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南六月會:人與神的交會與狂歡
熱貢位於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境內,六月會是熱貢地區最盛大的民間節日。 正是高原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黃河滋養的熱貢谷地,四處傳來收穫的訊息。收割前夕,一場以村莊為單位舉行的祭神、娛神的慶典隆重開啟了。農曆六月十七日,鑼鼓在四合吉村率先敲響。隨後的十天里,喧騰的鼓聲將自東向西,沿隆務河兩岸,傳遍方圓十多公里內的二十多個藏族和土族村莊。(本篇攝影:鄭雲峰)
一群藏族兒童穿著嶄新的衣裳,趕往六月會的主會場——村廟。
一群插口釺的男子在等待儀式開始。六月會上的插口釺具有強烈的儀式性。鋼釺消毒後,從一側腮部插入,自口中伸出。
在法師的帶領下,神轎被抬入主會場。
手持龍紋羊皮面鼓的小法師被夥伴們簇擁著,臉上帶著一絲羞澀。
六月會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牲祭——把羊獻給諸神。現在許多村莊已不再使用活羊,而是改為糌粑製作的「神羊」。人們用木柴將糌粑「神羊」環繞起來,在法師的帶領下,將酒或酸奶灑在「神羊」身上,準備點燃。
當獻祭「神羊」的準備工作完成後,漫天「風馬」飛舞,法師跳起舞蹈,開始作法。「神羊」點燃的時候,儀式達到了高潮,人們紛紛雀躍高呼,並將風馬拋於空中。
高原的藍天下,火焰熊熊,人們右繞燃燒的「神羊」行走,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祈求。
「龍舞」表演的過程中,高個的青年男子走在最前頭,象徵龍頭;小孩子們排在後面,象徵龍尾,最終,頭尾相接。
六月會現場,兩個藏族兒童。
舞者頭戴面具雖然具有儺的性質,但又不完全等同於純為驅鬼、除邪的儺舞。在熱貢地區,「六月儺祭」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容。
「軍舞」主要在郭麻日、尕撒日等幾個土族村莊舉行。表演者都是緊身裝扮,手持木棍,排成兩行,作廝殺狀。
六月會的最後一道程序,是規模盛大的公祭。
當六月會臨近尾聲,四合吉村的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將供品送上煨桑台。
琳琅滿目的供品在裊裊桑煙中燃燒,人們認為,這意味著眾神欣然接受了供奉,將為人們帶來福佑和庇護。
「蘭闍」是青島出版集團旗下人文藝術圖書品牌,致力於創造一種融合當代感與現代意味的圖書美學,尋求知識與藝術的相互滋養;關注經典文化、民間藝術、影像語言,關注傳統的當代表達和學術的大眾傳播。所有文字、圖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更多內容請關注蘭闍微信公眾號:qdlanshe(蘭闍)

※青海五月份也可以看油菜花,黃南州坎布拉鎮希望的田野
※航拍視頻:永嘉黃南林坑古村,古道小橋流水長春
※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
※美食專家推薦:金沙鹹蛋黃南瓜濃湯
※蛋黃南瓜的簡單做法,外咸里甜,外酥里糯,家裡人吃了都說好!
※很多無良商家都這樣做蟹黃南瓜,味道鮮美,利潤提高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