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美媒盤點能送人去太空的7種航天器:「追夢者」在列

美媒盤點能送人去太空的7種航天器:「追夢者」在列

美媒盤點能送人去太空的7種航天器:「追夢者」在列



圖說: 內華達山公司的「追夢者」航天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想像圖(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道美媒稱,在商業企業準備用一批即將面世的飛船塞滿天空之時,太空旅遊業的誕生也不會太遠了。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6月6日報道,以下是能帶你去太空的航天器:


NASA的「獵戶座」飛船


美國航天局(NASA)正在研製16英尺(約合4.88米)長的「獵戶座」飛船,用於將人類送上火星。在太空中,它將與一個更大的太空艙對接,為6到9個月的旅程提供生活空間。

「獵戶座」飛船定於2021至2023年執行的任務將標誌著,人類自建立國際空間站以來首次到達比它更遠的地方。這次任務也將為NASA的火星之旅奠定重要基礎。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目光對準了「紅色星球」火星,正把近地軌道當作未來載人火星之旅的試驗場。從明年底開始,SpaceX預計將進行載人飛行並讓飛船返回美國境內,成為第一家將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私營企業。該公司計劃用現有「龍」飛船的替換產品——「龍」V2或載人「龍」飛船來完成這一壯舉。


波音的CST-100星際客機


和SpaceX一樣,老牌航天企業波音公司也將把NASA的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NASA向波音投資42億美元用於研發和運行CST-100星際客機,該航天器將在明年進行兩次無人測試飛行,從2018年開始將宇航員送入近地軌道。

星際客機能輕鬆搭載多達7名機組成員。這種航天器是完全自動化的,不過配備了手動操作裝置。每架星際客機預計能完成10次往返空間站的飛行,且能使用一種先進的降落傘和氣囊系統返回地球。


內華達山公司的「追夢者」


在即將於未來幾年首秀的航天器中,內華達山公司的「追夢者」設計最獨特,也最能令人想起NASA心愛的太空梭。


在使用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的「宇宙神V型」火箭發射升空後,這種航天器將把重約1.2萬磅的貨物運往空間站,然後再攜帶貨物安全返回,降落在幾乎任意一個商用機場。


雖然我們一開始看不到「追夢者」載人飛往近地軌道,但內華達山公司副總裁約翰·羅思說:「我們仍完全致力於最終打造出載人版『追夢者』。」

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


艾倫·謝潑德是首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出於這個原因,億萬富翁傑夫·貝索斯給其太空飛行公司的旗艦版航天器選了這個名字。這種航天器可能很快就能把普通人變成真正的宇航員。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太空艙將以3馬赫的速度將多達6名宇航員送往「卡門線」——國際公認的太空與大氣層的分界線——以外的目的地。


看世界太空旅遊公司的航天器


看世界太空旅遊公司將以每張票7.5萬美元的價格將一名普通人從亞利桑那州圖森送至約10萬英尺的高空。這個目的地嚴格來說不算處於太空中,但顯然已經遠至能看到以夜空為背景的地球曲面。乘客不會感受到穿越地球大氣層時通常會感受到的G力,因為他們不會搭乘火箭,而是乘坐一個用氦氣球吊起的航天器以每分鐘1000英尺的速度升空。

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二號」


維珍銀河公司製造的「太空船二號」航天器將能搭載2名飛行員和6名乘客飛往亞軌道太空。與其他將在未來幾年首秀的載人航天器不同,「太空船二號」將從約5萬英尺高的半空中發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網 的精彩文章:

電影人警告向太空發信息找外星人或給地球帶來災難
工作還是健康?英國調查顯示上班族現狀堪憂
兒童劇《團仔圓妞》將於7月在京首演
太陽附近發現神秘巨大黑方塊 疑為UFO
「當之無愧的人民作家」——親友、讀者追憶陳忠實
您可能感興趣

科普:盤點那些步入太空的航天器,你知道多少呢?
航天器,走向太空的「通道」
月球某個地區引力異常,科學家稱:能將太空中的航天器拖下來
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航天器
太空旅遊不是夢 七種面向普通乘客的航天器
40年前,一群人向外太空發送了一個航天器,只為人類的好奇心
中國航天重大突破,新武器上天摘「星」,歐美航天器避之不及!
有人動了史上最牛兩個航天器的念頭,NASA竟然批准了!
世界上最小的航天器發射,背後有個你也能參加的太空探索眾包計劃
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航天器「先驅者10號」
只能選 一樣,你會選擇哪種航天器飛向太空?
你身邊的天氣是風雷雨雪 航天器身邊的天氣是什麼?
航天器可以飛到太陽嗎?
回收式航天器美夢成真
太空旅遊不是夢近 七種面向普通乘客的航天器
美國新載人航天器成功試飛,人類實現星際穿越不再是夢想!
科學家:使用星光作為制動器,到達半人馬座後可減速超快的航天器
航天器是怎樣安全返回地球的?
史上最耐烤的航天器,也只敢距離太陽62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