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今天的主角是紅脈熊蟬(Cryptotympana atrata),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去年物種日曆里的黑蚱蟬就是它。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還記得它么?紅脈熊蟬,也就是黑蚱蟬。圖片:三蝶紀


如果忘掉了也無妨,新一年的餐桌物種,我們再來說說黑蚱蟬。

黑蚱蟬,蜩中最大者


在中國第一部辭典——《爾雅》中就出現了黑蚱蟬。《爾雅·釋蟲》里解釋:「蝒,馬蜩。」讀音為mián,又名馬蜩(tiáo),指的就是黑蚱蟬。《詩經·小雅·小弁》里這樣寫:「菀彼柳斯,鳴蜩嘒[ huì ]嘒。」,這個鳴蜩也是黑蚱蟬。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就是這貨,夏日在樹上清脆鳴叫的大黑知了,「嘒」正是形容清脆的蟬鳴。圖片:三蝶紀

兩晉時期的文學家郭璞對此有更詳細的解釋:「蜩中最大者為馬蟬。今夏中所鳴者,比眾蟬最大。陶又引《詩》鳴蜩。雲是形大而黑,昔人所啖者。又禮冠之飾附蟬者,亦黑而大,皆此類也。然則《爾雅》所謂馬蜩,詩人所謂鳴蜩,《月令》禮家所謂蟬,本草所謂蚱蟬。其實一種。」


黑蚱蟬剛剛完成羽化,尚未定色,還不黑。圖片:三蝶紀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這個描述已經相當精確了,黑蚱蟬在常見的蟬里是個頭最大的,馬蜩也好,鳴蜩也好,其實都指的是黑蚱蟬。從「雲是形大而黑,昔人所啖者。」就知道,那時候的人就開始吃黑蚱蟬了。

黑蚱蟬,成蟲和若蟲都能上餐桌


今年我們重點來講能好怎。黑蚱蟬能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要不然不會讓它上餐桌物種日曆。黑蚱蟬分布廣、個頭大、數量多,這也是它們能上餐桌的一大原因。眼看天氣漸熱,黑蚱蟬的若蟲在地下待了三五年後也開始漸漸爬出地面羽化成蟲,抓緊時間繁殖,享受短暫的成年生活。


爬到樹枝上準備羽化的若蟲。圖片:三蝶紀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羽化中的黑蚱蟬。圖片:三蝶紀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蟬好吃嗎?回想當年研究生時代,在一位師兄的帶領下與幾位好友在市郊的實驗站捉來蟬的成蟲,去了翅膀下鍋爆炒,味道倒也不壞,只是人多蟬少,年代久遠,已經回想不起箇中滋味。


蟬的成蟲其實並沒多少人吃,吃蟬的人更多的是吃蟬的若蟲,也就是俗稱的蟬蛹、蟬猴、知了猴,叫猴是因為它們快羽化時會爬樹。在之前的物種日曆里已經介紹過,蟬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沒有「蛹」這個階段,所以蟬蛹這個詞是不科學的。在下面的介紹里我們就用蟬猴來指這個若蟲階段吧。


抓蟬猴,只需要一根竹竿在手


抓蟬猴的人一般都在晚上出動,竹竿一頭裹上麵筋就可以粘知了猴。這個方法也不稀奇。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蟬的若蟲——蟬猴。圖片:三蝶紀


在《莊子.外篇.達生第十九》里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蹶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簡單描述一下,就是孔子在樹林里看到一個傴僂的老頭在拿著竹竿粘知了,一出手就是一隻,神乎其技。孔子讚歎說,你手這麼巧,有什麼門道嗎?老頭說,我有方法啊。先得練習拿竹竿,放兩顆彈丸在竹竿頂端不會掉,就很少會失手了,放三顆彈丸也不會掉,就只有十分之一的失敗幾率,如果放五顆彈丸也不掉,捉蟬就能像隨手撿的一樣。光這樣也不行,還得會隱蔽自己,我站在樹下就像樹樁,展開手臂就像枯枝。雖然天地萬物這麼大這麼多,我只看到蟬的翅膀。不管周圍怎麼變化我的注意力只在蟬翼上,這樣怎麼會抓不到呢?


捕蟬。圖片:lqsyw.com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其實和賣油翁的故事差不多吧,鍥而不捨,熟能生巧。這裡不賣雞湯了,劃重點,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那時候就有人用竹竿粘知了了。


吃蟬猴,亞里士多德與法布爾的不同感受


蟬猴好吃嗎?因為沒親口吃到,我也沒有發言權。在魯菜里有一道名吃叫炸金蟬,就是用蟬猴油炸了吃。王朔在《空中小姐》里這樣寫,什麼東西油炸一下,絕不會難吃,土坷垃油炸一下,我想也會變得鬆脆可口。這話有理。昆蟲幾丁質的外殼,加上自身的肉質,油炸味道應當不錯。不只是山東,在很多地方都有吃蟬猴的,而今價格都不菲,都要賣到幾十元一斤,饒是如此也是供不應求,畢竟是夏令時鮮,就一個時期有。可見蟬猴是好吃的。只是有些人吃蟬猴會過敏,這些人就和蟬猴無緣了。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炸金蟬。圖片:nipic.com


不單是中國,吃蟬猴在古希臘備受讚譽,著名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還用了「suavissimagustu」(極致的美味和享受) 這樣的溢美之詞來形容,他說蟬猴皮膚裂開之前最美味,其實就是說羽化前了。順便說亞里士多德還是動物分類第一人,他所創立的幾個昆蟲分目至今還在沿用。


法布爾就是聽了亞里士多德的描述,與幾位朋友捉來蟬猴烹飪共享,最後法布爾得到的結論是:「這道蟬猴回味起來有點像蝦。蟬猴堅硬無比,而且汁水很少,嚼起來簡直就像羊皮紙一樣。我絕對不會向任何人推薦這道菜,哪怕亞里士多德對它讚不絕口。」


看到《昆蟲記》里這段描述我不禁笑出聲,他和亞里士多德在吃蟬猴的感受截然相反,覺得蟬猴難吃。


所以對於蟬猴來說,應當還是油炸、椒鹽、干煸這類吃法更適合,沒有聽到有諸如水煮、白灼、清燉的。法布爾的做法是:幾滴油,一小撮鹽,一點洋蔥炒蟬猴,想來也不會很好吃。


同樣是炒蟬猴,法布爾的做法可寡淡多了。圖片:三蝶紀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文章就寫到這,吞吞口水,希望啥時候能吃上一盤貨真價實的美味炸蟬猴。吃過的朋友們也來聊聊唄,到底好不好吃啊。


三蝶紀

黑蚱蟬,知了猴,亞里士多德都說好吃?



日曆娘今日頭像


蟬科 大坪暮蟬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菠菜燉豆腐,能吃不能吃?
我們是怎樣吃到美味的黑莓和樹莓的?
箬葉傳情你我他,吃光粽子靠大家
鰹魚,舞動在味覺之巔的木魚花
釣魚?鳥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