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名詞解釋: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有專用名詞,叫做靠。護背旗也叫靠旗。

一般可分以下幾種: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硬靠,又叫作大靠。在靠背的背後綁著一個皮鞘,皮鞘里插著四面三角形的靠旗子。這種帶靠旗的靠叫作大靠,或叫作硬靠。一般武將都穿大靠,再襯上四面靠旗,看上去特別顯得威武、勇猛。如果舞台上站著四名或八名披著大靠的武將,每個人都張著胳膊把下邊兩片下甲提溜起來,昂首挺胸、威風凜凜,那麼,給人的感覺就有千軍萬馬之勢了。這就是京劇服裝所起的特殊作用。靠的形狀採取這樣的設計,主要為的是渲染氣氛,便於舞蹈。


靠旗是插在背後的三角形的四面旗子,又叫護背旗。旗上有用各種綵線繡的龍紋。每面旗上附有一條彩色飄帶。動作時,旗子連同飄帶飛揚招展,瀟洒優美。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說法一、靠旗在實際生活中是沒有的。很難想像穿著鐵葉子做的鎧甲,背後插著四面靠旗,那樣怎麼能夠進行戰鬥呢?有人認為靠旗是從古代傳令旗變化而來的,這只不過是一種猜想,沒有任何根據。在舞台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四面旗子與發號施令沒有任何聯繫。而且令旗只有一面,怎麼發展也不會發展成四面。再說靠旗是插在背後,不是插在脖子里,也不能隨時拔下來。因此,靠旗只是一種裝飾性的舞蹈工具,是為了渲染武將的威風,顯示錶演者的技巧,增加舞蹈時的動態美,以此來幫助塑造人物的一種專用舞蹈工具。後來,由於一些京劇表演藝術家運用靠旗設計了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把靠旗從一般的舞蹈服裝裝飾又發展了一步,變成了高難度技巧的一種輔助工具。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說法二、多數人都以為古代根本沒這種玩意兒,只是為了增添戲劇的裝飾效果,以彰顯人物的威武形象而已,少數則認為具有「號旗」作用,或以顏色區分敵我。實際不然——藝術源於生活。護背旗應該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起碼在隋、唐即非常流行,作用是阻擋後方射來的弓箭。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靠的結構很複雜,全身共有綉片31塊,其中有3塊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圍靠領,象徵武將;單用兩塊靠腿者,象徵丟盔卸甲的敗將,幾有符號意義。 其材質以絲綢或薄棉布為主,形狀倒並不一定是三角的,也有長方形或方形的。千萬不要小看薄薄的絲綢,其緻密程度和韌性都非常高(現代防彈技術證明,多層絲綢疊加甚至可以阻擋子彈!),隨風飄舞之時,更有衰竭弓箭殺傷力的作用。這種防具主要供騎兵使用,因為戰馬的飛奔正好可以增強旗幟的飄揚和舞動,對弓箭的擾動更強。後來,「護背旗」還傳到了日本,並發展為「母衣眾」,改進為用細竹枇支撐的半球狀防具,也拖曳在騎兵身後,據測試可以抵擋70-80%的後方流矢。


日本武士使用的「母衣眾」


當然,「護背旗」或「母衣眾」也存在其弊端,就是增加了空氣阻力,影響馬匹的奔跑速度(三角形的阻力最小,所以說京劇中的造型也許是非常尊重歷史的),但跑得慢點,總比被利箭穿心,立馬死翹要好的多。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雲南的表演藝術家關肅霜,在打出手的時候,就運用靠旗杆的彈力,把對方的兵器彈回去。我們知道,通常打出手用手、用腳、用腿來進行一些動作。可是,關肅霜卻利用靠旗杆的彈力來進行表演,這就加強了緊張、驚險的效果。又如,天津表演藝術家厲慧良,他在《金沙灘》這齣戲中的一次下場以前,就把兵器——鞭,拋在半空中,然後,一轉身恰好鞭就落在四面靠旗的夾縫裡邊,同時顯示一個很威武的亮相。構成了一個很優美、予人以很精確感覺的造型。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威風凜凜的護背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文玩 的精彩文章:

至今都應當算是的最為科學的吸煙方式
埃及發現隕石首飾 揭開千年謎團
民間收藏:海黃五美天趣香
那些曾經拍出千萬的手諭 華清宮見證歷史
您可能感興趣

彪悍的美國大兵 威風凜凜
動漫里帥氣拉風的刀劍客,威風凜凜且實力強大
清末老照片,威風凜凜的大清官員,和略顯霸氣的強盜
威風凜凜 動漫十大刀客
雙面卡蘭尼克:威風凜凜 黯然狼狽
威風凜凜的肌肉狗,遇上美女很溫柔
霸氣外露 冒險島2大神島民自製威風凜凜街霸頭像
在中緬戰場上廣泛使用的日本戰鬥機,威風凜凜,各國聞風喪膽!
十二張晚清罕見老照片,盛裝的婉容、洋人童子軍、威風凜凜的官員
國畫名家季則夫筆下的老虎:威風凜凜、氣勢逼人!
威風凜凜,勞力士潛航者間金藍鬼腕錶品鑒
《影》幕後照吳磊面如冠玉 揮舞兵器威風凜凜
殲-31新造型曝光,威風凜凜「帶刀」上場,更顯霸氣側漏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軍裝照,威風凜凜卻虛有其表
直擊大清朝重臣珍貴泛黃舊照,左宗棠一臉正氣,張之洞威風凜凜!
水滸中老虎有四,兩隻威風凜凜,一隻虎威全無
威風凜凜的貓型盔甲,只能遠觀不可褻玩啊
這幾樣東西讓男人補腎固精,大顯雄風床上威風凜凜
感受新澤西號戰列艦之巨,艦炮挺立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