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這件事的背後蘊含著怎麼樣的習俗?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圖為美猴王身著「弼馬溫」官服


一方面,猴與馬的形象一再出現於今天的內蒙古、陝西、四川和河南的考古遺址中似非偶然,那多少意味著畜猴避馬病習俗存在的可能。另一方面,漢代人喜歡利用諧音討吉利,從山東鄧廟出土的畫像、陝西西安南郊繆家寨、河南南陽市出土的陶塑,都可以證實其都利用「猴」字的諧音博取「得爵封侯」的彩頭。


1猴防馬病


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這件事最初是從吳承恩的《西遊記》中獲知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很傷腦筋,就想給他封個官。天庭里有很多馬,沒有人管,就讓孫悟空管馬,封為「弼馬溫」。

中國的歷朝歷代沒有「弼馬溫」這樣的官名,為什麼叫「弼馬溫」?原因很簡單,「弼馬溫」諧音「避馬瘟」,就是「避免馬得瘟疫」。據說猴子可以讓馬不得瘟疫,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給孫悟空取了這麼一個名字是有當時背景的,並非胡來。


李時珍《本草綱目》卷51「獼猴」條:「養馬者廄中系之,能辟馬病。胡俗稱馬留雲,梵書謂之摩斯吒。」李時珍曰,「《馬經》言,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西遊記》之所本。」原來母猴每月來的月經,流到馬的草料上,馬吃了,就可以避馬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有過這樣的記錄,所以吳承恩寫《西遊記》時,有這麼一個設置並非完全無所依據。明代有個叫謝肇淛的人在其《五雜俎》卷九中說:「置狙於馬廄,令馬不疫,」接著又提到:「《西遊記》謂天帝封孫行者為弼馬溫,蓋戲詞也。」他說這是搞笑的說法,但不是沒有來歷的,「弼馬溫」就是避牛馬的瘟的諧音詞。


這些多是文字資料,2008年我到南京博物院,從南京博物院右側的院子里經過,發現右邊的院子里有很多拴馬柱,這都是明清時代的拴馬柱,有趣的是拴馬柱上都刻有一隻石猴。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南京博物院拴馬柱


2011年,我去西安碑林,碑林裡面也有一堆的拴馬柱,都是從陝西那邊的農村民間收來,擱置在院子里,上邊也刻有猴子。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西安碑林的拴馬柱

為什麼養馬的地方總要養一隻猴?這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長久以來,明清時代,人們就相信猴子能避免馬得瘟疫,其實不止停留在明清時代,這個是早有來歷的,類似的信仰和習慣也見於十三、十四世紀的日本,在鎌倉時代的繪卷中有馬廄旁畜猴的描繪。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王迅在日本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論證。他舉出唐末五代時韓諤《四時纂要》所載:「常系獼猴於馬坊內,辟惡消百病,令馬不患疥。」


北宋許洞《虎鈐經》卷十「馬忌」條說,「養獼猴於坊內,辟患並去疥鮮。」


再往前追,可以追到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它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術》曰: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現在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唐、宋、明、清以後的這些想法都是有淵源、有來歷的,最早我們可以追溯到北魏。


以上我所引用的一些文字資料,事實上錢鍾書先生在他的《談藝錄》里都講到了,但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我就偏不信邪,這種說法真的只是從《齊名要術》開始的么,更早之前就沒了么?即使沒有文字材料,還有圖像材料,因為有圖像材料,讓我找到了突破口,至少我還可以往前追,不受錢鍾書先生的限制,先舉個例子,干寶《搜神跡》曾提到西晉永嘉年間將軍趙固愛馬忽死,郭璞利用猿猴使死馬復活:

「趙固所乘馬忽死,甚悲惜之,以問郭璞。璞曰:『可遣數十人持竹竿,東行三十里,有山林陵樹,便攪打之,當有一物出,宜急持歸。』於是如言,果得一物,似猿。持歸。入門見死馬,跳梁走往死馬頭,噓吸其鼻,傾之,馬即能騎,奮迅嘶鳴……」郭璞的故事可以說是一個上推到晉的線索,由此或可再追到漢代。


文字材料若要再往前追到漢,我只能找到不完整的間接的材料,東漢王延壽的《王孫賦》曾長篇形容猴子的形貌、棲息的環境和動作特色。在賦的最後有這樣兩句話,「遂纓絡以靡羈,歸鎖於庭廄」。賦中沒有說系猴於庭廄有防疫的作用,但可以證明東漢有系猴於庭廄這樣的事。


錢鍾書先生講得還是對的,因為明確提出猴子可以讓馬不得病的例子的確是見於《齊民要術》,但是《齊民要術》也是引自一本書,叫「《術》曰: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賈思勰在講這話的時候是引的當時存在的一本書,這個《術》究竟是一本什麼書?根據《齊民要術》校釋者繆啟愉先生考證,指出《術》當是雜錄辟邪厭勝之術而成書。賈思勰既然引自其時存在的書籍,畜猴以避馬病之說就有可能再往前追溯。《術》這本書今天已經失傳,在它之前我們確實已經找不出文字記載再談這個事的。


1973年6月在甘肅金塔縣漢代居延肩水金關遺址出土了一件木版畫,畫的主題是猴、馬和人。在長25.5厘米、寬20厘米拼接而成的木板左側,以極簡的筆觸畫了一棵樹,樹下栓一匹馬,馬背上方有一隻描畫極簡、兩手攀援在樹枝上、兩腿分開的猴子,另有兩隻姿態類似、但較小的猴子攀援在左右側的樹枝上。畫面下方站立一人,一手執鞭,像是養馬人。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甘肅金塔縣漢代居延肩水金關遺址的木版畫


過去一直不見有人解釋這方木板的意義。如果考慮到畜猴避馬病之說,漢代邊塞多養馬以及金關邊塞會經常和草原游牧民族接觸,猴與馬的木版畫在金關發現。其意義不難猜測,漢時為了對抗匈奴,在邊疆上一定養馬,有猴的地方可畜猴於廄,沒有猴子的北方和西北,只能以畫猴代之,就像我們民間習俗挨家挨戶門口貼門神,我們內心同樣相信那有辟邪賑災的作用。


另一件證據是河南密縣打虎亭一號漢墓南耳寺西壁石刻畫像描述馬廄有四五匹馬正在吃著馬料。每匹馬前有一根拴馬的柱子,有的拴馬柱上刻有猴子等形象,順著我們剛才的思路,這個猴也是有意義的。


不僅在河南,在四川成都曾家包出土了東漢墓畫石像,這個地方同樣有個拴馬柱。陝西旬邑百子村東漢墓壁畫上,有根拴馬柱,立柱頂上有一塊形狀不易辨識,據發掘人描述,像「蹲踞一黃色小獸」。順著我的理解,我認為上邊是一隻猴子。


以上這些雖然不能直接證明畜猴以防馬病之說的存在,但猴與馬一再出現於今天的內蒙古、陝西、四川和河南,似非偶然,多少意味著畜猴避馬病習俗存在的可能。我的故事還沒說完,再往前追可追到戰國,但越往前追材料越少,模糊性也越高,戰國齊故城臨淄出土的半瓦當紋飾上可以看到有樹、有馬,馬拴在樹底下,有鳥、有猴,說明這樣的藝術母題在戰國時已流行於齊地。我懷疑他們可能已寓有猴防馬病或馬上封侯的意義。


2馬上封侯


在鄂爾多斯草原地帶曾多次徵集到一種小型騎馬銅垂飾。王克林、田廣金、郭素新等學者都將騎在馬上的人物看成是人,認為是西周至戰國晚期之間草原騎士的形象,稱之為騎馬銅人飾。不過,吉林大學林澐教授引用美國著名學者艾瑪邦克之說,認為在中國西北和內蒙古各地採集的這類垂飾或小護身符不是騎馬的騎士,而是猴子騎在馬上,表示「馬上封侯」之意。我通過對歷史上一些圖像資料的研究,也覺得這是猴子騎在馬上,蘊含「馬上封侯」之意。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古代小型騎馬銅垂飾的線圖


邢義田老師認為這些造型是猴子騎在馬上,表示「馬上封侯」之意。


就草原游牧民族來講,他們認為猴子可以避免馬得瘟疫,這種觀念傳到中原,中原有些藝術品和文字記載也提到這樣的想法。在文化交流的情形下,類似的藝術母題在不同的環境里,可以同時蘊含多重或不同的意義。中國人最喜歡的就是升官發財,古人很早就有「馬上封侯」這樣的話。馬上封侯一說要能成立,還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古代「馬上封侯」和我們今天講的「馬上封侯」意義稍稍有點不同。今天講的「馬上」是立刻,古代的「馬上」是馬背,最有名的例子要屬劉邦的「馬上治天下」,即指在馬背上。中國人就是喜歡用諧音字,這個「侯」諧音猴子的「猴」。在所能見到的此類造型藝術中,其表現形式大約可分為兩類,其中一類表現形式是在馬背上畫個猴子就是馬上封侯了,還有一類是人立於桂(貴)樹下,或騎或立在馬背上,樹上有雀(爵)或有猴(侯)正要攀援而上。


馬上封侯,我現在找到宋代黃庭堅《次韻胡彥明同平羈旅京師寄李子飛三章》曾有「原無馬上封侯骨」句。這是我所能找到「馬上封侯」一詞最早的例子。此處的「馬上」仍為傳統馬背上之意,跟我們現在的漢語意思還是有點區別的,主要指在馬背上建軍功。


這樣的東西在漢代就有,2004年夏天我到鄭州河南博物院參觀,在「河南考古成果特展」的展場中見到一件南陽市出土的陶俑。這是一件在河南經常出土的漢代陶馬,也是一件明確的出土品。有趣的是騎在馬上的不是人,而是一隻不折不扣的猴子。其特徵主要在頭部,突吻大眼,一眼即能認出是猴不是人。這是南陽出土品,應該利用的是諧音,象徵馬上封侯。


如果只有這一件材料,說服力還不夠,最好能有多幾件。第二件見於2007年《考古與文物》第二期。這一期報道了陝西西安南郊杜陵邑北側繆家寨漢代廁所遺址發掘成果,在這一遺址中出土一件釉陶騎馬俑。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陝西西安南郊杜陵邑北側繆家寨漢代廁所遺址出土的釉陶騎馬俑


簡報描述如下:「為黃褐色釉陶,捏塑而成,細部簡單刻畫。馬做昂首嘶鳴狀,其上所騎為一猴子,圓眼尖腮,面向左側,似在左顧右盼,極為生動。」從《考古與文物》封里刊的原件彩圖來看,馬上的騎者確是猴子,不是人。


第三件見於《考古》2007年第三期,這一期刊載了山東東阿縣鄧廟漢畫像石墓出土的畫像石。報告描述:「前室北面橫額畫像畫面左側為一連理枝樹,樹上有六隻鳥及兩個巢,樹左側立一馬,馬上站立一童子,樹右側側立一人一猴。」樹右側一人披髮,和馬上童子髮型相同;所謂的一猴,正在樹下做爬樹狀。此猴面突吻大眼,和其他兩人造型明顯不同,可以清楚無誤地斷定為猿猴。

孫悟空為什麼被封為「弼馬溫」



山東東阿縣鄧廟漢畫像石墓前室北面橫額畫像(局部)


這幅畫像中,立在馬上的是人,猴正攀援上樹,表現出「馬上逢(封)猴」的樣子,其寓意為馬上封侯。考古報告斷定此墓時代屬東漢晚期。


漢代人喜歡利用諧音討吉利,馬上封侯即是一例。從山東鄧廟出土的畫像、陝西西安南郊繆家寨、河南南陽市出土的陶塑,可以證實它們都利用「猴」字的諧音,博取「得爵封侯」的彩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傳媒 的精彩文章:

蝙蝠飛進宿舍4個女生輪番報警 110:不堪重負
網友探秘獨自進崑崙古洞,竟發現真龍!
男子發現自家廁所下水道堵塞 打開後令人恐懼
揭秘:女生入伍體檢絕密過程
超震撼!修路挖出超級巨獸
您可能感興趣

孫悟空為什麼叫孫悟空
馬瑞芳:官封弼馬溫,這可是孫悟空妥妥的黑歷史啊
孫悟空為什麼討厭別人叫他弼馬溫
孫悟空為什麼叫孫悟空?孫悟空名字的由來
玉帝為什麼只給了孫悟空一個弼馬溫的小官?
孫悟空封為「斗戰勝佛」有何深意?原來孫悟空只是封菩薩!
孫悟空辭掉弼馬溫一職,玉皇大帝為什麼要捉拿他?
孫悟空憑什麼「齊天」
「弼馬溫」官並不小!是誰逼走了孫悟空?
孫姓|孫悟空為什麼姓「孫」
孫悟空被天庭第一次招安,玉帝為什麼封他做弼馬溫?玉帝有深意
孫悟空為何討厭別人叫他弼馬溫?
孫悟空為什麼敢大鬧閻王殿?
唐僧趕走孫悟空,因那悟空懷了白骨精與唐僧好事?
最給孫悟空面子的妖王,能喊「弼馬溫」卻不喊
孫悟空為什麼不能帶著唐僧飛
武曲星君是什麼官,為何有資格向玉帝推薦弼馬溫給孫悟空?
孫悟空被封弼馬溫,豬八戒上天庭直接封天蓬元帥,他真比悟空強嗎
為什麼神仙都幫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