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生活環境決定死神來了?

生活環境決定死神來了?

生活環境決定死神來了?


一份介紹歐洲小國冰島的資料稱,冰島位於寒冷的北大西洋,約13%的土地為冰雪覆蓋。冬日,每天有20小時是黑夜,氣候環境非常的惡劣。可冰國的人口死亡率居世界之末,人均壽命居世界之首,為什麼呢?


有網友判斷,冰國人長壽的秘訣是快樂。抽樣調查顯示:冰島約82%的居民都很滿意自已的生活方式,他們生活很滿足,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原來快樂是人生最好的補品,它不僅使人能始終精力充沛,而且也能讓我們在逆境中依然看到世界的美麗和陽光。但這方面的學術專家,顯然並不願意相信這種來自於坊間的傳言。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在歐洲人身上發現攸關日本人長壽的一個基因,這項研究顯示,世界上擁有該基因的民族,也能活得很長壽。同時,德國基爾大學的這項研究,比較388位逾百歲德國老人與731位年紀較小者的基因組成,結果發現百歲老人組頻繁出現名為FOXO3A的基因變異。這項研究證實去年9月公布的美國研究。該研究檢視3741名逾95歲日本老翁的基因,獲得同樣結論。研究計劃主持人內柏說:「這項發現特別重要,因為日本人與歐洲人的基因相當不同。如今我們可以推定,這個基因在全球各地都與活得更長壽有關。」

【生活環境與壽命基因到底誰更具決定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多年的統計報告顯示,歐洲人和亞洲人比非洲人長壽和健康。《世界衛生報告》在對全球長壽地區排名里,聖馬利諾男性最長命,平均可活到80歲,日本女性最長命,平均壽命為86歲。而世界最短壽的國家和地區在非洲。平均壽命最短的要數獅子山的男性及史瓦濟蘭的女性,他們的平均壽命都為37歲。儘管這是世界人口目前的現實,但卻可能反映的並非是人類的真實壽命。因為,非洲大部分地區現在缺少發達國家所普及的全民醫療保健以及豐衣足食的環境。非洲很多國家現在所處的境況更接近於人與環境相處的原生態,因此非洲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其實要高於歐洲和亞洲人,也因此他們的身體可能更為健康,壽命也應當更長。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史蒂芬?舒斯特等人對5名南部非洲的80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的研究。這5人是198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的圖圖大主教和4名非洲西南部喀拉哈里沙漠布希曼人。圖圖代表的是班圖人血統,他們有著長久的農耕傳統,而布希曼人則長期進行採獵,他們代表著已知的現代人最古老的來源。


研究人員對這5人的全基因組測序後發現了以前在任何人的DNA中未被注意到的1300萬個微小的基因變體。這些差異在人的30億個鹼基對的遺傳序列中並不算多。這樣的基因差異也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它們提示,同一非洲大陸的人的DNA多樣性甚至超過不同大陸之間的人的基因差異。也就是說,在兩名布希曼人之間的遺傳差異比在一名亞洲人和一名非洲人之間的遺傳差異還大,更具有遺傳的多樣性。

非洲人這種基因的多樣性首先說明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比歐洲人和亞洲人強。圖圖和4名布希曼人都在80歲以上,這可能是人類在最接近自然環境下的最高壽,尤其是4名布希曼人。因為,他們生活於饑荒和疾病得不到治療的環境中。完全是憑藉自身的抵抗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而生存,也因此他們的基因組中有一些頗具特色的基因。


例如,長壽的圖圖和4名布希曼人有一些特殊基因,使他們更容易消化牛奶,這樣的基因在非洲人中也是常見的。另外,他們的基因中反而有一種基因與淺膚色相聯。更讓人吃驚的是,一名布希曼人還擁有一種在惡劣沙漠環境下能生存下來的特殊基因,這種基因能讓人減少汗液中鹽和水的丟失,讓人更好地適應沙漠環境。其他4人則擁有使其骨骼更強健的基因。當然,由於與自然密切接觸,這5人的基因也使得他們更容易患瘧疾。


這些基因提示,人類在自然環境中其實是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的。圖圖等5人的基因組特點也許是人類更適應環境的結果,因此是更為強健的基因。儘管非洲人有更適應環境的基因,但現代人並不會脫離現代科學技術的保護。只是,這會產生一些爭論,例如,人是更適應自然還是被醫藥技術保護起來更好。


【男女基因差別大相徑庭】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地區辦公室13日發布報告說,雖然歐洲民眾的總體健康狀況持續改善,但在平均壽命等指標上,國家間差異及男女差異仍十分明顯。這份報告涵蓋歐洲地區53個國家、近9億人口,從主要致病因素、過早死亡率、平均壽命等方面評估了歐洲人的健康狀況。報告說,截至2010年,歐洲人平均壽命比1980年延長5歲,達到76歲,但東西歐地區之間仍存差異。男女平均壽命差異更明顯,女性平均壽命為80歲,男性為72.5歲。生活方式和職業差異被認為是男女壽命差異的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病例約佔80%。其中,心臟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約佔50%,癌症佔20%。總體而言,歐洲傳染病死亡率低於世界其他地區,肺結核、艾滋病等造成的死亡病例數呈下降趨勢。報告還指出,經濟社會因素對民眾的健康狀況和死亡率有重要影響。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歐洲各國自殺率下降了24%到40%,但2008年經濟低迷以來勢頭有所減緩。


此外,煙酒對歐洲人的健康影響仍值得警惕。雖然許多國家採取了控煙措施,但該地區15歲以上人口的吸煙率仍高達27%,吸煙已成為歐洲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過度飲酒與該地區6.5%的死亡有關。世衛組織歐洲地區辦公室每三年發布一次健康報告,概括和評估該地區民眾的總體健康狀況和主要健康風險等,為各國制訂醫療衛生政策提供參考。


TIPS:法國人最長壽 紅酒功勞大


法國人均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與其他發達國家大致相同,但法國人的平均壽命更長,這就是著名的「法蘭西困惑」。研究人員在進行深入調查後發現,法國人在進餐時有飲用紅葡萄酒的習慣,而這個飲食特點就是法國人平均壽命比較長的原因。紅葡萄酒的多酚類成分主要是原花青素、花青素、兒茶素、白藜蘆醇和沒食子酸的混合物。原花青素是兒茶素或表兒茶素的聚合物。單寧和鞣質是原花青素的俗稱。原花青素分子有A型和B型兩種結構。根據高效液相色譜-質譜分析,紅葡萄酒里生物活性最強的成分是B型低分子量原花青素,包括四聚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三聚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四聚兒茶素和五聚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它們也是巧克力中的活性成分。


為了確定在不同地區出產的紅葡萄酒里低分子量原花青素的含量與各地死亡率的關係,研究人員把不同國家出產的紅葡萄酒與上述兩個地區出產的紅葡萄酒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只有飲用每升多酚類化合物總量高於5毫克的紅葡萄酒,才具有抑制內皮縮血管肽-1生成的作用。但這種紅葡萄酒只出產於法國西南部和義大利的撒丁島,而且都只在當地銷售。法國西南部出產的紅葡萄酒低分子量原花青素含量高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坦納特的葡萄是當地特有的品種,原花青素含量高;二是那裡的傳統釀酒技術能把這些成分有效地萃取出來。因此,要想在其他地區生產有預防冠心病作用的紅葡萄酒,尚需研究人員從育種和釀酒技術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來自 《世界博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如何輕鬆去除瓶瓶罐罐中的異味?
開水燙碗能殺菌嗎?
「酒煮海帶」真能讓癌細胞自殺?
【奇思妙想】劈腿,Ta們如何為自己辯解?
您可能感興趣

女生單身久了,如何解決性生活?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生活的樣子
得了哮喘,如何改變家庭環境和生活習慣
生活是為了靈魂 生存是為了軀體
在內陸生活得久了,想不想去海邊生活?
生活得更好,是為了自己!
你的身材決定著你的身價和你未來的生活與地位!
健身後你的哪些生活習慣改變了?
艱難的生活你能笑得出來嗎?
【聚焦生活】東西破了生活就碎了??並不是!!看看這些腦洞,才知道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美好
你養了狗之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活節奏快脾胃不好?鑫璽神灸幫你來調理!
為什麼總是生病了才想著把生活慢下來
雙頭女打破魔咒堅毅的活了下來,生活依然很美好!
農村留守婦女因寂寞而出軌,她們應如何解決性生活?
單身狗如何解決性生活。
生活得更好,是為了自己
生活得更好,是為了自己
這些「作死」的壞習慣,讓你的留學生活成了一種慢性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