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

把照片「喀嚓」一裁,變成16:9的畫幅,上下加兩條黑邊,配上中英文對白,大片范躍然而出,一個APP居然就「秒火」了。點子看上去很簡單,為什麼之前沒人想到?我們為什麼常年糾結於4:3、3:2和什麼黃金比例?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黃金比例?照片尺寸其實是亂來


如今如果你問照片的主流比例是多少,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是3:2。但問及為何是這個比例,得到的答案更多是:3比2是黃金比例呀!但這種概述是很值得推敲的,3:2的比例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使用的標準,而是在相機的歷史演變中確定的。雖然有接近黃金分割比的因素,但還有更多的人為認知原因。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黃金分割是很好的解釋,但並不是採用3:2畫幅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們再來看一下其他的產品設計,特別是更大尺寸的膠片機,我們會發現6×4.5、6×5、6×6、6×7、6×8、6×9、6×17,或者是大畫幅4×5、8×10、10×12、17×20,什麼尺寸都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尺寸讓人眼花繚亂。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相機發展至今,到底畫幅是依照什麼標準定的呢?


那麼究竟這些尺寸是怎麼來的,科技進步究竟淘汰了什麼相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歷史趣談吧。

攝影初代 照片比例全看相機咋造


如前所述,照片尺寸並不是完全遵照黃金分割比來的,很多照片尺寸其實是非常隨意甚至略帶奔放的,那麼在攝影興起之初,為什麼人們就沒有規定一下照片的尺寸與比例呢?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更大畫幅下,膠片的尺寸更加隨意


問題答案很簡單,在那個年代,造膠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非常大畫幅的相機,才能拍出看著說得過去的照片。而光學設計更是難上加難,人們能夠設計出一款足夠滿足拍攝條件的相機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哪裡還顧得上這款相機具體的畫幅比例呢?而且,在那個年代,無論是濕板、火棉還是最初的銀鹽膠片,都是靠調製與裁剪的,需要多大尺寸就找膠捲廠商生產多少尺寸。而你到底使用方畫幅還是長畫幅,具體比例根本沒人在乎。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濕版攝影的年代,尺寸全看攝影師

其實,到1900年之前,膠片都處在大畫幅階段,那時拍個照片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當時大家更多的是在解決鏡頭像場問題,而沒有考慮到相機尺寸。比較有名的是柯達1905年推出的攜帶型摺疊皮腔機(風琴機),但是使用的仍然是大畫幅底片。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柯達風琴機雖然考慮了便攜,但是沒有敢使用小尺寸底片


直到1900年,一個叫布朗尼的人為柯達設計了一款Brownell No.1(不要和Bronica混淆哦)的超小型箱型相機(相對於當時是超小型),採用了一種名為117的膠片,才進入了小型化相機的時代。而這種117膠捲,正是大家熟悉的120膠捲的前身。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120膠捲機的畫幅,考慮更多的是技術和價格因素


雖然120膠捲定型要早於135膠捲(120為1928年,135膠捲定型為1934年),不過120膠捲的普及沒有135膠捲來得快,直到28年後祿來問世,120才被世人所接受,但此時徠卡已經風靡一時。因此,雖然120膠捲在日後得到了突飛猛進發展,但是由於沒有一個大家習慣的尺寸標準,因此各個廠商各自為政,以自家技術為依託,相繼出現了6×4.5、6×5、6×6、6×7、6×8、6×9和6×17等多種規格。

135膠捲 3比2的習慣更多因為徠卡


135膠捲誕生於1913年,奧斯卡·巴納克認為當時膠捲相機太巨大,於是自己定製了一款35mm高度的膠捲,並且為此設計了一款相機,這款相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徠卡。


和其他相機的畫幅尺寸一樣,徠卡使用3比2,並不是精心設計的,或者說並不是專門為3比2這個被認為是黃金比例的尺寸而設計的。與其他品牌一樣,實現徠卡相機已經相當不易,哪裡還顧得上3比2的尺寸呢。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徠卡原型機創立了135膠捲系統,第一台相機為Ur-Leica

不過大家會發現,即便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相機工藝已經完全純熟,120畫幅仍然有各類比例的存在,但是135畫幅的尺寸卻相當統一,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有兩個原因:


1、幾何原理。這裡我來解釋下這個看似為黃金分割比例的3:2是怎麼來的。一套相機系統具有相同法蘭距,在早期定焦鏡頭,也就具有近似的像場大小。而早期徠卡鏡頭的成像圈大約為44mm,因此如果在44mm的圓上截取一塊寬為24mm的長方形,那麼邊長正好為36mm,也就是3比2的尺寸。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徠卡設計相機時沒有特別關注照片比例,照片比例是依照成像圈而來的


2、為何135相機延續了徠卡,而120畫幅沒有統一呢?(布朗尼相機的比例為6×6)相機越小,對相機精度要求越高,對鏡頭的要求則更高。120相機的真正普及源自祿來(同為6×6),但是普及程度遠不及徠卡,而且自祿來後,上世紀50年代之後,哈蘇、瑪米亞等諸多廠商也加入了120陣營,因此同行競爭間,多類比例尺寸便得到延續。而對於135畫幅來說,徠卡幾乎是行業內一家獨大,起初的多種135相機幾乎都以其為樣板仿製,因此3:2的畫幅得到了更多認可。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尼康相機底片比例經過了7年的演變,從24×32到24×34,最後定型為24×36


其實在135畫幅上,也出現過一些其他尺寸,例如尼康最初幾年採用了24×32mm和24×34mm,但是由於徠卡在全球的影響力,因此尼康、賓得這些單反廠商,在50年興起時也按照前輩的習慣採用了3比2畫幅,因此135畫幅下,相機比例才得以統一。


數碼時代 4比3為了更充分利用像場


4:3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比例,特別是在視頻領域。從電視機誕生之初就有4:3這一比例。攝像機雖然也是使用135膠捲,但是是縱向過片,因此每張影片的大小為21.95×18.6mm。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同是135膠捲,相機和攝像機的比例是不同的


但是在數碼時代,這種比例似乎是在一夜間變成了一種非常統一的規格,特別是在手機與小型相機上,與稱霸世界的3:2形成了勢均力敵之勢,其實這一切同樣源自於技術的局限性。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如今4:3畫幅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


當3:2已經成為一種審美習慣時,4:3突然崛起,並不是因為它更出色,而是因為在數碼時代,影像技術出現了一次「倒退」。隨著時代改變,人們不再喜歡體積巨大的相機,因此例如手機攝像頭、小型數字相機如雨後春筍般到來。


在上世紀60到80年代,一場光學設計的全球競爭悄然打響,從德系徠卡蔡司到日本的尼康佳能,大家不計成本、不計體積重量開發了一大批如今看來仍然是怪物一樣的鏡頭。但是到90年代,人們發現雖然精密設計已經可以把鏡頭光學素質做到極致,但是有兩個問題卻突然出現:小型化與成本控制。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4:3畫幅成為了小機器的福音


在小型化低成本鏡頭上,大家最大的問題是像場不夠用了;而且由於當時感測器技術有限,無法把CCD的長度做到很長,因此人們需要儘可能地在小體積上實現更高像素,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比例做得更方!大家知道,所有幾何圖形中,對角線距離相同,圖形越接近圓形,圖形面積越大。因此,雖然早期數碼相機仍然是3:2,但是二十一世紀之後,很多廠商開始使用4:3的畫幅,在這種比例下,可以儘可能在低成本感測器和鏡頭設計上,實現高像素。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4:3畫幅可以更合理利用像場,並且提高數碼集成程度


本來,實現比例轉化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由於視頻膠片的尺寸一般為1.33,也就是4:3,因此這類畫幅很快就可以被人們接受,並沒有出現太多的阻力。


現在看來,4比3畫幅,仍然是小型節省成本與降低研發難度的重要方式!


未來市場 寬畫幅更適合現代傳播


在未來,照片畫幅會不會發生轉變呢?或許這不會再取決於相機的照片尺寸,而更多得會受到媒體設備與影視設備的影響。


說到電影,16:9甚至21:9的畫幅現在都已經非常常見了,為什麼電影要用更寬的熒幕來展現呢?其實並不是為了使觀眾的視野更大,而是因為如今我們的顯示質量越來越好,我們可以離屏幕更近了!如果想要提升視野空間,更高的熒幕,也就是更接近半球型或者方形的熒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說直接點,目前的IMAX技術,就是這麼做的。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如今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離得更近我們需要更寬的熒幕才能提升視野感受


那麼為何現在的電影如此熱衷於16:9呢?原因是,我們如今的投影質量和顯示質量,使得我們可以離屏幕離得更近,而現實的播放環境也決定了我們註定會離屏幕更近。在近距離觀看時,上下距離的影響已經變得很小了,而左右更寬廣,會使我們獲得更好的視野效果。


既然16:9這麼有大片范,過去為什麼用3:2?未來,傳播媒介也會對相機市場產生影響


那麼,照片尺寸是否會跟著影視比例而發生變化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如今一些手機已經把照片的原始比例調整為16:9,這種比例更加適合手機拍攝,照片在瀏覽時更加符合16:9的屏幕顯示。但是在專業設備領域,照片輸出仍然有巨大的需求,因此3:2或者是方形畫幅,還不會改變。


不管怎麼說,在攝影誕生的前期,照片尺寸更多是受到技術的限制,而在百年之後,人們對於畫幅的觀念更多的在於傳播與視野習慣,不再會因為設備需求而妥協。未來,我們可以預測到在幾十年內,3:2和4:3依然是數碼設備的主流比例,但是16:9會更多的在手機等交互媒體設備上出現。尤其是在攝影與攝像相結合的時代,寬幅設備會更加受到廠商和消費者的追捧。


(作者:龔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洗髮水裡為什麼也有防腐劑?
看看80年代土豪標配:10大最酷發明你有幾個?
10大「遺落的都市」,你知道幾個?
暗能量是種錯覺?
在德國精神病院實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您可能感興趣

這10隻口紅從2016火到2017,你有哪只了?
2016,過去的這一年,你是否有遺憾?
2016年,你錯過了什麼
這就是2016年的你
是什麼讓175的你看起來只有168?
2016,再見;2017,你好!
再見,2016!拼了,2017!
2016,感謝有你 2017,我們精彩繼續
不管你150,160,170,都可以這樣穿!美爆了
都說2016年飛出了好多隻「黑天鵝」,那2017呢?
2016年,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2016年倒計時將會多出一秒:5,4,3,2,1,1,0
2016,就用這12首詩和你道聲再見
2016,被猴耍了一年;2017,好好抓住雞會!
2016年你沒有買這最火的10款口紅,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練啥丨是什麼讓175的你看起來只有168?
你的2016年過的怎麼樣?
再見!2016,你好!2017!
再見2016,你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