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遺迹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遺迹

在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考古人員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遺迹


工作人員對龍椅進行初步清潔打包裝箱。北京晨報記者李木易/攝


文化遺產日·故宮


6月11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當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向媒體介紹了近期重大考古發現和一系列文物保護工程。明代大型宮殿遺址的發現,為研究紫禁城和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明代大型宮殿遺迹首現身

昨天上午,故宮公布近期重大考古發現,在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包含由一條東西向明代早期牆基,及其底部的地釘、排木組成的樁承台、夯土夯磚層、建築基槽等遺迹。這是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的牆基以及建築基槽遺迹。


據專家介紹,此處大體量牆基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為明早期,廢棄年代為明後期,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宮廷分區功能的大型牆基。


相關專家現場勘察後還認為,此處牆體基槽底部的黃沙層和含有青灰色有機物的生土層,是距今3萬年至5000年前的後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線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遺存。因此,該處遺迹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對公眾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參考。


單霽翔透露,未來故宮將在部分考古工程現場建立遺址保護區,並通過安裝可清洗玻璃等方式,作為永久展示對公眾開放。


養心殿1890件文物回庫

近日,故宮養心殿內1890件文物開始撤陳,將運回庫房保養,這些文物預計在2020年養心殿整體修繕完成後以嶄新面貌回歸。


在養心殿原狀陳列展示區,1890件可移動文物囊括了傢具、書畫、陶瓷、玉器等多個類別,是研究清代文化藝術發展和理政及寢居空間的獨特材料。


根據撤陳程序,第一步先撤出的是平面陳設,比如玉器、漆器、琺琅、玻璃、盆景、鐘錶等;此後是傢具陳設和帷幔、坐墊等;第三步是宮燈;第四步是超大型傢具;第五步為書畫、帖落、隔扇芯,依次進行。全部文物撤陳工作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養心殿區域文物撤陳工作完成後,故宮博物院還將根據文物狀況,由文保科技部對回庫文物進行更細緻的除塵保養和修復工作。根據計劃,養心殿整體修繕工程預計於2020年完工,屆時,這些文物將以更好的狀態重回養心殿,帶給觀眾更加深刻的文化體驗。


另據單霽翔透露,今年10月,故宮文保科技用房將投入使用,屆時一批養心殿文物將在其中「修養」,目前考慮開放部分修復空間,讓觀眾有機會零距離接觸文物的修復和保養。

毓慶宮將首次向公眾開放


位於故宮內廷東路南端的毓慶宮,在經歷了742天的修繕後,計劃於月底竣工。單霽翔透露,毓慶宮今後將作為一個嶄新的展覽空間向公眾開放,這也是其空置或作為庫房使用近100年來,首次與公眾見面。


毓慶宮建築群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後經一系列改、擴建後形成現在的規模,總建築面積為1898平方米,主要由13座建築組成。毓慶宮建築群原為皇太子宮而興建,而後光緒、宣統等皇帝曾在此處讀書,作為清代統治者接受漢文化思想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由康乾盛世到晚清沒落這一歷史過程。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多次對毓慶宮進行了保養、維護,並於1953年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但半個多世紀以來,毓慶宮未再進行大修。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此次修繕前,毓慶宮區域各處有不同程度損壞,比如屋面瓦件脫灰、鬆動,局部有漏雨現象;椽望糟朽較多,木結構局部拔榫;彩畫脫色風化,下架地仗損壞嚴重;院內地面、散水磚整體極不平順,排水不暢,局部坑窪不平、滋生雜草且多鬆動破碎等等。

文化遺產日·青龍橋火車站


中國鐵路上的百年小站


昨天,在北京青龍橋火車站,演員在進行時空穿越表演。當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 40多名演員身穿民國、清末時期服飾,利用天然舞台演繹中國鐵路百年發展歷史。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征/攝


文化遺產日·周口店遺址


猿人洞挖完土方蓋鋼棚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昨天,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地——周口店遺址免費向公眾開放。遺址方面對外宣布,猿人洞保護棚已經開始鋼結構等方面作業。


當日,周口店遺址管理方向社會公布,去年10月,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啟動。目前,基礎施工方面,採用靜力爆破方式開挖基槽,做到無振動、無飛石、無噪音、無污染,已經完成土方開挖工程,並陸續開展鋼結構、幕牆、綠化等方面的作業。


未來,在洞內搭建完成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後,將有效隔絕自然因素對遺址的直接作用,使猿人洞的保護現狀得到顯著改善。


文化遺產日·古籍特展


晚唐印刷品首次亮相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在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國家圖書館推出「民族記憶 精神家園——國家珍貴古籍特展」,首次展出三件世界印刷史上標誌性珍貴文獻。


這三件珍貴文獻為晚唐五代木版雕刻印刷品,距今均在一千年以上,是早期印刷品實物的重要例證。三件木版雕刻印刷品分別為五代後唐天成二年刻本《彌勒上生經》,晚唐五代刻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五代北宋初刻本《彌勒下生經一卷》。


文化遺產日·圓明園


考古將推進至大水法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今年圓明園遺址考古將推進至西洋樓景區的主景觀大水法一帶。


據市文研所考古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圓明園考古已完成了養雀籠區域近1000平方米的清理工作,並發掘了三合土和磚石構成的地基結構。今年考古的重點區域在西洋樓景區大水法和遠瀛觀一帶,預計考古面積在2000平方米左右,考古工作以清理為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社會 的精彩文章:

端午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文化?
書店被擠爆需提前預約 店主苦惱:很多人是來拍照
甘肅玄奘取經博物館開館 六小齡童為榮譽館長
八旬老人家中牆上作塗鴉 曾畫大貓嚇老鼠
解西漢神奇「魔鏡」謎團:陽光一照能投影
您可能感興趣

重大發現!考古發現明孝陵地宮隱藏秘密
洞內發現神秘建築,或為史前文明遺迹
故宮發現元代宮殿基址 「元大內」終露行蹤
雲南驚奇發現詭異之事,原始森林發現「馬鹿洞人」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重慶璧山發現明代家族古墓群
火星文明或毀於世紀大洪水 發現火星文明遺迹
青銅時代坐姿女屍遺骨 世界考古歷史十大發現
墨西哥海底疑似「巨型遠古遺迹」被發現,或將揭示一文化類型
男子旅遊時發現巨型怪蛋,疑似未發現的龐然大物後代
山西考古重大發現!隋代晉陽宮「浮出水面」
考古發現新疆規模最大青銅時代太陽祭壇式遺址
清朝遺老清理地宮發現的奇異女屍居然是她
河北宣化發現一處遼代墓群 彩繪墓頂保存完好
鳳縣發現明代文廟碑刻 初步鑒別具重要文物價值
瑪雅文明再現 最古老瑪雅時代王室墓地被發現
宮女太監偷情被發現 大明皇帝竟這樣處理
網傳昆明嵩明疑發現恐龍化石
揭露明代冥婚墓,恐怖開棺!竟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