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大明崇禎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他為什麼不逃跑?李自成的大順軍3月17日才開始攻城,在這不到48小時內,發生了什麼?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電影《綉春刀》中由葉項明飾演的崇禎皇帝


【堅城護主】


1644年3月19日(農曆)凌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在北京煤山(景山)自盡,陪伴他赴死的只有一名太監王承恩。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3月17日才開始攻城,在這不到48小時內,發生了什麼?使得大明帝都拱手相讓?有著精銳三大營、有著關寧鐵騎的大明帝國在不到48小時內覆滅?是什麼讓大明皇帝選擇了上吊?

作為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在死前48小時中,都做了些什麼?他為什麼不逃?


我們先來縱向比較下中國幾位都城被圍的皇帝。北宋徽欽二帝在汴京被攻破後當了俘虜,是有前次勤王軍成功擊退金軍的經驗,沒有考慮到會滅國;明景泰帝在於謙幫助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建文帝國破身死(失蹤),也是指望各地勤王軍到來,未曾想過敵軍能成功。


橫向比較,斯大林、希特勒在兵臨國都時也是不逃的。不逃首先是考慮能堅守待援,其次是顧慮被俘虜。元首非常擔心被俘後受辱,希特勒聽說墨索里尼被處死後的慘狀後,狠下了心自殺,而且叮囑銷毀屍體就是這個理。


首都被攻擊時逃跑的也有,慈禧與光緒還有蔣介石,沒別的,就是敵人太強大。


如前所述,崇禎沒有逃跑,很有可能就是沒把流寇放在眼裡,他也不曾想過,不到兩天京城竟然失守。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晚明士風】


但是,這最後48小時內崇禎帝就沒想過點別的?


事實上,崇禎也是想戰略轉移的。變民軍抵達北京之前,他就和大臣商量,當今之事且當如何?匪夷所思的是,從宰相到部長,沒有一個人正面回答他。繞來繞去都是「皇上聖明,一切由您決斷」。崇禎也給逼急了:「不管我說啥,你倒是給個建議啊!」大臣們鐵了心封嘴,長達一個時辰就是不張口。

皇帝不恥下問,卻得到鐵嘴把門?答案就在崇禎身上。此前有過兵部尚書陳新甲奉崇禎密旨與後金和談,不小心走漏消息,輿論大嘩;崇禎惱羞成怒,推卸責任,梟首陳新甲示眾。


面對本輪大亂,朱由檢不想獨自擔負拋棄社稷宗廟罪名。但,誰會上當?誰能摸清這位17歲就滅了權奸魏忠賢的英主啊!一個對答不合,可能就掉了腦袋。


滿朝文武乃至皇上都不敢與後金公開議和,我們看到宋金恥辱的記憶印刻在東林黨人心間,秦檜的叛與岳飛的忠,使得晚明士人、時風認定談判即投降。即使,後金與金國大大不同,明帝國與後金談判只能是暫時休戰,完全不是宋時稱臣納貢。但,社會輿論就是不許,「愛國賊」們也是挺拼的。


高蹈於晚明的士風,我們可以在方孝孺身上看到基因。為了他一個人的名節,他在朱棣「不寫即滅九族」的試探威脅中,賭氣「滅我十族又何妨」,真的把873人陷進去了;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元帥率20餘萬德軍投降,損失的是名節,保留的是20萬將士生命。

名節很重要,所以帝國旌表了很多節烈婦;所以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只能坐在城中等待援軍。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想到了誰】


3月19日凌晨,面對著北京外城的火光及內城城門的失守,崇禎去冠冕以發覆面,懸掛於煤山歪脖子樹下,一隻腳光著。皇帝留下遺書:「然皆諸臣之誤朕也…百姓不可殺,百官不可留。」崇禎在位期間殺過兩位首輔,換過三十一位正部長及五十位大學士(包括流放、處死、下令自盡),殺督師總督11人,殺巡撫11人;留給李自成的遺囑仍然是殺光百官。


一個有意思的心理問題,崇禎帝死前想到了誰?


我想,崇禎皇帝也許會想起三個人:袁崇煥,朱由校,魏忠賢,皇帝的命運或許從他們仨中間能夠找到答案。


廣東猛人袁崇煥在崇禎剛即位,平台召見時就打了包票,「五年建部(建州女真)可平」。崇禎大喜過望,但袁崇煥出來後,同僚一問大驚失色,「你牛逼吹太大了」。袁有點忐忑,但強作鎮定:「他剛上台,我是寬慰下他,給他一個定心丸。」同僚搖頭:「今上英明,可不是能糊弄的人。」果然,三年之後,星夜馳援勤王的袁督師被寸磔於京城,肉被劊子手一塊塊賣給北京老百姓,當場生吃,血流齒頰。


以我看,崇禎絕非中了反間計,他是逮捕袁8個月之後才予處決,宣判罪名是「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辭!」


所謂叛國只在第一句謀叛淺淺帶過,而落筆在於結奸蠹國,如何結奸,不知道,下面就是追擅自斬殺毛文龍的舊賬,私自與敵人交易物資。擅殺毛文龍,崇禎當時並未追究,且表揚了袁,但是埋下了懷疑的伏筆:袁崇煥的權力是不能斬殺和他同一級別的大軍區司令員的,而且殺了毛文龍之後,耿精忠、尚可喜就叛逃到了後金。然後注意,亮點出來了:導引後金兵入寇,不去攻擊卻在觀望,你的部隊一直要求入城,是神馬意思?致使我受驚非淺,狗不如的東西,不判你重罪誰都不能答應!


通篇仍然沒有一字坐實袁的反叛,遠非清代乾隆公布秘檔,是因為反間計奏效。只有一句懷疑,你他娘的堅持要入城想幹嘛?袁當然可以回應:我入城自然是幫你守衛國門。所謂「導引入寇」所謂不去攻擊,只是皇帝對軍事的無知,袁的部隊實力再強,野戰也不是後金兵的對手,袁的第一愛將趙率教千里馳援,三屯營守軍不給入城,趙陷陣在遵化戰死;袁部屢挫後金兵,靠的是紅夷大炮靠的是堅城,所以袁部一定要入北京城。


一份基本上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判決書,就把袁督師給殺了,還是千刀萬剮。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300多年後,翻開歷史塵封檔案,我看到了運作這篇判決書的兩個人,一個叫作溫體仁,浙江吳興人,毛文龍的同鄉,立志要為毛報仇,時任內閣總理(首輔);一個叫作梁廷棟,國防部長(兵部尚書),與袁是同學(同年),但袁做過他的上司,得罪過他。原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而小皇帝恨的關鍵在於袁的平台對策「五年可平」,剛過兩年,後金就兵臨北京城下,小皇帝驚慌失措,對袁立即失去信任,這是可想而知。19歲的皇帝還是個急躁沒有耐性的小夥子,哪裡懂得軍事,看著袁督師(等待援軍)暫時不出擊,急了眼:「你什麼意思?是何居心」這樣的話都出來了。


處死督師時,北京人皆曰可殺,一錢銀子一片肉。可見輿論之厲害,可見正義並非站在大多數。


19歲,崇禎的多疑性格已經定格。8個月,足夠他明白袁不可能是叛徒,但袁非死不可。袁太不讓他放心了,放出來怎麼辦?


以此性格,臨死時,崇禎也一定不會認為他殺錯了袁崇煥。


崇禎臨死前想到的第二個人,應該是他的哥哥朱由校,天啟皇帝。也正因為哥哥沒有子嗣,朱由檢才意外地從信王登上皇帝寶座。上位伊始,17歲的少年就以雷霆萬鈞之力,就將權傾一時的九千歲魏忠賢發配守陵,並賜自盡,屍體寸磔。


那是酷斃了!天縱英才!登基時自然不把那個天才的木匠哥哥放在眼裡。死前,崇禎遺詔是無面目再面對列祖列宗,自然是愧對傳位的哥哥。


但,弔詭的是,在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禎突然下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17歲剛即位就親手滅了魏忠賢閹黨的崇禎,從此自視英主;34歲自縊前夕密令收葬魏氏,可真是意味深長。沒有幾天好活的崇禎聽了貼身太監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朱由校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


【265年的崇禎年號】


為什麼崇禎死前要惦記魏忠賢?顯然,不是為了平反,他思考是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大方向問題。


吳思說過「崇禎死彎」,指崇禎一朝為了鎮壓變民軍,到處搜刮軍餉,結果仗打得越多,變民越多,這是帝國滅亡根源。我不這麼看。


朱家恰恰倒在了太祖皇帝設立的政治體制上。


讓你傻眼的是,朱元璋立國之初就搞過三權分立!帝國分設都指揮使司(地方軍事),承宣布政使司(省級行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監察),差點就變成「三權分立是中國創造的」。可為何後來全不是那麼回事?本質上:家天下的體系產生不了現代共和制的監督體系。


朱家的體系,是「層級幹掉制」。比如,巡撫這個官職,原是明代各部副部長或御史掛職巡撫巡察各地,類似中央巡視組組長,到後來掛職巡視的卻變成了常設的省一級長官。巡撫與布政使相互制衡,廠衛們又能夠任性地逮捕任何一位封疆大吏。


朱元璋設計的最大特點(缺陷),最頂層必須有個終結者。但,不是誰都能做朱元璋的,他的後代反而不斷造就「九千歲」的神話,劉瑾嚴嵩魏忠賢在在都是;其二,作為國家行政體制總設計師,朱元璋只考慮了單向度:即奴才一定會感激涕零地接受皇帝的信任,沒想過奴才會不識抬舉。


大明亡國便亡在這條單向車道上。1644年3月18日,帝國運行的最後一天,朱由檢親自擊鼓,召集百官上朝,沒有一個人來,多疑、嗜殺、任性的老闆,最後被員工拋棄了。


1644年3月19日凌晨,崇禎自盡,再次回到了276年前朱元璋立國的原點。信任與不識抬舉,這套私人情感用詞,始終與明代國事相伴,並被崇禎作為帝國最後的陳詞:「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崇禎的最後48小時:他為什麼不逃跑?



亡國之君讓人目瞪口呆,對泛東北亞近現代史影響最長的正是崇禎皇帝。所有皇帝年號使用最長的是「崇禎」,崇禎死後,他的年號依然在朝鮮李朝沿用,中朝前後一共使用了265年!當年的朝鮮,即便歸入滿清的藩屬也不認夷狄為正統,李朝心懷中華,在本國一直用崇禎年號;就連孫中山先生鬧革命時,輿論也一直盛傳他是崇禎皇帝轉世。


非常巧合,幾乎與崇禎一朝吻合,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遭遇與崇禎極似,他對蘇格蘭用兵濫徵稅收、實行宗教迫害,1642—1646年爆發內戰,查理一世最後被國會軍處死,奧列弗?克倫威爾成立共和國,奠定了英國乃至西方世界的議會民主制及君主立憲制的基石。


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約監督,這套現代政治的術語,在甲申三百七十年之後,仍然不在我們的語境中,遵紀守法仍然是道德的代名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打掉大老虎,嘉慶為什麼沒能挽回大清敗局?
珍貴圖集!「七七事變」紀實老照片曝光
揭秘:呂雉為什麼一定要殺韓信?
多面戴笠:隱藏「七情六慾」的間諜之王
您可能感興趣

李自成進攻北京城時,崇禎因為拿不出100萬,這個人見死不救!
1644年北京城破時,為何崇禎不調兵來京師勤王?真相到底是什麼?
崇禎皇帝死前的48小時做了什麼,為何在上吊前還秘葬死敵魏忠賢
崇禎自縊,剩下的100萬大明軍隊去哪了?為何打不過人數只有十幾萬的清軍?
崇禎七個兒子,一個好不容易活到75,還被康熙凌遲了,最後斷子絕孫
萬曆皇帝35年不上朝,國家也沒有崩潰——看到這句,崇禎帝哭了
一個國家在明亡之後,沿用崇禎年號248年!可惜後來還是背叛了
捲土重來未可知啊!兵臨城下之時,崇禎為什麼不逃跑?
拍馬屁為何會失效:18歲崇禎難容60歲的他
34歲的崇禎6子7女,只有一個人活到了康熙年間,以這樣的方式
中國最久年號,不是康熙,而是崇禎!用了265年,直到甲午戰爭
都做了17年老闆,皇太極做到上市,崇禎做到退市,為什麼?
崇禎皇帝死前的48小時做了什麼 為何在上吊前還秘葬死敵魏忠賢
為什麼權勢熏天的魏忠賢卻鬥不過剛剛即位,年僅17歲的崇禎?
御史50多歲無後,隨崇禎殉國前讓小妾為他留後,小妾說完這番話立馬上吊
明朝的崇禎皇帝,年號為什麼用了265年,直到甲午戰爭?
凌遲3543刀,崇禎為什麼會對袁崇煥下如此狠手?
崇禎自殺後,兒子隱姓埋名活到70歲,最後還是被康熙找到滅族了
朱棣死前說了一句話,雖然只有11個字,卻註定了崇禎上吊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