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


端午小長假剩下一天,長安君想跟小夥伴們聊聊與端午有關的小知識。「角黍」是什麼?「五瑞」是哪五種植物?賽龍舟的起源是紀念曹娥還是為伍員招魂?對這些問題如果都似懂非懂的話,今天這篇文章你就要好好讀一讀了,千萬別錯過這個「漲姿勢」的好機會——


端午節流傳幾千年,每年都是在中國民間上演一幕天人合德的大戲。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背景


據晉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端,初也。」端午,即五月的第一個五日,古代「五」與「午」通用,五午相屬為「火旺」之相。端午又稱端陽節,「五毒日」。《正義》認為,故五月端陽始,經夏至而伏盡,向被民間視為禳毒節。

幕啟


萬物生成,在於順應天時。諸邪、病疫、蚊蟲之類,即將滋生蔓延,人們要未雨綢繆。所以有了端午節諸多習俗:飲食養生,驅暑防毒;編織五彩,拴掛辟邪;採擷山野,醫藥強體;競渡龍舟,遊藝健身,追求與天時與人的和諧


第一場:舌尖橫掃的端午


端午節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古稱「角黍」,其中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


粽子起源於上古的包烹、石烹。燧人氏發明了火,後來人們用樹葉包裹食物,外糊泥草,放在火上烤,然後剝葉而食,這就是粽子雛形。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春秋時候,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因為古人相信牛有闢地之德,所以盛行以牛角祭天,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是一種黃黏米。用穀物製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茭白葉)為「陰」。陰陽結合,是順應端午時節陽氣盛而陰氣伏,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之意。


南北朝以後,民間始有粽子祭屈原的習俗。魏晉時確定粽子為端午食品,粽子出現了多種形狀。


江米小棗粽子,也被逐漸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放一粒棗叫紅心粽;兩粒棗,叫夫妻粽;三粒棗,福祿壽三星粽;四粒棗,四季平安、四喜粽;五粒棗,五子登科粽或五福粽……九隻粽連成一串,寓意金榜題名或多子多福,唐明皇曾欣然賦詩:「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又吃五黃,五黃是雄黃酒、黃魚、黃瓜、蛋黃、黃杏,以補青黃不接。再吃五紅,五紅是烤鴨、紅莧菜、紅油鴨蛋、龍蝦和黃鱔,意在嚇退蛇、蜘蛛、蠍子、蜈蚣與壁虎,且增陽氣。

第二場:五彩編織的端午


五彩即五綵線,又叫朱蒙、花花繩。東漢《風俗通》曾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端午前夕,農家主婦,以五綵線合拈成繩,放在院中受日精月華、天地靈氣,於端午之晨,拴兒女脖子、手腕、頸、腰等各部。只有在夏季一場大雨,彩虹升天之時,方可摘下,拋入河中,意味將瘟疫、疾病沖走,可以保護兒童續歲安康。


乘孩子熟睡時,用五色布或五彩麻,紮成小掃帚、小簸箕(寓意遠離病害)、小葫蘆(寓意生機勃發)、小紗燈(寓意前途光明)、小老虎(寓意瘟疫不敢近山中之王)等小飾物,悄悄用五綵線連起來,拴在孩子的前襟、肩頭或手脖上,謂之掛「老虎素」,民俗以為可以驅辟病虐。


拴香荷包,香荷包又稱香囊,以五彩絲絨線或多色花布編製,有瓜果、花卉等各種款式,內裝雄黃、細辛、丁香粉末或川芎、白芷、蒼朮、冰片、薄荷等中藥。可佩戴在身上,也可掛室內或車上,用以驅昆蟲、散濁氣,辟瘟疫。


掛葫蘆。葫蘆本身就是個神奇的民俗事象,象徵繁衍、團圓。端午時節可在房檐、門首和楊柳枝上掛五彩葫蘆。


第三場:山野採擷的端午


端午傳統中,要採擷五瑞:即蘭草、菖蒲、艾蒿、莧菜、年息花。


蘭草:為了蓄蘭沐浴,源起於堯、舜、禹三代的蘭浴。《大戴禮記·夏小正》說「五月蓄蘭為沐浴也」。


菖蒲:《春秋運斗樞》記載:「玉衡星散為菖蒲。」菖蒲為天星化成,所以神奇非凡,古人相信菖蒲可以長壽,菖蒲酒有行氣止血、延年益壽之功效。


艾蒿:艾蒿性溫、味苦,可入葯。晒乾艾葉做成艾卷,能灸治多種疾病。端午之晨,趁太陽未出山前,采來艾蒿,用以洗浴,民俗以為可以明目健身,不受蚊蟲叮咬。將艾蒿紮成虎形,插於房門兩側,用蒿草纏起來,再懸一二枝菖蒲,自然病魔惡鬼不敢近前。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莧菜:宋人陸佃《埤雅》說:「莧之莖葉皆高大易見,故其字從見。」莧菜有紅綠兩種,搭配為菜肴,有一種顏色之美。中醫認為莧菜味甘性涼,可以清熱利竅。作為端午的民俗飲食,《神農本草經》認為其有「益氣力,不飢,輕身」之效。


年息花:東北滿族用花瓣上的露水清洗眼睛,據說可使雙目格外明亮。


第四場:龍舟競渡的端午


龍舟賽會的來源,有各種說法。


一說源於我國古代「龍子節」,以龍為圖騰的人們,認為龍是主宰一切的神靈,每年都有祭祀龍的盛典。


一說源於春秋越王勾踐,操練水軍打敗吳國。宋高承《事物紀源·競渡》引楚傳云:「起于越王勾踐」。


一說源於一個凄美的故事,紀念曹娥。《會稽典錄》說,漢安帝二年五月五日,會稽上虞(今紹興上虞縣)人曹娥之父為江神彈奏不幸溺死,不見屍骸,14歲的曹娥,沿江哭號,七日不絕,後投江而死。


還有說法是紀念春秋吳國名將伍子胥。民間傳說,伍子胥於五月五日被吳王夫差所殺,拋屍於江。自春秋始,隆重熱烈的龍舟競渡,為伍相招魂,祈求濤神保佑濤平浪靜,四海昇平。


當然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這個端午節可能就白過了……



隋唐時期,龍舟競渡大盛,唐穆宗曾「大合樂於魚藻宮,觀競渡」。龍舟賽前,於起點待命,一旦指揮官發令,擂鼓三下,起點紅旗迅速向兩邊移開,龍舟猶如蛟龍出水,「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歡呼聲中,舟舸利箭射向遠方,先到終點奪得錦標者,受到擁戴,披紅掛花。


明清時期,龍舟競渡也未停歇。明代詩人邊貢《午日觀競渡》寫過「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的熱鬧場面。清乾隆年間,競渡達到鼎盛。清代學者朱彝尊在《午日吳門觀競渡》一詩中寫道:「勝日銜杯罷,輕舟解纜初;盡傳迎伍君,不比吊三閭。」


中國龍舟競渡也傳入韓國、日本和東南亞許多地區,例如韓國的「端午祭」,龍舟競渡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運動。


落幕


天人合德。五月端陽,習俗色彩繽紛。有首歌謠唱得好:「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天中采五瑞,人人吃五黃;江河湖泊龍舟賽,五彩葫蘆迎端陽。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端午應天順時,是飲食、醫藥、工藝文化節,健身強魄的體育盛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劍 的精彩文章:

真不應該以幸災樂禍的心態看待奧巴馬的越日之行
五天奔波上萬里,習主席遣特使在歐亞大陸下一盤很大的棋!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還要怎麼練瑜伽!
吃橙子你連這些都不知道,那橙子真的是被你白吃了!
你天天說自己是吃貨,卻連這些都沒吃過!
你連這些都不知道,還健什麼身!
瀘沽湖原來還可以這麼玩 別說連這些你都不知道
連這些都不知道,怪不得你練那麼長時間都沒效果
健身這麼久,你居然連這些都不知道?
連這些都不知道,去日本讀研就是你噩夢的開始!
連這些都不知道,你還敢說健身沒效果!
連這些都不知道,你還敢說健身沒效果?
養花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讓花友笑話了
如果連這些事都不知道,別說你是麥迪的球迷
打了這麼多年球,別說你連這些籃球基本知識都不知道?
連這些都不知道,還敢說健身沒效果?
連這些都不知道,你國慶就敢出遊了?
連這些都不知道,難怪減脂沒效果!
如果連這些都沒做到,就別急著生二胎了!
如果連這些你都不知道,請停止艾灸
老是說自己在瓶頸期,你卻連這些基礎知識都沒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