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1925-2008)

30年前,勞森伯格的大型個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為期三周的展覽迎來了30萬的觀展人潮,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響。那時幾乎所有年輕的藝術學子們都有從各地連夜乘坐火車去北京觀看勞森伯格展覽的經歷。而這場展覽也為這些藝術學子們帶來了一場洗禮,這之後許多人的藝術創作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勞森伯格的影響,甚至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30年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再次推出了勞森伯格的大型個展。在這場展覽上,不僅將展出包括1985年勞森伯格中國大展的文獻資料,還會帶來其藝術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四分之一英里畫作》,這幅作品創作跨時17年,由190部分組成,長度約305米。是該作品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展出。


事實上,在1985年勞森伯格大展之後他所接受的採訪中,曾談到了在中國的展覽及經歷對他的創作同樣也帶來了許多的影響。尤倫斯的個展在時隔三十年之後舉辦,重新提出了勞森伯格這個似乎對中國已經慢慢變得陌生的名字,不禁讓我們思考在當下我們繼續探討勞森伯格,及其個展的意義?與此同時,除了在UCCA的個展,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也將在同一年舉辦勞森伯格的大型回顧展,這是勞森伯格去世8年後的首次大型回顧展,而這一系列展覽的舉辦又將會為這位已經過世的藝術家帶來怎樣的新可能?成為了我們關注的核心。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 (1925–2008),《自畫像明信片黑山(Ⅰ)》,1952。明膠鹵化銀照片,14.3 x 8.3 cm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俘虜島的工作室創作《四分之一英里畫作》(1981–1998),1983。

中國當代藝術的「老傳統」?


30年前的1985年11月,勞森伯格在中國美術館大展開幕的第二天,他推掉了原本官方安排的中央美術學院的行程,去到了位於建國門外的一個外交公寓內,觀看一群年輕的中國藝術家正在展出的一個小型個展。


張偉是其中的一位參展藝術家,也是展覽的組織者。作為「無名畫會」的成員,張偉在當時北京的藝術圈已經小有名氣。和他一起參展的其他幾位藝術家是:馬可魯、王魯炎、朱金石、馮國棟、顧德新、秦玉芬,這一群最早進行前衛當代藝術創作探索及實踐的年輕人。


當得知勞森伯格這位大名鼎鼎的藝術家要來看他們的展覽時,張偉覺得他們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因為前一天在展覽上看到的勞森伯格展覽讓他們印象太深刻了。本來他們準備做一件大型的裝置作品「對抗」一下,張偉提議做一個大鳥籠,朱金石則提議蓋一個屋子,用棉被裹起來。但都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些想法並沒有得到實現。


張偉記得勞森伯格是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一個小時,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出現的。這讓他想到了展覽上隨處可見的大電視,上面播放著勞森伯格光鮮亮麗出現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的展覽現場,以及領獎的場面。對這群還在「半地下」狀態生存的藝術家來說,早在60年代就已經成名的勞森伯格似乎自帶一種光環。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鄧小平,「年度人物」封面,由勞森伯格設計。《時代周刊》,1986年1月6日 。


他剛出現,隨行中的一位助手便拿出了一本《時代周刊》,興奮地對所有人說到:「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1月份的《時代周刊》封面是由勞森伯格先生設計的,上面是他創作的鄧小平的肖像。」這一下讓許多人都不太高興,尤其是張偉。對於大家來說,勞森伯格無疑是他們藝術創作上的一位導師,他們希望與他促膝長談藝術,希望得到他的意見,聆聽他的想法。很明顯,當時勞森伯格的助手和隨行的翻譯似乎並不太在意這些年輕藝術家們的想法,只希望所有人能更加了解藝術家本人。

在隨後的交談中,張偉對勞森伯格藝術的價值提出了質疑,勞森伯格回答了一句說:「藝術家不批評藝術家」。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畫冊「勞森柏格作品國際巡迴展」,1985


無疑,在1985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界,勞森伯格的出現就像一個大明星一樣。正如鄭勝天發表於當年《中國美術報》12月份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勞森伯格拖著中國觀眾跨越了一百年,而我們有時像一個孩子一樣,非要把大人惹惱了不可。而大人也只好無可奈何地說一句:『看這孩子!』」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中國美術報》,第22期,1985年12月21日,評論勞森伯格當年的大展。


如果說30年前的中國當代藝術界還是一個孩子,那麼30年後,再次面對勞森伯格的中國當代藝術界,無疑已經成長為一個「青壯年」,具備理解大師作品,甚至與其對話的能力了。


作為當年與勞森伯格交流的其中一員,馬可魯表示:「勞森伯格無疑影響了中國當代藝術界的一撥人,這其中包括黃永砯、徐冰、谷文達都直接受到了他的影響,以及我們當時幾個人中的顧德新和張偉本人。但30年後的今天,很明顯對於中國的當代藝術界來說,這已經是一位』Old fashion』了,就像西方其他的藝術大師之於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界一樣。」


另外一位當年的參展藝術家王魯炎也表示:「勞森伯格將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個展會給中國當代藝術界帶來一些影響,但不可與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日而語了。因為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眼界早已實現了全球化,大家對於他這次展出的作品並不陌生。」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俘虜島的工作室創作《四分之一英里畫作》(1981–1998),1983。


尤倫斯個展


這不禁讓我們重新開始思索勞森伯格的價值,和三十年後尤倫斯舉辦他個展的意義。在既定的藝術史中,勞森伯格被定義為美國波普藝術的代表,是最早進行波普藝術實驗的藝術家,作為從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向觀念波普藝術過渡的一代藝術家,勞森伯格無疑在藝術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然而,他自己卻在多個場合否定了這一標籤。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勞森伯格尤倫斯個展策展人大衛·懷特


在勞森伯格基金會的資深策展人大衛·懷特與基金會理事蘇珊·戴維森的眼裡,這是一位從來不願意給自己設限,並且擁有不斷嘗試精神的藝術家。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 (1925–2008),《四分之一英里畫作》,1981–1998。


大衛·懷特從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與勞森伯格一起工作,一直到勞森伯格去世。他所看到的勞森伯格保持著每天工作的規律,即使很早就已經成名,但成名的生活並未對他的創作造成任何的影響。他一直堅持在創作中的多重可能性。「比如在勞森伯格的作品裡,很喜歡拿多義的詞開玩笑,這總能讓他的作品產生多重的解釋,而不是一種既定的含義。」


而蘇珊則表示,除了工作,勞森伯格也非常享受生活。「他起的很晚,有時甚至是在中午或是下午2點才吃第一頓飯,因為他一般會工作到深夜。他是一個很棒的廚師,很喜歡自己做飯。有時下午釣完魚回來,就會想當天晚上的晚餐要吃什麼,於是把需要的食材寫下來交給人去買。他在做飯的時候從來都不會按照固定的食譜去做,總是會加入自己的許多創意。有時他還會去園子里摘一些調料放進菜里。每一道菜都是一次新的嘗試,就像他對待藝術創作一樣。有時我們看他做飯,就像看他在創作一般。」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 (1925–2008),無題,1982。丙烯、照片沖印副本、布料、紙板,61.9 x 111.1 cm。


馬可魯對勞森伯格也有著類似的看法。「勞申森格最重要的藝術理念在於提出藝術要走進社會的日常生活,並將日常中的許多元素都提取到繪畫中去。」他認為,之所以勞森伯格一直否認自己是波普藝術,是因為在他的創作中,還具有一種知識分子式的追求,而這一追求與後來安迪·沃霍爾所做的現成品藝術直接從消費社會出發是有區別的。因此,勞森伯格其實是從杜尚的「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傳統延續下來,同時又開啟了美國波普藝術流派的一個承上啟下式的重要人物。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 (1925–2008),《個人》(選自「七個字」系列),1982。絲綢、緞帶、紙、紙漿浮雕、墨汁、金箔、手工宣紙、鏡子、有機玻璃盒,109.2 x 78.7 x 6.4 cm。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羅伯特·勞森伯格 (1925–2008),《中國推車/ROCI中國》,1986。丙烯、布料拼貼、布料壓層紙、鋁、物品,266.7 x 670.6 x 152.4 cm。


而在朱青生看來,勞森伯格的重要之處則在於他對於自己以往成就的拋棄。「在勞森伯格還在黑山學院的時候,他的『白畫』創作就已經很有名了。但當他意識到這其實是當時流行的『極少主義藝術』的一個餘暉之後,他果斷地拋棄了。一個人創作了一種可以獲得成功的作品,卻拋棄它重新開拓另外一條道路,並且變成一個新的開宗立派的人物,這種態度和精神大概是我們需要藝術的最重要的理由。」


「因為我們今天既不是看藝術,也不是看藝術家,而是看一種藝術精神,這種精神不斷地鼓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在面對枷鎖的時候敢於去突破它、掙脫它。而勞森伯格就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榜樣,而且這個榜樣如此的傑出,因為當一個枷鎖還沒有形成的時候,他已經尋找到了突破它的理由,而且一生保持著對它的警惕。這種精神是在當下我們中國最有意義的、最需要的一種精神,雖然他已經過世了,但這種精神依舊飄揚在我們的上空,還是有一種昭示性,這大概是我們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勞森伯格和一名西藏官員在其拉薩展覽的開幕式上,西藏展覽館,拉薩,西藏,1985年12月5日。


"勞森伯格年"與未來的可能


事實上,除了於此次6月份在尤倫斯舉辦的勞森伯格大型個展,今年秋天將於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其去世8年後首場回顧展,展覽隨後將巡展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據此次展覽策展人蘇珊及大衛介紹:「回顧展是在勞森伯格去世之時就開始籌備的,已經準備了八年的時間。而在尤倫斯的展覽則是一次巧合。一年前,尤倫斯提到有興趣做這樣的一次展覽,而且希望可以儘快進行,於是在籌備了一年的時間之後,在今年呈現了。」


雖然看起來這幾次在歐洲、亞洲、及美洲的大型個展發生在今年是一個巧合,但這並不影響今年成為「勞森伯格年」。縱觀勞森伯格的成名史,他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的擴大或許經歷了幾個時期。


他的成名最早起步於1951年,26歲的他已經在貝蒂·帕森畫廊舉辦了第一個展覽,雖然在整個50年代他舉辦的4次個展並未取得銷售上的成功,但已經使他成為有名的藝術家。到60年代成為他的在全球影響力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63年他的第一個回顧展在紐約猶太博物館舉辦,1964年,他的「混合繪畫」系列與絲網繪畫系列(1962-64年)代表美國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為其贏得繪畫類國際大獎。


第二個黃金時期則是在1985年到1991年。從1985年在中國的北京及西藏舉辦的大型個展開始,之後的6年時間裡這一展覽巡迴到了包括智利、古巴、德國、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前蘇聯、委內瑞拉等地,並以1991年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展覽告終。

「老傳統」勞森伯格的回歸與他的可能性



勞森伯格在吉隆坡拍攝照片,「 ROCI 馬來西亞」項目的調研之旅,1989年9月。


第三個階段應該是在90年代末期,97年,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了勞森伯格大規模的職業生涯回顧展,並在全球範圍巡展至1999年。自此之後的17年時間裡,再也沒有舉辦過大型的勞森伯格展覽,一直到今年在全世界各地舉辦的勞森伯格大型回顧展及個展。


早期,作為勞森伯格基金會前身的ROCI(勞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組織)在推廣勞森伯格與他的藝術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冷戰時期的80年代,他的展覽所到之處如中國、德國、古巴、前蘇聯,幾乎都被比作和平的使者,被稱讚為屬於全人類的藝術家。正如吳祖光在當年勞森伯格展覽的前言中所寫道的一樣:「在勞森伯格的作品中,我體會到作者的博大精深、善良、悲天憫人的胸懷,這使我非常感動。」


從80年代開始的ROCI,到勞森伯格去世之後的「勞森伯格基金會」,似乎都是在做著同一件事情,那便是持續地擴大勞森伯格的影響力。在當年勞森伯格的地位如日中天時,這一系列全球的巡展自然為其名氣與市場增色不少。他本人也經歷了他作品所到之處的世界各地,這一切都奠定了他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認知度與影響力。但這些影響力在今天似乎更多地停留在學術層面,比起同樣作為波普藝術家的安迪·沃霍爾,其在市場中的號召力卻要小很多。而如今「勞森伯格基金會」這一系列的動作是否會帶來當年同樣的效應,甚至在其市場上有所超越則讓人拭目以待。


無論如何,勞森伯格基金會的策展人大衛表示:「當年ROCI將勞森伯格的展覽帶到中國的首都,讓中國的很多年輕的藝術家看到了自己內心一直渴望的東西,看到有人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東西,成為激勵他們的一個動力,也讓他們有勇氣脫離當時學院與傳統對他們的束縛,更加讓他們堅信自己所想要成為的藝術家之路。」


「今天勞森伯格基金會所能做的毋庸置疑無法與當年的ROCI做比較,因為ROCI所代表的那個時代是勞森伯格親自參與的時代。那時他親自帶著自己的作品去到全世界各地,不僅展示他的作品給當地的人,帶去啟發,同時他自己也從當地汲取了許多的創作靈感,獲得了許多創作的素材,這些都是如今的勞森伯格基金會無法做到的。但我們還是會延續ROCI的精神,希望可以將勞森伯格的藝術與更多的年輕人進行交流。讓所有人能夠分享到藝術的快樂。」


作者:羅書銀


編輯: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三十年後,多圖帶你走近UCCA勞森伯格大展
中國藝術金融引發巨大藝術造富產業鏈
保利春拍「攬勝——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總成交4176萬
藝術群展「遙不可知」:5位英國藝術家回應「距離」美學
倫敦早期莎士比亞劇院考古物件逐漸發掘出土
您可能感興趣

若被老鷹買斷,克勞福德可能回歸尼克斯
休·傑克曼談論唯一回歸金鋼狼的可能性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割腕也不再演邦德,丹尼爾·克雷格為錢回歸
說來你可能不信,回歸曼聯的博格巴更強了
直流電回歸,愛迪生與特斯拉的對決反轉?
凱爾特人仍不確定小托馬斯能否在訓練營前回歸
麥基將和快船進行會晤 他仍保留回歸勇士可能性
洛夫倫正式回歸訓練,但仍可能缺戰槍手
卡蘭尼克可能真走不了了 喬布斯傳作者預測卡蘭尼克可能回歸
溫格:傷愈回歸的維爾貝克看起來無所畏懼
穆里奇欲重返中超 回歸恆大?已無可能性
德普阿湯哥齊齊回歸,也比不上達美和霸道總裁的愛情有意思啊
回歸圍棋本質,阿爾法狗無敵真的那麼可怕嗎?
轉會窗結束後利物浦需做的工作:讓庫迪尼奧全身心回歸,續約詹王,提升伍德伯恩
格林:球隊已經佔據絕對優勢 倫納德回歸也不怕
快船徹底解體,格里芬對保羅和里弗斯不滿不願回歸
威爾希爾:我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回歸阿森納
狂人找到可靠的人,有魔性的曼聯正在回歸
文章回歸家庭,才不是自我的反省,而是馬伊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