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晉中「祁縣古城」

山西晉中「祁縣古城」

山西晉中「祁縣古城」



祁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東岸。山川秀麗,景色萬千。祁縣,古稱昭餘,祁縣的民居建築,集實用、藝術於一體,實現了二者和諧的統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整個古城,集古街巷、古寺廟、古店鋪、古民宅於一體,結構合理,而且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組成了一個建築宏偉、完整的古文物群。這是祁縣明、清時期商業興盛的歷史見證,也是研究我國古代縣城構築、街道規劃、民宅建設和商業網點布局不可多的的實物資料。被中央電視台列入《中國民居精華》系列片,已介紹到國外。祁縣古城明風清韻,古色古香。平面輪廓呈東南至西北長條狀,南北縱長約44公里,東西橫寬約25公里,總面積854平方公里。東與太谷縣相鄰,西與平遙縣接壤,南與武鄉縣交界,北與清徐縣毗連,東南與榆社縣峰巒相依,西北與文水縣隔河相望。祁縣古稱「昭餘」,因「昭餘祁澤藪」而得名。

祁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對梁村古文化遺址考證證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先民們就在祁縣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山西晉中「祁縣古城」



祁縣歷史悠久,因古時有「昭餘祁澤藪」(長雜草的積水地帶)而得名。春秋時,祁地屬晉,當時的祁地,幾乎包括整個晉中平川。公元前556年,晉平公將祁地賜給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為姓,改姓為祁,即歷史上有名的「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祁黃羊。他的城邑在今祁縣的古縣鎮下古縣村。公元前514年,祁奚的孫子祁盈因故被殺,食邑隨之沒收。晉分祁奚之田為鄔(今介休)、祁(今祁縣)、平陵(今平遙、文水)、梗陽(今清徐)、塗水(今榆次、太谷)、馬首(今壽陽)、盂(今盂縣)等七部分。祁縣的境地,基本上是從那時候確定的。

戰國時期,祁地屬趙國。秦代,祁地屬太原郡。西漢初置祁縣。王莽篡漢,改祁為示,後復祁縣。晉代恢復分封制,祁縣屬太原國,縣城遷到祁城村。北魏時,祁縣屬大原郡。孝文帝太和年間,遷縣城於今址。北齊天保七年廢祁縣。隋開皇十年重置縣治,屬并州。唐武德三年,屬太州。後復屬并州。金代,在縣東南之團柏鎮設幘州,縣屬之,不久幘州廢,縣屬晉州,改祁為祈。元大德年間,復稱祁縣,屬冀寧路。明、清兩代屬太原府。民國初年屬冀寧道。1937年底屬山西省第四行政區。解放後屬榆次專區,後改稱晉中地區,1999年撤銷晉中地區設立晉中市。

山西晉中「祁縣古城」



祁縣素以文風著稱。祁縣圖書館現有藏書11.7萬冊,其中古籍圖書5.03萬冊,善本圖書3萬餘冊,數量之多,版本之精,為縣級圖書館少有。宋版書《昌黎先生集考異》系海內孤本,被譽 為「國寶」。祁縣文物管理所館藏文物達4600多件,其中古字畫1000多件。歷代名家如南宋管道升、明唐寅、仇英、藍瑛、董其昌、清傅山、何紹基、錢載等人的真跡,均有所藏。


祁縣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有百餘人。如東漢王允,東晉溫嶠,南朝梁之王僧辯,唐朝溫大雅三兄弟,宋朝王溥,近代渠本翹,還有著名詩人王維、王績、詞人溫庭筠等,社會賢達戴廷式寓居的丹楓閣,就在城內,是顧炎武、傅山等愛國志士聚會的場所。

祁縣古城始建於北魏孝義帝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祁縣古城以其嚴謹、周密的布局設計,精巧細緻的建築工藝,使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廣泛關注。近年來,許多影視劇組紛紛來祁縣拍攝外景。上海同濟大學、上河城建學院等高等學府,更把祁縣顯示明、清建築風格的街道、民居當作實物教材,多次派師生前來實地考察、研究。有關方面將祁縣古城概括為「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個圪道,四十個大院,萬餘間房室」。其間有與喬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馬家等十二處。 1994年一月,祁縣古城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祁縣,將以其輝煌的歷史,永垂史冊,以其燦爛的今天,光照後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者沙龍 的精彩文章:

探尋:室韋部落的淵源
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
探秘 樓蘭古國是如何消失的?
駐馬店古城鄉 關公斬蔡陽
您可能感興趣

傳統村落祁縣唐河底唐氏溯源
明清晉商之祁縣喬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