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莆田才女 梅花花神 她備受皇帝寵幸 最後竟投井自盡

莆田才女 梅花花神 她備受皇帝寵幸 最後竟投井自盡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魏則西因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遭庸醫所誤,不幸病故之事在全國上下掀起軒然大波,人們在痛惜之餘,也紛紛對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號稱擁有全國近八千家民營醫院的「莆田系」予以譴責,這也讓福建省莆田市,這個有著「海濱鄒魯」、「文獻名邦」「媽祖故里」美譽的著名僑鄉進入了人們關注的視野,梳理莆田有史以來的文人墨客,赫然發現有著「梅妃」之稱的唐玄宗愛妃江采萍竟也是大名鼎鼎的「莆田系」名人之一。


莆田才女 梅花花神 她備受皇帝寵幸 最後竟投井自盡


江采萍出生於莆田的一個醫道世家,父親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以《詩經·召南》里《采蘋》一詩的題目為女兒名字,表示對她的期望。她自幼聰穎過人,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記載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兩部分詩,自比晉朝時的才女謝道韞,並對其父說:「吾雖女子,當以此為志」。十四歲能吟詩作賦,棋琴書畫無所不通,堪稱蘭心蕙質、才貌雙全,名聞鄉里。


「開元中,高力士使閩,以選入侍,大見寵幸」 (宋.李俊甫《莆陽比事》卷二)。開元中年,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玄宗整日鬱鬱不樂。太監高力士揣摩到皇帝的心思,於是到江南尋訪美女,名聞遐邇的絕世美女江采萍被高力士看中選入宮中。風姿綽約、淡裝雅服、能歌善舞的江采萍讓唐玄宗眼前一亮,很快便對她愛如至寶,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性喜梅,所居欄檻悉植之,榜曰梅亭。梅開賦賞,夜分尚顧花下不能去,上戲名曰梅妃」。江采萍癖愛梅花,唐玄宗便命人在她所居之處遍植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二人徜徉其中,賞花戀花,留連忘返。江采萍還特地作詠梅詩一首:「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飄十里長」。唐玄宗昵稱江采萍為梅妃,又戲稱其為「梅精」。

江采萍性情孤傲,目下無塵,身處爾虞我詐、爭寵獻媚的後宮出淤泥而不染,從不為紅顏之事爭風吃醋。她個性文靜含蓄,深沉高雅,每日只是素妝雅服,更顯得神骨秀姿,別有風韻。她文采斐然,作有《蕭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綺窗》七篇賦。唐玄宗曾當著諸位親王之面誇讚江采萍:「此梅精,吹玉笛,作驚鴻舞,一一光輝」 。可以說此時的梅妃備受恩寵,是其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莆田才女 梅花花神 她備受皇帝寵幸 最後竟投井自盡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唐玄宗專寵梅妃十餘年,生性風流的他又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個目標:他的兒子壽王李瑁之妃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楊玉環的到來使得梅妃很快失寵。為讓自己得到唐玄宗的專寵,楊玉環設法將梅妃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從此,風光一時的梅妃開始了青燈孤伴、寂寞惆悵的冷宮生活。往昔得寵時,各地爭相進獻梅花。有一次,她聽到外面有驛馬快跑的聲音,就問侍兒可是送梅花來的?但如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大家都在忙著給楊貴妃送荔枝,誰還記得曾經的梅妃江采萍呢?備覺冷落的梅妃思念玄宗甚切,便寫下《樓東賦》:「玉鑒塵生,鳳奩杳殄。懶蟬鬢鬢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練。苦寂寞於蕙宮,但疑思於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長闥深扃,嗟青鸞之絕信;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憶昔太液清波,水光盪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旒。奏舞鸞之妙曲,乘益鳥仙舟。君情繾綣,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於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朧。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鍾,空長嘆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全詩充滿了梅妃懷念往昔、寂寞空庭的哀怨之情。


「一曰,上在花萼樓,命封真珠賜妃,妃不受」,梅妃將《樓東賦》託人偷偷獻給唐玄宗。身陷楊貴妃溫柔鄉里的唐玄宗看到這篇賦後,想起了當年與梅妃的梅鄉之戀,內心稍有觸動,但也只是派人悄悄賞了梅妃一斛珍珠,梅妃見玄宗如此絕情,寫下一篇《謝賜珍珠》「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並將此詩與珍珠一起送還給唐玄宗。「上得詩悵然,令樂府度為新聲,名曰《一斛珠》」,玄宗讀後悵然不樂,令樂府為該詩譜上新曲,曲名即為流傳後世的《一斛珠》。莆田才女 梅花花神 她備受皇帝寵幸 最後竟投井自盡


「自古紅顏多薄命」。何止是打入冷宮,比這更悲慘的結局很快接踵而至! 公元756年 ,「安史之亂」暴發,叛軍逼近長安城,驚慌失措的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姊妹、皇子皇孫及楊國忠等親近宦官,如喪家之犬倉惶出走。行至陝西馬嵬坡時,群情激憤的眾臣逼迫唐玄宗誅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風光一時的楊貴妃最終被賜白綾一條自縊而死。再看困於冷宮的梅妃,玄宗出逃時根本沒有想到她的安危,棄之於不顧。「妃死於亂」,孤苦伶仃的梅妃為免受叛軍的侮辱,毅然以三尺白綾裹身,投井自盡 。一代絕佳人自此香消玉殞。

「安史之亂」平叛後,唐玄宗回到長安,幡然醒悟的他派人四處打探梅妃的下落,並專門下詔,懸賞只要有人找到她就能官升兩級,賞錢百萬。最終在溫泉池邊梅樹底下找到了梅妃屍體,當察看到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時,唐玄宗放聲大哭,以妃禮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種滿各種梅樹,並親手為她寫下祭文:」妃之容兮,如花斯新;妃之德兮,如玉斯溫。余不忘妃,而寄意於物兮,如珠斯珍;妃不負余,而幾喪其身兮,如石斯貞。妃今舍余而去兮,身似梅而飄零;余今舍妃而寂處兮,心如結以牽縈」 。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宋.李俊甫《莆陽比事》卷二)。一代佳人梅妃之死讓人扼腕痛惜,人們將每年的一月「梅花花神」的美譽送給了她,以追念這位代表著梅花清雅脫俗、孤傲高潔高尚品質的絕世美女。(作者:甘斌發)


說明:挖掘歷史、分享歷史、尊重歷史。本文系編者原創,敬請關注微信號:甘斌發或abcd13792150908。瀏覽編者更多歷史文章請點擊本文左上角頭像後訂閱,謝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斌發 的精彩文章:

年僅三歲的小皇帝在位二十八天就暴亡 竟是嚇死的!
美艷而殘忍 霸道又任性 逼瘋皇帝、害死貴妃,這個女人是誰?
您可能感興趣

此女雖是「紅顏禍水」,最驚訝:百姓為其建桃花廟,稱她桃花神
最強悍養花神技,老花農看了都自卑!
服侍三代君王,位居太皇太后,死後仍是處子之身!譽為花神!
被譽為紅顏禍水的女人為什麼還被奉為桃花神
女人系列:被封為桂花花神的才女妃子
她歷經四個皇帝位居太皇太后,死後仍是處子之身被百姓譽為花神
歷史上第一個處女皇后,民間尊她為花神,為她立的廟叫做花神廟
她才思不凡深得李世民寵愛,24歲以身殉情,死後為桂花花神
花神杯:花賦神 葵予韻 器醉美 茶生香
自製自動澆花神器,最後兩種你肯定沒見過!
芒種祭花神,青梅煮好酒
養不好蘭花就用這養花神器,新手都能把蘭花養得高大威猛,開花旺
絕技 | 最強悍養花神技,老花農看了都自卑!
容貌絕代的皇后,冰清玉潔到死都是處女,後人稱為「花神」
手把手教你自製「自動澆花神器」,長期出門不在家也不怕花卉盆栽枯死了!
民間以「桃花神」來祭祀她,可真實的她,卻又是紅顏禍水
外甥女嫁給舅舅還做了皇后,死時卻仍是處女,百姓稱她為花神
花朝話花神
當上了皇后,卻一輩子都是處女,死後世人稱她為「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