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古希臘悲劇大師索福克勒斯創作的《俄狄浦斯王》也許是世上最出名的亂倫故事,這要歸功於維也納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精神科醫生。他把這位悲劇英雄的名字變成了兒子對母親的「慾望」的代名詞。弗洛伊德提出,人類普遍存在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還有對應的「戀父情結」,對後世的人文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1896年上演的《俄狄浦斯王》劇照:俄狄浦斯在知道自己弒父娶母的真相後,用王后的胸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這些涉及親子亂倫的「情結」令普通人無法接受,與此相關的「閹割焦慮」和「陰莖嫉妒」概念也讓男孩女孩匪夷所思。但很多精神分析師和心理醫生相信,孩子由於害怕同性父母的報復,而壓抑了對異性父母的性愛想法——你要是不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就會說你把亂倫的想法壓抑到潛意識裡頭,沒有過好「俄狄浦斯期」,怪不得現在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

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認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是偽科學,因為這種理論似乎能解釋一切,但又不可證偽,即無論怎麼說都對,即使明明有與該理論相反的行為表現,都可以被它說成是支持它的。實際上,科學研究早已搞清楚人類為什麼要避免亂倫,大量證據揭示了家庭衝突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選擇,而非亂倫的「情結」。


劇情回顧:悲催的俄狄浦斯


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國王拉伊俄斯在兒子出生時曾得到警告,說他或許死於此子之手。因此,這個男嬰被遺棄在小山坡,雙腳還被釘在一起——「俄狄浦斯」就是「腫脹的腳」之意。他被牧羊人救走,後被科林斯國的國王收養,並視如己出。


俄狄浦斯不知自己是被領養的,所以當他聽到自己將會殺死父親,並會和母親上床的預言時就離開了科林斯,開始獨闖世界。在一個三岔道口,他與一個老頭髮生爭執並殺死了對方。他解開了斯芬克斯的謎語,把底比斯城從一場瘟疫中解救出來,被立為王,並娶了守寡的王后伊俄卡斯忒。

然而,底比斯又遭遇了一場更嚴重的瘟疫。神諭指示,只有把殺害前國王拉伊俄斯的兇手找到並加以懲罰,瘟疫才能消除。俄狄浦斯去追查兇手,結果發現自己殺害了親生父親,還成了自己母親的丈夫,生育了4個孩子。得知真相後,王后伊俄卡斯忒自縊而死,俄狄浦斯用她的胸針扎瞎了自己的雙眼。


「很可能我們都註定要將最初的性衝動對準我們的母親,將最初的憎恨和暴力衝動對準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夢讓我們確信如此。」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解讀過於片面


弗洛伊德對《俄狄浦斯王》的解讀主要來自王后伊俄卡斯忒安慰俄狄浦斯的說辭:「偶然控制著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為什麼懼怕呢?最好儘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別害怕你會玷污你母親的婚姻;許多人曾在夢中娶過母親,但是那些不以為意的人卻安樂地生活。」

弗洛伊德借這個故事來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男人對自己的母親都有慾望,想殺掉自己的父親,並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用來描述孩子性與道德的發育過程。這種情結衝動導致了男孩的「閹割焦慮」,即害怕自己的戀母被父親知道後會遭到閹割。只有在解決了這個內心的糾結之後,逐漸向父親認同,學習道德或宗教的指引,才能形成強大的「超我」或良心。弗洛伊德承認,這套理論解釋女孩的心理發育比較困難,但仍然提出女孩經歷了「陰莖嫉妒」,對母親產生了憤怒,然後迷戀父親,即「伊拉克特拉情結」或「戀父情結」。由於沒有被閹割的恐懼,缺乏潛意識動力,女性的超我比男性弱小。


美國羅格斯大學人類學教授羅賓?福克斯對弗洛伊德的觀點並不認同。他分析稱,俄狄浦斯對母親並沒有「慾望」,與母親的亂倫純屬一個可怕的意外。俄狄浦斯對自己做過的事情充滿懊悔,而弗洛伊德認為其懊悔是一開始就有的。神靈的震怒不是因為亂倫,而是因為俄狄浦斯殺死了拉伊俄斯。弒父在古希臘乃至一切父系社會中是最嚴重的罪行,俄狄浦斯也認為這是自己的第一大罪,亂倫還在其次——作者寫亂倫的意圖是為了嚇唬觀眾。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詹姆斯?利伯曼認為,該劇強調的是家庭中的關愛互助,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敵對和恐懼。俄狄浦斯在養父母家成長,很愛養父母,聽到神諭說他將來會亂倫與殺親後就離家出走,不知道神諭說的原來是他的親生父母,「俄狄浦斯是真心愛父親的,戲劇提倡的道德是家庭應該真誠和充滿愛,這是抵禦可怕預言的最好方法,也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最安全的保障。」


亂倫,是普遍存在的慾望?


俄狄浦斯情結在二十世紀引發了精神分析師、社會科學的學者、藝術家、作家等的無限聯想,文化影響深遠。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近親亂倫的禁忌,就是為了防範亂倫的慾望。現在的精神分析學派仍堅持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普遍存在的,還不僅僅是心理上有困擾的人。這是真的嗎?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人類學家南希·桑希爾調查了從16世紀南美洲的印加人到20世紀的越南人等129個社會族群在婚配上的規定,發現僅有不到一半的族群(57個)規定核心家庭,即夫妻及其未婚孩子,是不能亂倫的,而禁止兒子與繼母、父親與兒媳「亂倫」的規定卻很常見。也就是說,兒子跟母親親近無所謂,但跟父親的其他老婆走得過近就不行了。


早在1891年,芬蘭人類學家愛德華?韋斯特馬克就提出,自然選擇讓人和其他動物在心理上無意識地避免近親繁殖,以免後代受到遺傳疾病的危害。這讓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或族群的個體自然地避免性方面的接觸。


加拿大和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親生父親與女兒亂倫性交的情況遠遠少於繼父與女兒。近親性交的行為十分罕見,這是由自然選擇所決定的心理基礎,再逐漸發展出亂倫的文化與道德禁忌。


目前,進化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把人類的社會行為看成是進化的結果,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對親子矛盾的錯誤解讀。進化的基礎是自然選擇,即最適合個體生存和繁衍的遺傳特點被保留下來,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親子矛盾與「亂倫慾望」無關。就連弗洛伊德的弟子也發現,硬套俄狄浦斯情結是有問題的,例如有的孩子知道父母可能要離婚,就會想方設法把父母撮合在一起。

父子相爭,母親站在兒子一邊


1974年,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家羅伯特?特里弗斯提出,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即使在最和睦的家庭里,子女也會爭取更多的關愛、支持以及各種資源,而且子女對父母的需要是父母為子女付出的兩倍,特別是向母親索取得更多,於是偶爾就會發生親子之間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當兒子們和父親產生競爭,母親會傾向於站在兒子的一邊,因為根據特里弗斯的父母「投資」邏輯,一個女性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是生養10個孩子,但一個男性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則可以生養多得多的孩子。於是,女性和很多男性進行交配並不划算,划算的是把自己的孩子養育好。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約翰?哈通認為,父親與兒子相互競爭的不是母親,而是其他女性,「簡而言之,每一個成功男士都有一個母親,而每一個有著很成功的兒子們的母親都有很多的孫子。」


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博士勞拉?貝茨格作為一個男孩的母親,認為俄狄浦斯和母親是站在同一陣線反對父親的。不少歷史事實就是如此:英格蘭的很多王后、女王就想方設法讓兒子儘早登基,有的甚至不惜背叛老公。例如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后支持兒子們背叛父王,失敗後被幽禁了16年;英王愛德華二世被王后伊麗莎白廢黜並處死,立了14歲的兒子愛德華三世成為國王。


弒親調查不支持「俄狄浦斯期」


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心理學家馬丁?戴利和馬高·威爾遜調查了1974年至1983年間加拿大以及1965年至1981年間美國芝加哥市發生的所有「父母殺孩子」和「孩子殺父母」的罪案,發現數據符合特里弗斯的理論,而不是弗洛伊德的理論。


孩子在所謂的「俄狄浦斯期」(大約3歲到6歲)被同性別父母殺害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多,被父或母所殺約各佔一半,而遭受身體虐待的情況也沒有父母性別的差異。在俄狄浦斯期之外,特別是在兒子成年以後,父親殺兒子或被兒子所殺的機會更高。兩位學者還發現,殺孩子的父母大多數是窮人。青少年期的男孩殺害父母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殺父親,這可能反映了對家庭財產的使用和控制上的爭奪。


兩位學者認為,弗洛伊德把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父子爭奪混為一談:在孩子幼年期的衝突中,父子爭奪的是母親,但與性愛無關;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衝突中,父子爭奪的是母親以外的女性,以及爭奪對家庭財產的控制權——這種情況在實行一夫多妻的不發達社會中尤為多見。


父親,不要嫉妒孩子獨佔母親


美國葉史瓦大學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拜拉姆·卡拉蘇認為,小孩子與同性別的父母認同,爭奪異性父母的現象並不是早已過時的俄狄浦斯情結,而是家庭生活中的情趣。


在一歲半的時候,男孩和女孩都更願意與母親在一起。如果父親也有一些母性的特點,分擔一些母親的職責,那麼孩子們也會比較接納他。否則,父親就成了闖入母親和孩子組成的安全空間的不速之客。孩子們只需要母親,自然不希望看到有人分走母親的時間與關注。


在另一方面,父親也許會感覺被妻子冷落,甚至產生埋怨,一看到孩子們偎依在母親身邊就嫉妒了,在家裡感覺被孤立。一位父親抱怨說:「我在家裡算什麼呢?只是負責掙錢,供你們在家裡玩?我幹了一天活,回家之後就完全被忽略了。」快睡覺的時候,他又責怪妻子借口要哄孩子睡覺而不與他同房。妻子則抱怨說:「如果不過去哄孩子,孩子就會跑過來鬧騰。」


卡拉蘇建議父親、丈夫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就能對孩子想獨佔母親的舉動一笑置之。作為父親,不要把家庭看成是「我、她、孩子」,而是看成「我們」,這就不會感覺被排擠;作為丈夫,應該對母親和孩子關係密切感到欣慰,儘管自己受點累。母親優先照顧孩子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應該的——如果一個女人只關心丈夫而不管孩子,反而有問題。


「俄狄浦斯情結已經不再流行,也不再令人信服。」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貝內特·西蒙


異性父母應包容孩子的幼稚「性趣」


「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當孩子長到幾歲大,對母親的獨佔早已結束,通常會與同性的父母更親近,並開始與異性父母拉開距離——這就是認同的階段。例如,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喜歡跟父親踢足球,坐他的車兜風,跟他聊天,穿他的衣服,學習他走路和說話的方式,經常跟朋友提起自己的父親,甚至不喜歡母親到學校接他。母親們一般能夠理解兒子的行為,心裡知道無論如何,兒子回到家裡還是和自己親的。特別是遇到挫折的時候,最男子漢的孩子都會尋求母親的庇護。


幾歲大的女孩則對父親比較狠,讓女兒親近父親是比較難的。當父親要親幾歲大的女兒,她們會躲開:「爸爸,不要管我。」這時父親不能強迫,才可能和女兒在情感上取得親近。這好像喂鴿子,你拿著飼料追著它們喂,它們會躲得遠遠的,當你坐著不動,它們自動就會過來吃。


偶爾,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性的興趣。通常家裡的人都能覺察出來,甚至當成笑談,但孩子會被父母的忽視和家人的嘲笑深深傷害。卡拉蘇稱,這種興趣不完全是性的,孩子並沒有做出性行為的意思,只是希望得到愛。這種愛超出了孩子的年齡,是成年性愛的萌芽,其特徵是有著強烈的衝動。卡拉蘇建議,父母應當允許自己成為孩子過渡時期的慾望對象,包容他們的慾望,看護他們逐漸成熟,為他們日後的親密關係等人際關係做好準備。


(轉載自《科學公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哪些食物不能用微波爐加熱?
「讀心術」、「心靈感應」可能實現嗎?
世界上最安全的10座墳墓,防火防盜防騷擾?
動物們也對觸屏愛不釋手?
秋葵=「植物偉哥」?
您可能感興趣

俄狄浦斯情結真的存在嗎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海賊王》的撲克牌情結?這能說明羅和艾斯存在關係?
戀母情結的男人真的孝順嗎?
師生戀,繞不開的俄狄浦斯情結
關於「處女情結」你在乎嗎?
什麼是戀父情結?
汪精衛真有「烈士情結」嗎?
霍建華被轟、爾康扯兩岸情結,林心如怒:罵夠了嘛?
你的法國情結是什麼?
究竟什麼是林黛玉的姑蘇情結?一個悲情色彩的女子
「嵇阮情結」是探究魯迅的鎖匙
你們那麼糾結「膜」,讓「非處情結」的人情何以堪?
另類解讀:梁山伯竟是死於同性戀情結?
沒有金錢,因為愛情結婚會幸福嗎?
心理學課堂:校花真的很美?或許是「吉尼斯紀錄情結」在作祟
處女情結,會影響婚姻幸福嗎?
如何用炫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中國風情結?
賈斯汀比伯和賽琳娜戀情結束 粉絲要求合照直言:很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