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世 界 說


歐 陽 赫 迪


發 自 美 國 紐 約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常春藤盟校之一——布朗大學的校園


又一年的高考結束了,千萬考生正忐忑期待著他們的考試結果。一個月前,江蘇省宣布今年高考外調3.8萬招生指標。這觸動了中國家長的敏感神經,江蘇省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但一本錄取率只有10%左右。指標減少,看上去難擠進本省好大學變得更難了。反觀大洋彼岸有憲法宣稱人人平等的美國,雖然其教育殿堂受全球學生追捧,但其教育資源的分配同樣遠未達到公平。經濟能力、家庭背景、地域區分,甚至種族差別,每種標籤都是一個砝碼,再疊加不停變換的政策法規,教育的天平很難保持平衡。

人口急速增長的美國華裔學生則面臨著區別於其他族群的特殊挑戰。美國華裔教育維權的號角接連吹響,而衝鋒的戰士們是為孩子鳴不平的學生家長。由於文化背景和政治理念的差別,新、老移民華人家長採取了不同的攻城戰略。


新移民家長:


「我們沒錢沒人脈,名校是敲門磚」


一個由華裔移民家長組織的維權組織「亞裔教育聯盟」 (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簡稱AACE) 在兩周前向聯邦教育部和司法部投訴三所常春藤大學。AACE認為,耶魯、布朗和達特茅斯大學在本科生錄取中採用亞裔比例限制,不公平地拒絕了很多成績優異的亞裔高中生。近年來確實有研究顯示,美國高校對錄取亞裔的SAT考分要求比白人、西語裔和非裔都明顯要高。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AACE成員和華裔學生家長在美國最高法院外舉牌抗議


AACE引述三所藤校近10年來維持在20%以下的亞裔學生比例,並參考近10年來亞裔


高中生數量的激增、亞裔在各大知識競賽中獨佔鰲頭的現象、以及對照加州大學高達40%的亞裔學生比例,從而推斷出藤校的亞裔數量不變,一定是有種族歧視之嫌。


早在2006年,另外一名華裔學生李簡 (Jian Li) 也以相同原因投訴普林斯頓大學。教育部在調查之後宣布,並未發現普林斯頓招生程序中存在不公平的操作。這讓AACE主席趙宇空十分氣憤:「我們對美國教育部失去了信任,他們首先駁回了哈佛申訴,之後又用帶有漏洞的方式,隨便給普林斯頓大開綠燈,這個我們是堅決反對的。」趙宇空說因為藤校接受聯邦政府的資助,所以必須遵守聯邦法律。AACE要求常春藤大學提高錄取程序的透明度。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在新聞發布會上,王邁克陳述自己在錄取時遭遇不公


但是要讓藤校改變幾百年來的錄取暗箱操作,可能性極小。近十年里,藤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錄取率幾近折半。八所常春藤每年總計回拒超過二十萬份本科入學申請。而私立高校,尤其是藤校,是招攬社會名流權貴的聚樂部,向來公開照顧校友、政客和富豪的後代。據統計,藤校大學本科新生中的校友後代最高能夠達到17%。達特茅斯今年錄取的2176名學生中,8.1%是校友後代,10%是體育特長生,8.2%是國際學生。

「我們沒有人脈,我們也沒有體育優勢、沒有積攢的錢,沒有政治力量,我們也不是前校友。那我們怎麼辦?」AACE理事李春燕在紐約佩斯大學任教。她把名校學位稱作新移民孩子的「敲門磚」。她說由於種族名額的限制,靠成績來拼的亞裔學生需要付出相比其他族裔兩到三倍的努力。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常春藤八所盟校


AACE所挑戰的,是美國自1978年得到法律允許的大學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的操作。被眾多高校使用了近40年的這項種族平權措施,是為了改變數百來高校的種族隔離狀態。雖然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所謂的「招生種族配額」違法,但種族平權是一把雙刃劍,在實際操作中,並非能夠實現完全的公平。


高校大門對少數族裔敞開,但長期受到經濟壓制和教育資源剝削的少數族裔並非瞬間便能達到相應的素質水平。為了實現校園的種族平衡,以非裔和西語裔為主的少數族裔在錄取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照顧,很多人認為這對普遍成績優異的亞裔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AACE反對藤校對種族的照顧,要求放鬆對亞裔學生的高要求。


土生土長的美華裔家長:


「我們更理解其他少數族裔」


此次AACE對藤校的投訴,集結了130多個其他的亞裔團體。但是整個行動的衝鋒陣還是在中國生長、近三十年內移民來美的知識分子們。在兩周前的投訴藤校新聞發布會上,在AACE的身邊,雖然站著代表加州的白人國會議員、印度裔移民代表,但是並沒有太多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所謂「ABC」(美國出生的華裔)的家長們。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亞裔教育聯盟成員在兩周前的新聞發布會上


在紐約長大的華裔社會活動人士郭文(Chris Kwok)畢業於常春藤康奈爾大學。他說新移民公然提出要求高校放棄對少數族裔學生的照顧,令他身邊的很多ABC華人感到不理解甚至反對,而他自己則希望能促成雙方的相互理解。郭文說,相比新移民,在美國長大的ABC對其他族裔有更深的了解。


「ABC的家族受到延續至20世紀的美國排華法案的深刻影響,也更了解美國非裔的血淚史。中國新移民能夠在1965年之後在美國獲得難得的發展環境,也要感謝非裔上世紀民權鬥爭為所有少數族裔所爭取到的權益。」


但對於ABC反對藤校熱情不高,AACE理事李春燕也有自己的理解。她的推測是,老一代移民在美國受媒體的影響比較大,意識形態也跟隨了美國左傾的「政治正確」思潮,所以在牽扯到其他族裔的民權問題上,老移民會有更多的顧慮。「他們可能怕在政治上越線,所以不太敢講出來,那就需要我們這些民眾們更多地去講。」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李春燕在媒體發布會上發言


郭文並不否認這一理論,對新老移民政治態度差異的現象,他也一直在尋找原因:「來到美國的新移民認為這是一個理想化的公平的國家。但實際上美國是不公平的。」郭文認為或許新移民應對歧視的經驗不及老移民,所以可能會對不公正的現象產生更強烈的反應。「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學申請時受挫,這對他們的打擊比較大。」


新移民在教育維權中也遇到政治難題。被少數族裔選民推舉出的華裔立法官員是清一色的民主黨,他們在有種族爭議的問題上大多遵循民主黨的種族平權口號,對新移民訴求的響應並不十分積極。


此外,老移民的路子比新移民更寬。郭文說,「ABC比移民有更大的社會網路,我們不用一定苛求使用名校文憑作為敲門磚。」


新老移民並肩作戰:


「政府別碰我們分到手裡的乳酪!」


「催新」和「維舊」有別。投訴藤校是對現行制度的挑戰,這是「催新」。但由於牽扯到其他少數族裔利益,大量ABC家長對此有所迴避。但他們也懷揣高度重視教育的華人傳統,也為下一代的教育資源而抗爭。美國現行的一些對華裔有利的教育政策,近幾年來遭到其他社會利益群體的挑戰。在政策變革的波浪中,新、老移民集中火力,為「維舊」並肩而戰,美國東西兩岸各有戰場。在紐約的戰役里,堡壘是公立的「特殊高中」。


紐約市有8所公立特殊高中,這些學校有百年的超高標準教學歷史,算得上是「名校預備高中」。排名首位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曾經培養出了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進入這些特殊高中的競爭非常激烈,錄取完全依照入學考試成績,規則類似中國高考。每年11月,近3萬名紐約初中生參加標準化考試,只有不到3%的頭名學生才能進入史岱文森。


史岱文森高中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這項只看成績的錄取模式在1970年設立,目的是增加少數族裔學生數量。但40多年後,紐約的特殊高中被勤學苦幹的亞裔所佔據。去年,八所高中內的亞裔達到52%,史岱文森內的亞裔更是超過70%。看到非裔和西語裔的學生數量逐年萎縮,紐約政府曾試圖修改遊戲規則,加入錄取面試環節。


這遭到了紐約華裔社區的強大阻力,他們認為政府有意引入族裔配額。新、老移民家長揭竿而起,成功抵擋了政府的改革計劃。參戰的「教育聯盟」 (CoalitionEDU) 執行總監李立民 (David Lee) 本人畢業於紐約的特殊高中,隨後入讀紐約大學,「教育是平衡社會的工具。我倡導保護所有希望通過努力而進入特殊高中的學生。」


布魯克林第20學區委員伍溢文 (Stanley Ng) 是第五代華裔移民,也畢業於特殊高中。他的女兒在2007年希望報名加入政府提供的免費特殊高中考試培訓班,卻因為亞裔種族身份而被拒之門外。伍溢文起訴紐約市府並勝訴。政府從此改變了培訓班的招生規則,取消種族限制,轉型服務貧困學生。


這種以經濟收入為標準的照顧在華裔社區中引起了共鳴,教育聯盟今年初幫助爭取到200萬紐約州政府撥款,專門用於給低收入的少數族裔群體提供免費特殊高中考試培訓。他們認為幫助資源貧乏的少數族裔社區才是可行之路,依靠配額來平衡種族差距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西海岸加州的華人家長們近兩年也經受了類似的歷練。加州早在1996年通過公眾投票出台法律,禁止公立大學在招生中拿種族和性別作為考慮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些加州公校內高達40%的亞裔學生比例。但加州政府兩年前提出取消該政策的SCA5法案,華人家長極力抵制,成功地保留了現行政策。


華人教育維權喧囂中,不少華裔孩子不願上名校


渴望名校的華裔孩子很多,但迴避名校的學生也大有人在,他們希望尋求不同的教育體驗。


一位就讀新澤西特殊高中的華裔女學生說,她的哥哥正在就讀一所常春藤大學,感覺名校的學生競爭十分激烈,學習氣氛太緊張。那裡學生求學的目的很功利,「就是為了找到最好的工作。」她說自己更希望能夠在相對放鬆的環境下讀書,獲得更全面的大學教育和人生經歷,於是不打算申請名校,「我的爸爸媽媽都不是名校出身,他們也不要求我就讀名校。其實媽媽並不贊成哥哥去讀常春藤大學。」「我還沒有想好,但是希望能夠學習和人權相關的學科,或者學習創意寫作。」


在紐約長大的大三學生王育城 (Ocean Wang) 父母是大陸移民。他的姐姐畢業於哈佛大學,很令父母高興。但是他自己卻開心地選擇了紐約的約翰·傑學院 (John Jay College)。「我爸媽對我的決定不理解。我告訴他們,我想讀刑事司法專業,哈佛沒有這樣的專業。」他也表示理解那些投訴藤校的家長,「華人對子女的學歷期望很高。特別是花了很多錢和精力讓孩子上培訓班的家長,可能覺得沒上名校就沒有得到回報。」


就讀於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 (Hunter College) 的伍妙珍 (Susan Ng,與伍溢文無關) 畢業於一所紐約特殊高中,她說高中錄取的競爭非常激烈,自己連續考了兩次才考上。但是她並不喜歡那裡的環境:「競爭太激烈了,課程非常的難。考進去已經很難了,但是功課卻越來越難。」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許多美國華裔學生都感受到父母期望高、學業壓力大


喬治亞州的一位中國移民家長說,自己的兩個已成年的孩子在成長中並沒遭遇明顯的種族歧視。「我覺得中國有些家長太把上藤校當回事,似乎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也把上藤校作為孩子人生的最高理想。這是中國人的誤區啊。很多家長自己沒上名校,自己混得碌碌無為,把掙面子的壓力都壓給了孩子。」他同時也對投訴藤校提出質疑,「藤校只是私校的一部分,對於私校而言,他們有自己的資金來源,他們有招收學生的選擇和對學校管理的自由權利。不是說不可以去投訴他們,但這種投訴在整個社會上達不成一種正義無比、一呼百應的效果。」


很多華裔學生也不認為美國高校存在明顯的所謂「種族配額」的錄取偏見。學生伍妙珍說,「我的一個華裔高中同學,成績幾近完美,也學了很多大學程度課程,但是還是被藤校拒了。」但伍妙珍並不覺得那是不公平,「藤校招生是很看重其他實力的。」


哈佛大學對外公布的招生原則是:「擁有突出的個性、能夠教育和啟發身邊的同學,並且能夠在畢業之後改變整個世界。」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哈佛校園


這種極其主觀的招生標準,恐怕是投訴藤校的華裔學生以及家長都難以用統計數據和考試成績來挑戰的。但是AACE理事李春燕也提醒華裔家長和學生要增加自信,她說在被名校拒絕之後,太多家長覺得是自己孩子的實力不夠。她說華人需要改變舊觀念。


雖然去年對哈佛的投訴石沉大海,但AACE接連兩次投訴藤校獲得了大量的媒體報道。哈佛今年的本科新生中亞裔比例超過了20%,創下歷史紀錄。無論這到底是否代表了哈佛的回應,至少能令期盼子女上名校的華人家長多少感到一些欣慰。但教育維權之戰剛剛打響,美國華人家長也正在摸索中塑造自己的聲音。雖然目標一致,但策略有別。如何調集不同華人的社會和政治力量,從而擴大行動的影響力。這場草根維權運動的模式和方向在華人對自我和對社會的發現中不停地演變。


與此同時,美國的公立基礎教育正面臨嚴重挑戰。大量公校因為政府經費不足而關閉,拖欠教師工資進而損害了教學質量。教育部統計,2015年有31%的4年級學生閱讀能力不達標,28%的12年級 (高中最後一年) 的學生閱讀能力不合格。高中生輟學率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徘徊在7%。截至2013年,在高中及以下的公校學生中,51%來自低收入甚至貧困家庭,並且這個數量逐年增長,很多學生吃飯都成問題。這些困境在非裔和西語裔社區中尤其突出。華人如何在美國的教育困境、以及錯綜複雜的種族平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團結其他族裔的力量、避免孤軍奮戰,這都是新、老移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END


責任編輯 付 饒


版面編輯 付 饒

另類升學戰:美國華人父母為孩子吹響維權軍號



新浪微博@世界說Globus


知乎專欄@世界說


版權聲明 稿件視頻均為世界說原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說 的精彩文章:

被忘卻的越戰,只剩下一碗「奧巴馬米線」
Facebook員工爆料:臉書也搞言論審查?
85後迪拜新土豪:喝酒把妹愛日本、不娶表妹不買豪車
歐洲也有《我是歌手》,烏克蘭奪冠是因為「政治正確」?
獨家 | 美國「人權之手」伸得太長,緬甸總統要到俄羅斯買戰機了?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人的父母兒女關係
蜜桃哥哥爆料貼:H男星學手語?Z男星在國外有片樹林?Y女星扇H女星巴掌?C男星戀愛遭父母反對?J女星因渣男手撕姐妹?
泰國男子娶男人為妻,雙方父母很支持
「前朝」真是上陣父子兵!美高中聯賽父母攜學生群毆
贏在射精前!父母掐表造人,孩子幼兒園學編程
二戰,美軍佔領德國後,在德國父母面前欺辱女兒
美國,韓國的父母「懲罰」孩子的新招式,快來學
泰國性感女星Aum宋干新年跪拜父母獻花環!
中國士兵捨身炸毀越軍碉堡:英雄父母又把弟弟送上前線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感恩我的父母和祖國
孩子留學美國,父母該選擇哪種方式探望學生呢?
美國父母吸毒暴斃 4歲孩子親眼目睹
中國女孩患唐氏症被父母拋棄,美國媽媽收養成小網紅
美國7歲男孩為玩電腦遊戲假扮老師給父母寫信
國外父母的真正挑戰:熊孩子
英國:夫妻吵架怪對方父母?
組圖:英國土豪父母怎麼養孩子?僱人陪玩
英國一5歲女孩變男孩,父母稱尊重孩子的願望!
美國父母性侵小孩,還逼其人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