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1959年,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宣 稱:「繪畫既關乎藝術,也關乎生活。二者缺一不可。「但對於藝術家而言,在藝術與生活的抽象距離間究竟需要跋涉多遠?或許勞森伯格在開始企圖創作世界上最 長的畫作《四分之一英里畫作》(The 1/4 Mile or 2 Furlong Piece)時便已經有了答案。


《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將在尤倫斯藝術中心於6月12日開幕的大型展覽「勞森伯格在中國「上展出。這 件巨作由190部分組成,長度約305米。因為其體量龐大,幾乎涵蓋了勞森伯格創作生涯中的全部重要主題,這件作品可被視為一件獨立的回顧性作品。作品標 題中的「弗隆」(furlong)是賽馬的里程單位,而「2弗隆「則代表勞森伯格於弗羅里達俘虜島(Captiva Island)的住所與工作室之間的距離。「住所」與「工作室「連接起生活與藝術的兩端,在創作《四分之一英里畫作》的17年里,勞森伯格往返其中,在兩 者的間隙中游移和行動。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羅伯特·勞森伯格,《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局部,1981—1998。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囊括了豐富的日常事物。大眾媒體圖像和撿拾物、布料拼貼以及電子元素形成了豐 富的構成單元,它們在勞森伯格的排列中彼此呼應出繽紛的記憶:運動員、政客、動物、雨傘、行星、交通工具、藝術複製品、路牌……刻字與幾何圖案的混搭和並 置隱去了時代的邊界,而金屬的運用則為作品提供了來自記憶之外的現實反射——觀眾將自己的影像投射其中,成為這個龐大載體的一部分。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在《四分之一英里畫作》中並沒有缺席,當時的主流時代精神特徵如浪潮般淹過後,安 靜而抽象的大片單純色塊近乎於某種喘息;而作品的裝置部分則為觀眾帶來了浸入式的體驗——無修飾的硬紙板箱在牆上形成浮雕,展廳的角落裡放置著三盞交通訊 號燈,一張由油桶、獨輪車和氖管拼裝而成的長凳則邀請觀賞者試坐。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森伯格在中國「展覽現場。攝影:梁霄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但正如評論家魯明軍所指:「對於勞森伯格而言,藝術與生活的關係不僅僅是簡單地體現在挪用現成物、 取材現實生活經驗這樣一個層面上,它所針對的是一種高度技術化的文化方式及其生產系統。「《四分之一英里畫作》甚至拋棄了框架、形式以及藝術系統的固有要 求,通過現成物、印刷、拼貼或繪畫—雕塑並置的表達方式,勞森伯格重現了生活的複雜性;而時間,則作為非物質性媒介在畫面中流動,當我們置身於UCCA的 展廳,會發現時間將生活的複雜性以廣袤交錯的面貌傳遞在外,與此同時,它一遍又一遍地清洗了畫面,使得真正的「生活」來到了眼前。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展覽除去以《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對勞森伯格的創作生涯進行總結,亦將勞森伯格與中國的緊密聯繫納入 了考量。1982年夏天,勞森伯格帶領著一支規模不小的隊伍和30箱創作材料來到了中國涇縣。中國的造紙術吸引著勞森伯格,但他在涇縣卻並未拿到進入宣紙 作坊的許可——八十年代的中國南方雖然已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慌忙中拾取了有限的接待外賓的經驗,但涇縣的村民們仍對「外來者「保持著相當的警惕。此番拒絕使 宣紙對於勞森伯格來說更加神秘,他立刻向作坊下了訂單,隨後決定在附近的一個倉庫中展開自己的創作。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申伯格於1982年的中國之旅途中寄給朋友的明信片。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中國的造紙工匠們給勞森伯格帶來了不少驚喜,他們研製出兩種紙:一種堅硬到可以直立,而另一種則輕薄到近乎透明。勞森伯格利用這兩種此前尚未使用過的材質,以及選購自上海海報商店的中式貼紙和圖片創作完成了「七個字「(Seven Characters)系列。在其中一幅作品中,紙漿合成了漢字「丹心「,畫面輔以抒情而質樸的中國拼貼:一些紅色的花朵,一條男童的胳膊抱住一顆豐收的玉米。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羅伯特·勞森伯格,《丹心(七個字系列)》,1982。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也許在中國的短期生活經驗為勞森伯格提供了現成的創作元素,他還在造紙廠創作結束後進行了一次旅 行,並在途中使用哈蘇相機拍攝了80卷照片,將城市街頭的櫥窗、躺在涼席上的蒲扇、青苔斑駁的古塔,颯颯的竹林等等凝結成寫實的圖像。它們形成一條指向中 國的通道,而這其中的部分照片被用於30餘米長的捲軸式攝影作品《中國夏宮》(Chinese Summerhall)的創作。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羅伯特·勞森伯格,《〈中國夏宮〉研究》,1982。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1985年,「勞生柏作品國際巡迴展「相繼在北京和拉薩舉辦,「中國夏宮」與「七個字「系列中的部分作品作為藝術家在中國的交流互動成果展出;而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則一度被視為對中國當代藝術影響最大的展覽之一。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勞生柏作品國際巡迴展「展覽海報,1985。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八十年代,剛從意識形態編織的美學經驗里抽身而出的中國藝術家們獲得了短暫的休憩,但仍處於由油 畫、雕塑、版畫構成基本思考框架的學術體系內。時代使得一部分人蠢蠢欲動,另一部分人選擇了觀望,但無論對誰來說,對西方當代藝術的認知與遐想僅止於畫 冊、文本與道聽途說。勞森伯格為他們提供了一場無關形式、審美以及任何學術背景的觀看。回想起30年前的這場展覽,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至今依然可以清楚的 記得當時展品陳列的位置,而勞森伯格帶給他的「感覺「與「態度」讓他震動不已:他第一次親眼見到了兩把油紙傘被撐開平行放置在畫面上。這件作品在1985 年那場展覽的圖錄中被命名為《無題,中國》。


事實上,當時國內藝術家和批評家們對勞森伯格的藝術及其對西方當代藝術的影響力普遍並沒有清晰的認 識,但即便如此,勞森伯格無疑刺激了很多年輕人。歷史將勞森伯格的中國之行與隨後在中國發生的、被稱為「『85美術新潮「的先鋒運動聯繫在一起,勞森伯格 因此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佔據了一個獨特的地位。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羅伯特·勞森伯格,《無題》,1983,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此次尤倫斯藝術中心在勞森伯格基金會的協助下,以罕見的記錄文獻與檔案,包括手寫版宣言、官方文 件、小冊子,以及記錄1982年訪問涇縣的旅行視頻等,全面回顧了1985年的「勞生柏作品國際巡迴展「;同時,藝術家為《中國夏宮》所展開的研究性創作 《〈中國夏宮〉研究》,即在1982年的旅途中拍攝的彩色照片集也得以展出。尤倫斯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對此說道:「UCCA呈現勞森伯格與中國文化進行交 流期間所創作的重量級作品,為能再次審視勞森伯格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的地位而激動不已。」

勞森伯格在尤倫斯:重啟30年後的中國之旅



羅伯特·勞森伯格圖片:致謝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在歷史的回望中,1985年勞森伯格的中國之行似乎成為了一次具有啟蒙意味的事件。如何在30年後 重新審視這次造訪,又該如何在中國當代藝術的語境下再次詮釋勞森伯格、打開關於他的新討論,是此次展覽想要拋出的問題;此外,「勞森伯格在中國「也將與今 年稍後開展的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舊金山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勞森伯格回顧展形成國際對話,在全球性的視野下聯手重訪這位美國藝術大 師。


面對勞森伯格驚人的創造,我們或許無法找到一條便捷而「正確「的觀賞路徑,但這其實也並不必要——正如勞森伯格自己所言:「如果我能夠向任何人展示這個世界屬於他們,屬於每一個人,那這項作品就是成功的。」


artnet X Susan Davidson(古根海姆美術館資深策展人)& David White(勞森伯格基金會資深策展人)


可以談談此次與UCCA的合作是如何開始的嗎?


S:我只能說是兩個擁有同樣願望的人終於相遇了(笑)。我知道尤倫斯藝術中心很多年了,當勞森伯格 基金會提出想要把《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帶到中國來的時候,我認為UCCA是最適合展出的地方。我當時想要親自見到田霏宇,和他認真地推進這個計劃。於是有 一天我們談了很久,田霏宇非常了解我與勞森伯格基金會在工作上的長期合作,他也強烈地表達了他希望能夠在中國做一次勞森伯格的展覽,我立刻對他說:「這真 是太好了!我其實已經為你準備好了。「


這個項目是一年前啟動的嗎?


D:對,大約是在一年前,但實際上對於基金會來說,一年的準備時間有點短。


S:田霏宇先拜訪了基金會,等他回到中國以後,寫信告訴我們計劃可以在一年內實施,我們看了看時間表,說:「好吧,開始干吧!「


勞森伯格先生在1981年開始創作《四分之一英里畫作》的時候,絕對想不到未來有一天這件作品會在中國展出,為什麼將這件作品的首次完整展出選擇在中國?


S:當我和田霏宇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知道我們都需要這件作品。《四分之一英里畫作》是一件美妙而複雜的、沉浸式的傑作,它值得被更多的人了解、感受。中國有太多的觀眾了,我想中國的分量配得上作品的分量,所以我們決定在中國展出它。


《四分之一英里畫作》龐大的尺幅對展覽空間構成了不小的挑戰。此次展覽對作品的展出方式有所調整嗎?


S:我們僱傭了一名德國的空間設計師為此次展覽量身定做了展陳計劃,結合UCCA大展廳的具體情況,設計師對展出方式做了相應的調整,但作品依然是按照自身結構漸次展開的,畫面於某處停止,又轉過牆壁繼續新的敘事……作品在牆與牆之間的起承轉合非常自然。


D:《四分之一英里畫作》此前的展出空間都是開放式的,作品環繞四周鋪陳開來,並沒有任何牆面的阻隔;這次我們首度決定在展廳里搭起牆面,作品會將以嶄新的、與過往不同的狀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中國夏宮〉研究》(Studies for Chinese Summerhall)也是此次展覽將要展出的重要作品。展覽是否想要通過這件作品激發出更多的與中國相關的討論?


D:這次展覽叫做「勞森伯格在中國「。勞森伯格1982年來到中國,他當時帶著自己的照相機拍下了許多照片,後來集成了兩套作品。這是勞森伯格藝術創作中唯一的彩色照片集。勞森伯格帶著自己的相機去過很多地方,但這一次,我想這是他與中國的互動。


1985年勞森伯格在中國舉辦的展覽「勞生柏作品國際巡迴展「(ROCI China)曾使當時的中國觀眾備受啟發,此次展覽與30年前的那場展覽有何聯繫?


S:我們首先要考慮時間的問題:「勞生柏作品國際巡迴展「(ROCI China)發生在1985年,而《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完成於1998年,所以其後近13年的創作成果並沒有在1985年的展覽上得到體現,因此我想這兩 場展覽並沒有直接的聯繫。30年前的那場展覽是對1982年勞森伯格造訪中國之旅的一次總結;而此次展覽展出的《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則可以看作是勞森伯格 藝術生涯的索引,因此展覽重點落於探索其一生的創作。


我們應如何看待勞森伯格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的獨特地位?


S:我認為勞森伯格對於中國當代藝術來說有種「前輩「(predecessor)的意味。他來到了 中國,他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他為當時中國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種學術體系外的視野。安迪·沃霍爾也差不多同時「抵達」中國,但我想勞森伯格最為與眾不同的一 點在於,他帶來的並非是自己的「個性「,他帶來了自己的「作品」,人們面對勞森伯格,看見的並非是一位「藝術家「,而是真實的「藝術」。


30年過去了,中國和中國的觀眾改變了很多,我們該以何種方式將勞森伯格的作品置於中國當代的社會環境中去?又該如何使其與中國現在的觀眾群體發生聯繫呢?


S:來到中國後最讓我感到震驚的事情是這個國家所釋放的「能量「:北京的大街上塞滿了年輕人,充滿 了活力,我希望他們可以來UCCA看看勞森伯格這位「前輩」,30年前的觀眾可能很多都不在了,但如今我們似乎有了更多的觀眾。勞森伯格是被記錄在歷史中 的人,他有能力觸摸到最深、最廣的地方。我希望中國的年輕人可以和我一樣感同身受。


在來看展覽之前想提前與觀眾分享一些觀展建議嗎?


S:打開雙眼,看一遍,再看一遍,我想這也是勞森伯格的願望。


來源:artnet新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來自北京的吻:法國藝術家蘆笛個展舉辦
張大千從小怕哥哥 風流韻事不敢讓其兄得知
中國刺繡驚艷巴黎
唐代花釉與仿品的辨別
齊白石曾收梅蘭芳偽《春耕圖》
您可能感興趣

305米《四分之一英里畫作》巨作呈現 30年後勞森伯格展覽重返中國
鵜鶘將與尼克-楊、泰-勞森接洽
弗老大麥迪安德森蘇拉勞森,火箭最強3號都在這兒了!
勞森生涯首砍三雙!希爾德30分創新高
NBA經歷「斷崖式下滑」球員:勞森希伯特上榜,阿里納斯居次席
CBA山西隊下賽季真的是要搞事情,先簽斯科拉後簽勞森和詹寧斯
山東550萬美金天價引援莫泰 勞森,CBA也要走向金元時代?
三十年後,多圖帶你走近UCCA勞森伯格大展
哈利·克勞森跟男友在海邊度假,身高1米8的她看上去很美!
山東男籃新賽季號碼初定:勞森接過杰特3號莫泰12號,小姚明35號
哈利·克勞森現身紐約街頭,180cm的身高,怎麼穿都好看!
勞森伯格談《四分之一英里畫作》
超模哈利-克勞森榮登畫報女郎,穿比基尼海邊戲水
即將簽約山西男籃?勞森:並未簽約中國球隊
論斯特勞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學
合砍49分,小丁彥雨航勞森莫泰完美融合,山東笑了,總冠軍近了
葉永青:紙遁—來自勞森伯格的禮物
超模哈利-克勞森絕對是時尚的寵兒,絕美的容顏比坎蒂絲如何!
同為小個子球員有勞森這個例子在,凱爾特人會給小托馬斯頂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