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愛吃生海鮮?小心寄生蟲

愛吃生海鮮?小心寄生蟲

在我國和日本,很多人都喜歡生猛海鮮,諸如生魚片、生魚粥、醉蝦蟹,用生魚佐酒,採用涮或燒烤的烹調方式來加工。其結果就是許多人因此患上寄生蟲病。因為對於水產品來說,像福壽螺、蝦、蟹等,大多數是寄生蟲或病菌的宿主,未徹底加熱或者炊具、容器生熟不分,這樣的飲食方法很容易食入寄生蟲。


廣州管圓線蟲


2006年8月18日,北京市衛生局公布消息,北京市發生一種群體性的寄生蟲病–廣州管圓線蟲病,共有23人發病,重症病人5人,無死亡病例。此後到9月底結束,共計160人發病。

據介紹,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罪魁禍首是「福壽螺」。這些食客都是在食用生拌螺肉後發病的。因為這種蟲子寄生在人的大腦里,「廣州管圓線蟲病」這種疾病由不得讓人產生恐慌情緒,而該病名也因此成為熱門疾病。事實上,海鮮中的寄生蟲遠不止管圓線蟲這一種,下面就讓我們系統性地認識一下,在海鮮中可能存在的常見寄生蟲。


愛吃生海鮮?小心寄生蟲圖:危害福壽螺的「廣州管圓線蟲」


廣州管圓線蟲成蟲寄生於終宿主鼠類的肺動脈內。蟲卵產出後進入肺毛細血管,第1期幼蟲孵出後穿破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再吞入消化道, 隨後與宿主糞便一起排出。第1期幼蟲在體外潮濕或有水的環境中可活3周,但不耐乾燥。當它被吞入或主動侵入中間宿主螺類或蛞蝓體內後,幼蟲可進入宿主肺及其他內臟、肌肉等處,在適宜溫度(25~26℃),約經1周蛻皮為第2期幼蟲,2周後經第2次蛻皮,發育成為第3期幼蟲,即為感染期幼蟲。鼠類因吞食含有第3期幼蟲的中間宿主、轉續宿主及被幼蟲污染的食物而受感染。從第3期幼蟲感染終宿主至其糞便中出現第1期幼蟲約需6~7周。l條雌蟲平均每天可產卵約15000個。常見的中間宿主有褐雲瑪瑙螺、福壽螺和蛞蝓,此外還有皺疤堅螺、短梨巴蝸牛、中國圓田螺和方形環棱螺。轉續宿主有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線蛙、蝸牛、魚、蝦和蟹等。終宿主以褐家鼠和黑家鼠較多見,此外還有白腹巨鼠、黃毛鼠和屋頂鼠等。人因生食或半生食中間宿主和轉續宿主而感染。感染後幼蟲在人體移行,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膜腦炎或腦膜炎。此病以腦積液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升高為特徵。病變集中在腦組織,除大腦及腦膜外,還包括小腦、腦幹及脊髓等處。最明顯的癥狀為急性劇烈頭痛或腦膜腦炎表現,其次為頸項強直,可伴有頸部運動疼痛、噁心、嘔吐、低度或中度發熱。頭痛一般為脹裂性乃至不能忍受,起初為間歇性,以後發作漸頻或發作期延長,出現持續性頭痛。


微孢子蟲

微孢子蟲可以寄生在海蝦、鱈魚、鰻魚的肌肉中。微孢子蟲是一類寄生在細胞內的個體非常微小的蟲。蟲體一般寄生在皮膚、鰓、腸、腎、性腺、肝、脾和膀胱等組織。並在寄生部位發育、繁殖,同時引起其組織損傷,導致功能降低,甚至喪失。人微孢子蟲病起病緩慢,潛伏期為4—7個月。癥狀因感染部位而異。腸道微孢子蟲病主要癥狀為消瘦及慢性腹瀉,大便水樣,4—8次/d,無粘液或腫血,伴有噁心、食欲不振或腹痛。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感染患者有頭痛、嗜睡、神志不清,嘔吐、軀體強直及四肢痙攣性抽搐等癥狀。角膜炎病人有畏光、流淚、異物感、眼球發乾、視物模糊等癥狀。肌炎病人出現進行性全身肌肉乏力與攣縮,體重減輕,低熱及全身淋巴結腫大。微孢子蟲肝炎病人早期有乏力、消瘦,後出現黃疸、腹瀉加重,伴發熱並迅速出現肝細胞壞死。


異尖線蟲蚴


異尖線蟲蟲體呈長紡錘狀,通體白色,一端略顯暗沉。體表三層,體壁肌層較厚。異尖線蟲的三期幼蟲寄生於許多海水魚體內。目前已經證實在螺類、淡水魚蝦、深海魚中均攜帶不同的寄生蟲。如果生吃這些水產品,蟲體就會寄生於胃腸壁,輕者僅有胃腸不適,重者表現為在進食後數小時上腹部突發劇痛伴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發病急驟,酷似外科急腹症,常導致臨床誤診。


愛吃生海鮮?小心寄生蟲圖:異尖線蟲


海鮮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除此之外,藻類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是眾多魚、蝦、貝類等海鮮的食物。它們吃了有毒的藻類,通過食物鏈傳遞,也就在其體內蓄積形成了有毒高分子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就是海鮮中存在的天然毒素。可分為貝類毒素和魚類毒素兩大類。


貝類毒素包括腹瀉性貝類毒素(DSP)、麻痹性貝類毒素(PSP)、神經性貝類毒素(NSP)和記憶喪失性貝類毒素(ASP)。


腹瀉性貝類毒素:此類毒素大量存在於軟體貝類中。一般只會引起胃腸疾病,並不容易致命。中毒情況主要取決於攝入毒素的劑量多少,在攝入腹瀉性毒素後,少則30分鐘,多則兩三個小時內即會發生腹瀉。


麻痹性貝類毒素:主要存在於雙貝類中,是低分子毒物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即使是極少量也可能會致死。食用者在15分鐘到兩三小時之內,首先會感到唇、手、足和面部的麻痹,接著出現行走困難、嘔吐和昏迷,嚴重者在2~12小時之內死亡。死亡率為5%~18%。


記憶喪失性貝類毒素:這類毒素存在於雙貝類和其他甲殼類動物。它同時具有胃腸系統及神經系統的雙重毒性作用,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流涎,同時出現記憶喪失、意識障礙、平衡失調、不能辨認家人及親友等。嚴重者會昏睡,重症者多為老人,並伴有腎損害,可導致死亡。

神經貝類毒素:這是一種與赤潮有關的毒素,中毒的癥狀包括發冷、頭痛、腹瀉、肌肉無力、肌肉及關節刺痛、噁心和嘔吐。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後數小時內出現。嚴重情況可致冷熱感覺逆轉,復視,呼吸、吞咽及言語困難等。


上述是常見的貝類毒素,而常見魚類毒素主要有河豚毒素、組胺毒素這兩種。


河豚毒素:這可能是最知名的魚類毒素。河豚毒素對熱和高壓的處理都很穩定。腌漬和日晒也不能使之破壞。是一種極強的神經毒素,主要引起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麻痹,對成人的致死量估計為1~2mg左右。河豚中毒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 到3~6小時發病。發病急,來勢凶。開始時會感到手指、口唇、舌尖發麻或刺痛,然後就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搖擺、走路困難。嚴重的會全身麻痹癱瘓、並且有語言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最後死於呼吸衰竭。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後最快的10分鐘內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有報告顯示,日本人河豚中毒病死率為61.5%。


組胺中毒:有一類魚,被稱為青皮紅肉魚,這類魚皮下肌肉中血管發達,血紅蛋白含量高,有青皮紅肉的特點。比如鮐魚、沙丁魚、金槍魚(這在《海鮮的色香味》介紹過)。這類魚體內含有較高的游離組氨酸,在微生物脫羧酶的作用下最後形成組胺,組胺具有生物活性,可引起人體毛細血管擴張和支氣管收縮,導致過敏性食物中毒。這類中毒主要是海鮮品不新鮮導致。

作者:冰鎮紅茶6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生吃海鮮,竟然讓蟲爬滿肚子
生吃海鮮產品,安全嗎?
海鮮控必看!吃生蚝的4大好處
生活常識|吃海鮮喝啤酒最傷腎
孕婦吃海鮮容易生出過敏寶寶?醫生的答案讓人意外
愛吃海鮮?義大利攝影師帶你聆聽水生動物「沉默的吶喊」
[養生小常識] 食用海鮮的六個禁忌 水果同吃會腹痛
夏季養生菜 薑絲炒海鮮
海鮮湯貼秋瞟,美味養生又補氣
生活小常識:海鮮過敏有哪些癥狀,為什麼吃海鮮會過敏
海鮮和維生素C同吃等於「砒霜」?
螃蟹餵了避孕藥?海鮮不能生吃?破解5個海鮮傳言
男童旅遊狂吃海鮮過敏 醫生:在外吃喝應得當
養生:白露節氣,怎麼吃?少吃海鮮防過敏多吃山藥補肺腎
配送蔬菜瓜果海鮮等生鮮食品為主生鮮電商,開始成為馬雲新的戰場
《我的前半生》結局:凌玲痛哭嚇壞網友,陳俊生當老總,賀涵落魄賣海鮮
大媽吃臭帶魚後「爆肝」?醫生:這種海鮮吃完極易肝炎,甚至流產
海鮮愛好者的福音,敞開肚子吃吃吃
就愛吃生猛海鮮?當心滋補不成,反中毒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