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滴血到底可不可以認親?

滴血到底可不可以認親?

滴血到底可不可以認親?


導語:滴血認親的原理是不同血型的血相混合會產生沉澱,但是血型是否相同和是否親生沒關係。而且影視劇中常見的將血液滴入清水中的方法,會導致紅細胞細胞膜破裂,所以兩滴來源不同的血也根本不會發生沉澱。也就是——滴血不能認親。


不同血型的血一旦被混合,可能會出現沉澱之類的情況。民間傳說中的「非親屬關係血液不能相融」,說的就是發生這種沉澱的情況。

通常說的血型是指ABO血型,即A型、B型、AB型和O型。它是根據血紅細胞表面ABH抗原進行分類的。特定血型的血,紅細胞膜上有特定的抗原、血清中有不同類型的抗體。紅細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為A型血,血清中有B抗體;紅細胞膜上只有B抗原的為B型血,血清中有A抗體;紅細胞膜上同時有A、B兩種抗原的為AB型血,其血清中無A、B抗體;紅細胞膜上只有H抗原為O型,血清中同時有A、B抗體。同類型的抗原、抗體可以結合,從而使紅細胞由於重量增加沉積下來。舉例來說:如果一滴A型血與一滴B型血滴在一起,A型血紅細胞結合B型血中的A抗體而沉澱,B型血紅細胞也會結合A型血中的B抗體而沉澱,這樣便產生很多沉澱性顆粒。這就是不同血型的血相混合會產生沉澱的原理。


這些沉澱看上去就像小顆粒(血量越多、顆粒越多),表現出來便是不能融合。這種現象只會發生在不同血型的兩滴血相混合時。而相同血型的兩滴血,紅細胞不會結合抗體,就可以融合而不發生沉澱。


血型相同≠親生


但血型是否相同和是否親生並沒有關係。中國人口有13億,而ABO血型就只有四種,相同血型的人有千千萬萬,如果就根據血型是否相同來判斷是否有親子關係,那世間的冤假錯案也就太多了。可見,能融合也不一定是親生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具有親生關係的父母和孩子,血型也很可能不同。ABO的四種血型是由基因決定的,存在一定的遺傳規律。從後面所附的表中可以看出: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對應關係是比較複雜的。例如,父親是AB型血,母親是O型血,生出來的小孩血型卻將是A或B型,與父母的血型都不同。所以說,兩滴血相容可以說明血型相同,但並不能進一步說明是否親生。

血滴入清水:無論如何也不會沉澱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有這樣的「滴血認親」片段:取一碗清水,再將兩滴血滴到清水中。這樣一來,滴血驗親的結果就更不可信了。因為紅細胞只有一層脆弱的細胞膜,沒有堅固的細胞壁。由於滲透壓的關係,紅細胞在清水中會吸水而脹破,讓細胞膜破成碎片。碎片上的抗原與抗體也能結合,但不像完整的細胞膜一樣能結合大量抗體,這樣便達不到沉澱所需重量,也就不產生肉眼能看清的小顆粒,所以用這種方法,不管這兩滴血的血型是否相同,看上去都是融合的。


結論:滴血認親不可信


這種滴血認親的鑒定方式是不可信的。古人缺乏認識人體的恰當手段,不具備現代醫學知識,因此想當然地認為一家人血脈里流著相同的血。相同的血混合便能融合,不相同的血混合便不能融合。而且實際上,由於滴血認親常常是講血液滴入清水中,紅細胞由於滲透壓的原因會細胞膜破裂,所以兩滴來源不同的血出現通常意義下的「不能相融」的情況並不可能發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滴血認親是真的嗎?到底可靠不可靠!
你沒看懂的甄嬛傳:滴血認親必死局,是誰挽救了甄嬛,誰都沒想到是他
古代滴血認親不知害死多少人,僅兩毛錢就可以篡改結果
古時候是怎麼做親子鑒定的?並非只有滴血認親!
揭秘: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否可信,準確率又有多高?
古達滴血認親準不準:滴血認親說法有幾分靠譜?
《甄嬛傳》誰看懂了?皇上為何不用自己的血認親?真相讓人嘆服
滴血認親真相,這個實驗到底害了多少人!
古人「滴血認親」,最終能認出什麼?
從滴血認親到親子鑒定
回老家被逼滴血認親,原因竟是立筷子三天不倒
滴血認親是假的,那麼滴血猜年齡呢?
被狗子的智商給蠢哭了……蠢成這樣,估計狼都不想認親啊!
滴血認親是真的嗎 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依據
一滴血能認親,能測癌,能……它還能幹嘛?
我可能有個假老婆!狗爸爸急匆匆去認親,走進一看心冷半截……
古人是如何滴血認親的?
有人竟敢不許皇帝認親爹,還要他喊親媽為嬸嬸,這膽氣是誰給的?
認錢不認親的老丈人最後被窮女婿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