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

炎炎夏日,買一串顫著水滴的荔枝,是清爽消暑的好選擇。從海南到黑龍江,哪裡的水果攤都能見到荔枝,相比於近年才普及的其他熱帶水果——芒果、山竹、菠蘿蜜、紅毛丹,荔枝走紅的歷史更久,風頭也更盛。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


荔枝能勝出,其實是有些意外。在大部分熱帶國家,荔枝默默無聞,芒果才是水果之王,而溫帶國家,蘋果、梨、藍莓等是傳統主力,近年來進口熱帶水果,也以香蕉、芒果、菠蘿為主,荔枝只是異國鮮果,偶爾嘗鮮。

只有在中國,以及非洲的馬達加斯加,人們對荔枝有著超乎尋常的喜愛。清朝《廣群芳譜》中,荔枝篇幅長達四卷,超過任何一種水果。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北宋大家蔡襄所著的《荔枝譜》,其記載了荔枝的32個品種和荔枝樹的栽培和荔枝果的加工儲藏方法


這並不意味著荔枝本身不美味,正相反,從多項指標來看,荔枝都應該在世界範圍走紅。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如此偏愛它?

優秀的水果


無論從哪種角度上看,荔枝都具備被人喜愛的潛質。


中國歷史上,中原地區出產的水果多屬於溫帶水果。通常,溫帶水果含水量較高,但甜度較低,尤其在近代育種技術培養前,甚至會酸味大於甜味。因此,在溫帶地區,水果一般不會像熱帶那樣,擁有主食般的地位,而是茶餘飯後點綴胃口的副食。


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水果種類上遠遠多於溫帶,它們在當地食譜的地位也更高,在不少地區,含糖量高的熱帶水果甚至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具備類似主食的地位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溫帶和熱帶水果各有千秋,但荔枝卻恰恰做到了魚和熊掌兼得。

首先是含糖量。荔枝是一種南亞熱帶水果,多數種類的荔枝含糖量相當高,可以達到15%以上。中國素有「一把荔枝三把火」的說法,其實就是荔枝中糖分含量極高,易引發炎症反應的緣故。


更為難得是,和榴槤、菠蘿蜜、番荔枝等甜度非常高的熱帶水果相比,荔枝的含水量高達80%以上,果肉中纖維少,口感佳。容易去皮。沒有濃烈的怪異氣味。可以說,以荔枝的先天條件,成為被人喜愛的水果毫不意外。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除荔枝外,其他幾種流行的熱帶水果含水量都不高


但為什麼它沒有流行起來?


這是因為荔枝有致命的缺陷——對於氣候條件相當挑剔。一方面,如果遭遇持續性低溫會受凍害乃至凍死,另一方面又要求冬季有一段時間的較低氣溫以抑制冬梢的發育。也就是說,合適荔枝生長的地方並不多。

雪上加霜的是,荔枝同時又是一種極難保鮮的水果。由於糖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很高,荔枝離開枝條後味道退化乃至果實腐化的速度都相當快,以古代的運輸條件非常難以以新鮮狀態運抵遠地。


也因此,雖然遠在兩千年多年前,荔枝即在嶺南廣泛栽培,作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水果廣受嶺南人民青睞。但是由於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相當長的時間內,荔枝也只是一種地方性的珍果,其價值並未得到廣泛認可。


整個漢朝,荔枝的形象主要以遠地出產的異果出現。


如漢武帝平定嶺南之後,曾經嘗試過把荔枝樹移植到長安的上林苑的扶荔宮。結果可想而知,移植的荔枝樹木多數枯死。後來,漢武帝改為接受荔枝果貢品,更多作為嶺南臣服於漢朝的象徵。

人們吃到的荔枝,多是干桂圓口味的——荔枝難以保鮮,當時的貢品多半是荔枝幹之類的加工品,如《文選》李善注引晉灼:「離支大如雞子,皮麄,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


未經保鮮處理的荔枝會很快腐爛,可想而知,這樣乾澀酸腐的「鮮果」,很難引起人們的興緻。


也有人著實被腐壞的荔枝噁心到了。如魏文帝曹丕,專門貶低過荔枝。他說「南方有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蒲陶、石蜜乎?今以荔枝賜將吏,啖之,則知其味薄矣。」甚至說荔枝「酢且不如中國凡棗味」。在曹丕心目中,荔枝遠遠沒有西域水果葡萄好吃,乃至還不如中國一般的棗,可見其腐壞程度。


發家在唐宋


此後一直到初唐,荔枝都再未出頭,只是作為偶爾有人提及的異果出現。


然而唐朝改變了這一趨勢。


唐朝正值氣象學上的暖期,普遍氣候溫暖,長安附近即可栽種柑橘並能結果。梅花這種當今已經很難在關中地區生長的花木,也是長安園林常見的觀賞樹。長安屢次出現冬季「無冰無雪」的記錄。


對於生長在南亞熱帶的荔枝來說,這是難得的北擴良機。首先是福建,靠近嶺南的閩地普遍種植荔枝,漸漸產生了優於嶺南的品種。更關鍵的是巴蜀地區,今天的成都、眉山、樂山、宜賓、巴中等地在唐宋時都有種植荔枝的記載。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如今川南的合江仍有大面積荔枝園


巴蜀地區與關中地區只隔了一道秦嶺,中國歷史上,荔枝第一次可以在尚新鮮的狀態下,運輸到中國的政治中心。以當時的運輸科技,蜀地荔枝最快可以在兩天內運抵長安。


而一位喜好荔枝的四川老鄉,直接將荔枝推向了水果之巔——幼年生長於蜀州的楊貴妃。試一試這個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堪稱最為經典的水果營銷。


隨後發生的安史之亂,卻對荔枝是意外之喜——大批避禍於巴蜀以及嶺南的官員第一次有幸嘗到了新鮮荔枝的味道。顯然,多汁、甘甜的荔枝比多數中原水果更加美味。


從中唐開始,更多讚頌荔枝的文學作品爆發性增長,之前,嶺南地區是重要的荔枝產地,但偏居南方的嶺南對文人階層的影響並不大。安史之亂後,大批在中原和巴蜀往來的遷客騷人,總慕名品嘗幾顆荔枝,順便寫幾首荔枝詩助興,源源不斷的營銷文案流傳廣泛,並被計入史冊。


中唐以後,國勢日衰,唐玄宗時期的大唐氣象備受文人懷念,與之相應,被認為對盛世終結負有重大責任的貴妃也就成了許多文學作品的中心人物。貴妃喜食荔枝的特點被不斷放大,對荔枝美味的描寫也愈加誇張。無論這種對貴妃的鞭撻是否合理,這些作品都有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荔枝的聲望日漸隆重,吃過荔枝的人對其大加讚美,而不幸吃不到荔枝的人則對荔枝垂涎三尺。


北宋時代,荔枝的地位進一步升高,頗有成為仙果之勢——由於荔枝晶瑩剔透,很符合中國審美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應該吃的東西的形象。影響力極大的大文豪蘇軾就有「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等讚頌荔枝為仙的文字。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東坡啖荔圖


寒冷的挑戰


南宋早期,中國氣候轉涼。但是所幸南宋政治中心在杭州。由於兩浙和作為荔枝產地的閩地距離相近,荔枝可以較為快捷地通過水路運輸大量北上。荔枝的地位不但沒有收到影響,反而讓更多的人對荔枝有了第一手的認識。


荔枝作為仙果的地位在南宋鞏固到了什麼程度呢?當時甚至出現了所謂「荔枝組詩」——光寫一首詩已經無法滿足對荔枝的讚歎了,需要一連寫幾首乃至幾十首歌頌這種仙果。


對於荔枝來說,真正的挑戰發生在明清。政治中心北移,荔枝產地南縮,加之運輸技術並沒有突破性改善。荔枝頗有再次淪為地方性水果的風險。


但是到了這個階段,荔枝的地位已經穩如磐石。在多年詠荔文案的出色營銷下,士人階層對荔枝皆不陌生,而美麗誘人的楊貴妃也和荔枝牢牢綁在一起,惹得騷客聯想。


或許,可以將此階段視為飢餓營銷的歷史典範——大型詠荔組詩層出不窮,如明末清初屈大均《廣州荔枝詞》,居然一下寫了五十四首。而在明清傳奇的巔峰之作《長生殿》中,更是花了整整一出的篇幅(《長生殿?進果》)描述楊貴妃為吃荔枝導致民不聊生的惡果。到了這一時期,荔枝實際上好不好吃乃至存不存在已經無足輕重,它已經演化成了麒麟、和田玉之類的文化符號了。


荔枝為什麼這麼紅?《長生殿·進果》一折的劇照


但在其他國家,荔枝並沒有因為種種機緣巧合建立起如中國一般的地位,往往也並沒有成為很受歡迎的水果。高緯度地區荔枝無法生存自不必說。對於多數低緯度地區而言,甜度高的水果的選擇較為豐富,荔枝的優勢並不是特別突出。況且對生長環境較為苛刻的荔枝並不適合在長年炎熱的熱帶國家生長。如印度雖然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引入荔枝,但是荔枝始終未能撼動印度土生水果芒果的壓倒性優勢地位。


不過,荔枝也並非中國人專享的美味,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相當多的人會愛上荔枝,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就是例子。島上的氣候適合荔枝樹的生長,因此馬達加斯加島現在已經成為荔枝的重要產區,出產荔枝多出口歐洲市場。光是2008-2009年馬達加斯加就出口了25000噸荔枝。在法國馬賽港,馬達加斯加荔枝的批發價大約在1千克3歐元左右——似乎歐洲人吃到荔枝已經比中國人更加容易了。


(作者:鄭子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喝牛奶就鬧肚子,該咋整?
缺覺的十大信號,你有嗎?
85年前,湯博是怎樣發現冥王星的?
您可能感興趣

紅色為什麼這麼特別?
這是什麼魚?
崖柏,你為什麼這麼火?
鳥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這額~樣昂昂昂~紅……
荔枝吃多了為什麼「上火」?
為什麼別人盤玩的小葉紫檀這麼漂亮,你知道是怎麼做的嗎?
可樂為什麼這麼黑?
孩子,你為什麼這麼熊?
臘八蒜為什麼是綠色的?
這六月該吃什麼水果?
這隻喵是靠什麼紅遍日本的?
和田玉籽料珠串憑什麼這麼貴?
雞血為什麼是紅色的?
這是為什麼?痛風為什麼要忌海鮮?
酸奶為什麼這麼粘?
光緒皇帝的身子骨為什麼那麼弱?據說那方面特別差?
羅貫中這麼賣命黑周瑜,為什麼?
曹操為什麼這麼有福氣?
為什麼你這樣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