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年來國內傣族研究

十年來國內傣族研究

十年來我國學者對傣族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新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形成了許多研究熱點,現分類擇要加以概述。


一、族源、古代史、社會形態方面的研究


關於傣族族源方面的研究,近十年主要集中在傣族支系的源流方面。高立士《傣族支系探微》(《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認為:雲南傣族有九大支系,四支源於中國雲南,五支源於境外。該文就傣族不同支系的名稱、分布、人口狀況、文化等特點和遷徙方向進行了論述。王懿之《雲南新平傣族的歷史與文化》(《雲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認為:雲南新平傣族遠古時期主要聚居於滇池區域,後因多種原因逐漸南遷。現新平、元江等地區的傣雅支系,就是當時南遷過程留居中途的一部分,並成為傣族四大支系之一。唐世貴《傣族分支——擺夷淵源流變》(《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3期)認為:雅礱江下游一帶的擺夷人即為雲南景洪暗瓦傣族的一個分支。有關傣族族源的論文還有:劉岩《傣族先民南遷探源》(《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范宏貴《緬甸撣族與中國德宏傣族的淵源關係》(《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張萬榮等《泰、傣民族探源》、毛德昌《景谷傣族源流及其它》(兩文分別為《思茅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第2期)等文。

關於傣族古代史的研究。朱德普著《泐史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一書,闡釋了西雙版納及其周邊地區傣族古代史的若干史事,考證了召片領世系,作者還在《傣族召武定故事本原和孟定地名歷史嬗變考說》(《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中認為:第一,召武定是相隨傣族先民從勐卯南遷而來的;第二,今天孟定之名是佤語古地名「耿定」歷史嬗變的結果。在《紅河上游古代傣族的「勐」》(《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認為:雲南紅河上游的傣族地區與西雙版納、德宏傣族地區一樣,也曾經有過傣族建「勐」創業的歷史時期。在《叭真再考》(《思想戰線》1998年第8期)指出,國內外史學界對叭真族屬有壯族、克木、孟人、拉瓦人、傣族諸說。而該文認為:叭真的族屬確系傣族。其他學者研究傣族古代史的論文有:曾秋月《車裡宣慰司和水西宣慰的比較》、方慧等《德宏地區歷史上傣族和蒲人關係芻議》、楊永生《「乘象國滇越」考》(分別載《思想戰線》1991年第1期、第5期、1995年第1期),伍雄武《傣族原始公社遺存及其相應的社會倫理觀念》、刀承華等《乘象國地望補正》(分別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1998年第4期)等文。


關於傣族社會形態的研究。學術界曾經有過許多爭論,如江應樑著《傣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認為:傣族歷史上經歷過奴隸社會階段。何平《傣族古代社會形態演進與奴隸制問題》(《廣西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則認為:就社會形態而言,傣族歷史繼原始社會之後,便進入了封建領主農奴制社會。在此之前,並不曾經歷過以奴隸制「主要形態」的階段。但奴隸製作為封建剝削制度的補充形式是存在乃至發展的,這就是奴隸制在傣族歷史上的地位和特點。


二、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研究


關於傣族語言文字的研究,是近年傣族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之一。僅出版的專著和詞典有:王渝光等著《漢傣語言文化論》(雲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韓黔玉《現代德宏傣語》(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韓黔玉、劉江《傣語漢語會話對照》,孟尊賢等編著《漢傣詞典》、巫凌雲等著《傣語語法》,艾保等編著《傣漢常用詞對照手冊》(分別為雲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1991年版、1993年版、1996年版),華林著《傣族歷史檔案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等。論文有:劉以《西雙版納傣文研究述評》(《思想戰線》1991年第6期)認為:傣文源於巴利文、梵文或印度文都沒說清楚,目前還不能予以認定。龔錦文《關於德宏古傣文的源流問題》(《雲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則認為:德宏古傣文是根據印度字母體系,以巴利文音為基礎,綜合孟文特點,於公元10世紀前果占壁王國上座部佛教興盛時期創製而成的一種古文字。作者還列出了一個撣傣各族文字和東南亞諸國文字的源流表。有關傣族語言文字的論文還有:劉雲明《傣族土司公文探微》、華林《傣文歷史譜牒檔案研究》(分別載《思想戰線》1994年第1期、1996年第4期),楊光遠《傣泰語言的早期聲母系統及某些語音變化》、張振華《傣語中的助詞「了」》、華林《談傣族古文字歷史檔案》、俸俊馨《試論傣文對傣族民間文學繁榮發展的貢獻》(分別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1995年第4期、2001年第6期),周慶生《傣族等級社會與等級親屬稱謂》(《貴州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虎月放《從聲調的陰陽看傣語芝市話1?M的歷史來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趙瑛《論西雙版納傣文母音a、E的音變問題》(《民族語文》1992年第1期)等文。

關於傣族文學藝術的研究。文學方面專著有:刀承華著《傣族文學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高立士編譯《傣族諺語》(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波岩香收集整理《傣族民間故事?傣文》(雲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等。論文有:李陶《〈論傣族詩歌〉簡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認為:《傣族詩歌》一書論述了傣族詩歌的起源、發展、分類與特點。鄭筱筠《佛經故事與傣族〈召樹屯〉故事淵源》(《雲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認為:傣族地區流傳的《召樹屯》故事以印度題材為主要來源。小乘佛教多次輸入到傣族居民住區,時間、空間的差異性及傣族固有文化作用,是《召樹屯》故事在傣族地區有9種不同版本傳世的原因。其他作者的文學論文有:馮壽軒《論傣族敘事長詩的藝術心理》(《思想戰線》1990年第6期)、韋世林《傣族的文學藝術世界》(《西部學壇》1992年第4期)等文。有關傣族藝術方面的專著有:袁炳昌等主編《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列有專章對原始社會時期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傣族音樂進行了全面論述。紀蘭慰、邱久榮《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則對傣族舞蹈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論述。湯耶碧著《傣族舞蹈藝術》(雲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一書,論述了傣族民間舞蹈與訓練、傣族舞蹈的普及與提高、傣族民間舞蹈與泰國民間舞蹈的比較、傣族舞蹈注釋等等。施之華《傣劇藝術與社會文化》(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該書收錄了有關傣劇藝術與文化的19編文章。論文有:金穗《傣劇「戲調」的程式性、可塑性與局限性》、岳亞明《談〈定位法舞蹈〉在傣族舞蹈教學中的運用》、李旭《小乘佛教與傣族美學思想》(分別載《民族藝術研究》1991年第2期、第4期)。此外,杜亞雄《中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概述》(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版)、李昆生《雲南藝術史》(雲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劉金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舞蹈文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等專著中,也列有專章介紹傣族的音樂舞蹈和藝術。


三、文化和宗教研究


關於傣族文化的研究,是近年傣族研究的又一熱點問題之一。僅出版的專著就有:岩峰主編《傣族文化大觀》,王松等著《傣族佛教與傣族文化》,趙世林、伍瓊華著《傣族文化志》,劉岩《南傳佛教與傣族文化》,黃惠焜著《從越人到泰人》(上書分別為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1998年版、1997年版、1993年版、1992年版),王懿之、楊世光編《貝葉文化論》,高立士著《西雙版納傣族的歷史與文化》(分別為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992版),郭家驥《西雙版納傣族的稻作文化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王堯主編《中化文化通志?傣族文化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等專著。論文有:楊慶《西雙版納傣族傳統聚落規劃思想的文化淵源》(《思想戰線》2000年第4期)、《西雙版納傣族傳統聚落文化形態》(《雲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西雙版納傣族傳統村寨的保護與開發》(《雲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等文,就西雙版納傣族傳統村寨(聚落)的原始規劃思想、文化形態、保護與發展進行了介紹。章立明《傣族文化當代變遷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認為:傣族文化在當代變遷中,現代化與民族化、現代性與傳統性膠著在一起,表現出兼容並蓄的走向。鄭曉雲《「花腰傣」的文化及其發展》(《雲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認為:當代「花腰傣」文化新的內涵可定位為一種服飾、原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現代發展相適應的多位一體的文化。有關傣族文化的研究論文還有很多,此不贅述。


關於傣族宗教的研究。朱德普先生出版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朱德普著《傣族神靈崇拜覓蹤》(雲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認為:從傣族原始宗教祖先崇拜發展的寨神、勐神及其神靈崇拜,是傣族本鄉本土滋生的宗教信仰,為各地傣族所共有。在《傣族的巫師及其歷史演變》(《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認為:傣族巫師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是女巫、巫師最早是氏族長或部落首領。朱先生的論文還有:《傣族原始土地崇拜和古代漢族社神比較》、《古代傣族原始宗教文化向山區滲透試探》、《傣族神器「達尞」及其影響》(分別為《中央民院(民大)學報》1992年第2期、1993年第5期、1995年第1期)《傣族的虎圖騰》(《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的關係試析》(《思想路線》1992年第3期)、《傣族「祭龍」、「祭竜」之辯析》(《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等文。羅陽《傣族的分布與宗教信仰的異同》(《思想戰線》1998年第10期),該文對傣族的原始宗教和上座部佛教的異同進行了探討,從中可以了解傣族宗教信仰的同源性與變遷。和少英《金平傣族的喪葬習俗及其靈魂觀述論》(《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則對金平傣族喪葬習俗與靈魂方面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論述傣族宗教的論文還有:楊甫旺等《金沙江河谷傣族的稻作與祭祀》、魯願兵《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區的傳播及其與原始宗教的關係》(分別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1997年第4期),甘玉貴《試論小乘佛教的傳入對西雙版納傣族社會的影響》(《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等文。


四、經濟發展和科技研究

關於經濟發展研究。彭永岸《傣族傳統文化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一文,從傣族的婚嫁習俗傳統有利於計劃生育和實現人口的低增長,火化殯葬、與天同在與地共存,廣種鐵刀木、發展薪炭林、保護生態環境,團結友愛互助與可持續發展等四個方面論述了傣族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張雲忠《山區脫貧致富的成功之路——永興傣族鄉的調查》認為:永興鄉的經濟發展,必須要大幹治水改土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走科技興鄉和科技興農發展之路。(分別載《民族工作》1998年第10期、1999年第8期)。范亞輝《「花腰傣」文化與新平經濟發展》(《雲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認為:「花腰傣」文化可以成為發展旅遊經濟、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新平在海內外知名度的一大平台。秦家華、岩溫扁《傣族貝葉文化與西雙版納旅遊業》(《思想路線》2000年第6期)認為:傣族貝葉文化可以充實、深化「西雙版納」這一旅遊名牌的內容,可以使西雙版納的旅遊業更具民族色彩,更有吸引力,可以開發為文化產業。羅陽、羅丹《西雙版納地區傣族女性經商特徵》(《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認為:農兼商是傣族女性經商的特徵。郭家驥《西雙版納傣族稻作文化的傳統實踐與可持續發展》(《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一文,運用內源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對傣族傳統稻作文化現代變遷的正負影響進行了評估,並提出了傣族傳統稻作文化與現代化如何相互調適及內在整合的對策建議。高立士著《西雙版納傣族傳統灌溉與環保研究》(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該書以研究傣族水利灌溉、森林保護的傳統經驗為切入點,目的是為當前版納的農業建設提供一定借鑒。


關於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究。張公瑾《傣族曆法中長度的四則運算》認為:傣族天文曆法推算的基礎是三個計算數據,並以這三個數為依據,通過四則運算,來對傣歷年的長度進行研究。木基元《孟定傣族原始造紙的民族學考察》,通過對孟定傣族楮皮造紙技術及工藝流程與雲南其他民族造紙等方面比較後認為:孟定忙團材傣族至今仍完整保存了一套原始的造紙方法。趙瑛《傣、泰干支文化淵源及其演變》認為:傣泰干文化源於漢文化,在吸收的過程中則發生了一些變異,即西雙版納傣族、泰北蘭那泰人一直沿用漢族的干支紀時法,並借用了干支讀音。傣、泰與漢族或傣泰之間也存在著細微的差別。伍瓊華《傣族醫藥與文化》,闡述了傣族醫藥文化中特別的醫療方法,配方和用藥方法,並指出傣族醫藥感性知識與抽象理論的豐富多彩。(上文分別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1期、1998年第2期、2001年第6期)。華林《試論傣族傳統醫藥學的開發與利用》(《思想戰線》1998年第10期)、也對傣族傳統的醫學和藥學進行了介紹和論述。楊松海《西雙版納傣族民間傳統科技工藝個案調查》(高宗裕主編《民族文物探索》雲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一文,系統介紹了傣族原始制陶、土法造紙、傳統的樟腦提取術以及牛力榨糖等民族傳統科技工藝的流程。楊冰在同書《傣族原始制陶其及現實意義》一文中,也對傣族原始制陶,以及在當代傣族社會生活中的位置進行了論述。夏光輔等著《雲南科學技術史稿》(雲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一書,也有專節對傣族的天文曆法、建築、醫藥和手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五、法律、人類學調查、教育和其他方面研究


關於法律方面研究。方慧、田瑞華《略論元、明、清時期的傣族法律》認為,傣族法律的特點有:成文法與習慣法並行;封建法律深受佛教的影響;成文法的結構是刑、民並重;封建法規中保存了較多的奴隸制殘餘;封建法規受內地和東南亞地區法律的影響。羅陽《西雙版納傣族傳統道德的維持機制》認為:傣族的民間諺語、宗教、法律、經濟制度等,皆對傳統道德有不同的維持功能。耿明《傣族歷史上的原始宗教及其與法律的關係》認為:傣族原始宗教的崇拜、祭祀規範行為是法律規範的淵源之一;同時,宗教規範與法律規範是調整人們行為互為依存的兩種行為規範。(分別載《雲南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1999年第1期、第3期)。彭迪《傣族婚姻家庭習慣法芻議》(《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認為,傣族婚姻家庭習慣法有兩個內容:一是封建法中所包含的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規定。二是廣泛流行於民間的擇偶、訂婚、婚後「從妻居」、離婚以及對非婚生子的處罰等等。張錫盛等《雲南德宏傣族的封建法律》認為,德宏傣族的封建法律主要有:所有權的規定,關於債務和婚姻家庭的行為準則,以及犯罪方面的規定等。伍雄武《論傣族古代法規和道德訓條中的政治、倫理思想》認為:從公元1180年建立的景龍金殿國,到新中國建立的前後八百年,傣族社會處於長期穩定,這同傣族古代較為系統、成熟的法規、道德訓條有密切的關係。張曉輝《傣族早期法律初探》,從傳說中的早期社會規範、9世紀至14世紀的早期法律、茫萊法典等三個方面,介紹了傣族的早期法律。(分別載《思想戰線》1990年第4期、1992年第1期、第5期)。


關於人類學調查研究。高發元主編《雲南民族村寨調查——傣族》(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該書分10章,是對勐海勐遮鄉傣族曼剛寨的全面人類學調查。內容包括人口、經濟、文化、政治、社會、法律、婚姻家庭、教育、宗教、科技、衛生、生態等諸方面。鄭曉雲《社會變遷中的傣族文化——一個西雙版納傣族的人類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認為:當代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曼飛村的文化變遷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一是民族文化的重構,二是民族文化中合理因子的現代提升。它向人們表明,傳統並不純然是現代性的對立物。譚樂山《曼占宰——一個傣族村寨的人類學調查報告》(《思想路線》1990年增刊)對傣族曼占宰村寨調查的內容有:經濟方面包括人口、戶數、土地、生產、收入與分配,家庭承包下的集體經濟與家庭經濟。社會組織方面包括:村社的管理、親屬、婚姻與家庭等。

此外,在有關傣族的研究論文中,不少學者還從不同角度對傣族的教育、民族風情、哲學思想、民居建築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駱駝祥子
中國最早道觀喬遷52年後首修完工
您可能感興趣

《蜘蛛俠:英雄歸來》來國內宣傳,周五見
蘇州工藝美院迎來國內文博專家
近來國內外媒體朋友們的焦點又再一次的集合在了我國所自立研製的001A型航母上面來了
建議在莫斯科做假貨的可以來國內學習一下
政委來國內了嗎? 上坂堇身穿旗袍凹凸有致太誘人
IU要來國內開2場演唱會前隊友在香港出席活動
一個吃了40年黑木耳的醫生的總結!原來國內的人竟不知道..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離奇失蹤事件!很多無法解釋
日本女星上戶彩來國內撈金片酬比在日本高起10倍,網友:值這價
或將來國內 三森鈴子開設官方微博
PSVR開線下體驗店來國內取經為上策
看到亮點後,原來國內古代的時候生活這麼好(73)
出國沒錢沒時間 那就來國內這幾個旅遊景點來看看吧!
老外來國內代購小米手機上了央視:這結果雷軍大笑
看到亮點後,原來國內古代的時候生活這麼好
原來國內首家維密旗艦店要這麼逛! | 時尚中情局
原來青春校園電影還可以這麼拍,為什麼日本拍的出來國內就是不行
原來國內首家維密旗艦店要這麼逛!|時尚中情局
她剛在戛納驚艷了時光,又來國內「無情」虐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