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崇煥九千騎兵如何成功阻擊滿清八旗十萬大軍

袁崇煥九千騎兵如何成功阻擊滿清八旗十萬大軍

主要是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


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寧遠(今遼寧興城)軍民擊敗後金軍進攻的城邑守衛戰。史稱寧遠大捷。


天啟元年春,努爾哈赤率後金軍攻佔瀋陽、遼陽。二年,又連克廣寧(今遼寧北鎮)、義州(今遼寧義縣)等。

40餘座城堡,並企圖奪占遼西和山海關。明廷面對後金的凌厲攻勢,束手無策。遼東經略王在晉主張守山海關,以衛京師(今北京)。而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則認為:若保關內,必守關外;若保關外,必守寧遠。他的主張,得到前往山海關視察的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的支持。


不久,明廷任用孫承宗取代王在晉。三年九月,孫承宗命袁崇煥與副總兵滿桂領兵萬餘駐防寧遠。袁崇煥抓緊築城,使寧遠成為關外軍事重鎮。五年夏,孫承宗採納袁崇煥的建議,派兵據守錦州、右屯及大凌河堡等地,修繕城廓,使寧遠有了屏障。十月,明廷派閹黨集團的高第取代孫承宗。高第怯弱無能,認為關外必不可守,命令關外各城守軍拆除防禦設施,退入關內。袁崇煥申明利害,堅守不撤,誓與寧遠共存亡。


努爾哈赤乘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於六年正月初,率軍約6萬西渡遼河,直趨寧遠。袁崇


煥決定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軍民共同守城。他在將士面前刺血為書,以表守城決心,並派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分守各城門。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11門,在城內查緝細,同時通告鄰近各地,凡見到從寧遠逃跑的將士立即斬首,很快穩定了軍心和民心。二十三日,後金軍包圍寧遠,勸降遭到拒絕。次日,後金軍攻城,寧遠軍民依託堅城,浴血奮戰。袁崇煥負傷,仍堅持指揮戰鬥,發射西洋大炮,給後金軍以重大殺傷。後金軍以盾牌和板車掩護,鑿挖城牆,被守城軍民用火團燒走。在寧遠處於危急時刻,遼東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麒卻擁兵山海關不救。二十五日,後金軍繼續攻城,又遭到守城軍民英勇抗擊。精於騎射的八旗兵,在深溝高壘面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特長,傷亡甚眾,被迫撤軍。努爾哈赤因此役失敗,抑鬱疽發,於八月十一逝世。

此戰,明軍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占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在這段時期中,皇太極進攻朝鮮,打了幾個勝仗後,朝鮮投降,訂立了對滿清十分有利的和約,每年從朝鮮得到糧食、金錢和物品的供應。皇太極本來提出三個條件:割地、擒毛文龍、派兵一萬助攻中國。朝鮮對這三個條件無法接納,但在經濟上盡量滿足滿清的要求。同時在此後的明清戰爭中,朝鮮改守中立,使滿清去了後顧之憂。


在皇太極對朝鮮用兵之時,袁崇煥加緊修築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的防禦工事,派水師去支援皮島的毛文龍,另派趙率教、朱梅等九員將領率兵九千,進兵三岔河,牽制清軍,作朝鮮的聲援。但朝鮮不久就和滿清訂了城下之盟,趙率教等領兵而回,並未和清軍接觸。


皇太極無法和明朝達成和議,卻見袁崇煥修築城堡的工作進行得十分積極,時間越久,今後進攻會更加困難,於是決定「以戰求和」,對寧遠發動攻擊。


天啟七年五月,皇太極親率兩黃旗、兩白旗精兵,進攻遼西諸城堡,攻陷明方大凌河、小凌河兩個要塞,隨即進攻寧遠的外圍要塞錦州

五月十一,皇太極所率大軍攻抵錦州,四面合圍。這時守錦州的是趙率教,他和監軍太監紀用守城,派人去與皇太極議和,那自是緩兵之計,以待救兵。皇太極不中計,攻城愈急。


袁崇煥派遣祖大壽和尤世祿帶了四千精兵,繞到清軍後路去包抄,又派水師去攻東路作為牽制。這時天熱,海上不結冰,水師用得著了。


趙率教是陝西人,這人的人品本來是相當不高的。努爾哈赤攻遼陽時,趙率教是主帥袁應泰的中軍(參謀長)。袁應泰是不懂軍事的文官,趙率教卻沒有盡他做參謀長的責任,這個戰役指揮得一塌胡塗。清軍攻破遼陽,袁應泰殉難,趙率教卻偷偷逃走了,論法當斬,不知如何得以倖免,想來是賄賂了上官。後來王化貞大敗,關外各城都成為無人管的地方,趙率教申請戴罪立功,帶領了家丁前去接收前屯衛,但到達時發覺已被蒙古人佔住,他便不敢再進。努爾哈赤攻寧遠,趙率教在前屯衛,距離很近,自己不親去赴援,後來寧遠大捷,他卻想分功,以致給滿桂痛罵,釀成了很大風波。


和滿桂衝突時,袁崇煥相當支持他。趙率教感恩圖報,又得袁崇煥時時勉以忠義,到錦州大戰時,他突然之間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和前鋒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等率兵奮勇死戰,和皇太極部下的精兵大戰三場,勝了三場,小戰二十五場,也是每戰都勝。從五月十一打到六月初四,二十四天之中,無日不戰,戰況的激烈,不下於當年寧遠大戰。六月初四那天,皇太極增兵猛攻。錦州城中放西洋大炮,又放火炮、火彈和矢石,清兵受創極重。攻到天明時,皇太極見支持不住了,只得退兵,退到小凌河紮營,等候各路兵馬集中整編。


趙率教轉怯為勇,自見敵潛逃到拚死守城,自畏縮不前到激戰二十四日,到後來更在保衛北京之役中血戰陣亡,終於在歷史上與滿桂齊名,成為當時的兩大良將。他這個重大轉變,非常突出的證明了袁崇煥的領導才能。

皇太極整理好了部隊,轉而去攻寧遠。


清軍上次在寧遠吃過敗仗,兵將心中對袁崇煥都是很忌憚的。大貝勒代善見城中有備,就勒兵不攻。皇太極對諸將說:「先汗攻寧遠不克,這次我攻錦州又不克,若再攻不下寧遠,我可要聲名掃地了。」於是下令總攻,擊破城下明軍騎兵,直薄城壁。


比之第一次寧遠之戰,袁崇煥部的戰鬥力已有增強,敢於到城外決戰了。上次要清軍退後,才派五十名敢死隊縋到城下拾箭枝,可見不敢開城門。


滿桂率領明軍在城南二里列陣,城牆下環列槍炮。皇太極佯敗,想引明軍來攻,然後伏兵齊起。但明軍沒有上當,守壘不追。皇太極於是回軍再戰。

袁崇煥親上城頭督戰,大聲呼叫。滿桂戰於城外。祖大壽、尤世祿回師攻擊清兵後路。雙方死傷均重,滿桂身中數箭。明軍野戰終於打不過清軍,於是退入城中據守。這場大戰打得十分慘烈,城壕中填滿了兩方軍士的死屍。


守軍又以葡萄牙大炮轟擊,擊碎清方大營帳一座及皇太極的白龍旗,殺傷清兵不少。明方的報告說,皇太極長子召力兔貝勒胸口中箭,另一子浪蕩寧古貝勒在陣上被明軍射殺,又殺固山(領七千五百人)四人、牛錄(領三百人)三十餘名。這報告失之誇大,事實上並無皇太極的兒子在此役中陣亡。但清方紀錄中也說:濟爾哈朗貝勒、薩哈廉貝勒、大將瓦克達、阿格等均受傷。


皇太極見部隊損失重大,只得退兵,再攻錦州南面,亦不能拔,將士又遭到不少傷亡,將領覺多拜山、巴希等陣亡。七月,清兵敗回瀋陽。


這一役明朝稱為「寧錦大捷」,是明軍對清軍第二次血戰勝利。


袁崇煥在報功的奏章中,力稱功勞最大的是滿桂。他和滿桂向來頗有意見衝突,但在奏章中力稱寧遠大捷以滿桂之功居多,可見光明磊落,大公無私


第一次寧遠大捷是天啟六年正月,第二次寧錦大捷是七年五月,相隔一年零四個月。在這短短的十六個月之間,袁崇煥加強了明軍的戰鬥力,搶築了錦州的防禦工事,固守在清軍的後路,使皇太極有後顧之憂,不敢久攻寧遠。同時清軍先攻錦州不克,再攻寧遠,氣勢已挫。可見袁崇煥這十六個月中的準備工作收到了很大成效。如果能多一些和平時期,局面當然更有改進。


這一仗大捷,軍事上的主要因素之一,還是靠了葡萄牙的紅衣大炮。明朝這時本來已驅逐了葡萄牙人的天主教傳教士。傳教士波爾、米克耳兩人見到明清交兵,有機可乘,便發動澳門的葡人,向明朝提供軍費和炮手。明朝於是召還已驅逐了的教士。本來秘密傳教變成了公開,大批葡萄牙教士和炮手進入中國。後來中國在外國教士和技師指導之下自行鑄炮。所鑄成的大炮也封了官,稱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將軍」,還派官祭炮,請將軍發威破敵。金人要直到數年之後,才因投降的明人之助而開始鑄造大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新消息 的精彩文章:

又有食品安全問題!這次居然輪到布拉腸出事了!
您可能感興趣

解放軍十大鐵血阻擊之七:松骨峰阻擊戰
三位烈士殺光半個連越軍!三八一團九連之對越休慶阻擊戰
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以一當十阻擊兇悍川軍反撲,神炮手隔江兩炮定乾坤
湘江戰役浴血阻擊 3萬紅軍英魂永留兩岸
一九四四:石橋阻擊戰
二十六軍:抗美援朝38天阻擊戰
歷史的另類臉譜:松江阻擊戰的第一支援軍,是川軍一位軍長帶著的百餘殘兵
詹姆斯傀儡迎人生巔峰?他拿騎士四百萬或阻擊詹皇奪冠
2萬德軍被8千蘇軍阻擊8天!蘇德戰爭第一場戰役是怎樣打的?
二戰硫磺島戰役兩萬日軍阻擊美軍十萬人,戰敗後美軍優待俘虜
將星盧燕秋將軍—— 白台山阻擊戰打出英雄部隊
慘烈阻擊戰!4萬法國兵被俘卻拯救34萬聯軍!德軍大將自嘆弗如
抗美援朝鋼七連:不惜全軍覆沒阻擊英軍王牌
此戰關係紅軍生死存亡,彭大將軍離前線一百米堅決阻擊,威武!
一簽一換!馬刺準備組建豪華陣容阻擊勇士衝擊總冠軍!
二戰英軍數萬大軍圍攻幾百日軍4個月:個師竟然被日軍中隊阻擊住
抗日戰爭淮河阻擊戰,桂軍、西北軍、東北軍輪虐日軍,殲敵三千
在此城英勇川軍以血肉之軀阻擊日軍精銳,堅持一周功勛卓著,壯哉
十萬川軍血戰抗日第一線,在此城頑強阻擊,粉碎其速勝妄想!