是古裝扮相驚艷的最美配角,卻把一手好牌打爛
角色扮相|原來這些明星曾長成這樣
不是林心如也不是杨幂,她们才是古装扮相的白月光
一個無論男生扮相還是女生扮相都很驚艷的男人——李准基,他的穿衣更有品味!
趙麗穎和一些當紅女星們「花仙子」的扮相,你們覺得誰更像一個「仙子」
劉詩詩的古裝扮相,你最喜歡哪一個?
魏大勛秀女妝扮相,偶像包袱碎一地,不過真的很美哦
當年古天樂在這部劇里的扮相是唯一一個可與《神鵰俠侶》媲美的,還有兩大古裝美人!
小時候覺得很美的古裝扮相,你最喜歡哪一款?
娛樂圈古裝扮相超丑的6位男星,鄧超上榜,最後一位簡直不能看啊
林更新、陳偉霆古裝扮相集體駝背,一個因玩遊戲,一個讓人心疼
眾男星女裝扮相曝光!講真,我只服最後一個!
古裝劇美女不是想扮就能扮,網友看完女明星的扮相嚇哭了!
娛樂圈白衣扮相讓人驚艷的男星,於朦朧第二,第一名真是驚鴻一瞥
同樣是古裝扮相撐傘,這十大美女你覺得誰的扮相最美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