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尹壯圖上疏犯了乾隆帝的大忌:「盛世」終是夢

尹壯圖上疏犯了乾隆帝的大忌:「盛世」終是夢

尹壯圖上疏犯了乾隆帝的大忌:「盛世」終是夢



本文摘自《飢餓的盛世:乾隆皇帝的得與失》,張宏傑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所謂「議罪銀制度」,是乾隆朝的一項政治發明。有些大臣,皇帝正用得順手,卻不慎犯了過錯,皇帝以為人才難得,不願換人,便罰些銀子了事。尹壯圖卻說,這個制度問題極大。因為它實際上助長了官員們違法亂紀之風,縱容了貪污腐敗的蔓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現的巨額財政虧空,也就是財政赤字,就與議罪銀制度的實行有關。他說:「總督巡撫們自蹈愆尤之罪,皇上聖恩,不行立即罷斥,而令其罰銀若干萬充公,亦有督撫自請認罰若干萬者」,這樣做的結果,素來貪污之人更可以膽大妄為,盜用公款,反正日後查出來,罰點銀子賠上就完了。而清廉之員因為財政緊張,難保任內不出現虧空,因此不得不曲意結好屬下,以求身後出現虧空時得到他們的幫助。「在桀驁者藉口以快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者亦不得不望屬員之做助。日後遇有虧空營私重案,不容不曲為庇護。是罰銀雖嚴,不惟無以動其愧懼之心,且潛生其玩易之念」。


尹壯圖請求皇帝「永停此例」。


皇帝的第一反應是提醒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存拒諫之成見,不要像那些庸主一樣,見了批評就暴跳如雷。為了表明這個姿態,在尹氏摺子的第一段後,他提筆批道「不為無見」,也就是說,挺有見地。


皇帝很清楚議罪銀制度確實易生弊端。特別是和珅當政後,將議罪銀制度化了,大臣們所犯只要不是重罪,大抵可以在交納罰銀後,從輕發落。這其中難保沒有一個兩個原本應該重處的漏網之魚。

不過皇帝自有其苦衷。和珅將議罪銀制度化,是為了給皇帝弄些零花錢。數量巨大的罰銀由此滾滾流入皇帝的小金庫,用於皇帝的額外開支,比如南巡路上花用,生日時的賞賜。如果沒有這筆銀子,皇帝的手頭馬上會困窘起來。更何況,一項制度的好壞,關鍵是看執行得怎麼樣。皇帝認為自己的英明一如既往,能夠把這個制度的弊端降到最低限度。因此筆鋒一轉,他又說,人才難得,「朕以督撫一時不能得人,棄瑕錄用,酌示薄懲」。事出有因,人我兩便,似乎並無大的不妥。


在自我辯解完之後,皇帝又提出一個問題。皇帝說,凡言一事,要有據才能有理。尹氏所言「各省督撫借罰銀為名,派累屬員,至倉庫多有虧缺」,這是尹氏的主觀臆測呢,還是有實在證據?皇帝認為,大清正當全盛之日,怎麼會出現「倉庫多有虧缺」的敗政?「壯圖即為此奏,自必確有見聞,令指實覆奏。」


也就是說,請尹壯圖為自己的建言提供一兩條事實證據。


皇帝熟知官員們往往既圖敢言之名,又不肯得罪人,所以其議論讀起來慷慨激昂義憤填膺,細究起來,卻不牽連具體的人和事。對這種「巧偽之習」,皇帝一直十分討厭。如果你尹壯圖果然有理有據,那麼對不起,請你別怕得罪人,交代出一兩個來。


讓無職無權的京官去抓地方官們的犯罪實據,是多麼不現實。如果是稍微乖巧點的官員,揣測皇帝批覆之口風,自然能領會到皇帝的不悅。皇帝的拒諫之心已顯露在字裡行間,最聰明的應對無過於及時轉舵,回復說自己並無證據,建議也確實荒唐,經聖主教育已經恍然大悟,等等等等。雖然丟了面子,卻可以安全保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密絲綢之路:路上的大咖是軍隊而非商人
《孫子兵法》為何火爆西方
民國政要工資:蔣介石還沒有胡適掙得多
中共元老評彭德懷:「不捧」領袖,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