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面對核威脅,人類該何去何從?

面對核威脅,人類該何去何從?

2015年8月23日上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政府在天安門地區及長安街沿線舉行了盛大的閱兵預演活動。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70年後,人類在享受世界和平的同時更應該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立場。


人們在慶祝和平的喜悅之時,更不應忘記和平的來之不易,日本就曾因戰爭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日本敗局已定,為了迫使其儘快投降,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造成了日本極大的人員傷亡及環境破壞。70年後的今天,人們或許以為核武器的威脅正在逐漸消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核威脅正在迅速膨脹並向著人類步步逼近。


面對核威脅,人類該何去何從?圖片說明:1945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原子彈爆炸後衝天蘑菇雲拔地而起。圖片來源:509th Operations Group via Wikimedia Commons

面對核威脅,人類該何去何從?圖片說明: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造成的滿目瘡痍。圖片來源:Maarten Heerlien/Flickr, CC BY-SA


當核彈在市區內爆炸時,究竟會發生什麼?


1945年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事件造成了兩地民眾的極大傷亡。據統計,此次原子彈爆炸事件導致廣島約13萬5千人失去了生命;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有6萬餘人喪生。原子彈爆炸引起的強烈衝擊波造成附近所有的建築物被毀壞殆盡,處於爆炸中心的人們更是像原子分離那樣身體瞬間分崩離析。6千多度的高溫、強烈的衝擊波使得廣島和長崎瞬間被夷為平地;大量的輻射塵散入到空氣中更是使成千上萬人在放射性物質的輻射中一步步走向死亡。


在救治傷員的過程中,廣島90%以上的醫護人員都受到了嚴重的身體創傷甚至不幸喪生。然而又由於當地的醫療人員及醫療設備主要集中在市區,不能及時調動,所以日本的醫療隊伍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爆炸事件。目前世界上的很多城市中(無論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也存在這種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當突發公共緊急事件時,當地的醫療隊伍很可能無法及時到位,從而會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

核爆炸的威力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中便可見一斑,那麼如果核裝置在市區內被引爆,結果會是怎樣的呢?美國喬治亞大學災害管理研究所的Cham E. Dallas教授在2007年做了一項研究,他首先選取了美國的四個城市,假設這四個城市都發生了核爆炸,然後根據這些假設事件進行建模。模型中正如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現場一樣:核爆炸發生後,成千上萬人在頃刻之間死無全屍,附近建築物毀於一旦,而當地的醫療救治應急系統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模型中的畫面顯示,市區內發生核爆炸不僅會造成當地醫療機構應急反應能力不足,甚至會「拖垮」現有的醫療應急機制,並且已有的醫療資源無法被充分利用。由於大部分的醫療設施已在爆炸中被摧毀,因此救治傷員會變得更加困難,這需要醫療應急人員首先預測傷亡人員的分布位置,然後再對醫療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目前,絕大多數的醫療人員對核輻射受害者的護理知識知之甚少。在核爆炸中,即便是簡單的燒傷都需要醫護人員穿戴防護裝置精心處理,更何況在事故中燒傷人員數不勝數,甚至有些情況比燒傷更嚴重,而這無疑會使醫療應急系統不堪重負。


任何核武器交易或者大型核電站發生核泄露,都會立即引發一場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危機。埃博拉病毒疫情已經告訴了全世界:人類必須充分利用目前所擁有的醫療資源,才能在公共健康危機發生的緊急關頭應對自如。


面對核威脅,人類該何去何從?圖片說明:全副武裝的醫療人員正在對從福島核爆炸事故中緊急疏散出來的小孩進行核輻射檢查。圖片來源:Reuters/Kim Kyung-Hoon/Files


從危險區緊急撤離

核污染事故危害範圍廣泛,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間長。一旦發生核污染事故,現場人群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快撤離。然而,由於撤離和緊急安置的人群規模之大,因此必須要提前制定出撤離和安置的最佳計劃。


據統計,在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後的幾周內,陸續有超過11.6萬人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核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撤離;在隨後的幾年中,有22萬人被重新安置。然而儘管如此,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境內仍然有成千上萬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著慢性放射性銫污染的致命威脅。


福島核電站爆炸事故發生的第二天,為減少核輻射危害,醫療緊急救護人員對距福島核電站20公里範圍內的超過20萬人進行了緊急疏散。事故發生的第三天,居住在距核電站20-30公里範圍內的人群則被要求必須留在室內,並隨後進行自行撤離。在緊急疏散的過程中,慌亂的人群在嘈雜聲以及恐怖的氛圍中不知所措;年老體弱的居民由於行動不便不能及時從危險區撤離,醫院的住院患者也不能及時被轉移安置,這使得緊急疏散變得困難重重。


切爾諾貝利和福島事故僅僅是核電站發生核泄漏,而一旦高輻射當量(與特定數值相當的量)的核武器發生爆炸,後果將會更加不堪設想。例如,美國國土安全部制定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只是針對一萬噸當量(相當於廣島和長崎爆炸的原子彈當量)的小型核武器爆炸,對於高當量的核武器爆炸事故並沒有制定出完備的應急預案。


科學家主張在核武器發生爆炸時,不應將主要的應對措施集中在盲目撤離上,而應該提前制定好應急預案,以快速應對核爆炸事故,有條不紊地實施撤離計劃。假設一枚小型核彈(一萬噸當量)在一個擁有65萬人口,180平方公里左右的中等城市發生爆炸,儘管能夠預測到會造成十幾萬人傷亡,但也只能實施小規模的人員撤離。核爆炸發生時,最明智的對策不是大規模地撤離,而是盡量先將核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將核輻射的危害降到最低,然後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一般情況下,核爆炸發生後,輻射區域上風口的人們不需要冒著輻射的危險進行撤離,留在室內即是最安全的防護措施;而在輻射區域下風口的人們由於會受到較少的輻射,仍需要緊急撤離尋求庇護所,但這相對來說也只是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

核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RERF(Radiation Effects Research Foundation)是一個專門為研究核輻射危害而設立的基金會,該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幾十年來核輻射對廣島和長崎爆炸事故中倖存者健康的影響。RERF的研究人員指出,受核輻射的影響,這些倖存者中約1900人在之後的幾十年里患上了癌症,其中有約200例白血病患者和1700例腫瘤患者。日本醫療部門已經對廣島、長崎和福島制定了非常詳細的癌症篩查計劃,以便更加系統地研究核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當然RERF關於切爾諾貝利事件的倖存者健康狀況也有較多研究,但只是持續了短暫的一段時間,並沒有進行跟蹤性的研究。


實際上,現有的研究數據並不能確切地證明核輻射對人體健康存在潛在影響。雖然強烈的醫學X光輻射可能會意外造成兒童出生缺陷,但是廣島和長崎核爆炸事件中倖存者的後代是否也存在出生缺陷,至今還存在很大爭議。曾有研究表明,廣島和長崎的兒童腦畸形數量比其他地區高出一倍,然而還有一些研究經過長期調查後發現,核爆炸倖存者後代的出生缺陷數量從統計學意義上來說並沒有顯著的增長。


雖然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後,其核輻射劑量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的100倍,然而並沒有確切的數據能夠證明核輻射與兒童出生缺陷有直接的關係。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兒童相比,切爾諾貝利事件中接觸到核輻射的兒童在精神發育和心理健康方面並沒有什麼問題。另一項研究對切爾諾貝利核輻射影響的歐洲16個地區的兒童先天性疾病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指出,人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核輻射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然而,切爾諾貝利事件造成的核輻射究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呢?在事故發生後的幾年內急劇增加的墮胎數字似乎最能說明問題。然而事實上,墮胎數據也未必就能證明核輻射會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墮胎數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認為是人們由於缺乏對核輻射的了解以及出於對核輻射的恐懼所做出的「選擇性墮胎」,由於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並不能證明核輻射與兒童先天性疾病有直接的關係。

面對核威脅,人類該何去何從?


核武器交易將會對醫藥衛生體系和全球公共健康產生破壞性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會不斷升級。核武器正流入到更多的國家,國際局勢也會因此而日益動蕩。隨著恐怖組織尖端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核武器的日益增多和廣泛流轉,人類將會面臨更大的核威脅。核爆炸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和環境破壞令人痛心,因此人類必須開展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核威脅。


(譯審/編輯:AJ Che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這種東西你經常見,但是千萬別讓孩子碰!
家裡種綠植真能對抗霧霾嗎?
這張二戰海報怎麼會那麼火?
去一趟月球,人生觀就變了?
關於食用油的知識,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您可能感興趣

7個面對核爆戰爭時的「關鍵防身保命方法」,#5不想死就千萬別用「護髮乳」!
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絕密照片 面對核戰爭他認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