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帝王陵在建築之初,一般都是考慮到未來盜墓問題的,所以,在反盜設計上有充分的預案。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位處北方的遼代皇帝陵墓的反盜墓設計,及兩大怪異、特殊的葬俗,其的屍體防腐敗手段令人吃驚。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帝陵上的盜洞,已挖及墓磚牆,磚上看到有精美彩色紋飾


⊙相當可怕的反盜墓手段


遼聖宗死後,因為陵墓還沒有完全修好,「 (梓宮)殯於永安山太平殿」。1031年(遼景福元年)9月,繼位的大兒子耶律宗真(遼興宗)親自視察永慶陵的修建,11月,又將永安山易名為「慶雲山」,太平殿易名為「望仙殿」。

遼聖宗的父親遼景宗耶律賢葬乾陵,其陵址位於今遼寧省北寧市北鎮古城西。聖宗為何沒有隨父親葬在一處?據說這是聖宗自己相中了慶雲山這塊風水寶地,所以死後和父皇分了開來。


《遼史·地理志》記載:「慶雲山,本黑嶺也。聖宗駐蹕,愛羨曰:『吾萬歲後,當葬此。』」遼興宗尊聖宗遺命,遂在此建了陵,名號「永慶」。後來,興宗本人及繼其位的道宗耶律洪基,也都葬在這一帶,統稱「慶陵」(《民國盜墓史·內幕卷》另章詳述)。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帝陵指路石

永慶陵早在金代就已被金人盜毀,地上建築殘缺不存,其後歷代都不斷有盜墓賊光顧。由於屢經盜掘,陵內隨葬的物品幾乎被劫掠一空,但「縣長某」還是盜出了不少寶物。


「縣長某」在民國二年發現了永慶陵後,於民國三年,即1914年進行了秘密發掘。現在推測,「縣長某」當時應該找了不少民工,不然他一人也盜不了。當然,民工應該是他信得過的人。


挖開後發現,永慶陵的墓道特別長,「陵內隧道,統以方尺許柏木構成,逶迤四五里,始達墓門」,可見並不好盜,很費勁。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帝陵上的盜洞,已挖及墓磚牆,盜墓者選取的方向相當準


這個說法是可信的,永慶陵確實不好盜。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慶陵一帶曾接連發生了多起盜墓案件。考古人員在清理現場時發現,遼聖宗棺材的主室穹頂上有一個盜洞,直徑50厘米,僅容一個瘦小的人通過。


考古人員順著盜洞斜著爬行30多米,才爬到陵外的盜洞口,外面用樹枝支成棚狀做了偽裝。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當地盜墓活動仍很猖狂。筆者在慶陵一帶考察時,仍看到了不少新挖不久的現代盜坑、盜洞。


永慶陵的墓門全是石頭砌築的,十分堅固,就和天然山石一樣。「縣長某」應該是費了牛大的勁才打開墓門的。打開墓門後,「縣長某」可能也不敢貿然進入,古代的帝王陵墓多設有機關,以射殺貿然進入的盜墓賊。遼聖宗的陵內是否有機關?有啊。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帝王考古後用沙子填埋考古坑,後又塌陷,形成一大天坑。筆者當年去考察時站在坑邊便想:不要說有意設計的反盜「地河」,就是這大坑,如積滿水,人一慎落後也難保不被淹死。


據劉振鷺所記,遼聖宗陵內反盜墓手段還不少,相當可怕。與秦始皇的陵墓一樣,裡面有「伏弩」;雖然沒有水銀做的「江河大海」,卻設置了更為實用的反盜手段:「陷阱地河,以為防衛」。


特別是其「地河」,既深又寬,無法跨過,如果掉進去,非死即傷(河底應該設有利器)。重要的是,地河反盜墓永久有效,只要地下水不枯,就能獵殺——「淹死」盜墓賊,從這點來看,其反盜墓手段和思想勝於秦陵,比中原各朝帝王陵設計要高明!民國十九年,軍閥湯玉麟再盜時(《民國盜墓史·內幕卷》一書後面有述),也沒有能跨過地河,而是繞過此河,從後山進入地宮的。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皇族耶律宗政墓門入口,防止盜墓,墓門入口一般不容易找到


在建築材料上,遼帝陵也非常注重防盜,陵上填土採用黃黏土夾石灰和粗沙,用糯米漿做黏合劑,經充分攪拌後層層夯實,十分堅固。即便用尖鎬刨,也不過是一個白點,堅固程度不亞於現代常用的水泥,延長性咬時間,關注維信,nndd後面加上365,不要加錯了,再加上厚達5米的青磚主體建築,可謂固若金湯,一般人想盜也沒有能力。


⊙契丹人怪異的葬俗


但是,再堅固也難不住盜墓者,「縣長某」成功地進入了後室。後室是放置遼聖宗和其兩位皇后屍身的地方,也是隨葬寶物最多的地方。盜墓盜到這裡,才算成功了。眼前所見令「縣長某」吃驚——


「其中遺骸,男女都有,男骸衣甲袍服,殆皆殉葬歟。比諸骸骨,有委於地面者,有陳於石床者,更有銅絲,罩護其全體者。石床上,每一骸骨頭上,石壁間各懸一古銅鏡。銅磁雜器,置於床前,此外有石刻哀冊碑誌等二十餘方,碑誌中契丹文字四五方(數未能詳),哀冊四角,各墊大康通寶、清寧通寶等銀大錢一枚,志石四面及刻神王雲龍各花紋,且有包金者,中橫石案,陳列祭器,雕鏤精工,非近代所能及。自此再進數十丈,復有地河界斷內外,水深浪涌,莫得飛渡。大約由彼岸再進,即為寢宮也。」


圖: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代著網衣下葬(復原,豎看),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遼代著網衣下葬(復原,橫看),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上文是《遼代慶陵被掘記略》一文中所記,如果所記完全屬實的話,可以證明,早期金人盜掘遼陵時破壞並不狠絕,不然不會剩下這麼多隨葬品。


文中透露出的葬俗值得注意。史料上記載,契丹人死後有戴「面具」、著「網衣」下葬的古怪習俗,以前一直沒有人見過,但在這次盜墓中得到了證實。「縣長某」在永慶陵見到了:「更有銅絲,罩護其全體者。」


契丹人與漢人一樣重厚葬。有條件的貴族下葬時都穿上特別講究的葬服,秦漢時漢貴族喜歡著「玉衣」,契丹人則戴面罩,身蓋金屬織成的「網衣」。


「網衣」一般用銅絲織成。為什麼契丹人要穿「網衣」下葬?一說是宗教原因,契丹人信奉薩滿教,「網衣」可能是一種法器,據說穿了網衣後,靈魂被罩住了,不會逃走,可順利升入極樂世界;二說是便於保持屍體形態,契丹人死後停屍時間較長,屍體極容易腐爛,罩以面具、穿上「網衣」,屍身便不至於散架或變形。


遼代防止屍體不腐怪招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著「網衣」可能是出於屍體防腐的需要。


契丹人對屍體很看重,還發明了一套保屍方法,皇帝死後被處理過的屍體叫「帝羓」,現代學者戲稱之為「東方木乃伊」。這種保屍手段與現在民間「腌鹹魚」方法極為相似。有明確記載使用此法,被「腌鹹魚」的,是遼代第二位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


宋人文惟簡《虜廷事實》中記載如下:


「其富貴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腸胃滌之,實以香葯鹽礬,五采縫之,又以尖葦筒刺於皮膚,瀝其膏血且盡,用金銀為面具,銅絲絡其手足。」

哪座帝王陵反盜勝過秦陵?可永久獵殺盜墓者



圖:考古發現的遼代不腐女屍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銅元素被屍身吸收後形成的化合物磷酸銅,具有輕微的殺菌防腐作用,硫酸銅則可以促使皮膚皮革化。1981年,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豪欠營6號墓內發掘出了一具女屍,臉上蓋著鎦金銅面具,全身穿著銅絲網衣。分析後認為,其屍體不腐,與含有磷酸銅、硫酸銅這些銅化物有關。


這種古怪的葬俗,現代考古工作者後來在對內蒙古和遼寧兩省區的遼墓考古中,不時有發現。在1976年發掘的遼寧省法庫縣葉茂台18號遼墓中,便看到了女屍全身裹覆銅絲,唯獨缺少頭套。根據此墓已被盜的情況推測,頭套可能與隨葬品一起被盜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就這樣簡簡單單 的精彩文章:

人類史,國土超千萬平方公里的六大國家,中國幾個?
李隆基一日殺三子,血腥的皇族慘案!何苦生在帝王家
您可能感興趣

唐伯虎:不見五陵豪傑墓,「五陵」是指哪五座帝王陵?
歷史上帝王陵墓大部分都遭洗劫,唯獨此王朝的皇帝墓至今無人敢盜
日軍來中國曾掘過哪些帝王陵墓?可恨!
唐伯虎詩中「不見五陵豪傑墓」,這「五陵」是指哪五座帝王陵?
《唐伯虎點秋香》里說的「五陵豪傑墓」是指哪五座帝王陵?
董卓為何要毀壞西漢帝王陵?
西漢的帝王陵墓為何幾乎全部都被盜挖過
此皇帝重用名臣,打退蒙古騎兵,為何死後卻沒有葬入帝王陵寢?
帝王陵墓探秘:揭開武則天乾陵選址之謎
帝王陵墓遭盜竊便會產生怪異的現象,郭沫若也這麼說
為防盜墓賊,古代帝王陵墓機關用盡,曹操這招更是成為了千古謎團
為什麼明朝帝王陵墓鮮有被盜,而清朝皇陵則被挖了個底朝天呢?
因碑文上幾個字,孝陵成為了清東陵唯一未被盜掘的帝王陵
徒步清東陵,探訪帝王陵墓建築群
盜墓賊打開了這座帝王陵墓,可墓室中的一口怪棺讓他們都愣住了!
這個皇帝太悲催,他死後陵墓被大火焚燒,他的墓還是最窮帝王陵!
賀蘭山下帝王陵,幾抔黃土背後謎一般的王朝
這座帝王陵被稱「東方金字塔」,珍寶可能比秦陵還多,至今未發掘
中國帝王陵選擇風水寶地之玄機,龍脈是如何看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