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節。

01


起源


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


一是流行久遠的傳統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而另一說則追溯得更早,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是用來進行驅邪避惡之日。

02


風俗


端午節作為一個風俗活動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在追溯其風俗活動起源時不能只注視某一側面而以偏概全。因為在中國古代,有著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之說。從最早的五色縷避惡,到划龍舟,吃粽子,采艾葉製成辟兵繒,端午宴享,貼天師符,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的風俗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直到近代,可謂是經歷了一次次的變遷。


雖說經過歷朝歷代,移風易俗間,端午節的風俗可謂是歷經革新,唯獨有一樣風俗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那就是吃粽子。這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里,不可缺少的佳節食品了。


所以

今天給你看一幅清代描繪端午節的圖


看下當時端午節的粽子長成什麼樣兒了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名稱:《午瑞圖》

尺寸:57*94cm


綉時:十個月


色線:200多種


針法:細平綉

作品出處


清代郎世寧繪。原作絹本,設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應作於雍正十年(1732年),屬郎世寧在中國的早期作品,帶有明顯的歐洲靜物畫的風格。儘管對靜物的表現技法皆源於歐洲繪畫,然而內容反映的卻是蘊涵華夏民族兩千餘年的文化精髓的風俗。正是藉助兼得中外、博取東西的折衷技巧與迎合中國皇帝趣味的題材選擇,才使得郎世寧成為深得雍正、乾隆兩位帝王信賴,並且大加重用的西洋畫家,他有為數不少的畫作存世得益於此。


作品簡介


這是一幅近似歐洲靜物畫的作品,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蜀葵花,托盤裡面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圖中粽子、蒲草等物品,暗示出此畫是為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繪製的。就構圖而言,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給人的視覺尤其是瓷瓶肩部的見於歐洲繪畫而中國畫絕無的「高光」手法,都能令觀者清晰地體會到西方油畫的技巧。


作品賞析


此畫分上中下三個部分進行解析。


圖上部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畫的上半部分是蒲草葉、石榴花、蜀葵花高低不一的插入瓶中。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先介紹端午節常見的這種植物-菖蒲,掛菖蒲是漢族端午節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這天,人們將菖蒲(或艾葉扎在一起)掛於門戶,也有將菖蒲與艾葉倚在或插在門帝的。民間有用它來驅邪。只見瓶中的菖蒲葉用細平針進行綉制,葉子的條狀細紋都用絲線勾勒得異常清晰。上方的葉子顏色因為已成熟,故而顏色較淺,呈淺綠,還略微透出一絲黃色。而下方的葉子則偏呈現綠色。葉尖雖看似劍般鋒利,但仔細看,不難發現還是略有弧度的,最長的那根葉尖靠左,其餘兩根葉尖往右。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花瓶內最上方的這一朵,是石榴花。怒放的那朵形似牡丹。為什麼端午節會有石榴花呢? 有句話說道:石榴花紅,紅在端午。石榴花作為端午時節的時令之花、祥瑞之花,千百年來,成為端午習俗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元素。這一株石榴花整體為橘紅色,兩朵小花苞,中間是一朵綻放的石榴花。葉子翻卷的形狀,和花瓣的層層疊疊,是綉制的難點之一。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這朵便是蜀葵花了,因花期在端午節,所以又稱端午花,是應季花的一種。花瓣和石榴花不同,是花朵外沿環繞一圈花瓣,中間獨留一株花蕊。所以花瓣的顏色是由深而淺,靠近花蕊的部分用深色絲線綉制,越往外則顏色漸變至淺色調。在色彩的變化上,依舊專註於用細線勾勒書植物原本就有的經絡,讓花朵看著更為生動。


圖中部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圖的中部除了剛才介紹的入瓶植物歪,還有一個就是端午節千百年來不變的重點風俗物品之一,粽子。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粽子又叫「角黍」,是在漢代形成並沿襲至今的一個習俗產物,就是用菰蘆葉裹粘米,以淳濃灰汁煮熟,在端午節食用。在五月仲夏,酷熱季節將臨之際,吃這種米制涼食能清熱降火,胃腸舒適,不失為時令佳品。圖中的這五隻粽子,按包裹方法來看,是採用三角棕的式樣。為什麼會用五隻呢?小編以為,那是因為五在陽數中處於居中的位置,有調和之意。東漢·許慎《說文》中解釋道: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四隻粽子捆綁在一起,細平針的綉法將粽葉的紋路、深與淺表現得淋漓盡致。圖右下方那隻被拆開一線的粽子,讓人不禁想要前去拿起食用。


圖下部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幅圖 《午瑞圖》



圖的最下一部分就是這盤水果了,果盆內是李子和櫻桃。櫻桃和李子同樣是時令水果,而流傳至今,櫻桃更是成為了河北一帶端午節風俗必吃的一種水果,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然此處用李子和櫻桃,則是因為這兩種水果有多子多福,前程萬里的寓意。只見碩大的李子之間點綴著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櫻桃,還掛著樹枝,可見非常之新鮮。也讓人不由得聯想,郎世寧在做此畫的時候,是否是從屋外的樹上及時採摘,擺好造型才作畫的呢?李子渾圓,以橘色為主,因日照的原因,李子有些部位會偏白。在這裡又不得不強調下,渾圓物體在蘇綉內的綉制難度,非同一般,特別是圓弧狀的綉制,如何過渡得完整自然,又不讓物體變形,是對針法技藝的一種考驗。而櫻桃除了枝條上掛著的那六顆,在果盤的底下也是點綴了許多,特別是透過果盤下方的鏤空花邊里,能看到部分散落的櫻桃。這部分主要使用細平綉和細亂針結合進行綉制的。


讀完此畫,不難發現,作者通過圖畫傳遞了很多東西給到我們,並且整圖的色彩異常動人,這和他是西洋人,善於繪西方油畫有很大關係。點擊看郎世寧的另外兩幅作品聚祥瑞之氣 繪五行設色 |《錦春圖》和溫和西洋畫風裡的中國古畫 | 《聚瑞圖》,均是採用這種濃墨重彩的風格。


也正是因為郎世寧他在運用西方繪畫風格的同時,將中國元素加入其中,既賦予了圖畫美好的寓意,又有著別具一格的西洋風情,所以在當時深受皇帝的喜愛。


我們的蘇綉也是這樣,既要秉持蘇綉傳統技藝的靈活運用,又要不斷地接納新事物,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對待這門蘇州傳統手工藝。用最赤忱的一顆心,綉制出一幅幅動人的圖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薛氏刺繡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