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引力波的歷史: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

引力波的歷史: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

樂器發出的聲音滿載著信息。聆聽音樂時,我們可以推論出演奏音樂的樂器的種類(如管樂器或者弦樂器)和質地(銅製的或是木製的),我們甚至可以評價樂手技藝的精湛程度。所有這些信息的載體是聲波,這是一種以固定速率向外傳播的空氣擾動。物理學家也借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宇宙。只不過,在宇宙中傳導波的介質並不是空氣,而是時空;而這種波不再是聲波,而是引力波。


實際上,廣義相對論提出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把空間的三個維度和時間維度統一在一起的時空(spacetime)是具有彈性的。就算其中空無一物,時空也可發生振動,而這種振動就是引力波。這種波與樂器發出的聲波一樣,也滿載著信息。這些信息一方面反映了製造出引力波的事件,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引力波傳播時通過的時空的性質。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起初,引力波曾遭到了物理學家的質疑。從理論的角度看,引力波的存在仰仗的是時空與其他物理實體之間的微妙差異。此外,通過實驗探測引力波是極為困難的。

現在,再沒人懷疑引力波的存在了。引力波是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產物,而廣義相對論在20世紀已經被無數的觀測和實驗所證實。此外,一些天文觀測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間接證據。物理學家甚至算出了引力波的一些特徵值,比如傳播速度。引力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一致。


不過,引力以有限的速度傳播,這個性質並不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觀點最初由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de Laplace)於1773年提出,與當時的主流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是相悖的。在牛頓的理論框架內,不管相隔多遠,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間的引力作用是立即發生的。而牛頓的理論相當成功,例如,它可以準確地解釋行星運動的開普勒定律。


拉普拉斯希望借用自己的新理論來解釋一個奇特的天文現象——朔望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完整周期)的縮短。我們現在知道,這個現象是由於地球自轉受潮汐力的影響變慢而造成的。而在當時,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拉普拉斯構造了一個與牛頓體系不同的理論模型。在拉普拉斯的理論中,引力反映的是物體發射出的粒子的作用,這些粒子的速度是有限的。拉普拉斯將他的理論預測與觀測進行對照,他發現所謂的「粒子」的速度應該至少是光速的700萬倍(光速大約是每秒30萬千米)。這個速度如此之大,實際上跟牛頓的理論沒有太大的差別。


100年後,蘇格蘭人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提出了電磁學理論,而美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邁克爾遜(Albert Michelson)和愛德華·莫雷(Edward Morley)則通過實驗證明光速守恆。這些發現間接地促使研究者重新考慮引力的速度問題。為了解釋光速守恆,昂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é)發明了所謂的「新力學」,它的方程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相似,但其物理學意義則不同。然而,不管是在龐加萊還是愛因斯坦的理論框架下,沒有任何作用力的傳播速度能超過光速,而這是與牛頓引力理論抵觸的。

龐加萊於1905年提出了一個新理論,他認為引力作用的傳播速度也等於光速,相當於一種「引力波」。但是,他的理論卻有不可挽回的缺陷。其中最致命的一點在於,無法根據這個基本假設得出一個一般性的引力定律。另外,這個理論還違反了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而且這種「引力波」需要從波源汲取能量,但它本身卻不能像聲波或電磁波那樣攜帶能量。


愛因斯坦建立了普遍適用且與觀測數據相符的引力理論。他在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方程,該方程將相對性原理擴展到對所有觀測者有效(相對性原理指的是對於任何觀測者,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在狹義相對論中這一原理僅對慣性系中的觀測者有效)。廣義相對論為引力現象提供了一種與相對性原理相符的描述。這一偉大成就的核心思想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


最開始顛覆這些「常識」的是狹義相對論,特別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點的是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閔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在1907年根據狹義相對論得出的幾何表達式。閔可夫斯基證明,就算兩個觀測者測量兩個事件的時間間隔和距離時得到的結果不同,但對分割兩個事件的某種「時空距離」,他們得出的結果總是一致。這意味著,獨立於觀測者的物理現實不是單獨的時間或空間,而是時空,一個能將時間和空間統一起來的四維幾何結構。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則更進了一步,指出時空不是絕對的,即時空的幾何並不像狹義相對論那樣是既定的。愛因斯坦提出,時空的幾何是由其中所含的能量決定的,而引力恰恰就是時空的彎曲幾何的體現——而不是一種「力」。


我們通常用一個圖示來說明這個道理:空間是一片因為中央大質量天體而畸變的曲面,大質量天體旁邊有一個較小的天體。在這幅圖示中,較小的天體並不受力,它受慣性支配筆直向前運動。但由於空間是彎曲的,小天體的運行軌跡也是彎曲的,結果就是繞著大質量天體旋轉。這種圖示在某種意義上是錯誤的,但卻道明了一個事實:在現代物理中,時空不再只是一個供物理事件上演的被動場地,它成為了一種與其他物體聯繫在一起的柔軟連續體。

作者:法國薩瓦大學粒子物理實驗室教授、《環球科學》雜誌特約專家達米爾布斯庫里克(Damir Buskulic),法國圖爾大學數學及理論物理實驗室副教授、《環球科學》雜誌特約專家路易克維蘭(Loc Villain)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頭條推送項目 的精彩文章:

戚發軔:「神舟」飛船的幕後「舵手」
專訪欒恩傑院士:發展航天與發展民生不矛盾
天宮二號上有哪些「不明覺厲」的太空實驗
您可能感興趣

走向比較的與歷史的宗教對話
寂天菩薩的歷史——愛、寬容與慈悲,以妥當的態度面對敵人
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有著怎樣的歷史?
歷史真相:和珅與紀曉嵐真的是一對冤家嗎?最高明的人還是他
雜談歷史:卡斯特羅去世,將對古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學者對郭沫若的詩和歷史劇有什麼褒貶?
伊斯蘭教為什麼沒有征服中國?論吐蕃政權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詹姆斯:波波是歷史最佳主教練,他的調整能力太可怕
沙特和伊朗衝突的歷史解釋
歷史的真相:昭君出塞,根本不是所謂「漢族用女人的身體換和平」
德國歷史之前:說說羅馬人的歷史與凱撒
歷史上的今天:一個和珅的跟班去世,卻被野史寫成智斗和珅的英雄
陳納德與陳香梅:戰爭、愛情與歷史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一對夫妻皇帝的歷史真相
揭秘:隱藏的UFO 歷史中「羅斯威爾事件」的真相
杜哥扯歷史:穿鼻海戰與林欽差的敵情判斷
萬斯同:不該被歷史忽略的史官
歷史上和珅的對手是紀曉嵐、劉墉?他們還不夠格!
張愛玲和胡適:兩家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